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23-07-25 09:52
昌乐 刘文安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查、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齐长城的修建经过齐桓公、齐灵公、齐威王、齐宣王四代君主、历时170多年,长达600余公里,像一条长龙蜿蜒于齐鲁大地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诸城地域内的齐长城为战国时期齐宣王修建,主要用来防御楚国,又称“齐楚长城”。它经过枳沟、皇华、桃林、桃园4处乡镇园区、40余个村庄、5条主要干道、10余条主要河流、翻越146座山头,全长49.85公里,其中遗迹38.52公里。本期讲述了枳沟、皇华段齐长城的人文历史及传说故事。
  本期撰稿:王学斌 万 军 李 晓
  季彩凤 刘培珍 张秀珍
  -
  齐长城建于春秋战国
  诸城境内齐长城走势图。赵录甫 绘
  齐长城为齐桓公始建,整个建筑过程历时将近两个世纪。修筑路线经过精心选择,城墙的高低宽窄及结构用料因地而异。齐长城在诸城境内经过40余个村庄和146座山。文史爱好者组织了“徒步齐长城民俗文化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齐长城沿途村庄,收集与掌握了大量资料。
  齐长城修了170余年 诸城境内分为四段
  在春秋百家唇枪舌战的争锋中,在战国群雄刀光剑影的逐鹿中,齐桓公立于泰山之巅,眺望着蜿蜒起伏的泰沂山脉,忽仰天大笑。鲍叔牙惊讶地问:“大王为何大笑?”齐桓公指着连绵不绝的群山说:“我拥有这百万雄师,何惧群狼窥我大好河山?”管仲则向齐桓公敬拜道:“大王圣明,以山拒敌,此乃英明之策。将城墙修筑于群山之巅,让外敌插翅也难以逾越,可保我大齐国永世安宁。”
  齐桓公顿时大悦:“本王就把城墙修筑于群山之巅!”随即纵身跃马,向东南方向的群山峻岭驰骋。所经之处,群山呼应,城墙涌动,蜿蜒起伏一千余里。其胯下白马神驹所踏之处,万马奔腾,白马山、白马河、小白山、白马饮、马山、亮马村、望马敦等一个个名胜古迹横空出世。
  虽是传说,但齐桓公缔造齐长城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此,一场跨越近两个世纪的宏伟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齐长城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查、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齐桓公修建的齐长城西段,主要为了针对当时强大的鲁国,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一直到博山,于鲁襄公十八年(前555)完成,前后共修建了100余年。
  到战国初期,齐威王、齐宣王继续向东修建,历经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直至青岛西海岸。从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284年,修筑了70余年。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是齐宣王在位时修建的,分为枳沟、皇华、桃林、桃园四段。齐宣王最终将长城修至黄海之滨。
  齐宣王就是着名典故“滥竽充数”中的那位君主,他主政期间,楚国不断入侵,齐国已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在国家危难之际,钟离春冒死求见齐宣王,向他陈述齐国面临的危难,指出如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听后,采纳了她的谏议,并立她为王后,从此齐国大治。
  那时强大的楚国已经把疆域扩张到江苏沿海一带,给齐国造成了巨大威胁,于是齐宣王就把齐长城继续东修,直修至黄海之滨。钟离春不仅让齐宣王浪子回头成就伟业,还让齐长城绵延至海,赓续至今,可谓一代巾帼英雄。
  建于山脊越过主峰 结构用料因地而异
  齐长城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脊之上。所经之山,无论高低,必越过其主峰,而且附近的地表都覆盖有较厚的土层,为修筑城墙用土提供了方便。在较平坦的地带,城墙建在高于周围地形的土冈之上,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提高长城的防御功能。由此可知,当初修筑长城的路线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城墙的高低宽窄及结构用料因地而异,山脊之上低矮且窄,多用石块垒砌。缓坡之上则增高加宽,两边用石块垒砌,中间用沙土夯筑。
  在齐长城遗址上没有发现烽火台的遗迹,这可能与它所经过的地形有关。这里多是山区,巍峨的山头远比人工修筑的烽火台高大得多,足能起到了望敌情以及报警的作用。
  文史爱好者徒步考察
  历时半年收集资料
  如今,齐长城巍峨的身躯虽然变成一抔黄土或一段残垣断壁,但也难以遮掩它辉煌的历史。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还是用土石垒筑起的一部记录着春秋战国政治面貌、社会状态的发展史。
  2022年6月5日,位于齐长城脚下的茁山社区鞭炮齐鸣,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与诸城市乔有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徒步齐长城民俗文化考察活动”。自此,一群文史爱好者,启动了追逐齐长城梦想之旅。
  考察团队从齐长城最先进入诸城境内的墙夼水库北岸开始徒步。历时半年,团队在考察齐长城遗址的基础上,重点考察采访齐长城沿途的村庄,了解风土人情、人物故事、民俗风物、名胜古迹等。通过录制音像、探察实物,收集与掌握了大量资料,为齐长城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齐长城从潍河入诸城境内
  经过40余个村庄和146座山
  齐长城从潍河进入诸城境内后,先后经过枳沟镇的墙夼(原址)、河北(原址)、大北杏,皇华镇的桥上、南寺(桥上村的自然村,现已迁出)、围子里(鹁鸽崖的自然村,现已迁出)、鹁鸽崖、尚庄、叶家沟、下茁山、上茁山、韩家沟、龙湾头、大寨、黄崖前、庙村(现已迁出)、柳树店,进入桃林镇的臧家沟、西响水、东响水、许家沟、史家沟、桃行、沈家沟、(史家沟的自然村,现已迁出)、钟家梁(史家沟的自然村,现已迁出),桃园的殷家涧、大坪子、马山后、曹家洼、崔家沟、邹家沟、磊石沟、太平安、荒山口、石河头、大洼、近枝子、竹园、郑家沟、黑王家沟、绕子阿、插旗崖、孙家夼、台家沟、史家夼等共40余个村庄。
  齐长城在诸城经过146座山,其中有记载的31座:乔有山、马耳山、阎王鼻子山、马鞍东山、石人山、七泉山、马羊山、大沟山、小沟山、寨山、敞口子山、石八盘、韩家沟南山(摘星楼)、韩家沟东山、凤凰山、猿猴峪、望海楼、大花山、小花山、瓜蒌子、东大山(许家沟的菩萨山)、姑子庵、石铜盆山、黄牛山、北风峪、大梁山、小梁山、野猫子窝、马山、垛山、磊石山等。
  齐长城经过潍河、涓河、淇河、扶河、相谷河、友谊河(桃林河)、泸河、太平安河、吉利河、白马河等10条河,经过墙夼水库、钓鱼台水库(尚庄南)、万龙水库、岳岭水库、马山后水库、太平安水库、东红水库、孙家夼水库、绕子阿水库等。
  -
  枳沟段留下红色印记
  乔有山
  王尽美同志故居
  枳沟段的齐长城总计不到2.5公里,经过墙夼村、河北村和大北杏村三个村。大北杏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村,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出生于此。以王尽美诗句得名的乔有山在齐长城东北侧,形如磨盘,在乔有山北麓的山脚下,枳沟镇如今已被打造为有名的红色小镇。
  长城经过三个村落
  大北杏村历史悠久
  齐长城长途跋涉到五莲县的白马山后稍作歇息,再跨越潍河进入诸城市的枳沟镇,沿着墙夼水库北岸朝向东南方向丘陵继续前行,经过墙夼(kuǎng)、河北、大北杏村,从大北杏村南面的“罗锅岭”进入五莲县汪湖镇李家北杏,完成了在枳沟段的行程。枳沟段的齐长城总计不到2.5公里。
  墙夼村曾是枳沟镇的一个行政村,据《莒县志》记载:墙夼村原名为墙,因村南有齐长城城墙遗迹,此是墙的由来,又因该村坐落于洼地,洼又为夼,故名墙夼。带夼字的村名均在山东,墙夼村可能是胶东半岛最西边一个带“夼”的村了。该村在墙夼水库北岸,有不足百户人家,以刘、王、张姓为主,2019年整体搬迁至北杏社区尽美家园。
  齐长城过了墙夼村往东就是河北村。河北村因在高泽河的北边而得名。它在墙夼水库北岸,南与五莲县的李家北杏搭界,村有四五十户人家,因村小,又叫小河北。革命烈士张德兴就出生在该村。2018年,河北村搬迁至北杏社区的尽美家园。
  大北杏村是这三个村中最大的一个村,现有人口800余户,以王姓居多。从村中一口老八角轳辘井的井沿石块上多处被绳索磨出的深沟可以推断,该村在发明辘轳之前就有了,即最晚在3000年前就存在了。该村村名与村里曾有的一棵老银杏树有关。1898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出生于此。
  枳沟段齐长城主要修筑在丘陵之上,用当地的黄土、沙土、砂砾土加上盐水板筑而成。如今抓起一把沙土,盐渍仍依稀可见。现存的遗址只有墙夼南岭段、河北南岭段两小段。墙夼南岭段在墙夼村的南岭上,长约1100米,高0.3米-0.8米,基宽2米;河北南岭段在五莲县李家北杏长城岭西面,长约20米,东高西低,最高处约2米,低处约0.5米。
  王尽美求学前登山吟诗 后人取乔有命名
  乔有山在齐长城东北侧,形如磨盘,当地称为磨盘山,之所以后来改为乔有山,则与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有关。
  王尽美儿时常与穷人家的孩子到这里割草、玩耍,有一天,地主谋耕堂的小少爷春孩忽然让家丁把守上山的路,不让他们上山了。王尽美的小伙伴石头因上山拔草,被家丁抢去筐,还被赶下山。王尽美听说后,就找春孩评理。春孩却蛮横地说这山是他家的,让谁上山由他说了算。接着,他也把王尽美轰下了山。王尽美气愤地对小伙伴们发誓,早晚有一天,要把它改为穷人家的。
  后来,王尽美去济南求学,走之前又登上这座山,眺望着眼前苍茫的乡土大地,不禁慷慨激昂地吟诵道:“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此后,这座山就被称为乔有山。王尽美踏上了去济南的求学之路,踏上了救国拯民的革命之路。
  去上海参加完中共一大后,王尽美把共产主义社会视为尽善尽美的社会,立志要为这一伟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并写下《肇在造化——赠友人》以表心迹:“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从此,他以战斗者的姿态,以饱满的革命斗志,投入到一场解放全人类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
  乔有山也随着他的诗句、革命业绩,成为一座初心之山、革命之山。
  小镇传承红色精神 尽美故里焕发生机
  尽美红色小镇在乔有山北麓的山脚下。
  为了让王尽美的精神与血脉深深植入故乡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从2017年初,时任枳沟镇党委书记的王学斌就开始考虑利用大北杏村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筹划建设红色小镇,欲将这片红色土地以规模化教育基地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打造成一个集培训、研学、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红色小镇。现在,王尽美故里一如期待,成为集革命教育、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红色小镇,建起了王尽美同志故居、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古街、牧羊道、乔有山等诸多红色景点,从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和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王尽美同志故居原在大北杏村的村前,现在这里已经建设为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它在基地的南面。故居门口朝西,院落不大,里面有三间坐东朝西的低矮泥土草胚房,这本是地主“见山堂”家的仓库和养牲口的地方,王尽美的爷爷王兴业由于生活所迫,举家投奔到这里,借住在此。目前这三间小屋是经过翻修的,原来的还要破旧低矮。王尽美在这里生活了20多个春秋。
  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位于枳沟镇北杏社区党性教育基地内,王尽美同志故居的北面。纪念馆由主院、跨院组成,采用青灰色为主的古代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木花格窗,庄重雅致,共设3个基本陈列室、3个辅助陈列室。其中,北面正房为第二陈列室。这一间的主题是“坚定信仰,参与建党”。一张木船横列室内,这就是着名的中共“一大”纪念船——红船。此船按原型1:3比例复原,长约8米,宽1.1米,高1.5米。红船本身是一只画舫,造形美观,外饰精美,舱内细节可见。就是在这艘船上,23岁的王尽美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他在救国之路上有了组织和同志,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
  大北杏王氏儿女走上抗日道路
  在大北杏村(原址)前的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
  王乃征(右)、王乃恩兄弟(资料图片)
  王东年
  在王尽美革命精神的引领下,王盈、王乃征、王乃恩、王东年等王氏家族的一个个进步青年,勇敢地挣脱封建家庭枷锁走出大北杏村。王盈抗婚加入抗日队伍;王乃征努力寻找党组织并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王乃恩为了抗日,三次不顾祖母的阻拦离家;王东年当家后,则“先革自己的命”,将家中土地分给穷苦人并带领全家革命……他们追寻着王尽美的足迹,相继走上革命道路,谱写了一部厚重的大北杏群英谱。
  抗婚走上抗日道路
  王盈带领女性进步
  王盈出生于大北杏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自幼性情倔强、勇于反抗。
  王盈8岁上私塾时,有一天塾师讲授《女儿经》,说女人就要早早起、出闺门,烧菜汤、敬双亲……王盈站起来打断塾师的话,说:“《女儿经》尽要女儿干这干那,为什么没有一部《男儿经》,也教男儿干这干那呢?”塾师说:“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因为内外有别,学的东西也就不同。”她不服气道:“男儿能干的,女子也能干。为什么男女就不平等?”塾师被反驳得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恼羞成怒地拿过戒尺要施行体罚。
  王盈见状,双手抓住塾师的胡须,让他动弹不得。此后,塾师再也不敢教这个“无法无天”的小闺女了,王盈便考入本村的新式小学。小学毕业后,她为了像族叔王尽美一样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见识外面的大世界,非要到济南求学。家里人觉得一个女孩子外出上学不成体统,坚决不同意。倔强的王盈就只身去了青岛,通过亲戚介绍,到一家纱厂边做工边上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回到家乡,同本村的进步青年王乃征、王东年等人一起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家里怕她惹出祸端,就逼迫她与本村一家地主的儿子订婚,想把她拴在家里。一向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她怎肯答应这桩婚事?她要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夫君、一个有胆有识的爱国青年,于是誓死不从。
  她性格刚烈,家人不敢强硬逼迫,只好把她圈在家里,断绝与外界的联络,并警告她不要有出逃的想法,无论逃到哪里,家人都会找她回来。
  然而笼子关不住想要翱翔蓝天的雄鹰。1938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王涛的亲戚来到王盈家,王盈家人知道他与王盈说话投机,想让他帮忙劝说王盈同意订婚。
  此时的王涛已参加了革命,得知王盈的处境后,便让她去参加抗日队伍:“正好八路军二支队到了莒县的大店,只是部队中很艰苦,并且时刻都有牺牲的危险。”
  王盈毫不在乎:“吃苦怕什么!只要打鬼子,就是把命豁上也不怕。我宁可轰轰烈烈地去死,也不愿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她说着就慷慨激昂地吟诵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涛忙劝她小声点,别让她家人听到了。王盈忽然有些担心地问:“大店这么近,要是我家人找去怎么办?”
