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2 20:18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孔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0:1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孔村
  孔村位于临朐县城南11公里、东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2公里处,弥河东岸。东与徐家官庄毗连,西隔河与冶源镇车家沟村相望,南界冯家营村,北与胡梅涧村接壤。聚落南宽北窄,东高西低,东西长780米,南北宽720米,主街东西向。
  据出土汉碑记载,战国时期,孔姓立村,始称孔家村。汉代,孔姓族人朝廷犯事,因怕受牵连,举家迁走。三国时孔姓又返村居住,改孔家村为孔村。宋末,孔姓衰。村东南花沟地段曾有孔家林遗址。马近任青州教授时遂家临朐入籍该村,村名沿称。后他姓氏先后徙入。有马、冯、张、沈、蒋、于、陈、李、傅、韩、姜、刘、崔、蔡、丛、尹、康、徐、谭、许、王21姓,900户,3250人,均为汉族。马姓占总人口的50%以上。
  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孝慈乡弥源社;1930年属第四区弥源乡;1952年属第四区(南流)孔村乡;1956年区划调整,属南流区孔村乡;1958年9月成立南流人民公社,属之;1959年12月组建七贤人民公社,属之;1984年4月社改乡(镇),属七贤乡;1993年6月撤乡设镇,属七贤镇;2007年8月乡镇合并,属东城街道。
  1961年至1979年与冯家营村合为孔村大队;1980年各为生产大队;1984年为行政村。
  民国期间,村域面积300亩,耕地3200亩,分布于村庄四周,惯称大碑、塚子坡、六十亩地、冯家林、沈家林、棋盘等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黄菸等,所有耕地皆为旱田,粮食单产不足百公斤。20世纪60年代,沿河修防洪堤坝2500余米,坝顶宽4米。1970年修水渠1000余米,建扬水站2座,耕地全部变成水浇田。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深翻整平土地,将丘陵、土堰整为水平梯田,建成“大寨田”2000余亩,土地利用率达100%,粮食单产过500公斤。全村年上缴“公粮”32万公斤。80年代,村耕地2900余亩,建果园260亩,其中樱桃树100亩、李子树50亩、核桃树30亩、梨树50亩、山楂树30亩,盛果期每亩年收入1500元。建蔬菜大棚120个,每棚年收入8000元。
  自立村以来,家庭养殖业即是村民养家糊口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以户散养猪、鸡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规模化饲养。肉鸭养殖专业户300余家,每户年收入4万元。养鱼专业户25家,户均年收入3.5万元。
  1911年,孔村创办裕源丝厂,年购茧2.25万公斤。1949年,村有华昌油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队有建材、面粉、陶瓷、粉条、石灰窑、砖窑等工副业。1981年后,村民从事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业者达40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民营企业发展到10余家,不乏规模企业。张明升创建山楂食品加工厂,职工30人,年产值300万元。马东国创立临朐盛龙建材厂、临朐县天马建筑材料研究所,职工共50人,年产值1000余万元。马学彬于县城太平工业园创建潍坊四通塑料有限公司,职工35人,年产值1000万元。马春玉于县城纸坊工业园新建临朐同济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职工120人,年产值4000万元。冯长茂在冶源工业园建起肉鸭孵化基地、养殖种鸭基地2处,职工110人,年产值1000万元。马金、马兆军分别建立肉鸭孵化厂,年产值分别达150万元、130万元。村第一个购置轿车的是于德水。全村现有轿车28辆、面包车66辆、货车和拖拉机25辆(台)、摩托车及电动车1000余辆。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700元。
  1968年,村购置30千伏安变压器1台,家家用上电。马建华第一个购买日本进口彩色电视机。1996年,600户村民用上程控电话。现户户有彩色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基本普及,电脑、空调、电热水器、电压力锅等逐入农户,移动电话2000余部。现有变压器20台,容量达到1600千伏安,全村年用电量40万千瓦时。
  过去,村有2眼大口井,靠手拔、肩挑人抬供人畜用水。20世纪70年代,部分户在家院内自打压井,多户安装潜水泵抽水。2005年,每户投资350元,全村醵资40万元,铺设管道3000米,户户用上自来水,水源为海浮山东侧200米深井供水场。
  1949年前,村内不规则街道四纵三横,较宽者8米,村外四方有大道相通,村南、村西两面有小木桥架设于弥河之上与冶源村相连。时村民住房简陋,院落不全。村有钱财人家建起二层土楼5座,砖木结构二层楼1座,厅房6座,老百姓望尘莫及。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多户建有新宅,房院健全,每户居住面积约56平方米,建筑多为土木结构。1979年始,实施新村规划,每户面积250平方米。扒掉土屋,建砖瓦房。村筹资8万元,修建长1200米、宽12米东西主街3条,南北街3 条。1989年,村民全部入住门窗高大、院落四方之砖瓦房。至2008年,多数村民装修新居,购置时髦家具,居住、取暖、乘凉、卫生等条件得到改善,做到“做饭不出屋,娱乐不出家”。2001年秋,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在外工作人员纷纷捐款,共投资10余万元,硬化路面2500米,安装路灯50盏。路成之时,村委立碑1座,以纪功德。2007年,投资260万元,于村西弥河段修建宽8米、长150米、高6米、12孔钢筋混凝土结构高架桥1座,方便交通运输,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村重教育。立村后设私塾。明清时设学塾。民国时期在村后庙设学堂,一个班,由村知名人士于纪三、马占华执教。1950年,在老校基础上建立高级小学,校舍扩至20间,教师10余人,在校生350余人。1953年,成立完全小学。1970年,新建校舍1所,成立联中。1984年,中学合并到胡梅涧学校。现有完全小学1所,占地4000平方米,校舍30余间,学生百余人,教师13人。校内设幼儿班2个,教师2人,在校幼儿40名。
