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8 15:14
鄌郚总编

昌乐作协优秀散文第七期

  
  目录
  李瑞玲——忽然心动
  徐一波——燕莜惹乡愁
  张素兰——品余秋雨《寻觅中华》
  杨明明——以柔纳柔
  赵明花——柳絮飘飞四月雪
  刘平——土地的馈赠

  忽然心动
  李瑞玲
  暮春,四月。
  一夜轻风,天气更和煦。清晨,空气澄新如滤。跑步至小区广场,忽觉眼前一片辉煌:樱花开了,一咕嘟一咕嘟的拥在枝头,蓬勃而奔放,艳如绯云,洁若堆雪。花儿带了星星点点的晨润,娇艳欲滴。美得炫目,美得惊艳,美得逼人。花香像被牛乳浸了一般,甜甜的清清的氤氲,梦般的迷醉。瞬间,我被这爆发的生命的力量撞击的得一塌糊涂。
  不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么?怎么还可以有花这般肆意的开放,这般倾情地演绎!
  世上最令人惊喜的一件事情是,原本以为此刻没有机会再体验的惊喜,竟然就在你面前。
  忽然为桃树、杏树伤感起来,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春天最初的标配,怎么样了?
  信步走去,那些前段时间还艳艳地开着、枝头闹着春意的杏树,已是“花褪残红青杏小”了。你看,它碧叶如翠,青杏初生,油油的迸发着生命力。那不是衰亡,是新生。花儿结束了它的使命,开始了新的希望,开始了丰收的征程。
  那桃树,树冠上零零星星的还缀着浅红,但已是花瓣蔫蔫,花蕊差差。细看来,每个收缩、枯萎的花心里都有一个顶着绒毛的小怪物,狰狞而贪婪,它是要吸尽花瓣、花蕊的最后一点养分才肯大大方方的出来的。树下落红一片,像铺了一层淡红的地毯,忽然觉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何其贴切。而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冲开一切、无可阻挡的生命力量,不正是来自落花么?
  忽然心动:为这奉献,为这无私,更为空气中喷涌着的一种朝气,一种力量。
  法桐冒出了嫩绿的芽尖,鹅喙一般,尖尖的,沐浴在晨光里,似乎一阵风就能吹成淡绿色的叶片,翡翠般的,光洁而透明。一对小鸟站在横枝上啾啾的叫着,像燕在梁间呢喃。这般意境,正如《法桐树下的约定》中那清纯的、不带一丝尘埃的恋情。
  杨树长出了心形的小叶子,油黄中带点新绿,闪闪的在微风中亮亮地颤动,像银河里俏皮的小星星,给人无限的遐想。
  人间四月,怎么可以这样美!难怪林徽因的《最美人间四月天》成为经典之作,至今令人念念不忘,而我从前因为忙于教学,却不曾留意过四月是这样的美。
  所谓的“万古人间四月天”就是这个样子吧:春风轻灵、春光明媚,爱与希望、热情与梦想、生机与力量。从来没有觉得暮春是这样的意蕴深厚,这样的暖软、鲜活。
  四月,在我的感觉中,就是春天的坟墓,是“才始迎春来,又将送春去”的惆惆怅怅、无着无落;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春愁和年华易逝的感叹;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无奈和惋惜;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和沧桑。
  此刻看来,从前四月的许多美好究竟是错过了。
  终于明白“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的含义。
  几年前,读朱光潜先生的《慢慢走,欣赏啊!》一文,并没有多少的感觉,只是对里面的一则典故颇感兴趣: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急驰而过,无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现在回想起来,这话是多么深刻,多么精致!