  王涛说:“这个不用担心。抗日是全民族的大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有抗日的责任。你家人同样也有一颗爱国心,他们不但不会反对,还会支持你。即使他们反对,也不敢找部队要人,那样就会背上破坏抗日的罪名。”
  王盈心急地说:“我们现在就走!”于是,王涛找了个借口,当天下午领着王盈出了家门,奔向了抗日的道路。就这样,王盈成了大北杏村第一个参加抗日队伍的女性。她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不仅能够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抗日,她的这一举动影响不小,本村的王华、王纯年、王均、王志坤,以及后水清村的王健等追求思想进步的女性,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乃征登门求助王翔千 寻找党组织并接受任务
  1937年,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部分学校被迫停课。此时正在曲阜省立第二师范读书的王乃征回到家乡大北杏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义愤填膺,对国民党的节节败退扼腕叹息。他与本村的王东年、王遇民、王家馨等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在周边村庄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大家奋起救国。
  为了更好地参加抗战,他们决定加入一个抗日组织。在讨论中,有的主张参加国民党,说国民党是执政党,是当前抗日的主要力量;有的主张参加共产党,说共产党才是为贫苦大众服务的政党,是坚定的抗日组织,只是不知去哪找。
  面对大家的激烈争论,王乃征忽然想起父亲的好友王翔千曾对他说过的话:“将来你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什么组织也不要参加,要参加就参加你老子的那个党。”他想起12年前父亲王尽美回乡养病时的情形。那时,父亲病情已十分严重,不能继续干革命工作。神志清醒时,常把自己与弟弟叫到病床前,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革命道理,再三叮嘱他们长大了要为穷人办事,要成为有出息的人。如今国难当头,凡是有志青年就应站出来积极抗日。
  王乃征坚定地说:“咱们就参加共产党!它现在虽然弱小,但却是代表劳苦大众的政党,也是真正坚持抗日的组织。国民党腐败、涣散,也不替劳苦大众说话,我在学校时参加过一次学潮,就是因为那个国民党的校长贪污、克扣学生的伙食费!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共产党在哪里,但可以想办法去找。”王东年首先赞成:“抗日战争一爆发,共产党就率先发布了抗日宣言,奔赴抗日最前线,与畏敌如虎的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就要加入积极抗日的组织。”
  王东年建议王乃征去找王翔千。王翔千曾与王尽美一起创建山东早期党组织,二人是亲密战友,1925年王翔千受反动当局通缉,被迫离开济南,辗转回到家乡。他虽与党组织中断了联系,但仍关心、支持革命发展。
  1937年10月的一天,王乃征徒步去了相州。王翔千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王翔千见了王乃征非常惊喜,吩咐家人加凳子。他的长子王希坚忙起身拉王乃征坐他的座,王翔千说:“瞧,还是人家同学亲!”王乃征与王希坚都在省立诸城十三中学上过学,同级不同班。
  王乃征试探地说:“我们想让你帮着找找抗日组织。”王翔千会意地看了看左右两个30岁左右的男青年,哈哈大笑:“你这算是找对人了。”这二人分别是董昆一和王辩的丈夫赵志刚。在这月上旬,赵志刚、王辩与董昆一根据党组织安排,到相州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王翔千动员子女王希坚、王满、王成等人加入共产党。
  第二天,赵志刚、董昆一介绍并接受王乃征加入党组织,并向王乃征交待了两项任务:一是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二是要搞武装抗日。
  王乃征回到大北杏村后,立即发展王东年、王遇民、王家馨等人加入共产党。这些热血青年登上大北杏村东南的乔有山,面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庄严成立了大北杏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王乃征被选为支部书记。北杏支部成立后,一边继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一边拉起抗日武装,投入拯救民族危亡的殊死斗争。从此,王乃征沿着父亲开辟的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王乃恩一心抗日 三次偷偷离家
  1938年,因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到家门口,在枳沟上高小的王乃恩失学在家。这天,他的哥哥王乃征悄悄从外地回来探家,临走时,哥哥趁祖母不备,拽起他说:“走,跟我打鬼子去!”刚刚15岁的王乃恩就这样跟着哥哥来到了石崮后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不久,部队要开往鲁北,祖母跑到部队说明了她的家庭情况后,硬是把王乃恩留了下来。在祖母的张罗下,秋天,王乃恩与长他两岁的曹家官庄的曹健民结了婚。没想到王乃恩却一直念念不忘要去打鬼子。妻子曹健民性格爽快、通情达理,当她知道丈夫的想法后,不仅支持他,还要与他一起去。王乃恩忙劝阻说:“我和哥哥都去参加革命了,如果你再去,家里与地里的活不就全部落在奶奶和咱嫂子身上了吗?咱奶奶一生不容易,现在又上了年纪,你要在家替我好好照顾她。”
  冬天时,他听说八路军二支队已经进驻南山一带的桑园,王盈也在那支队伍中,他就央求着祖母让他去参军打鬼子。祖母坚决不让。
  他不满地问:“你为什么让我哥哥去,却不让我去?”祖母说:“咱家就你们两个男子汉,要是都走了,剩下我们这几个女人该怎么办?”他气恼地说:“当年我父亲去济南上学时,家里不也光剩下你与我母亲、老祖母吗?地里的活不照样干?再说,现在还有嫂子和我媳妇帮着。为什么我离开就不行了?”
  祖母被堵得一时语塞,生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就是说破了天,我也不让你去!”王乃恩见此路不通,就暗下决心,偷偷逃走。
  一个大清早,他趁家人睡觉,悄悄爬墙出了村子。没想到,还没跑到李家北杏村就被祖母派人追了回去。祖母不仅把他好一顿训斥,还命令他的媳妇形影不离地看着他,要是让他跑了,就拿她是问。
  王乃恩知道硬走是行不通的,需要慢慢寻找机会。于是,他就装出打消了打鬼子的想法,很少出门,每天早睡晚起。祖母以为他真的不想去抗日了,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进入12月份的一天夜里,王乃恩一觉醒来,见窗外一片明亮,他忙趴到窗户上往外一瞧,原来是下雪了,地上落了薄薄的一层,就像一面镜子,映得黑夜如白天一样明亮。
  他忽然产生了出逃的想法,见妻子还在熟睡,就悄悄下炕,蹑手蹑脚地走到外屋,先趴在东屋门听了听,听见祖母均匀的鼾声。他从饭笸箩里拿了两块干粮,爬墙出去。
  他这次没走大道,而是抄小路走。
  为了能够打鬼子,他不怕寒冷,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艰难前行着,一直走到中午,才赶到莒北县的上町村抗日根据地。在王盈的介绍下,他参加了滨北地委莒北工作团。就这样,年仅15岁的王乃恩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者。后来他成为南下干部,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王东年主持“冠山堂” 带领全家分地干革命
  1942年深秋的一个上午,十几家佃户欢天喜地地聚集在“冠山堂”的大院里,正等着“冠山堂”家的少爷王东年给他们分发地契。
  “把土地全部分给佃户““要带着全家去抗日”这些惊天之举震惊了全村,很快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人气愤地说:“‘冠山堂’怎么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他父亲尸骨未寒,他就急着断送祖业。”有人伤感道:“王家这次真是在劫难逃了!前不久,把祖坟上的那些百年老柏全砍了,就已经露出不吉之兆了。”村民说王东年砍树之事,发生在1942年的春天。
  王东年就任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时,正遇到年景不好,全县粮食歉收。第二年莒南县一带又遭受旱灾,青黄不接,眼看着广大贫苦人连树皮和树叶都吃不上了。王东年为解燃眉之急,把祖坟上的老柏树全部砍掉,卖了几百银元,一部分给县政府买粮,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
  父亲去世后,王东年又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执意要把耕地全部分给佃户。他对家人说,革命的目的就是把少数人的财富分给广大贫苦人,让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我虽然不能让全天下劳苦人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但我可以先革自己的命,把自家的地分给身边的穷苦人,让他们吃饱穿暖。”
  母亲担心地问:“如果我们把地全分了,以后怎么生活?”他说:“我领你们一起去革命、去抗日。”他见母亲还不理解,就劝说:“现在日本鬼子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只要豺狼在,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别想过安稳日子。只有全国民众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把小鬼子赶出去,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王东年兄妹四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排行老大。父亲不在,他就成为“冠山堂”的当家人。妹妹王华、王均、王纯年受他以及堂姑王盈的影响,思想都很进步,早就想去抗日了,只因父亲阻拦才没成行。当王东年与她们商议分掉土地、一起去抗日时,她们都积极响应。母亲见四个孩子都同意,也就不再反对。
  不久,王东年就领着全家人走向抗日的道路。这一壮举成为一段佳话,很快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
  -
  齐长城皇华段 孕育奇幻古老传说
  诸城境内齐长城皇华段,群山连绵、山势险峻,城墙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脊之上,所经之山,无论高低,必越过其主峰。山的秀美与奇异让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充满瑰丽与神奇,传奇故事赋予山更多人文色彩,让一座座山变成一处处名胜。马耳山、阎王鼻子山、石人山背后的故事催人泪下,鹁鸽崖则讲述了战乱中机智的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齐长城附近的尚庄和南三河,则与古神话有密切关联。
  皇华段多为崇山峻岭 有四处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从马耳山北麓复入诸城地界,经过皇华镇的桥上、南寺、围子里、鹁鸽崖、尚庄、叶家沟、下茁山、上茁山、韩家沟、龙湾头、大寨、黄崖前、庙村等10多个村庄,经过涓河、淇河、扶河、相谷河、友谊河、钓鱼台水库、万龙水库等河流与水库。
  这一段多为崇山峻岭,翻越马耳山、阎王鼻子山、马鞍东山、石人山、七泉山、马羊山、大沟山、小沟山、寨山、敞口子山、石八盘、韩家沟南山(摘星楼)、韩家沟东山、凤凰山、猿猴峪等上百座山。
  齐长城皇华段群山连绵、山势险峻,齐长城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脊之上,所经之山,无论高低,必越过其主峰。山脊之上的城墙修筑得低矮且狭窄,许多是一面墙,用石块垒砌。
  皇华镇内有四处齐长城遗址,马耳山段、尚庄南岭段、茁山段和拔地盘段。
  马耳山段在马耳山的山脊上。有些地段的残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宽10米左右。在山脊的北麓,有一道碎石块堆积的“岭杠”,大约2米-3米宽,几乎没有高度,只有站在远处才能看出一道城墙的痕迹。
  尚庄南岭段在石人山与七泉山之间。沙土夯筑,底宽约10米,顶宽约3米,高约3米,长1000多米。
  茁山段在下茁山村南面的口子山与石八盘山之间,长约20米,尚有残址。
  拔地盘段在五莲县三块石村与龙湾头村村前的凤凰岭之间,长约1500米,但是遗址已经不明显,与地堑混为一体了。