  全村大学本科以上院校毕业生86名,其中硕士、在读硕士13人,博士、在读博士6人,博士后2人。
  1940年至1949年,村有3家药铺,医生马汝清、王金升、冯恩华坐诊行医。1949年,设门诊部1处,医生3人。1955年,设村卫生所1处,医生3人。1977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医务人员5名。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5名。2005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810户参加新农合。
  新中国成立后,村内设“戏台子”,文艺活动广场1处,业余文艺宣传队1支,逢年节都开展跑龙灯、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节日气氛甚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更贴进农村生活,每逢喜庆佳节,文艺队都应邀演出。
  村人才济济,军功甚优。村430人参加八路军、解放军,其中1949年前入伍者60余人。革命烈士12人。马明训,1916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长,1945年3月在蒙阴县牺牲,就地安葬。冯恩永,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长,1944年在沂水县城牺牲,葬于沂水县城。冯恩弟,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任班长,1944年在沂水县城牺牲,葬于沂水县城。马奎来,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任排长,1941年在蒙阴县李家宅子村牺牲,葬于蒙阴县。马明章,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任连长,1946年在吉林黑虎山牺牲,葬于黑虎山。马明庆,1920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战士,1947年2月在莱芜牺牲,就地安葬。马召曾,1921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任副教导员,1946年在吉林四平牺牲,葬于四平市。张策庆,1925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战士,1946年在河北省高源县牺牲,就地安葬。马效彦,1926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任班长,1948年4月在潍县牺牲,葬于孔村。马全星,1929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任班长,1952年在朝鲜牺牲,葬于朝鲜。马全录,1928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任排长,1951年在浙江洞头岛牺牲,葬于孔村。冯长忠,1934年3月生,1958年参加革命,飞行员,1961年8月因飞机失事在四川大邑县牺牲,葬于大邑县新津镇。
  冯德五(1922.2—1992.9),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莱芜战役时为某部机要科科长、政治部主任,立特等功1次。后任南京军事学院党委书记,副军级。
  王金超(1920—1997),1939年,罗荣桓率一一五师于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即告别父母,离家参军,不久升为班长。1939年冬,在临沂大白山战斗中,他率尖刀班冲锋在前,途中遭敌炸弹袭击,当即昏死过去,醒后继续战斗,两耳出血,由此失聪。1940年升为排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多次战斗,立大功1次,小功2次。日军投降后,他奉调东北任辽东军区三纵队七师九团通讯参谋,不久参加四平保卫战。1948年所在部队编为四野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他任作战股长。辽沈战役开始,他作为先锋团作战股长,指挥部队率先攻入锦州城。他参加过平津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被誉称“王铁锤团长”。1952参加抗美援朝,荣获朝鲜军功勋章。1953年任一一八师某团团长。1956年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61年任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四系主任兼党委书记。1978年1月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2年离休,1997年6月病逝于西安。2004年版《临朐县志》“人物”编有专载。
  冯松五(1922.10—2007.3),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至1949年在汉口做地下工作,立特等功1次。曾任天津市外贸公司党委书记,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局长、党委书记。
  王克升,1921年生,1950年入伍,曾任济南军区二十六军团长,胶东人武部政委。马云昌,1926年生,1946年入伍,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马明录,1927年生,1945年参军,曾任解放军某部独立团团长,离休后享受副师级待遇。冯殿五,1928年生,1946年参军,曾任乳山县武装部政委。王岱,1956年生,1974年入伍,现任山东省军区装备部部长,大校军衔。马春太,1963年生,1982年入伍,现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系主任,大校军衔。