  生活需要欣赏,就如生活需要仪式感一样重要。人们生活在大千世界,各种忙碌,往往忽略身边的风景。如我,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绿化广泛、四季流彩,却总是匆匆走过,熟视无睹。
  “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当你的心慢下来,怀着悠闲而简单的心境,便会万千美景,皆入胸怀。
  落花如雨,流水有情。温暖和繁华终将成为大地的主旋律,珍惜眼前的时光,期待热烈而多彩的夏日吧。

  燕莜惹乡愁
  徐一波
  站在早春的门槛,盼望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可是,在鲁中山区,汶河北岸,冷雨和雪花还是会时常光顾我的老家,一个名叫东水码头的小村庄。  那时候,人们经常会在田边沟旁,河畔林间,荒野堤堰及房前屋后,见到一种野生植物,有着红绿的直茎,紫黑的果实。记得家乡有首诗《长相思》写到:“醉人眸,眸中流,怎泛涟漪乱心头。人消剩空楼。思悠悠,念悠悠,方断生平万种秋。燕飞惹新愁。”于是,家乡人管它叫“燕莜”,也有直呼“焉柚”或“烟油子”,这个叫法有点土不拉叽,但却是灵动接地气,含有点故事色彩。
  名字一般都是有来由的。也许,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但对我而言,除了知道这个果子好吃,能解毒消肿治疗口腔溃疡之外,对它却知之甚少。清代潍县人郭子嘉诗云:轶事为传麓台月,当年曾照慕容超。诗句中提到的燕太子,复姓慕容,名超,字祖明,鲜卑人。他原是南北朝时代后燕国丞相慕容德的侄子,从小过着游牧流浪生活。隆安二年(398),后燕为北魏所灭,慕容德在广固(山东益都)自立为南燕国王,慕容超被立为太子,送来浮烟山麓台读书。东晋时继位为帝,改元太上,在位6年,终日行围射猎、游山玩水、宠幸权臣、妄杀无辜,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后来南燕与东晋在临朐决战,南燕失败,义熙六年(410)慕容超在广固被擒,据说被杀时双目怒睁,犹如黑夜星星,死不瞑目。
  传说有一次在青州府一带发生了范围较广的瘟疫,境内方圆数百里的牲畜,一头一头地病死了,人也脱不了干系,十室九空,尸横遍野。惟有浮烟山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却没有发病生瘟,而且头头强健力壮。当地几个老农感到十分惊奇,便召集这一带牧童,查问他们每天在哪里放牧?牛儿都吃些什么野草?牧童们纷纷争说:“我们全在浮烟山鹿台一带放牧,那儿生长一种叶子散发浓郁气味、根部发达、结一种黑色浆果的草,果子能吃,酸甜可口,牛儿很喜欢吃。”老农们听说后,就和他们一块上山,果然看见那里漫山遍野生长着这种异草。一老农将其连根拔起,摘下几粒果实,放进嘴里慢慢嚼之,顿感一股带有甜、酸、苦的气味冲入脾胃,十分舒畅。大家品尝后,觉得这种草既然可以治疗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很多带回村中,洗净捣烂内服,果然一些因受了风寒引起痢疾、不思饮食,身体浮肿的人吃了以后,效果奇好。因这种草药多生于幽燕一带,其特性和莜麦一样,为了让后人记住南燕国慕容超其人心胸狭窄,沉不住气,刚愎自用,猜忌功臣,使南燕国众叛亲离,相互攻杀,国破家亡的教训,当地老百姓就把青州附近生长的龙葵叫做“燕莜”。
  燕莜虽然司空见惯,但它的美丽和甘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确实令我们惊奇。它开春破土而出,夏初开花,月白的颜色,细碎如满天星星,夏秋时节蔚然一片,挂满层层叠叠的黑眼珠。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只要有点薄土,便开始蓬勃生长。没熟的时候,它圆圆的果实是绿色的,又苦又涩,误吃之后,会让人喉咙难受,头晕恶心,所以在果子成熟前,它几乎是被孩童遗忘的小东西。因为它是野生天养,路边长的也就皮实一些,牛啃羊踩,人踏车碾,最后鲜有死掉的,基本上还能倔强地挂出几嘟噜成熟的果子。在儿时记忆中可谓占据了一席之地。可惜时过境迁,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如大棚种植,地膜覆盖以及田间剧毒农药及灭草剂的广泛使用,那些记忆中的珍稀动植物几近灭绝。