  山的秀美与奇异让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充满瑰丽与神奇,传奇故事赋予山更多人文色彩,让一座座山变成一处处名胜。
  三座山相连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马耳山位于诸城桥上村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得名,自古为山东名山。主要由老峰山、松朵峰、鸽崖峰等山峰组成。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
  阎王鼻子山在皇华镇鹁鸽崖村南面,东连七泉山、西接马耳山。因山势陡峭,当地人就以“阎王鼻子摸不得”的俗语,给它起名“阎王鼻子”,以示险峻。
  石人山又名双山,山状如双人并立,故名石人山。它位于皇华镇南尚庄村南,海拔327米,占地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山上有齐长城遗迹。
  马耳山东南与阎王鼻子山相连,往东与石人山相接。这三座相连的山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草滩,此处住着一位邹老爹,给围子里村的财主活阎王放马,马总共33匹。邹老爹每天一大早把马赶到草滩上,傍晚再赶回。一天,在往回赶之前邹老爹发现多了一匹马。
  一连两天,早上数是33匹马,中午成了34匹,傍晚又是33匹。到了第四天清早,邹老爹悄悄揣上一把剪子,把33匹白马挨个剪去一绺马鬃后,这才把马赶到草滩上。
  直到快晌午时,白马忽然变成34匹,他忙挨个查看记号,才发现有一匹没有记号的高大白马。白马天天不声不响地来,傍晚不声不响地去,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个月。
  自从过了年,这里没下一滴雨,河里也断了水,青草一片片发了黄。邹老爹总叹气。这天傍晚,白马忽然开口说话:“老人家,您别难过,我本是东海的白龙马,三个月前到这里玩耍,见您心地善良,又有这么多马做伴,就不舍得走了。如今旱成这样,我更不忍心离开,只要我长喊三声,就会下大雨,可是我也因透露了灵气,从此回不了大海……”
  只见它仰起头,两耳一竖,“咴”地叫出第一声,顿时天上乌云滚滚,狂风呼啸;白龙马接着又叫了第二声,音刚落,头顶电闪雷鸣;第三声后,倾盆大雨立时“哗哗”地下起来。干裂的大地得到了滋润,枯竭的河床泛起了滔滔流水。直到旱情解除,白马才把耳朵往下一贴,雨停了……
  白龙马没再回去,每日白天陪邹老爹在草滩,夜里守在茅屋前。只要天旱,它就竖起耳朵叫上三声,方圆几百里变成了风调雨顺的好地方。
  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围子里村活阎王的耳朵里。他带上十几名家丁,直奔邹老爹的茅屋去捉马,白龙马轻轻一甩头,活阎王一个跟头摔出老远;家丁们也被一连踢倒七八个。活阎王吓得头也不回地逃回家中。
  活阎王吓出了一场大病,哪能咽下这口气。在管家“献计”后,他将白龙马的事告诉了知府,以求赏钱。这知府确实是个见利就眼红的人,忙点上3000名官兵,捎着拌马索,提着金钩枪,由活阎王带路,扑向邹老爹的住处,把大草滩围了个密不透风。官兵人多势众,白马体力不支,被绊倒跪了下去。活阎王心里一喜,便没命地扑上去,一把拽住了白龙马的长尾巴。哪知白龙马突然又跃起来,照准活阎王就是一蹄子,正好踢在他的脸上。活阎王大叫一声,仰面倒下,当场绝了气。而白龙马也已筋疲力尽,倒在地上。
  官兵们呼啦一下拥了上来,白龙马又猛地仰起头,两只耳朵“唰”地竖起,伸长脖子,“咴——咴——”地叫起来,顿时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紧接着泼了下来,天地间像开了锅一般,滚雷响,暴雨浇。一个个官兵哪还顾得上捉马,滚的滚,爬的爬,被雷劈死、被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才停,待到云散天晴,太阳升起,白龙马依然一动不动地卧在那里,面朝北,高高的马头仰着,耸立着尖尖的马耳。四周一个官兵也不见了,只有活阎王的尸体还留在那里,身子已被泥淤住,只露出那只血糊糊的鼻子。
  后来,邹老爹找到了卧着的白龙马,心如刀绞,站在一旁,一声声呼唤着白龙马,天长日久,马耳依旧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三座山——马耳山、阎王鼻子山、石人山。
  被救女孩报平安 化身鹁鸽飞出崖
  鹁鸽崖村坐落在马耳山东麓,由东西两个自然村构成。鹁鸽崖村西有一座鹁鸽崖山,有山谷,很久以前里面曾经栖了许多鹁鸽,傍晚时分,鹁鸽云集,起起落落。鹁鸽是鸽子的一种,鸽子象征着和平祥和,因此“鹁鸽崖”也充满美好的寓意。
  很久之前,战事频仍,苦了住在两国交界处的百姓。鹁鸽崖山下的小村子紧靠齐、鲁两国所建的长城分界线。每逢战事起,村里的人便拖家带口跑进深山。可恶人们总有办法抢到女人和财物,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
  有一年,这个村里的一户人家生了个小孩,这孩子从小没哭过。小孩长到五六岁时,已经对山里的情况非常熟悉。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能领着村里人躲到外人找不到的地方,并且在躲藏处提前放好食物。从此后,那些恶人再也没能从这里抢到女人,扑过几次空,恶人便不再来。
  村里人的日子过得舒坦富裕起来,男孩强壮,女孩漂亮,这个小孩更是长成了智勇双全的小伙子。这一年,村里出了一个无赖,逮着机会就欺负漂亮女孩。小伙子把无赖狠狠教训了一顿,无赖心生怨恨,跑去邻国说出了这村里漂亮女孩多的秘密。
  邻国人一听,立马拉起最强大的队伍,把无赖用绳子绑了,逼他带路。
  消息传回村里,小伙子用吊筐把女人一个个拉到那直插云霄的陡峭岩石上。当最后一个女孩离开地面时,邻国的队伍也到村头了。小伙子看着乌泱泱的一群人,便带领剩下的人跑进深山,一边躲一边和邻国的队伍斗起来。
  被小伙子藏到岩石上的女孩们一直没等到小伙子来放她们下去。一天,有个女孩说:“我多么想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啊,就可以把亲人们平安的消息传到这里了。”所有女孩随之附和。说完,女孩们真长出了翅膀。她们飞了起来,变成象征和平的鹁鸽。
  这场仗打了多少天没人知道,再后来,又有人来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发现在山的一边,有一块无人能攀登的石壁,表面光滑的石壁下方的缝隙里,常有鹁鸽飞进飞出,人们便给这座山起名叫“鹁鸽崖”山,村子叫“鹁鸽崖村”。
  偶遇河妖帮其渡劫 姜尚顺手搬庄便民
  周武王拜“师尚父”姜子牙为周国军事统帅,将纣王打败。姜子牙就请示上天,将战死的英雄封了神仙。
  封神大典是在琅琊台上举行的。神仙们各归各位后,姜子牙也打算休息一下,他早前听说舜帝出生的这地方山好、水好,被舜帝教化过的人也好,便打算领略一下这边的好风光。
  心里正盘算着,忽然没来由的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紧接着他手里的打神鞭一抖,指向了西方,姜子牙心随鞭转,身子飞了起来,不多时便在马耳山后的一个村庄前停下了。庄前有条小河,河两岸的庄稼有的绿油油,有的黄橙橙。再转眼看河水,不自觉说出了心声:“我姜尚活了七八十年,何曾到过鱼虾这么肥美的地方?”话音还没落地,从河里“咕咚”一下冒出一个千年水妖,倒头就拜。
  姜子牙也不好怠慢,只得屈身还礼。水妖对着他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咂着舌头“啧啧”了两声,问:“你就是姜尚?你还认识一个叫伯夷父的人?”
  姜子牙听水妖说出自己祖先的名号,先恭敬地对着上天拜了三拜,才又与水妖说起话来。原来,在千年之前,姜子牙上数十三辈的祖宗伯夷父,与大禹一同治水时来这里歇过脚,临走时嘱咐水妖,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会有个名叫姜尚的人来帮它渡劫。因有老祖宗留话,姜子牙便帮水妖成功渡劫。
  办完这件事,姜子牙在庄里转了转,发现人们住的地方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老人、孩子行动很不方便。心想好事做到底,便施法把村子从小北岭上挪了下来。姜尚搬庄的故事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庄名被传为了“尚庄”。原本的庄名就被人忘记了。
  齐长城就从尚庄的南岭经过,这里有个齐长城着名的景点,叫镇南关。
  水妖求教养鱼虾办法 伯夷父开出南三河
  别看尚庄南的南三河现在不大,故事却不小,据说还是大禹时代赫赫有名的治水功臣太岳伯夷父亲手刨挖的。
  早些时候,尚庄人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村后的小北岭上。那时小北岭南有一个大湾,雨水经年积存,淌不出去。湾里住着一只水妖,水妖心思不坏,只是爱喝酒,还是逢喝必高,喝高了就瞎折腾,又唱又跳。水妖嗓音不好听,每当它张开嘴巴,窜出喉咙的,不是美妙歌声,而是“轰隆轰隆”的雷鸣声;它跳的舞也不好看,丑陋的胳膊胡乱扒拉着,沙石、树枝飞向天空,它的两只大脚一踏,湾里的水四下里乱溅,这样折腾了好多年,吓得这里的人们躲躲藏藏。
  后来,水妖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坏毛病,心里愧疚,想在湾里养些鱼虾,供给人们。天旱时,它把湾里的水送到庄里人家的陶罐里;天涝时,它又把湾里的水装到肚子里,跑到别的地方再倒出来。
  自打养上鱼虾后,水妖整天瞅着,恨不得霎时间把它们养得鲜香肥美。可好多天过去了,鱼虾们却总是蔫了吧唧的。水妖知道人最有本事,想从人那里找到让鱼虾长肥长壮的办法。于是,它酒也不喝了,舞也不跳了,天天蹲在湾崖上,见人就打听。好多年过去,却一直没碰到明白人。
  这天,从北面来了一个身披蓑衣、头戴苇笠、腋下夹着一把耒锸的人。此人看水妖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走过来问它是不是碰上难事了。
  水妖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告诉了来人。这人听了水妖的话,打眼一看,围着大湾左三圈右三圈地转悠,转得水妖头晕眼花了,才举起手里的耒锸,东边三下,把大湾刨成了三道河岔子,让湾里的积水“哗哗”流淌出去,西边三下,让山上的泉水“汩汩”地淌进来。这一下,湾里的鱼虾们在“哗哗”流淌的河水里撒着欢地长。这人又用耒锸把露出的湾底整成了一块块田地,人们在上面种起了庄稼。
  这个拿耒锸的人,就是被舜帝封为掌管四岳之祭的太岳伯夷父。
  这就是尚庄前南三河的来历。
  -
  齐长城皇华段 孕育奇幻古老传说
  诸城境内齐长城皇华段,群山连绵、山势险峻,城墙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脊之上,所经之山,无论高低,必越过其主峰。山的秀美与奇异让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充满瑰丽与神奇,传奇故事赋予山更多人文色彩,让一座座山变成一处处名胜。马耳山、阎王鼻子山、石人山背后的故事催人泪下,鹁鸽崖则讲述了战乱中机智的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齐长城附近的尚庄和南三河,则与古神话有密切关联。
  皇华段多为崇山峻岭 有四处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从马耳山北麓复入诸城地界,经过皇华镇的桥上、南寺、围子里、鹁鸽崖、尚庄、叶家沟、下茁山、上茁山、韩家沟、龙湾头、大寨、黄崖前、庙村等10多个村庄,经过涓河、淇河、扶河、相谷河、友谊河、钓鱼台水库、万龙水库等河流与水库。
  这一段多为崇山峻岭,翻越马耳山、阎王鼻子山、马鞍东山、石人山、七泉山、马羊山、大沟山、小沟山、寨山、敞口子山、石八盘、韩家沟南山(摘星楼)、韩家沟东山、凤凰山、猿猴峪等上百座山。
  齐长城皇华段群山连绵、山势险峻,齐长城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脊之上,所经之山,无论高低,必越过其主峰。山脊之上的城墙修筑得低矮且狭窄,许多是一面墙,用石块垒砌。
  皇华镇内有四处齐长城遗址,马耳山段、尚庄南岭段、茁山段和拔地盘段。
  马耳山段在马耳山的山脊上。有些地段的残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宽10米左右。在山脊的北麓,有一道碎石块堆积的“岭杠”,大约2米-3米宽,几乎没有高度,只有站在远处才能看出一道城墙的痕迹。
  尚庄南岭段在石人山与七泉山之间。沙土夯筑,底宽约10米,顶宽约3米,高约3米,长1000多米。
  茁山段在下茁山村南面的口子山与石八盘山之间,长约20米,尚有残址。
  拔地盘段在五莲县三块石村与龙湾头村村前的凤凰岭之间,长约1500米,但是遗址已经不明显,与地堑混为一体了。
  山的秀美与奇异让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充满瑰丽与神奇,传奇故事赋予山更多人文色彩,让一座座山变成一处处名胜。
  三座山相连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马耳山位于诸城桥上村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得名,自古为山东名山。主要由老峰山、松朵峰、鸽崖峰等山峰组成。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