  马升朋,1925年生,1946年参加解放军,抗美援朝时任汽车连连长,1952年牺牲于朝鲜。张如连,1927年生,1946年参加解放军,战士,1949年牺牲。
  马仲常,又名马效礼,1910年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曾任八路军五井中队指导员,山东省战士总务科科长,山东省商业厅厅长、党委书记。马明道,1918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处长,厅级。马明德,1919年生,1943年参加工作,曾任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马世德,1926年生,曾任山东省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厅级。马明纪,1928年生,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立三等功。1966年转业后曾任甘肃省武威市交通局党委书记。
  冯本五,1945年参军,任班长,在解放天津战役中,两次立功,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参加战役5次,获“和平勋章”。冯敦五,1945年参军,任排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参战5次,救护多名伤员。吴龙坤,1948年入伍,1949年入党,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立三等功1次,获“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人民军奖章”各1枚。马相图,1938年参加地下党,组织地下抗日武装,多次遭日伪军追捕,死里逃生,1949年参加解放奉化战斗,后任奉化县武装部部长、民政局局长。王克发,1947年参军,任班长,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解放华东、华南、海南岛战斗,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另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村人于云波、于级三、王伟、王金峦、冯贵五、沈京云、马玉成、马仑升、冯恩孝、马作山、张汝怀、张本端、张汝庭、马明礼、马泗清、马孝臣、马吉明、马孝增、马召庆、马奎三、马献壁、沈洪智、王永德、于云会、于福、于平、马修成、张策智、张策明、高万胜、高万举、马官成、沈京文、马友道、张策巨、马东海、马等敖、马献元、马华润、王敏、马世茂、马永吉、马明义、冯恩田、张策德、冯恩良、马作季等曾参加八路军或解放军。
  马明修,1934年生,曾任英国某软件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杰,1937年生,曾任九山公社党委书记,县工商局局长。马明山,1943年生,北京市供电局原高级工程师。马明太,1946年生,高级工程师,曾任海信集团党委书记,处级。蒋世贤,1952年生,曾任营子乡党委书记、县水利局局长。马宏,1955年生,现任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驻埃及公司司长。马永军,1957年生,临朐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马相超,1962年生,任青岛疗养院副院长,处级。马永胜,1964年生,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经济师,正厅级。张东明,1964年生,任潍坊市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马学仁,1964年生,现任临朐综合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马立东,1965年生,任北京市纪委处长。马春青,1968年生,任淄博市水文局局长,正处级。冯桂云(女),曾任九山镇党委书记。沈万岗,任潍坊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
  张志美,1924年生,曾任郑州市测绘学院教授。马明信,1939年生,博士后,曾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谭维超,1961年生,山东大学毕业,博士后,任英国某软件公司工程师。马春茂,1961年生,博士,任职咸阳二○二研究所,正厅级。马金镯,1964年生,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振国,1977年生,博士,供职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马召贵,1978年生,中国石油大学在读博士。张明平(女),1980年生,硕士,供职于青岛建筑公司。王静(女),1980年生,山东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于小琴(女),1982年生,南开大学在读博士。马洪季,1982年生,硕士,现在深圳健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冯翠翠(女),1982年生,硕士,供职寒亭区法院。沈洪美(女),1984年生,山东大学在读硕士。马金金(女),1985年生,兰州大学在读硕士。马雪(女),1986年生,北京航天大学在读硕士。沈万霞(女),1986年生,青岛大学在读硕士。陈志毅,1986年生,南京航空学院在读硕士。沈洪磊,1986年生,浙江大学在读硕士。沈建平(女),1987年生,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马龙,1988年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在读硕士。 马丁丁,1989年生,硕士,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编辑。
