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愿 还愿即古人所谓祈神报赛,就是使自己的诺言兑现。旧时,人们在遇到危难病灾,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之时,往往会乞求上苍保佑,在乞求的同时“许愿”。即如大慈大悲观世音,保佑弟子。菩萨大恩大德,弟子没齿不忘,倘若今日无事,弟子定重塑金身……云云。还愿,就是使自己所许之愿兑现。
此风俗起于何时,不详,但就《南史》载:“王敬则既得劫帅,于郭下神庙中设酒会,于坐收缚。曰:吾启神,若负誓,还神十牛,今不得违誓,即杀十牛解神。”可知起码在南北朝时代,已有比较成熟的许、还愿形式。
古时,还愿非常讲究。失信于人,虽然欺心,尚无大碍;失信于神,则要时刻提防神的报应。《金瓶梅》第三十回,写西门庆中年得子官哥儿,喜不自胜,“连忙洗手,天地祖先位下满炉降香,告许一百二十分清醮。要祈子母平安,临盆有庆,坐草无虞。”谁知孩子生下后,一则以忙,二则也未认真,便把还愿给忘了。后来年节将到,玉皇庙吴道官送来年节礼物,吴月娘提起: ‘李大娘生孩儿时,你说许了多少愿醮,就叫他打了罢。’西门庆道:‘早是你题起来,我许下一百二十分醮,我就忘死了。’月娘道:‘原来你这个大诌答子货!谁家愿心是忘记的?你便有口无心许下,神明都记得。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来都这愿心压的他。此是你干的营生!”于是西门庆提前与吴道官徒弟约定在玉皇庙打醮还愿。打醮很是讲究,日子要大吉,西门庆定在正月初九,据吴道官徒弟说,那天“五福骈臻,修斋建醮最好”,打醮规模与许醮关系密切。西门庆许了一百二十分清醮;打醮的道士数字亦要请许醮者定死;西门庆要请十六个道士打醮,正月初九。打醮过程很足繁复,赘而不述。
许愿比较简单,还愿也不象打醮那样复杂。《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六回,写晁夫人在二月腊尽春回、暖寒相接天气出门一趟,因衣着不慎,伤风感冒,也因七十四岁老人,一连七日,甚是沉着。晁夫人十四岁幼子小和尚见母亲病一时难以复原,便走进土地庙跪下磕头,许愿说:“母亲好了,神前挂袍,吃三年长素。”谁知此后,晁夫人便一时好过一时,到第十二日便大好了, “小和尚与母亲说知土地庙显灵,要去挂袍。晁夫人都与他置办完备,亦即吃了素。”
旧时许愿多是妇女,还愿亦是妇女,丈夫一般也陪同前往,但稍有不慎,往往会惹些麻烦。《水浒》第七回写林冲夫妇去五岳庙“还香愿”因林冲贪看鲁智深演武,被高衙内截了妻子调戏。虽然林冲委屈求全,毕竟种下祸根。后来中计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别妻离家,最终被逼上梁山。比较而言,吴月娘的遭遇要好得多。
《金瓶梅》第七十九回写西门庆贪欲致病,多方延医无效。吴月娘见求神问卜皆有凶无吉,心中慌乱。到了晚上,“天井内焚香,对天发愿,许了儿夫好了,要往泰安州顶上,与娘娘庙进香挂袍三年。”西门庆死了,吴月娘仍去泰安州顶上娘娘庙进香还愿,尽管吴月娘对神灵一片至诚之心,仍然惹下许多麻烦。原来庙中住持大徒弟不是本分道士,与庙外知州高廉妻弟殷天锡勾结,诱赚妇女。吴月娘一到正好着了道儿。还亏吴月娘极力抵抗,随行兄弟、家人救助及时,才仓皇逃下山来。回家路上途经清风山,被矮脚虎王英掳上山寨,要做压寨夫人,正遇宋江在山寨做客,多方开脱,方才被放下山来。虽然受了些惊吓,还算平安,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还愿风俗,随着迷信观念渐次消没,也基本失去市场。(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