  阎王鼻子山在皇华镇鹁鸽崖村南面,东连七泉山、西接马耳山。因山势陡峭,当地人就以“阎王鼻子摸不得”的俗语,给它起名“阎王鼻子”,以示险峻。
  石人山又名双山,山状如双人并立,故名石人山。它位于皇华镇南尚庄村南,海拔327米,占地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山上有齐长城遗迹。
  马耳山东南与阎王鼻子山相连,往东与石人山相接。这三座相连的山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草滩,此处住着一位邹老爹,给围子里村的财主活阎王放马,马总共33匹。邹老爹每天一大早把马赶到草滩上,傍晚再赶回。一天,在往回赶之前邹老爹发现多了一匹马。
  一连两天,早上数是33匹马,中午成了34匹,傍晚又是33匹。到了第四天清早,邹老爹悄悄揣上一把剪子,把33匹白马挨个剪去一绺马鬃后,这才把马赶到草滩上。
  直到快晌午时,白马忽然变成34匹,他忙挨个查看记号,才发现有一匹没有记号的高大白马。白马天天不声不响地来,傍晚不声不响地去,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个月。
  自从过了年,这里没下一滴雨,河里也断了水,青草一片片发了黄。邹老爹总叹气。这天傍晚,白马忽然开口说话:“老人家,您别难过,我本是东海的白龙马,三个月前到这里玩耍,见您心地善良,又有这么多马做伴,就不舍得走了。如今旱成这样,我更不忍心离开,只要我长喊三声,就会下大雨,可是我也因透露了灵气,从此回不了大海……”
  只见它仰起头,两耳一竖,“咴”地叫出第一声,顿时天上乌云滚滚,狂风呼啸;白龙马接着又叫了第二声,音刚落,头顶电闪雷鸣;第三声后,倾盆大雨立时“哗哗”地下起来。干裂的大地得到了滋润,枯竭的河床泛起了滔滔流水。直到旱情解除,白马才把耳朵往下一贴,雨停了……
  白龙马没再回去,每日白天陪邹老爹在草滩,夜里守在茅屋前。只要天旱,它就竖起耳朵叫上三声,方圆几百里变成了风调雨顺的好地方。
  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围子里村活阎王的耳朵里。他带上十几名家丁,直奔邹老爹的茅屋去捉马,白龙马轻轻一甩头,活阎王一个跟头摔出老远;家丁们也被一连踢倒七八个。活阎王吓得头也不回地逃回家中。
  活阎王吓出了一场大病,哪能咽下这口气。在管家“献计”后,他将白龙马的事告诉了知府,以求赏钱。这知府确实是个见利就眼红的人,忙点上3000名官兵,捎着拌马索,提着金钩枪,由活阎王带路,扑向邹老爹的住处,把大草滩围了个密不透风。官兵人多势众,白马体力不支,被绊倒跪了下去。活阎王心里一喜,便没命地扑上去,一把拽住了白龙马的长尾巴。哪知白龙马突然又跃起来,照准活阎王就是一蹄子,正好踢在他的脸上。活阎王大叫一声,仰面倒下,当场绝了气。而白龙马也已筋疲力尽,倒在地上。
  官兵们呼啦一下拥了上来,白龙马又猛地仰起头,两只耳朵“唰”地竖起,伸长脖子,“咴——咴——”地叫起来,顿时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紧接着泼了下来,天地间像开了锅一般,滚雷响,暴雨浇。一个个官兵哪还顾得上捉马,滚的滚,爬的爬,被雷劈死、被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才停,待到云散天晴,太阳升起,白龙马依然一动不动地卧在那里,面朝北,高高的马头仰着,耸立着尖尖的马耳。四周一个官兵也不见了,只有活阎王的尸体还留在那里,身子已被泥淤住,只露出那只血糊糊的鼻子。
  后来,邹老爹找到了卧着的白龙马,心如刀绞,站在一旁,一声声呼唤着白龙马,天长日久,马耳依旧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三座山——马耳山、阎王鼻子山、石人山。
  被救女孩报平安 化身鹁鸽飞出崖
  鹁鸽崖村坐落在马耳山东麓,由东西两个自然村构成。鹁鸽崖村西有一座鹁鸽崖山,有山谷,很久以前里面曾经栖了许多鹁鸽,傍晚时分,鹁鸽云集,起起落落。鹁鸽是鸽子的一种,鸽子象征着和平祥和,因此“鹁鸽崖”也充满美好的寓意。
  很久之前,战事频仍,苦了住在两国交界处的百姓。鹁鸽崖山下的小村子紧靠齐、鲁两国所建的长城分界线。每逢战事起,村里的人便拖家带口跑进深山。可恶人们总有办法抢到女人和财物,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
  有一年,这个村里的一户人家生了个小孩,这孩子从小没哭过。小孩长到五六岁时,已经对山里的情况非常熟悉。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能领着村里人躲到外人找不到的地方,并且在躲藏处提前放好食物。从此后,那些恶人再也没能从这里抢到女人,扑过几次空,恶人便不再来。
  村里人的日子过得舒坦富裕起来,男孩强壮,女孩漂亮,这个小孩更是长成了智勇双全的小伙子。这一年,村里出了一个无赖,逮着机会就欺负漂亮女孩。小伙子把无赖狠狠教训了一顿,无赖心生怨恨,跑去邻国说出了这村里漂亮女孩多的秘密。
  邻国人一听,立马拉起最强大的队伍,把无赖用绳子绑了,逼他带路。
  消息传回村里,小伙子用吊筐把女人一个个拉到那直插云霄的陡峭岩石上。当最后一个女孩离开地面时,邻国的队伍也到村头了。小伙子看着乌泱泱的一群人,便带领剩下的人跑进深山,一边躲一边和邻国的队伍斗起来。
  被小伙子藏到岩石上的女孩们一直没等到小伙子来放她们下去。一天,有个女孩说:“我多么想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啊,就可以把亲人们平安的消息传到这里了。”所有女孩随之附和。说完,女孩们真长出了翅膀。她们飞了起来,变成象征和平的鹁鸽。
  这场仗打了多少天没人知道,再后来,又有人来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发现在山的一边,有一块无人能攀登的石壁,表面光滑的石壁下方的缝隙里,常有鹁鸽飞进飞出,人们便给这座山起名叫“鹁鸽崖”山,村子叫“鹁鸽崖村”。
  偶遇河妖帮其渡劫 姜尚顺手搬庄便民
  周武王拜“师尚父”姜子牙为周国军事统帅,将纣王打败。姜子牙就请示上天,将战死的英雄封了神仙。
  封神大典是在琅琊台上举行的。神仙们各归各位后,姜子牙也打算休息一下,他早前听说舜帝出生的这地方山好、水好,被舜帝教化过的人也好,便打算领略一下这边的好风光。
  心里正盘算着,忽然没来由的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紧接着他手里的打神鞭一抖,指向了西方,姜子牙心随鞭转,身子飞了起来,不多时便在马耳山后的一个村庄前停下了。庄前有条小河,河两岸的庄稼有的绿油油,有的黄橙橙。再转眼看河水,不自觉说出了心声:“我姜尚活了七八十年,何曾到过鱼虾这么肥美的地方?”话音还没落地,从河里“咕咚”一下冒出一个千年水妖,倒头就拜。
  姜子牙也不好怠慢,只得屈身还礼。水妖对着他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咂着舌头“啧啧”了两声,问:“你就是姜尚?你还认识一个叫伯夷父的人?”
  姜子牙听水妖说出自己祖先的名号,先恭敬地对着上天拜了三拜,才又与水妖说起话来。原来,在千年之前,姜子牙上数十三辈的祖宗伯夷父,与大禹一同治水时来这里歇过脚,临走时嘱咐水妖,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会有个名叫姜尚的人来帮它渡劫。因有老祖宗留话,姜子牙便帮水妖成功渡劫。
  办完这件事,姜子牙在庄里转了转,发现人们住的地方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老人、孩子行动很不方便。心想好事做到底,便施法把村子从小北岭上挪了下来。姜尚搬庄的故事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庄名被传为了“尚庄”。原本的庄名就被人忘记了。
  齐长城就从尚庄的南岭经过,这里有个齐长城着名的景点,叫镇南关。
  水妖求教养鱼虾办法 伯夷父开出南三河
  别看尚庄南的南三河现在不大,故事却不小,据说还是大禹时代赫赫有名的治水功臣太岳伯夷父亲手刨挖的。
  早些时候,尚庄人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村后的小北岭上。那时小北岭南有一个大湾,雨水经年积存,淌不出去。湾里住着一只水妖,水妖心思不坏,只是爱喝酒,还是逢喝必高,喝高了就瞎折腾,又唱又跳。水妖嗓音不好听,每当它张开嘴巴,窜出喉咙的,不是美妙歌声,而是“轰隆轰隆”的雷鸣声;它跳的舞也不好看,丑陋的胳膊胡乱扒拉着,沙石、树枝飞向天空,它的两只大脚一踏,湾里的水四下里乱溅,这样折腾了好多年,吓得这里的人们躲躲藏藏。
  后来,水妖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坏毛病,心里愧疚,想在湾里养些鱼虾,供给人们。天旱时,它把湾里的水送到庄里人家的陶罐里;天涝时,它又把湾里的水装到肚子里,跑到别的地方再倒出来。
  自打养上鱼虾后,水妖整天瞅着,恨不得霎时间把它们养得鲜香肥美。可好多天过去了,鱼虾们却总是蔫了吧唧的。水妖知道人最有本事,想从人那里找到让鱼虾长肥长壮的办法。于是,它酒也不喝了,舞也不跳了,天天蹲在湾崖上,见人就打听。好多年过去,却一直没碰到明白人。
  这天,从北面来了一个身披蓑衣、头戴苇笠、腋下夹着一把耒锸的人。此人看水妖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走过来问它是不是碰上难事了。
  水妖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告诉了来人。这人听了水妖的话,打眼一看,围着大湾左三圈右三圈地转悠,转得水妖头晕眼花了,才举起手里的耒锸,东边三下,把大湾刨成了三道河岔子,让湾里的积水“哗哗”流淌出去,西边三下,让山上的泉水“汩汩”地淌进来。这一下,湾里的鱼虾们在“哗哗”流淌的河水里撒着欢地长。这人又用耒锸把露出的湾底整成了一块块田地,人们在上面种起了庄稼。
  这个拿耒锸的人,就是被舜帝封为掌管四岳之祭的太岳伯夷父。
  这就是尚庄前南三河的来历。
  -
  丁耀亢曾定居相家沟
  丁耀亢故居
  野鹤桥
  齐长城经过的皇华段葱郁灵动的山区风景中,还藏有一处人文景观——丁耀亢故里相家沟。丁耀亢为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剧作家。丁耀亢以赡养老母为由辞去惠安知县,来到相家沟隐居,第二年就在村东依山傍水之地建起了四亩的宅院,名曰“橡谷山庄”。
  从名家董其昌问学
  不乐仕途归隐家乡
  相家沟村位于齐长城望海楼段西北的皇华镇驻地以南7公里处,三面环山,相谷河(原称象鼓沟,传说是一个如象的水怪受到惊吓,“鼓”起的一道深沟)绕村而过,因山上橡树、槚树(楸树)居多,故名橡槚沟,历经演变,因“橡”与“相”、“槚”与“家”近音,为书写方便演变为“相家沟”至今,全村现有290户,1008人。明末清初形成居民定居村落。清代文学家丁耀亢曾经在此居住。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木鸡道人、野航居士等。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诸城城里人,后移居城南橡谷山庄(今诸城市皇华相家沟村)。
  丁耀亢生于明朝官宦之家,其祖父丁纯,曾为长垣县教谕,后辞官归里,倡导诸城文士结“九老会”。父亲丁惟宁曾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按监察御史、晁襄兵备副使,因遭诬陷而降职,拂衣而归,隐居于九仙山之阳。
  丁耀亢自小受书香门第熏陶,且“负奇才,个偿不羁”。11岁时,丁耀亢丧父。兄弟六人中,丁耀亢排行第五,父亲在世时,丁耀亢便与四个兄长分家,与母亲田氏、弟弟丁耀心一起居住。父亲去世后,丁耀亢兄弟二人在母亲严厉的训导下,发愤读书,丁耀亢在20岁时即进学为“诸生”(即秀才)。
  后来丁耀亢困于科举,负才落拓,游江南,从着名书画家董其昌问学。北归,郁郁不得志,取历代吉凶诸事,着《天史》10卷,“以献益都钟羽正,羽正奇之”(《诸城县志》)。后此书在南都被焚,不传。明末政治腐败,丁耀亢在其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予以抨击。
  清兵至诸城,耀心、大谷组织抵御,城破殉难,侄豸佳为清兵所伤,跛一足。国仇家恨,让丁耀亢铭刻于心。当时兵燹遍地,民不聊生。为生活计,顺治初年(1644)他曾出行淮上,又泛海北游。顺治九年(1652),丁耀亢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其时名公巨卿多与结交,声名渐着。顺治十一年(1654)为容城教谕,顺治十六年(1659)迁惠安知县。因不乐仕途,第二年即以母老告归,终老未再出仕。
  一生着述甚丰
  因《续金瓶梅》入狱
  丁耀亢一生着述甚丰,其诗词,“踔厉风发,少作即饶风韵,晚年语更壮浪,开一邑风雅之始,县中诸诗人皆推为前辈”(《诸城县志》)。然其诗集却列入《清代禁毁书目》之中,因其中有甚多“违碍之语”。其传奇今存《西湖扇》《化人游》《蚺蛇胆》《赤松游》四种。
  丁耀亢被文学史家所重视,并非他的诗文成就,而是他的小说《续金瓶梅》一书。小说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及其描写的人情物态,显然不只在言情而已,同时影射了明清易代之际的人情世态,抨击和揭露了清贵族的残暴统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此书一出,清廷震怒,丁耀亢于清康熙四年(1665)因此下狱。后来丁耀亢获释,但是小说却被付之一炬。自此丁耀亢两眼昏然,丧明逃禅,自署木鸡道人。