虽身在他乡,心中却不时泛起淡淡的乡愁,燕莜在今天却不多见了,大概是没有了以前的土壤吧。想起那个谁家日子也不宽裕的年代,孩子们早早成了家里的“劳力”内心里总有一段感伤。那时干得最多的就是放学后打猪草,因为要担负起喂养家里牲畜的任务。除了偶尔钻进高粱地,顺手折根秫秫秸当甘蔗咀嚼外,完成打猪草任务后,多去找寻那些可以吃的野果子。当时,采食最多的野果恐怕就是酸枣和燕莜了。唯有燕莜美丽的浆果,在我们眼里是一种奢侈。那时候,我们常常等不及它们完全变紫,撸下来就丢进嘴里。虽说有点酸甜算不上好吃,但这也足以让童年的我们感到非常幸福了。有一年,大概是上初中,不知怎的身体中了邪,高烧不退。看医生打针吃药,迷迷糊糊三两天还是不见好转。嫲嫲知道后,挪着小脚,到坡里采了一大把草回来。上锅煮水,凉透后,加式微白糖让我服下。躺了没半晌,已出了一身汗。嫲嫲又拿出一个陶瓷大碗,盛了清水。先在院子里,对着天空默默祷念,后搁在屋里的供桌上。然后,拿了我的衣服,走到大门外,一路叫着我的名字,回来后,披在我的身上。这一晚,我睡得很香很沉,再也没有难受。第二天醒来,高烧也退了,病也彻底好了。我好奇心作祟,曾问嫲嫲,那些煮水的是什么草?嫲嫲说,就是燕莜啊,我还让你吃了果子呢。到底是嫲嫲的喊魂起了作用,还是中草药产生了效力,不得而知。
  哦,平凡的燕莜,我孩童的至爱,终于有一天,我又走进了你的视野,仿佛不曾遗忘,重新惹起了我的乡愁。
  哦,朴实的龙葵,我至亲的乡邻,你藏起淡淡的感伤,无意人间露芳容,让我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把一段乡愁站成失魂落魄。

  品余秋雨《寻觅中华》
  张素兰
  初次接触余秋雨先生的《寻觅中华》,就舍不得放下,就像欣赏一部优美的电视连续剧,欲罢不能。又因太美,以至于不忍心一口气读完,生怕读完了而意犹未尽。
  网课空闲之际,再次细品,不说是每次洗手焚香,但也是虔诚之至,每每品到精彩之处都有一种心跳不已的感觉。
  说实话,余秋雨先生的书也读过几本,从不敢动笔写有关余秋雨先生的任何东西,因为在一位文化宗师面前,感觉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不懂文史的孩童而已。
  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所讨论的东西多半是人们熟悉的,但是他却总能给出许许多多“熟悉”之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谓的“熟悉”,不过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表象。尤其是他看待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直击人心。唐朝文化中最打动人心的恐怕是唐诗了,唐代大诗人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但读余秋雨先生写的《唐诗几男子》,终于明白唐诗是唐代的灵魂。可以说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作者在行文伊始便如是说,此后的文字,可以说是一路繁华云锦,引领我们迈向美的天域。
  作者说愿意下辈子还投生在中国的一个原因就是唐诗,作者心中的唐诗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色”中,可以说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唐诗如玉杵扣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可以说唐诗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在唐朝,李白、杜甫、王维等等,一串晶莹剔透的名字落入美学的瓷盘里,叮当作响。
  我们从李白的诗里读到了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时,还能读到他的眼神,几分惶恐,几分惊叹,几分不解,几分发呆。首先打动读者的,是这种眼神,而不是景物。然后随着他的眼神打量景物,才发现景物果然那么奇特。