  杨桂兰(女),1983年出席山东省第七届妇女代表大会,并受表彰。王修,1980年至1995年当选潍坊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村中不乏才艺之人。马维政,1976年至1979年赴坦桑尼亚指导黄菸生产。马吉祥,农民画家,以山水画而闻名。马风坡,国家一级书法家,擅长毛体书法。马全民,农民雕塑家,擅长人物。能工巧匠马召山、马安太雕刻石狮子、石人、石碑等,工艺精湛,确有名气。
  清光绪《临朐县乡土志》载:“沈先凤,孔村庄人。孝子沈燕八世孙也。家饶资财,好施舍。乾隆五十一年,邑大饥,人相食。凤先出粟数百石以济饥者,又施冬衣,全活者无算。嘉庆丙寅,戚里共送匾额,曰:‘乐善不倦’。知县蒋清匾额曰:‘令德寿考。’又有联云:‘维祺不愧仁人寿,有谷允宜后裔昌。’子铎,妻傅氏早寡,励志坚贞,善承舅志,每于厅前别贮一仓以待赈。贫邻来籴者,称量以予,辄以钱文覆粟中,籴者还得之,予之,终不受。后嗣家业虽式微,邻里犹颂德不衰云。”
  冯少伯(1909—1944),原名冯晓东,又名冯荣、镜来,字少伯。青年时期就读于济南乡村师范,193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底返里从事抗日活动。1939年11月,任临朐县一、四、五区(抗日民主政府)联合办事处主任。1940年4月,任临朐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秋,日军“扫荡”频繁,他在去益都时被叛徒吴大伟认出,被捕入狱。后叛变革命,投靠日军驻益都的宪兵队,与叛徒谭志奋、郭佃甲等数十人栖于益都东关将军巷,以经营“信义和”货栈为名组织“剿共挺进队”,自任队长,出卖临朐的共产党地下组织。1942年12月23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夜,冯少伯、郭佃甲等引日军汽车5辆,日伪军60余人,突袭临朐。冯少伯带领汽车1辆,去孔村、崔家河、桃花村一带。其余分别带领日军去福山集、谭马庄、衣家庄子、月庄、朱阳、孟家庄、孙家小崔、赵家楼、赤涧(当时属临朐县)一带,共抓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94人。被捕者押在益都日军宪兵队,刑讯时冯少伯、郭佃甲、刘宗贤站于日军身后作证。日军用尽吊梁头、老虎凳、灌凉水等酷刑后,将杜焕、高明臣等50多人杀害,余者发往东北逼作苦役,后多数因劳累折磨而死。1944年,冯少伯被日军杀死,尸体被狼狗吃掉。
  1938年12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进驻临朐,在孔村召开扩大会议,中共临朐县委派于超、冯芝庭与第八支队取得联系后,请求部队帮助成立地方武装。第八支队司令员马保三慨然应允,以“临朐独立团”名义建立一支地方武装。经筹备,在暖水河村成立,团长李少寒,政治委员冯少伯,政治处主任高启云,下设一、四、七3个连,共140余人。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全县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参军、支前、反蒋保田保饭碗运动。全村20余人报名入伍。青壮年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妇女做军鞋数百双支援前线,被中共临朐县委、县政府誉为“支前模范村”。
  1947年8月,国民党张天佑部十团驻孔村,户户兵满人挤,大街碉堡密布,村民畜禽被抢劫一空,4天后仓皇逃窜。
  1949年,临朐县政府工商科在孔村建立临朐县第一家国营企业——华昌油坊,职工6人,木榨3副、石碾1盘、骡子4头,年产豆油9900公斤,豆饼8.55万公斤。
  1963年4月16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七贤公社特大火灾事件中,大队长马献元、党支部副书记张汝廷、第三生产队队长冯恩瑞、第五生产队队长马华丰不幸遇难。第七生产队队长马效成,第八生产队队长马金海受重伤。
  1967年,第一批青岛知识青年崔卫民、崔兴国、穆海丽、张立贤、武昌、宫进平等8人下乡到孔村劳动锻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1972年返回青岛安置。1973年,第二批潍坊知识青年12人到孔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根据统一部署,1978年,全部返回潍坊,安排工作。
  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自觉捐款8万元,全体党员也自觉交纳特殊党费2万元,支援灾区。
  2010年9月13日,潍坊市工商局退休干部马风坡回孔村创办的“潍坊风坡主题书法研究院”召开成立大会。原潍坊市委党校领导孙善友、常溪,潍坊书画联谊会会长李献忠等50余人到场祝贺。孔村被媒体誉为“学习研究毛体书法中国第一村”。
  村民济困扶贫、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每逢村人遇到灾难,村民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几年来共为马淑军、蒋文升之子、张志存之子、马英军之子、张振山之子捐款达18万元。
  赵秉忠观沂山瀑布诗刻。《临朐县志》(1840-1987)载“1984年在七贤乡孔村发现,碑刻横披,用青石刻制,长1.38米,高0.47米,厚0.08米,上刻‘观沂山瀑布’五律诗二首,诗作与书丹,皆出明朝状元赵秉忠之手,字体草书,现存县文管所。”
  村前后庙各1座。前庙始建于隋唐时期,庙有大殿、钟楼,供奉多种神像,占地1.6亩。后庙建于明朝末年,设有大殿、左右廊坊等,占地3.3亩,庙前建有1.8米高、占地120平方米的庙台,台下是2000平方米的广场。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以击鼓为号,众人集会于此。广场南侧大街由众乡亲广集善款购“白塔”条石百余块铺成,以便马车通行,有碑为证。“文化大革命”期间两庙被毁。
  民国初年,村内有4米高土围墙,长约2500米,四面有大门,门上设土楼,两边设炮台,安放碗口粗土炮各1台,夜间团勇把守,保护家园。“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时间截止2012年。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