  丁耀亢除《续金瓶梅》和四种传奇之外,尚有诗词集《逍遥游》《椒丘诗》《陆舫诗草》《江干草》《归山草》《听山亭草》,辑为《丁野鹤遗稿》。
  据说1660年,丁耀亢以赡养老母为由辞去惠安知县,告归乡里,来到相家沟隐居。第二年就在村东依山傍水之地建起了四亩的宅院,名曰“橡谷山庄”,山庄分为“煮食草堂”“东溪书院”两部分。草堂为全家饮居之所,书院是他的读书之处。
  当年的书院早已被毁,草堂也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丁耀亢在这里的遗迹荡然无存,唯有他种植的两棵银杏树还矗立在庭院中。这是一对夫妻树,雄树高大,雌树相对矮小,它们相依为命,风雨同舟,携手走过300多年的风雨岁月,如今依然生生不息,让人感到了生命的强大与坚韧。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树上挂满了人们用来祈福的红色布条。也有资料说这两棵树是丁耀亢的父亲丁惟宁栽种的。到底是谁栽种的,已经不重要,它们因丁氏父子的名气而成为名胜古迹,并且造福一方。
  出资建桥安度汛期
  野鹤桥至今仍坚固
  相家沟村东是相谷河,河水清澈见底,现在河上横跨着两座小石桥,南面那座是新建的,北面那座是古老的野鹤桥。野鹤桥桥面粗糙褶,桥身长满青苔,石块大小不一、很不规整,显然没经过石匠的凿琢。有些石块已经风化,呈现出岁月的沧桑。桥洞为单孔,椭圆形,远望宛若一轮悬挂在碧波之上的明月。
  野鹤桥始建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当时,丁耀亢(丁野鹤)在相家沟橡谷山庄隐居,因见村塾堂与村子之间隔一条小河,每年汛期到来,村里人就无法过河。于是丁耀亢就出资,带领村民和能工巧匠,在河上修建了这座石桥。相家沟村的人为感恩丁耀亢,给这座石桥取名为“野鹤桥”。今天,桥头南边还立着刻有“野鹤桥”的石碑。
  野鹤桥为拱形石桥,单洞,弦长3米,弧高4米,桥洞全部借助力学作用,共34层,由约30厘米的长方形条石一块块挤压而成,桥面长约20米,宽约3米。石桥的桥墩利用自然优势,建在溪水两岸裸露的岩石上,既坚固,又美观,省工省料。据介绍,建桥时村人用豆浆和大米汤,掺上沙子、泥土和石灰浆等材料灌缝,使石块与石块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野鹤桥经过400余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如初。
  康熙八年(1669),丁耀亢病卒,葬于相家沟西黄豆山之阳。他与野鹤桥东西相望,共同见证着相家沟历史的沧桑。
  本期图片由张超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由诸城市政协、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诸城市茁山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提供资料。
  -
  桃林段多处风景如画
  望海楼前的镜月湖
  齐长城攀越望海楼后,进入桃林镇的臧家沟村。臧家沟在桃林镇与皇华镇交界处的齐长城脚下,三面环山,东临平日路,景色优美。望海楼、东坡庙、镜月湖、白马饮、齐长城遗址、金马古道等组成了望海楼自然风景区。
  望海楼
  丁耀亢登山隔海思念同袍
  望海楼不是楼,是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山。站在山巅,可望见东面的大海,以及蓝天碧海间点点白帆。
  关于望海楼之名的来历,当地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与丁耀亢有关。丁耀亢辞官后,在望海楼北面的相家沟定居。他经常登上望海楼眺望大海,思念一起抗击清军的兄弟,他们为了躲避清政府的缉拿,有的已远走他乡。昔日一别,怕是永无相见之日。一次,丁耀亢不禁伤感吟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后来有人根据这句词,称该山为望海楼山。
  东坡庙
  苏轼灭蝗灾 乡民建庙敬奉
  在臧家沟村后,望海楼通往山外的一条崎岖山路旁一个山坡上,曾有座东坡庙。据说,宋熙宁年间,苏轼从浙江到密州出任密州刺史,从浙江沿海北上,过了日照,就奔向密州的县城,途经臧家沟。密州南部山区蝗灾正肆虐,民不聊生,臧家沟一带同样蝗虫成灾。他见当地百姓拿扫帚、笤帚、簸箕等打扫虫尸,沟旁、树下、山边、村头……到处都是。他上任不久就想出了火烧蝗虫的办法,很快控制住蝗虫泛滥,为此深受百姓爱戴。
  他还到臧家沟西山(后来的望海楼)与灾民一起灭蝗,风餐露宿两天两夜,终于把蝗虫消灭干净。后来,当地乡民为了纪念他,就修建了一座庙,叫东坡庙。
  镜月湖
  源自李白诗 也叫爱情湖
  在望海楼山前有一处湖泊,清澈明亮,仿佛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面明镜。秋季时,湖边上的芦苇摇曳多姿,随风而舞,给寂静的湖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丁耀亢邀请朋友到此泛舟赏月,只见湖波荡漾,清辉如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在澄明的光韵里,明月在水中的倒影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面镜子。他惊叹于这美妙的景色,想吟诗歌颂,总是不如意,就吟诵起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诗句。朋友听了则说:“我们何不给这个湖起名镜月湖?”
  据说,镜月湖还叫爱情湖。传说很久以前,臧家沟一青年去东海赶海,在海水退去的沙滩上,看到一条搁浅的金鱼,鳞片烁烁,光彩生辉。青年人轻轻捧起鱼放归大海,没想到这条金鱼是东海龙王的女儿,龙女感念青年搭救之恩,随青年回到臧家沟过起了男耕女织的俗世生活,日子过得舒适。但龙王最终寻到此处,派虾兵蟹将把女儿捉拿回去,青年望着妻儿远去的背影,心急如焚。从此,他天天跑到西山顶上眺望大海,目力不及,就在脚下垫层石头,天长日久,石头越垫越高,竟成楼状,名曰“望海楼”。最初的日子,青年还能看见妻子站在海面上冲他招手,他心下温暖,盼着妻子早一天归来。可突然一天不见龙女身影,此后再没相见。青年心下凄然,以泪洗面,积泪成湖,后人便命名“爱情湖”以纪念。
  无论镜月湖,还是爱情湖,都是人们对爱情表达出的美好向往与热爱。
  白马饮
  齐桓公感念神马命名纪念
  在望海楼东麓山涧中有一处泉水叫白马饮,与一匹“神马”的传说有关。
  大舜时代的诸城大地,一场天崩地裂的自然灾难即将降临。随西王母参加玉帝宴会的大舜得知这个消息,从巍巍昆仑向诸城飞奔而来,必须在天亮之前带领部落子民避开灾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大舜一路疾行,食水不顾,眼看着夜幕四合,却还没能到。
  “苍天啊,大地啊,看在十几万百姓的份上,赐给我一匹神马吧!”随着一声祈祷,一匹高大的神马出现在大舜面前,他快马加鞭向诸城疾驰。已能看到潍河、诸冯南面的常山了,那马却停住了。大舜以为经过几千里的奔驰,马要吃草,于是下马等待。忽然响起一声震耳嘶叫,那马渐渐变得高大,化作巨大石山。大舜终于明白,这是老天让这方百姓躲过灾难,而神马“凝固”在诸城西南部,两只耳朵竖着,仿佛在聆听潍水的流淌。人们为了感念神马的恩惠,就把这座山叫作“马耳山”。
  春秋时期,公子小白(齐桓公)忙于逃亡,后有追兵,实在危险。这一天,一匹英俊白马驮着又渴又饿的小白,和随从们一起,急急忙忙向东行进。拐进一个山凹,众人绝望之时,却见白马慢慢走向前去,对着一片乱石忽地抬起蹄子,使劲跺下去。那石窝里慢慢渗出清澈的泉水,众人饱饮一顿后,小白登上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勒住缰绳,抬头四望,察看地形。座下白马也凝神西望,忽然对着马耳山嘶叫了一声,泪眼汪汪,一时身形不稳,把小白摔下来,小白被随从们及时拉住,白马却滚下山去,不见了踪影。随从们纷纷猜测,白马莫非是马耳山的神马现世,为公子小白建功立业助力。小白却兀自伤感:“这山叫什么山?”随从忙向附近居民打听,却无人知道。“既是野山,就叫白山吧,那神马踏出的泉就叫白马饮吧。”小白以此来纪念白马。
  慢慢地,白马山的名字传开来。那条山路,老百姓叫“跌死马子”。据说后来神马经常深入民间,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臧家沟的人们还经常看到那神马的化身到东边河里洗澡,于是那条河就有了“白马河”的名字。有一次,神马在白马河里冲凉,上岸舒服地睡了一觉,大家觉得那是神马晾身,于是那地方叫“晾马”,慢慢演化成今天几个叫“亮马”的村子。还有一次,神马遇见了一只老虎,悄悄躲进一片山中,于是就有了“藏马山”的名字。
  慢慢地,白马饮和神马、公子小白和白马的故事也流传开来,白马饮水处成为一处景点。
  -
  难舍大山深处沈家沟
  沈家沟的茶园
  沈立国(左)接受采访
  沈顺磊(左)在沈家沟自家的养殖场接受采访。
  诸城桃林的沈家沟村四面环山,处在黄牛山深山里,交通闭塞,大部分人家早已搬迁,只有两户人家留守:70多岁的沈立国和老伴只想守在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而30多岁的沈顺磊则为了照顾母亲和百余亩种植园,选择回到这里,沿着父辈的道路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
  守梦人不舍故乡
  老两口久居深山
  齐长城在诸城境内经过臧家沟、西响水、东响水、许家沟、史家沟、桃行后,就到了沈家沟。
  诸城桃林的沈家沟村曾是史家沟的一个自然村,四面环山。该村面积小,且处在黄牛山深山里,交通闭塞,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府主导下往外搬迁了。但如今那里还有两户人家,一户是70多岁的沈立国,一户是30多岁的沈顺磊。他们一个为了守梦,一个为了追梦。
  沈立国家三间低矮、破旧的老宅掩藏在群山深处一个山窝窝里,房屋、院墙用山石垒成,两扇院门年代久远,门上贴着红色的春联,给这处寂寞的小院带来不少生气。他与老伴相依为命,说话间脸上一直挂着亲切的笑容。两位老人有四女一子,儿子搬到史家沟,三个女儿嫁到别的村,一个女儿在城里定居。
  “村里让我们搬,我们不乐意。这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我们不舍得离开。”沈立国说。
  沈立国的曾祖父是给许家沟臧姓大地主看山的,到他这一辈是第四代了。曾祖父生养了四个儿子,分出四支,家族一下子壮大起来,形成一个自然村——沈家沟。
  老沈爷爷这支三代单传,沈立国的父亲8岁那年,爷爷带着一家人搬出了大山,到相对繁荣的大坪子谋生活去了,只有过年才回来住上一段时间。沈立国就是在大坪子出生的,以后又有了两个妹妹。爷爷和父亲在当地算得上一等一的窑匠,因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1967年,灾难突然降临,学校盖房子,父亲在凿房梁卯眼时,一块木屑崩进右眼,眼球完全损伤,为避免感染,只得摘除眼球,为了治眼,家里欠下了一堆债,刚刚成年的他也因此耽误了娶媳妇。
  一晃10年过去,三爷爷家的堂兄患了重病,那时堂嫂一人拉扯着四个女儿,大的12岁,小的才4岁。沈立国回家看望堂兄,看到堂嫂一人忙里忙外非常辛苦,经常主动帮堂嫂打理一下地里的活。
  堂兄病逝,他有意帮堂嫂,干脆从大坪子搬回沈家沟,跟大他一岁的堂嫂刘先青过起了日子,第二年就有了一个儿子。
  现在,沈立国夫妻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静谧的大山中守着故土,守着梦想。
  家庭遭遇变故 追梦人回乡经营种植园
  如果说老沈留这儿为了守梦的话,那么沈顺磊回到这儿则是为了追梦。
  近期的几场雨,浇透了干涸的田地,润泽了座座青山,蓄满了河湖沟湾,山里的溪流或急或缓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响。蝉也优雅地唱着,鸟儿啾鸣着从树上跃起,飞向远方……
  在沈家沟村(原址)西面一片绿树成荫的种植园里,沈顺磊正在忙碌着。他生于1981年,曾经在潍坊一家知名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谁料,四年前的一场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9年春节刚过,沈顺磊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他担心母亲的身体,每天下班驱车30多公里回老家陪伴母亲,第二天再赶回去上班。
  他劝母亲把100多亩的种植园卖掉跟他到城里住。可母亲舍不得这份与丈夫打拼出的“家业”。于是,小沈与妻子商量一番后,毫不犹豫地辞职,回老家专心做起了农民。
  他的种植园里有茶叶、板栗、柿子、樱桃、桃子等,后来从南方引进青桐子、梅花等珍贵苗木,开始向绿化苗圃方向拓展。桃花、樱花盛开的季节,种植园对外开放,游客可以赏花;果子成熟时,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无花无果时则可以爬山;有民宿可作短暂休息并提供农家菜肴。现在,沈顺磊正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一条龙服务的农业观光生态园。
  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守老人无力侍弄土地,有的把地卖了。沈顺磊则雇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像给桃树和樱桃疏花、疏果,给果树剪枝、打药,整理采茶,修理田坝……老人是很乐意的。