  而杜甫就不一样,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以及苦难承受着的无辜和无奈。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诗人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当时已经成为俘虏的他在中秋之夜,想到妻子思念自己,随口吟出“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情感那么细腻、那么镇定、那么含蓄。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间的浩大气魄了。现实对他却是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这就是杜甫。
  王维的诗,太平易了,谁都能看懂;又太深邃了,谁又难于找到评论言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个“惊”字把深夜静山全部激活了。余先生说,这是作为音乐家的王维用一声突然的琵琶高弦,在挑逗作为画家的王维所布置好的月下山水,最后交付给作为诗人的王维,用最省俭的笔墨勾画出来。王维像陶渊明一样,使世间一切华丽、嘈杂的文字无地自容。他们像明月一样安静,不想惊动谁,却实实在在地惊动了方圆一大片,这真是“月出惊山鸟”了。
  唐代诗坛,有一种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这种气象被几位真正伟大的诗人承接并发挥了,成为一种人格,向历史散发着绵绵不绝的温热。然李白、杜甫、王维三位巨匠,竟同一命运,在世事沉浮中屡遭劫难。
  李白只是在讨伐安禄山的队伍中跟错了人,杜甫连人也没跟错,只是为一位打了败仗的官员说了几句好话,王维却阴差阳错成为了安禄山一边的人。结果李白押解到了九江的监狱,最终判李白流放夜郎,被赦时已是五十八岁,能够追赶的生命只有四年了。杜甫因为房琯说话,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远走,用一首他自己的诗来概括遭遇:“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租,转作潇湘游。”最后,五十八岁的杜甫病死在洞庭湖的船中。王维的处境就好一些,因为有立功的弟弟为自己顶罪,王维只是被贬了一下,后来很快又官复原职,再后来升至尚书右丞。可见,一切伟大的文化现象在实际生存状态上,都是从最狭窄的独木桥上颤颤巍巍走过来的,都是从最脆弱的攀崖藤上抖抖索索爬过来的。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烟消云散。当然,正是因为有了李白的不合时宜,才为世间留下一颗超越一切“时宜”的灵魂,供不同时代的读者一次次贴近;有了杜甫的屈辱奔波,才让中国文化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有了王维的那场历险,才给中国文化输注了一份禅意。

  以柔纳柔
  杨明明
  去药店,给孩子买维D。闲聊几句,我忽然想到一事,便随口问道:“ 这个吃多了没事吧?”“没事,没事,就是不能全部吸收,浪费。”女店主热情地回应,转而又奇问:“怎么会吃多呢?”。我说:“上次,吃了一粒没吃够,被他纠缠不过,又多给了一颗。”我笑呵呵地说着,眼前仿似闪出了那双猫儿般狡黠的眼。“你不要太宠他了,小孩子不能惯。”女店主好心地劝我。“嗯,是啊。”我应着,心中却转念,我在宠溺他吗?
  ??回家。哒哒哒,鞋跟踩在楼梯上,踏出莫名的欢腾感。才爬到二楼呢,就听到四楼飘来一句热切的“欢迎致辞”:“妈妈,你下班了?”甜糯的声音在空旷的楼道里飘荡,绵软清脆。我忍不住边走边仰面,猝不及防,心底繁花绽放——门口处,他探出半个身子,小燕般伸着圆圆的脑袋,笑嘻嘻的,露出一排糯米小牙。我几步踏过去,一把抱起他。他的大眼睛忽忽闪闪开始冲我放电:“妈妈,你给我买了什么好吃的?”眼神软腻得能滴出蜜,让我恨不能登时把自己变成一个美味大蛋糕,让他啃一口解馋。笑微微的,我把包递给他,他立即把小脑袋拱进去,翻啊找啊,终于掏出了两盒维D。瞬即,他就如同热闹的小鞭炮般噼里啪啦地边跑边跳:“哇!好吃的!好吃的!”
