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22:27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柴家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8:12
鄌郚总编
  柴家庄位于临朐县城南51公里、九山镇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弥河南岸。北与麻坞村隔河相望,西与朱庄搭界,南与南店村相连,东与大博石地界交汇。聚落呈梯形,东高西低,九(山)抬(头)公路贯穿村中心。由后崖、方家旺、东山、柴家庄4个自然村组成。
  后崖,原居九山镇址南1公里,南山之阴、弥河南岸。聚落南高北低呈阶梯状。1926年,刘姓因遭洪灾自柴家庄迁居立村,因处南山后坡崖下得名。原有18户,106人,已全部迁往柴家庄村九抬路两侧。
  方家旺,原居九山镇址西南1公里,西山南坡的山坳里,弥河西岸。1926年,方月德因遭洪灾自柴家庄迁居立村,以吉祥意取名为方家旺。原有15户,68人,现14户迁往柴家庄村九抬路两侧。
  东山,原居柴家庄村东0.5公里的东西向山沟内。1926年,申姓因遭洪灾自柴家庄迁居立村,因处柴家庄东侧山上,故名东山。 原有17户,80人,现15户迁往柴家庄村九抬路两侧。
  柴家庄村,明永乐年间,柴姓自沂水县界湖(今沂南县城)迁至临朐县白塔山坡村(今属昌乐)。明嘉靖十九年(1540),柴姓自山坡村迁此立村,故名柴家庄。
  全村现有刘、申、李、方、柴、宋、卢、窦、董、陈、徐、王、肖、韩、孙、袁、张、赵、高、马、郭、吴22姓,共210户,658人,均为汉族。刘、申姓占全村人口的70%。
  明至清宣统二年,属仁寿乡九山社;宣统二年属九山区九山社;1930年至1943年,属第八区九山镇; 1943年8月,属九山区;1952年,属第九区九山乡; 1958年9月,属九山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后,属九山镇。
  全村现有土地432亩,平地占40%,以棕壤为主,含铁、钙,吸水性较强,土质疏松,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栽植杨树、梧桐等;山岭地块占60%,主要地块有西山北旺、六分地、四分地、后崖、南山大旺、小旺、东山、南岭、红土崖等,适宜种植地瓜、谷子、高粱、小杂粮等。西山、后崖、围子顶、门崮顶周围土质粘重,吸水性较差,适宜栽植刺槐,面积300多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建起葡萄园100亩、苹果园30亩。1992年秋末冬初,全镇劳力大干一个月,集中开发治理柴家庄、麻坞流域,1993年全部栽植新品种板栗树。1993年开发村东荒山薄地,开挖水平沟、大穴,1994年载植优质栗子树100余亩。
  1990年2月,修渠580米,灌溉村河南150亩地,新修环山路1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600米。1996年,打机井2眼,建桥2座,治理河道约800米,动用土石约2000立方米。2012年,镇政府投资,实施柴家庄村西红旗河二期治理工程,新建2道人字闸,砌筑河坝1000米。实施“镇区南拓、跨河发展”,在麻坞河南、柴家庄村500亩土地规划建设九山新镇区。
  1990年,集体建专用桑园100亩,农户一年春夏秋三季养蚕。畜禽养殖原以传统的农户零散喂养为主。2006年,村民刘成坤建大棚养鸡。全村现有鸡鸭养殖户15个。
  村西南部红旗河两岸原有大片沼泽地,芦苇面积40多亩,深秋收获后,编制苇席、苇笠,仅后崖村就有48人从事苇席加工。村里出产的苇席席眉均匀,光滑细密,色泽金黄,富有弹性,远近闻名,供不应求。2000年后这一产业不复存在。
  村集体时设有红炉组,刘佃友、李洪太、李洪友等从事农具打造、维修。现村有木器加工4家,铝合金门窗加工1家。出国务工48人,国内务工90余人。
  1985年,九山镇政府在村北建起临朐县机械厂(后改为民营挂毯厂)、镇办青临管件厂、临朐县广播器材厂;2003年,刘克禄创建瓶盖厂,职工16人。从2004年起,有5家企业先后在村内落户。由福建客商投资建设的永胜选矿厂,职工32人。闲散劳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1996年,方庆利开办庆利建材商店,经营钢材、水泥、苇箔、草毡、瓷砖、五金交电等。
  1980年12月,柴家庄村通电;1988年,所辖后崖、方家旺、东山自然村通电。2009年,新上变压器2台,配电室2间。家用电器进农家,全村有电视机200余台、电冰箱150余台,有线电视转换率达到100%。
  1994年,开始新村规划,每户宅院225平方米。2002年始,先后沿九抬公路建2层住宅楼86户,每户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1946年麦收期间,临朐县政府文教科召开全县教师会议,组织参观九山区柴家庄学校。1964年8月,村建起小学,申庆山为校长,后发展到5个年级,教师张秀山、刘佃升、董春玲。1984年8月,四至五年级合并到南店学区小学。1986年8月,在村西南墩子头,4村合建南店学区小学新校,一至三年级并入。
  村地灵人杰,才俊辈出,有申中正、刘佃标、宋代旺、陈永刚、申孝生等。
  1971年7月,村设卫生室,赤脚医生宋立春、李富荣、李洪娥。2001年2月,合并到社区卫生室,现有医务人员董兴法、董纪会、贺金祥、孙魁章、来现芳。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1926年6月8日,一场特大洪水,全村除砖石结构的关帝庙、土地庙外,其余房屋全部倒塌,8人遇难。
  1942年九山成为“无人区”,全村死亡13人,90%的人口外出逃荒。
  1943年5月至7月,伪军(原四师)一个连驻村北山,东山驻扎着一个独立支队(国民党杂牌军),后投靠驻村西南围子山51军679团1营1连。
  1943年8月,八路军鲁中部队解放九山、柴家庄一带。
  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有95人支前抬担架、送军粮、做向导、参加爆破工作。
  村先后被县委县府授予临朐县先进党支部、山区建设先进单位、劳务输出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申孝制(1923—1959),原名申孝田,1943年11月加入八路军,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潍县战役、渡江战役,荣立一等功1次。
  李元武,1943年参加八路军,荣立三等功1次,曾任朱庄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县第一届县人大代表。
  刘佃刚,县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1998年、1999年被中共临朐县委授予富民书记称号。
  1970年,青岛市36名知识青年,由高永昌带队到朱庄大队插队落户,其中柴家庄村有董春玲、刘克厉,董春玲在村小学任教,1973年考入益都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城。
  清末,村有戏班子,柴姓演员不论男女都饰演女子,赵姓演员不论男女都饰演男子,故有“柴家林里生娘娘,赵家林里出玉带”的俗语。
  村东山申家林(墓地),现有嘉庆年间的墓碑1幢,保存完好;村西山刘家林(墓地),现有3幢分别立于乾隆年间、嘉庆五年、嘉庆十五年的墓碑,保存完好。
  说明:村志节选自2012年资料,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