  沈顺磊说,政府在修这条进山村的水泥路时,会占用部分路边农田,不管占到谁家的地,村里人都很痛快地让出两犁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村曾有八路军住过,村里人常为八路军送情报、运盐,还腾出房间给八路军住,那可是有杀头的危险啊,现在损失点土地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何况政府修路是造福百姓,村民乐意为之。”山沟里的人厚道、朴实的秉性仍然在。
  -
  桃园段多为山区 黄牛山曾被德日侵占
  黄牛山
  孙家夼段
  竹园北岭段
  上崔家沟段
  马山
  黄牛山处于桃林镇与桃园片区交界地带,该山有云母、钾长石等矿藏。德日曾占领黄牛山,掠夺性开采云母资源。在齐长城桃园段,黄牛山至磊石山这段为山区,齐长城遗址主要有马山段、上崔家沟段、垛山段(邹家沟东山段)、磊石山段。马山上有双面石墙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孙家夼北山段各村的地界彼此交错,很难进行详细划段,只好统称孙家夼北山段。
  黄牛山矿藏丰富 先后被德日侵占
  齐长城从望海楼往东北蜿蜒前行,攀越大花山、小花山,经过西响水村前瓜蒌山的北坡(在北坡隐约可见长约40米的遗址残迹),穿越诸(城)日(照)公路爬上东响水村北岭。这段齐长城遗址叫东响水北岭段,保存尚好,崖高2米-4米,底部宽10米-15米,顶部宽4米-6米,长约1200米。
  齐长城从东响水北岭往东翻越北大山(许家沟叫菩萨山)、姑子庵、石铜盆山,就到了黄牛山。
  黄牛山处于桃林镇与桃园片区交界地带,原名南岩山,当地百姓又叫“围子山”。后来山上发现云母,因常见的云母片呈金黄色,这山又称为黄牛山,位于石门西南方向5公里处,海拔402米,山势高峻,林木葱笼,溪流潺潺,风光旖旎。
  该山有云母、钾长石等矿藏。德国人占领山东后,在此山挖掘云母资源。后来,日本人又占领此地,在山顶上修建碉堡,在山的西面建立云母公司,对黄牛山的云母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抗战胜利后,黄牛山回到人民手中,当地政府组建了200多人的诸城县云母矿开采队伍,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资源枯竭后撤销。
  黄牛山至磊石山为山区 马山遗址为一级文物
  从黄牛山进入桃园地界,经过殷家涧、大坪子、马山后、曹家洼、崔家沟、邹家沟、磊石沟、太平安、荒山口、石河头、大洼、近枝子、竹园、郑家沟、黑王家沟、绕子阿、插旗崖、孙家夼、台家沟、史家夼等村,攀越北风峪、大梁山、小梁山、野猫子窝、马山、垛山、磊石山等。
  黄牛山至磊石山这段为山区,齐长城遗址主要有马山段、上崔家沟段、垛山段(邹家沟东山段)、磊石山段。
  马山段,西起大坪子村北面的小梁山,经过大梁山、夜猫子窝山、东至马山。断断续续长约300米。马山上有双面石墙遗址,上面刻有图像,1992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上崔家沟段西起马山、东至邹家沟东山,包括崔家沟北岭段、曹家洼南岭段。该段用夹沙的黄土夯筑而成,质地坚硬,高3米-4米,底宽15米-20米,顶宽3米-5米,长约1000米,远眺如岭,气势宏伟。
  齐长城往东北越过291米的磊石山后,进入地势相对平坦的丘陵地段。经石河头北岭,跨过央(子)赣(榆)公路与吉利河,最后从台家沟村东南约1500米处的“穷汉岭”进入青岛地区。
  磊石山以东是丘陵地带。齐长城多建在土冈之上,遇缓坡则增加高度与宽度,两边用石块垒砌,中间用沙土夯筑。这一带的齐长城遗址保存尚好,有的地段蜿蜒绵长几公里,颇具龙蟠虎伏之气象。
  石河头北山段西起太平安西南的磊石山、东至石河头的北山,包括太平安村前段、石河头村北岭段,全长近2000米。太平安村前段的遗址基本没有痕迹,石河头村北山段相对保存完好,像是一道坝坡自西往东,长约1310米,底部宽8米-12米不等,顶宽3米至4米不等,高1米-4米不等。
  大洼段西起大洼村东岭、东至近枝子村西南岭,长约910米,基本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分为大洼村东岭、近枝子村西南岭东西两段,西段分为坡崖(长约40米,高约1.6米)与乡间道(宽约5米,高40cm)两部分,东段为地堑。
  竹园北岭段位于竹园村北岭,保存尚好,底部宽12米-20米,顶部宽4米-6米,高3米-5米,基本呈东西方向。除中间被乡村路截成三段外,其余部分都连接在一起,弯曲连绵约4200米,像一条飞舞的长龙。
  绕子阿南山段西起竹园村东山,东至绕子阿村南山(插旗崖村东南山),宽14米,高3米-4米,长1320米,基本呈东西走向。
  孙家夼北山段望马墩山
  传因石马变活奔逃得名
  孙家夼北山段西起绕子阿村南山、东至史家夼村北岭。先后经过孙家夼村北岭、黑王家沟村北岭、台家沟村南岭、史家夼村北岭等,底宽15米-20米,顶宽4米-5米,高3米-4米,全长2880米。
  由于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有女儿出嫁陪送土地的风俗,导致各村的地界彼此交错,形成了绕子阿村的南岭会有插旗崖村的地、台家沟村的南岭孙家夼村会称为北岭的现象,很难进行详细划段,只好统称孙家夼北山段。在这段,有个望马墩。
  望马墩山位于诸城市桃园片区北崔家沟村东,黑王家沟村东北,与鲁山连为一体,海拔210.8米,前面就是着名的齐长城。
  望马墩山并不是山,只是一座大土包,墩上比较平坦,无任何树木生长,上面青草非常茂盛,就像一块精心编织的绿色地毯。望马墩山的形状酷似一个树墩子,故起名为墩。
  关于望马墩的来历,当地有个美丽的传说。秦始皇想去琅琊台求取长生不老药,便命人打造石牛石马供仙。石牛埠村(现林家村境内)有一名石匠,为赶工期日夜劳作。这天石匠妻子去送饭,看见黑色的石牛初步成型,还未仔细雕刻,白色石马却已经雕刻完成,用石链拴着,栩栩如生。她随手拿起地上的工具,敲打了一下石链,没想到石链断裂,白马立刻活了,撒腿就跑。人们一路追去,一直追到一座土岭,站在上面眺望,马越跑越快,直奔藏马山而去。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土岭称作望马墩。
  马山后村人孙焕泉
  获多项科技进步奖
  在齐长城一带出生的人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还有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及为中国科技建功立业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焕泉就是诸城市桃园片区马山后村人。
  孙焕泉,1965年出生,博士,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专家,在诸城市第四中学读过书,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1990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连续三期(2008年-2020年)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长。
  孙焕泉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带领团队在稠油和高温高盐等复杂油藏开发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攻克深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埋藏最深的超稠油油田;突破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油层最薄的超稠油油田;发明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新技术,率先实现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开辟了我国复杂油藏开发新领域,为老油田持续稳产做出突出贡献。
  他主持建成深层超稠油、薄层超稠油热力开采和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技术体系,使我国在复杂油藏开发领域研究水平国际领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竹园村杨香斋 不惧酷刑英勇赴死
  1943年10月12日,中共障日山地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长杨香斋,在川里村(今桃园片区东红村)惨遭敌人杀害,终年49岁。
  杨香斋,1894年出生在诸城县竹园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续娶。杨香斋幼年体弱,患严重的气管炎,但他勤劳、能吃苦,深得继母喜爱。
  杨香斋少时对读书充满了向往。于是,父亲便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让他以书香为斋,所以给他取名香斋。
  杨香斋读完私塾,就在竹园小学当了教师。教学期间,他接触了社会上的各式人物,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学之余,他跟着绕子阿村的秀才刘彦学习中医,经常给人把脉看病。
  1938年1月,杨香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到泊里参加鲁东南特委举办的党训班。上课间隙,他还接受了军训,学习射击、投弹、突围等技能。党训班结业后,杨香斋回到竹园村。他白天上课,晚上走村入户,发展党员,使党的力量在竹园地区有了一定的规模。
  1938年10月,诸城县委成立,驻扎在齐长城南面的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开始领导抗战斗争。
  县委指导成立了竹园地下党支部,杨香斋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一个交通站,他任站长。杨香斋带领党员在晚上张贴宣传标语,秘密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开辟山区抗日工作。
  一天,大岳峙村地下党支部书记王建堂派儿子给杨香斋传送情报,路经太平安西岭时,被国民党县长梁钟亭带兵逮捕,杨香斋随之被捕,押在叩戈庄监狱。诸城县委派独立营去营救杨香斋,用俘虏的93个士兵,把杨香斋交换回来。
  1943年9月9日,一位交通员带着杨香斋签字盖章的情报执行任务时,走到近枝村被汉奸队长王耀西截获。于是,王耀西带兵到竹园村逮捕了杨香斋,把他押送到劝礼村汉奸团长刘均的据点里。刘均要杨香斋交出共产党员的名单,杨香斋坚决拒绝。汉奸们用马鞭抽,用辣椒水灌,让他坐老虎凳,杨香斋都决不屈服,始终不说出党的机密。汉奸恼羞成怒,在10月12日,用三道铁丝捆住杨香斋,将其活埋在劝礼村西。临终前,杨香斋用力大喊三声“共产党万岁”。
  解放后,杨香斋被诸城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
  南部多志怪传说 万贵妃故事流传至今
  明宪宗像(资料图片)
  《万贵妃》连环画(资料图片)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多经过南部山区,因此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都与它经过的马耳山、茁山、七泉山、石人山、黄牛山、磊石山有关。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建村,缘于青年猎户与狐狸妻子的情缘;桃园崔家沟的万年白,真身成谜,但传说为万年白狐,保祝家世代平安;明朝诸城籍贵妃万贞儿确有其人,有关万贵妃的传说也是曲折离奇、多彩多姿。
  殷家店猎户娶狐妻 为念妻子不再狩猎
  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有一个优美的建村传说。
  传说来此立村的人名叫殷德山,是从皇华殷家林来的一名年轻猎人,此人生得虎背熊腰,身强力壮,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射箭。有一日,他来到黄牛山脚下,发现一巨石形同卧牛,周围长满了平柳树,有一搂多粗。前面是一个土崖,上面绿草如荫,开满了鲜花。殷德山非常喜欢,不禁叹道:“好一处宝地。”就在这里建了一处草屋栖身,以狩猎为生。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他过得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一天,他来到西沟,转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猎物。正纳闷之际,忽然一阵腥风扑面而来。殷德山心知有异,定睛一看,只见山坳处踉踉跄跄跑出一美貌女子,后面一只老虎咆啸着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女子慌乱中跌倒在地。那老虎张开血盆大口,纵身扑去。殷德山迅速抽出一支箭,拉弓急射,“嗖”的一声,射中老虎,老虎负痛而逃。被救的女子向殷德山磕头谢恩,二人一见钟情,依依不舍,于是结为夫妻,过起恩爱日子,后来生下一儿一女,生活更加美满。