  看着他这欢跃的小模样,我的思绪不由被扯到了超市。每次一踏进那个飘满各种点心香气的地方,他就秒变电量满格的“小金刚”,迈着因为激动而有些踉跄的小步伐,一把拖过一个硕大的购物车,双目烁烁地到处搜罗心仪的零食。不用几分钟,糖果、酸奶、火腿……神奇地堆满了筐。感受着他的如同汪洋般的强烈购物欲,我在后面悄然帮他“清筐”,他扔进两盒,我就偷运出一盒;他拿了三包,我就再捣腾出两包……他,浑然不觉;我,乐此不疲。就这样,我们能在超市皆大欢喜地消磨大半天。
  “妈妈,妈妈!陪航航转圈圈!”我还兀自沉浸在那段欢乐中,这小家伙又不安分了。拉过他的小胖手,我们开始在客厅旋转。他嫌慢,不断催促:“妈妈,快点!快点!”我脚下加快速度,他的笑容越来越大,很快就飞出了一连串咯咯的笑声。恍惚中,我似乎回到了少女时代。那时,自己也爱这样和同学手拉手转圈,树荫小道,轻曼月辉,到处都是我们傻气而青春的身影……忽而,他尖叫起来,声音中有种抑制不住的激奋,这是他最爱的环节——在快速旋转的惯性下,他的小身子会被甩“飞”起来。我下意识地更牢地攥紧他的手,边转边笑看着他的因为紧张而微眯起的双眼,他的因为快乐而张大的嘴巴,“哈哈!妈妈,我飞起来了……”因为快速的旋转,他的五官倏然晃过,不再清晰,而绕在我耳边的笑声却格外响脆,泥鳅般钻入我的心底。心中默念着,一数到“三”,我便放慢速度,不再让他“飘”。玩归玩,安全意识还是要有的。只是,每次看到他不够尽兴的小模样,都会不忍。
  不由暗忖,我宠溺他吗?好像是。面对他的各色请求,真正能硬心拒绝的时候真的不多。印象中,他也极少撒泼打滚,想要什么了,就噔噔噔跑到你身边,歪着脑袋,扬起小脸,笑成一朵太阳花。那次,老公给他买来巧克力,他兴奋地满地打转,然后跑到老公身边,郑重地鞠了一个躬,软嗲嗲地说道:“爸爸,谢谢你。你买的巧克力真甜呀!”闻之,老公笑得不行,把一张还算年轻的脸硬生生地挤出了褶子。
  人们都说撒娇是女人最有力的武器,其实宝宝的撒娇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男女老少,无人可挡。
  生活不易,快乐更不易。要学会向心上人撒娇,更要懂得“笑纳”宝宝的撒娇,此之谓“以柔纳柔”也。

  柳絮飘飞四月雪
  赵明花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像一群久未出笼的小鸟,飞进了柳林,蹿下了河堤,越过了沙滩,跳进了小河。看他们那股兴奋劲儿吧!咦!你还别说,快看那随风飘动的柳枝挥洒着洁白如雪的柳絮儿吧。呵!一幅多么壮观的《四月飞雪图》呀!
  每年的四月,家乡九曲河两岸绵延数里的柳树上,就会长出一个个恰似桑葚儿的小绿穗。几天过后,一个个小绿穗便会吐出一朵朵小白花,似棉絮,如素云,更像白雪,它们轻轻地、柔柔地、无声无息地撒向大地,小河两岸就会出现四月飞雪的奇特景观。倘若你偶尔拾起一朵来看,就会发现,在这一朵朵小小的白花里,竟蕴藏着一粒粒绿色的种子,这是一粒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种子啊!这种子被风拂起,随风飘落,不论它落到哪里,来年哪里就会给大地送来一株株充满希望的小柳苗。
  柳絮飘飞,恰似下了一场四月雪。我爱四月雪,孩子们更爱这片四月飞雪的天地。每年一到四月,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你看,孩子们在河滩上追逐着,嬉戏着,四月雪在他们脚下,在他们周围旋转着,飞舞着,孩子们也跟着旋转着,飞舞着。你瞧,扎着两条朝天小辫的丽丽,仰着圆圆的小脑袋,鼓起红红的小嘴,吹着从天而降的四月雪,好美啊!