  十年后的一天,殷德山狩猎归来,不见了妻子。年幼的儿女对母亲的去处茫然不知。殷德山找遍了山前山后角角落落,均无踪影,悲痛欲绝。当地人都说,殷德山的妻子是黄牛山上的狐仙变的,为他生儿育女,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限期一到,她不得不忍痛割断与殷德山的尘世情缘。后来殷德山感念妻子之德,不再狩猎,在村周围开荒种地,这里渐渐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村庄。
  助祝氏诸城落户扎根 万年白身份成谜
  诸城境内齐长城桃园段崔家沟万年白的传说,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万年白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兔,还有人说它是一只白狐,也有人说它是一团雪白的绒球。
  明朝洪武二年的一天,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崔家沟的祝氏族长彦良正望着一片荒野发愁。都说这里有人居住过,但却不见一间草屋,也没有一个人影,这里难道是不宜居住之地?他在这片荒野中一边观察,一边慢慢地走着。看这水脉是好,他思忖着,是不是要回禀县太爷另选封地?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他抬头一望,只见北边从岭头上流下的小河潺湲欢歌,而南边的大河却无边无际,波光粼粼,一只洁白的大鹅在水中“嘎嘎”叫着向他游来。这时,祝氏族长彦良如梦初醒,下定决心要和族人在此定居。
  自古以来,迁徙是最苦的,殊不知迁徙后的生活更苦。祝氏族人在浙江常山是富家大户,如今到了山东密州,该从哪里赚钱?彦良坐在油灯下思索着。这一大家子吃可以靠地,可人情世事没有钱是不行的。
  一天深夜,彦良有些疲惫,坐在油灯下睡着了。梦里,一只洁白的狐狸从远处的草丛中来到他面前,它先是站起来盯着彦良,两只前爪一抱,连作三揖。彦良正襟危坐,白狐不慌不忙地说:“我乃万年白狐,祝氏家族为黄帝后裔,封为国姓,历代一心向善,温良恭俭。在祝国,当北方蛮族入侵,朝廷腐败无能之时,是我带你们南迁。在南方,祝氏家族分支很多,我们兄弟几个各保你们一支。”白狐又道:“这几天你为何痴待灯下,苦思冥想?我知道,这里是一片荒野,确实没有赚钱的门路。可你不记得你们在浙江常山老家是干什么的吗?”彦良恍然大悟,白狐说的是盐。“你们是浙江的大盐商,富可敌国,你还是重操旧业吧!”彦良一下子醒来。
  欣喜中,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讲了这个神奇的梦,告诉全家从明天起造车修路,到南海(现日照海)运盐。祝氏家族一下子热闹起来,负责造车的找到了千年古木,伐倒,烘烤,凿锯卯榫,组装;负责修路的硬生生劈开了南门外的大崖,向南,直通马耳山古道。为了存盐,在祝氏家族祠堂的正西面开垦出一片停放盐车的场地,又盖起来几排大屋。从此,祝氏家族日益富足起来。
  有人说,万年白在夜间总是以一团雪白的绒球出现。谁家缺什么,它就会送什么,还为祝氏庄园站岗放哨。一天深夜,万年白在西围墙上飘来荡去,只见远处有一伙盗贼正欲靠近围墙,进入盐店,盗取海盐。这时,万年白发现了盗贼,滚下围墙,来到了祝氏族长彦良的房门前,连碰几下,待彦良打开门后,万年白就急匆匆地向前飘去。彦良略一惊,知道万年白是来向他报信的,一定是盗贼又来了。他一边跟着万年白跑,一边呼唤家人,当他跟着跃上围墙时,劫匪正欲往围墙上攀爬。彦良和随后赶来的全家人以武器震慑,盗贼纷纷逃走。在孔戈庄,祝氏家族盐店大门夜里总是“嘎吱”作响的事几乎代代相传,那是万年白在吓唬盗盐贼。
  直到今天,崔家沟村里的老人还经常谈起万年白的故事。他们说,自清朝末年徐氏家族投靠祝氏家族入住村里,那万年白便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出入祝、徐两家的深宅大院,庇护着他们。祝氏家族中有四人进京赶考,万年白一路暗中护送,保佑他们中举为官。祝氏族人的外甥徐会沣之所以官运亨通,更是万年白鼎力相助所致。
  磊石山上有巨石 后人称作天书石
  障日山南面有一座山叫磊石山,山上有白龙洞和黑龙洞,分别住着白龙和黑龙。两条龙素来不睦,常为小事开战,每次交战便电闪雷鸣,搅得山中乌烟瘴气,黑龙总也斗不过白龙。
  一天,黑龙又战败退回洞中,想着如何长些本事打败白龙,好出口恶气。它知道二郎神那里有许多神功秘籍,便想偷来学习。黑龙前往二郎神的住处灌江口,变作一个草头神,小心谨慎地打探消息。巧得很,时逢二郎神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连哮天犬也去了。黑龙窃喜中悄悄摸进书房,将书偷出。
  它驾云回到磊石山洞中,照着秘籍练习,有一次练累了,把书一放酣然睡去。一觉醒来才发现书被洞中的水浸湿。黑龙懊恼不已,想拿到洞外晾晒,又怕白龙发现,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就悄悄带上秘籍来到山上。
  磊石山不高,却极具仙气,古松翠柏挺立峭壁之上,鹰鹞翔于山间;西面千峰壁立,怪石嶙峋,山间烟雾缭绕,十分险峻。向阳处有一陡崖,崖顶有一处幽静的平地,一棵粗大的奇松傍崖而立。黑龙把书放在奇松下晾晒,直到太阳偏西也没晾干,黑龙便把书暂藏在奇松下,回去了。
  没想到,玉皇大帝得知黑白二龙私自下界之事,命东海龙王将二龙捉拿上天。而黑龙偷走的武功秘籍却永远留在磊石山上,久而久之,书化成巨石,后人称作“天书石”。
  万贞儿家乡无名山
  皇帝赐名为岱家山
  离齐长城磊石山段不远,有一座山,叫岱家山,岱家山南边有村名为万家庄。明朝时,万家庄出了一个叫万贞儿的娘娘。
  《明史·万贵妃传》中记载: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春正月辛亥,万贵妃薨,明宪宗震悼,辍视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
  这个万贵妃就是万贞儿。据说她父亲万贵在县衙当差,后因亲属犯法遭株连,被充军发配。
  万贞儿进宫不久,皇宫里就换了皇帝。新皇和宫里的娘娘们见到万贞儿时,都觉得很好笑:怎么有这么小的孩子呀?万贞儿进宫这事被人们当成一个笑话。孙太后听人们说笑,就把选贞儿进宫的人叫过来,一五一十问了个明白。孙太后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把万贞儿留在身边,按自己的喜好教导。
  转眼,万贞儿就长到了19岁。这年,皇帝出去打仗,不巧被人活捉,皇帝被扣,朝中无君。孙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先把太后那刚断奶的亲孙子立为太子,又临时从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找了一人暂时接替皇帝的位置。孙太后把小太子交给亲手教导出来的贞儿姑娘守护。
  代替皇帝的人是太子的叔父,开始,他对太子很是照顾,尽到叔父的职责。又过了几年,这叔父觊觎江山,废了太子,连带着把万贞儿一起撵出皇宫。
  又过了些年,被扣押的皇帝回朝,夺回皇位。老皇帝百年后,太子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万贞儿册封为皇后,要给她千般宠万般爱。没想到大臣们却反对,皇帝虽不高兴,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
  有一次二人闲聊,说起贵妃老家的山。皇帝说:“他们不都说贵妃是障日山下的贞儿姑娘嘛。”万贞儿叹了口气:“唉,外面的人就只知道障日山,其实障日山隔着臣妾的村还有十好几里的路,可惜,村跟前的山连个名字也没有。”皇帝一听,说:“这还不好说,那山就叫岱家山吧。”于是岱家山的名字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
  南部多志怪传说 万贵妃故事流传至今
  岱家山
  岱家山脚下的万家庄村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多经过南部山区,因此这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都与它经过的马耳山、茁山、七泉山、石人山、黄牛山、磊石山有关。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建村,缘于青年猎户与狐狸妻子的情缘;桃园崔家沟的万年白,真身成谜,但传说为万年白狐,保祝家世代平安;明朝诸城籍贵妃万贞儿确有其人,有关万贵妃的传说也是曲折离奇、多彩多姿。
  殷家店猎户娶狐妻 为念妻子不再狩猎
  黄牛山后面的殷家店,有一个优美的建村传说。
  传说来此立村的人名叫殷德山,是从皇华殷家林来的一名年轻猎人,此人生得虎背熊腰,身强力壮,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射箭。有一日,他来到黄牛山脚下,发现一巨石形同卧牛,周围长满了平柳树,有一搂多粗。前面是一个土崖,上面绿草如荫,开满了鲜花。殷德山非常喜欢,不禁叹道:“好一处宝地。”就在这里建了一处草屋栖身,以狩猎为生。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他过得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一天,他来到西沟,转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猎物。正纳闷之际,忽然一阵腥风扑面而来。殷德山心知有异,定睛一看,只见山坳处踉踉跄跄跑出一美貌女子,后面一只老虎咆啸着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女子慌乱中跌倒在地。那老虎张开血盆大口,纵身扑去。殷德山迅速抽出一支箭,拉弓急射,“嗖”的一声,射中老虎,老虎负痛而逃。被救的女子向殷德山磕头谢恩,二人一见钟情,依依不舍,于是结为夫妻,过起恩爱日子,后来生下一儿一女,生活更加美满。
  十年后的一天,殷德山狩猎归来,不见了妻子。年幼的儿女对母亲的去处茫然不知。殷德山找遍了山前山后角角落落,均无踪影,悲痛欲绝。当地人都说,殷德山的妻子是黄牛山上的狐仙变的,为他生儿育女,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限期一到,她不得不忍痛割断与殷德山的尘世情缘。后来殷德山感念妻子之德,不再狩猎,在村周围开荒种地,这里渐渐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村庄。
  助祝氏诸城落户扎根 万年白身份成谜
  诸城境内齐长城桃园段崔家沟万年白的传说,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万年白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鹅,有人说它是一只白兔,还有人说它是一只白狐,也有人说它是一团雪白的绒球。
  明朝洪武二年的一天,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崔家沟的祝氏族长彦良正望着一片荒野发愁。都说这里有人居住过,但却不见一间草屋,也没有一个人影,这里难道是不宜居住之地?他在这片荒野中一边观察,一边慢慢地走着。看这水脉是好,他思忖着,是不是要回禀县太爷另选封地?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他抬头一望,只见北边从岭头上流下的小河潺湲欢歌,而南边的大河却无边无际,波光粼粼,一只洁白的大鹅在水中“嘎嘎”叫着向他游来。这时,祝氏族长彦良如梦初醒,下定决心要和族人在此定居。
  自古以来,迁徙是最苦的,殊不知迁徙后的生活更苦。祝氏族人在浙江常山是富家大户,如今到了山东密州,该从哪里赚钱?彦良坐在油灯下思索着。这一大家子吃可以靠地,可人情世事没有钱是不行的。
  一天深夜,彦良有些疲惫,坐在油灯下睡着了。梦里,一只洁白的狐狸从远处的草丛中来到他面前,它先是站起来盯着彦良,两只前爪一抱,连作三揖。彦良正襟危坐,白狐不慌不忙地说:“我乃万年白狐,祝氏家族为黄帝后裔,封为国姓,历代一心向善,温良恭俭。在祝国,当北方蛮族入侵,朝廷腐败无能之时,是我带你们南迁。在南方,祝氏家族分支很多,我们兄弟几个各保你们一支。”白狐又道:“这几天你为何痴待灯下,苦思冥想?我知道,这里是一片荒野,确实没有赚钱的门路。可你不记得你们在浙江常山老家是干什么的吗?”彦良恍然大悟,白狐说的是盐。“你们是浙江的大盐商,富可敌国,你还是重操旧业吧!”彦良一下子醒来。
  欣喜中,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讲了这个神奇的梦,告诉全家从明天起造车修路,到南海(现日照海)运盐。祝氏家族一下子热闹起来,负责造车的找到了千年古木,伐倒,烘烤,凿锯卯榫,组装;负责修路的硬生生劈开了南门外的大崖,向南,直通马耳山古道。为了存盐,在祝氏家族祠堂的正西面开垦出一片停放盐车的场地,又盖起来几排大屋。从此,祝氏家族日益富足起来。
  有人说,万年白在夜间总是以一团雪白的绒球出现。谁家缺什么,它就会送什么,还为祝氏庄园站岗放哨。一天深夜,万年白在西围墙上飘来荡去,只见远处有一伙盗贼正欲靠近围墙,进入盐店,盗取海盐。这时,万年白发现了盗贼,滚下围墙,来到了祝氏族长彦良的房门前,连碰几下,待彦良打开门后,万年白就急匆匆地向前飘去。彦良略一惊,知道万年白是来向他报信的,一定是盗贼又来了。他一边跟着万年白跑,一边呼唤家人,当他跟着跃上围墙时,劫匪正欲往围墙上攀爬。彦良和随后赶来的全家人以武器震慑,盗贼纷纷逃走。在孔戈庄,祝氏家族盐店大门夜里总是“嘎吱”作响的事几乎代代相传,那是万年白在吓唬盗盐贼。
  直到今天,崔家沟村里的老人还经常谈起万年白的故事。他们说,自清朝末年徐氏家族投靠祝氏家族入住村里,那万年白便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出入祝、徐两家的深宅大院,庇护着他们。祝氏家族中有四人进京赶考,万年白一路暗中护送,保佑他们中举为官。祝氏族人的外甥徐会沣之所以官运亨通,更是万年白鼎力相助所致。
  磊石山上有巨石 后人称作天书石
  障日山南面有一座山叫磊石山,山上有白龙洞和黑龙洞,分别住着白龙和黑龙。两条龙素来不睦,常为小事开战,每次交战便电闪雷鸣,搅得山中乌烟瘴气,黑龙总也斗不过白龙。
  一天,黑龙又战败退回洞中,想着如何长些本事打败白龙,好出口恶气。它知道二郎神那里有许多神功秘籍,便想偷来学习。黑龙前往二郎神的住处灌江口,变作一个草头神,小心谨慎地打探消息。巧得很,时逢二郎神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连哮天犬也去了。黑龙窃喜中悄悄摸进书房,将书偷出。
  它驾云回到磊石山洞中,照着秘籍练习,有一次练累了,把书一放酣然睡去。一觉醒来才发现书被洞中的水浸湿。黑龙懊恼不已,想拿到洞外晾晒,又怕白龙发现,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就悄悄带上秘籍来到山上。
  磊石山不高,却极具仙气,古松翠柏挺立峭壁之上,鹰鹞翔于山间;西面千峰壁立,怪石嶙峋,山间烟雾缭绕,十分险峻。向阳处有一陡崖,崖顶有一处幽静的平地,一棵粗大的奇松傍崖而立。黑龙把书放在奇松下晾晒,直到太阳偏西也没晾干,黑龙便把书暂藏在奇松下,回去了。
  没想到,玉皇大帝得知黑白二龙私自下界之事,命东海龙王将二龙捉拿上天。而黑龙偷走的武功秘籍却永远留在磊石山上,久而久之,书化成巨石,后人称作“天书石”。
  万贞儿家乡无名山
  皇帝赐名为岱家山
  离齐长城磊石山段不远,有一座山,叫岱家山,岱家山南边有村名为万家庄。明朝时,万家庄出了一个叫万贞儿的娘娘。
  《明史·万贵妃传》中记载: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春正月辛亥,万贵妃薨,明宪宗震悼,辍视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
  这个万贵妃就是万贞儿。据说她父亲万贵在县衙当差,后因亲属犯法遭株连,被充军发配。
  万贞儿进宫不久,皇宫里就换了皇帝。新皇和宫里的娘娘们见到万贞儿时,都觉得很好笑:怎么有这么小的孩子呀?万贞儿进宫这事被人们当成一个笑话。孙太后听人们说笑,就把选贞儿进宫的人叫过来,一五一十问了个明白。孙太后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把万贞儿留在身边,按自己的喜好教导。
  转眼,万贞儿就长到了19岁。这年,皇帝出去打仗,不巧被人活捉,皇帝被扣,朝中无君。孙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先把太后那刚断奶的亲孙子立为太子,又临时从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找了一人暂时接替皇帝的位置。孙太后把小太子交给亲手教导出来的贞儿姑娘守护。
  代替皇帝的人是太子的叔父,开始,他对太子很是照顾,尽到叔父的职责。又过了几年,这叔父觊觎江山,废了太子,连带着把万贞儿一起撵出皇宫。
  又过了些年,被扣押的皇帝回朝,夺回皇位。老皇帝百年后,太子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万贞儿册封为皇后,要给她千般宠万般爱。没想到大臣们却反对,皇帝虽不高兴,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
  有一次二人闲聊,说起贵妃老家的山。皇帝说:“他们不都说贵妃是障日山下的贞儿姑娘嘛。”万贞儿叹了口气:“唉,外面的人就只知道障日山,其实障日山隔着臣妾的村还有十好几里的路,可惜,村跟前的山连个名字也没有。”皇帝一听,说:“这还不好说,那山就叫岱家山吧。”于是岱家山的名字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
  多处遗址历沧桑岁月
  石河头遗址
  插旗崖
  齐长城周边有不少名胜古迹,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曾秘密地转移到诸城邹家沟;石河头遗址为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一届中共诸城县委曾进驻齐长城南面的诸城县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另外还有插旗崖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这些遗址、遗迹,见证了诸城历史的变迁。
  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曾秘密入驻邹家沟
  邹家沟村在诸城桃园南部,齐长城经过它东面的东山(也叫垛山)。
  1943年夏,滨海军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经过三关口等战役,扭转了滨北局势,在五莲山、马耳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虽然太平乡处于根据地与敌占区的交界地带,但邹家沟、曹家洼等山区村庄和障日山周围大片地区基本被我军控制。省委决定将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从五莲山区秘密地转移到邹家沟村。
  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有二十多人,设备和人员全部安置在村东头的村民刘洪鑫家。电台和油印机安排在三间西屋里,人员分别住在堂屋西头两间和南屋里。为保密,只有刘家和村干部知道此事。同志们不分昼夜地采编稿件,写、刻、油印报纸,同时分社则及时向新华社传递稿件。由交通员化装成小商贩将报纸传送到各地。为防万一,区委安排民兵日夜站岗放哨,一有情况就紧急转移到东南沟的树林里隐蔽。
  1944年夏,我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讨李战役,大幅度压缩了伪滨海警备军李永平的地盘,先后解放了千秋岭、石门、插旗崖和圈里四个伪军据点。扩大了滨北解放区,报社的周边环境才有了明显的改变。
  从1943年春至1945年秋,大众日报社和新华社山东分社在邹家沟村出版报纸上百期,有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石河头遗址曾发掘出石棺墓 形制极为罕见
  石河头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诸城市桃园片区石河头村北岭的南坡上。此处东邻吉利河,南靠小北河,地处两河交汇的台地上。遗址地形北高南低,表层为沙质黄褐土。南北宽250米,东西长4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1980年秋,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实习队在这个遗址西部的水沟中,发现残存的新石器时代石棺墓遗迹。1986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馆在田野考古调查中,于公路东侧排水沟壁上,发现两座因雨水冲刷而暴露出来的石棺墓。同年12月,市博物馆对两座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共出土陶、石随葬品9件。这些随葬品的文化面貌较为特殊,既具有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又显示出早期龙山文化风格,引起考古界的关注。
  1997年秋,诸城市博物馆在配合下(昌邑下营)海(胶南海青)公路拓宽施工中,在遗址西部边缘区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居住遗迹一处,石棺墓11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长1.8米-2.1米,宽0.7米-0.9米,墓口距地表深1.1米,全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石棺由附近山上出产的厚2厘米-5厘米的石板组成,平面呈长方梯形,头部宽脚部窄,底铺石板。棺四壁外侧紧挨墓坑壁,高0.3米-0.8米,顶部盖以石板。这种形制的石棺在其他地区极为少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墓葬分布很有规律,两座为一组,南北排列,越向南间隔越密。墓葬中共出土随葬品五十余件,均为陶器。器形有罐、鼎、鬶、杯等十余种。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黑陶、夹砂褐陶、泥质黑陶和少量的夹砂红陶。
  这批墓葬中有一个极有学术价值的现象,在同一座墓中,既有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鬶、陶豆,又有代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陶壶。这一现象证明了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专家认为,石河头遗址是一处反映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典型遗址,其文化内涵是研究山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的演变及文化类型划分的重要资料。新石器时代的石棺墓在我国发现较少,石河头遗址的石棺墓,不仅为探讨当时的葬俗葬制提供了资料,也为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文化提供了新的内容。
  诸城县委建立后
  在石河头村领导抗战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诸城后,中共苏鲁豫皖边省委(后改为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诸城县委。由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选拔部分诸城、高密籍优秀学员组成中共诸城县委,隶属鲁东南特委领导,任命县委书记乔志一、宣传部长刘力一、组织部长周建桥、统战部长王圣舆。另外,于云光负责武装工作,张鲁东、牛启昶负责群众工作,王博平、刘伟江担任保卫工作,王树松、李树基担任秘书工作。
  在建立中共诸城县委的同时,经边区省委和鲁东南特委批准,建立了八路军诸城独立营。独立营由诸城五区青年牛孔硕、崔仁卿领导的一支青年爱国武装改编而成。
  中共诸城县委和八路军独立营建立后离开岸堤村,于10月底进驻齐长城南面的诸城县第六区太平乡石河头村(今桃园片区),开始领导抗战斗争。
  11月,根据省委指示,由司令员刘涌率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进军诸城,开辟诸胶边区。二支队进驻石河头村南的劝礼村(今桃园片区),在诸城县委和独立营的配合下开展工作。后来八路军向东发展,占领了诸城五区重镇泊里,诸城县委也随部队移驻泊里。独立营被编为二支队直属营。
  插旗崖村六间民房
  曾是北海银行印钞厂
  插旗崖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位于现在的诸城市桃园片区插旗崖村中央文化广场南面约30米远的地方,小青河的北岸。临时印钞厂遗址共有民房6间,共长14米,宽3.5米,院墙由石头垒砌而成。
  北海银行是抗战期间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单位,也是当时山东境内唯一由共产党政权行使国家银行职能的机构。其前身是1938年秋山东掖县(今莱州)县委创建的抗日政权所建立的“北海银行”。解放战争中,北海银行成为组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银行之一。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初,华中新四军北撤山东后,新四军的华中银行与山东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合并,两家印钞厂也合并为北海印钞二厂。
  1947年5月,为孟良崮战役的需要,北海银行印钞二厂转移至藏马县桃园插旗崖村。7月,战争形势严峻,印钞厂被迫转移。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北海银行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本期图片由张超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资料由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诸城市茁山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诸城文史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