  倾听着孩子们甜甜的笑声,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欣赏着白衣天使——四月雪那柔美的舞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难以忘却的童年。
  “老师,我捧了一捧四月雪,让妈妈给我棉在小花袄里,行吗?”一声稚气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低头一看: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捧着一捧雪白中透着点点嫩绿的四月雪呈现在我的面前,小迪正歪着头,瞪着大大的眼睛仰望着我,我高兴地蹲下身子,搂住了小迪,说:“行啊!小迪,让你妈妈把这四月雪缝到棉袄里,这四月雪还会护着你快快长高呢!”“真的!”小迪惊讶而兴奋地问。我肯定地点了点头,小迪乐了,高兴地捧着透着希望的四月雪——柳絮花,一蹦一跳地跑向她的小伙伴。望着小迪远去的背影,在我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小河里嬉水的孩子,沙滩上奔跑的孩子,柳林里捉迷藏的孩子,他们多么像一粒粒裹在四月雪里的种子啊!等到不久的将来,他们必然成为一株株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啊!我爱四月雪,更爱这些四月戏雪的孩子们。

  土地的馈赠
  刘平

  一箱野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地爱的深沉!”
  我在阳台上择野菜,脑子里无端由地萦绕着这句话,似乎是电脑桌面上飞旋的屏保。野菜,土地;土地,野菜。是呢,我摘野菜的双手沾满了土面面,我周边的阳光里飘浮着土面面,此刻我手上的野菜,面前不锈钢盆里的野菜,箱里的一堆野菜,全是来自土地的馈赠。
  昨晚丈夫从老家回来,带回了一小纸箱沾满土粒的野菜,是大姑姐知道丈丈回老家,专门去山下薄地里剜的。有白蒿芽、婆婆丁、扫帚菜、曲曲芽等。一纸箱捣得登登结实,我摊了半阳台。大姑姐近几年两个膝盖的半月板因损伤而积液,每在老家遇见她,行路、起坐都不便,也不知这箱野菜让她受了多少难为。
  吃过早饭,我便去阳台择野菜。阳台外,草坪上的几棵樱花树朵朵樱花翩翩起舞,躲在翠叶下的残花飞来旋去,千片万片的花瓣在半空中旋成粉色花雨,粉色花雨落在绿色草坪上竟也耐不得寂寞,一簇儿一簇儿,一团儿一团儿塞满了草间空隙,树上的花儿又开在了地上,一阵阵热闹正上演。呆看了一会儿,便坐下择野菜。
  谷雨时节下过一夜喜雨,野菜吸足了水分,棵棵饱满鲜亮,叶片还带着一层醭土。拿起一棵白蒿芽,在洒满日光的阳台上轻松一抖,醭土轻轻四扬,继而悄悄落在脚边的地板砖上,聚拢成一片,像用细箩箩过的面。“面”儿瞬间鲜活在记忆里,小时候,伙伴们一处疯玩,磕破皮搡了脸的事时有发生,哭着跑向家里的大人,大人弯腰捻一摄土面面,撒在伤口上,摁摁。不几天,伤口处长了膈砟,用小拇指的指甲盖小心掀下,噫,竟然好了。后来每个小伙伴都学会了用土面面给自己疗伤。“土嫲嫲,土爷爷,埯上土,长膈砟。”可能是模糊意识感触到的最早的土地给予的馈赠。下了雨,随处捧一捧泥,找个干巴巴的平地儿,三五玩伴,垛泥巴放炮,堵炮口赢泥,三五成群,一玩就是大半天。再后来上学读了臧克家先生的诗:“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劳作;爷爷在土里埋葬。”我们那一刻离开过土地?士地又何尝不时时给予我们馈赠。
  小城寸土寸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面处处硬化,再从土里找点野味可能性不大。老家的土是香的,香土里长香菜,我把带着泥土芬芳的野菜分类摘在盆里,吃点鲜的,存点干的。
  端木蕻良先生说过“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绿的草坪,落英缤纷的樱花树,我面前的野菜,难道不都是大地慷慨的给予吗?

  两把香椿芽
  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即将谷雨。每年谷雨前总习惯弄几把香椿芽吃吃,增加春天的厚重感。“
  “门前一树椿,青菜不担心”,在乡下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处处是香椿树,香椿树根分生小树,一年分生无数。生活拮据的岁月里,香椿可是帮了大忙,让村民们省去不少菜钱。每年清明前后,瘦骨嶙峋香椿树开始冒芽,红嘟嘟的芽儿一夜之间长一大截,看着看着芽儿就散开四处肆意长,远远望去,一簇簇的红色嫩芽缀满枝枝杈杈,像朵朵不起眼的花儿,干枯了一冬天的香椿树刹那间生机盎然,刚刚发出的芽儿娇滴滴的,顺手摘片小红叶,贴在舌尖上,唇齿间溢满香味。摘几朵,洗净切碎煎鸡蛋,儿时奢望的春味。夏天雨水充足,香椿树枝繁叶茂,掰了枝杈,捋下叶子,洗净晾干,用粗盐粒混在叶子里揉,直至将叶子揉成小团子,装满满一小缸里,就是一年的下饭的菜。“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现在一年四季不缺青菜,无论城里乡下吃香椿芽大都在谷雨前。谷雨后香椿芽的叶梗变硬如木质,只用叶子拌了吃或煎鸡蛋都差一香。
  现在生活好了,一年四季都是新鲜的蔬菜。老家规划硬化路面,香椿树也消逝了,但每年谷雨前的香椿芽对我仍有"极大的诱惑力,总会去超市买两把,从超市买回的香椿芽整理的齐刷刷,用红绳捆了,规规矩矩,少了儿时香椿树上芽儿的野性,但应了时节。剪断红绳,洗净晾在盖垫上,香椿芽红里透着亮,肥硕饱满了一盖垫,香气四溢。
  谷雨过后就是立夏,一年春又过。记得春天的好,再盼来年春。在盼望里送走日子又迎来日子,希望岁月静好!

  五斤熟花生
  丈夫访友带回了一塑料袋花生,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大约五斤重。打开袋子,一股接地气的香扑面而来,拿一个去掉麻子脸,褪了红帐子,瞬间滚出了两个白胖子,细细咀嚼竟是小时候的味道。
  岁月穿越,时光机定格。我六岁那年的除夕夜,父母包完水饺,就用大铁锅炒花生。我不睡觉,眼巴巴地瞅着,等着满足一个漫长冬季的奢望,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熟花生。母亲添柴加火,父亲先把洗干净的粗大沙粒倒进大铁锅,用黑铁铲翻动沙子,我站在锅台边目光随沙粒在锅底旋转,转几旋沙粒热了,再倒入花生慢慢炒。
  整整一个冬天,我都不知道这一笸箩生花生平日藏什么地方,父母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俗话说家贼难防,如果让我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估计现在半笸箩也没有。锅沿很热,我靠近不得,只能在边上眼巴巴地馋得流口水。热沙子漫过花生,父亲翻来覆去的转动沙子连同花生,不多时就嗅到糊味了,再一瞧有些花生麻子脸半白半黑,倒像后来知晓的徐昭沛的半面妆,终于母亲停止了添柴父亲也不再翻动,把炒好的花生倒进簸箕,左右晃动簸箕,沙子沉下去,花生浮上来,伸手去拿,还是热热的。
  父亲开始给我们兄弟姐妹分花生,每人两茶碗,装在母亲事先缝制好的蚂蚱袋里,将袋口的绳一拉,一个也露不出来,严严实实,这一小袋花生是要吃到正月十五的,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余下的花生是大年初一分给来磕头的小孩子和初二以后待客。我们姊妹几个提着小袋子满足地去睡觉,谁也不肯先吃一个。各自藏好,过几天偷偷吃一个,山珍海味都不可比。我的一小袋花生父亲替我藏在墙坎上,墙坎高,哥哥姐姐们也够不到,我也疑心生花生是藏在墙坎上的,但是我也够不着。这样以来,我的花生就能吃出正月,父母很看好我,说我从小就有规划。父母的夸赞让我更加自律,馋虫上来才央求父母给我拿几个。
  一晃五十年。人们都说记忆是有容量,它也会老去,我却对童年的记忆历久弥新。因为记得,所以回味,因为懂得,所以感恩。面对盛开的鲜花,我的心里全是蜜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