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06-13 15:48
鄌郚总编

血洒泉城浩气长存——记李华亭烈士

  血洒泉城浩气长存
  ——记李华亭烈士
  高曰志
  当你踏进济南市青年公园的南大门,就会看到一座汉白玉雕成的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的“宁死不屈,浩气长存”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军阀韩复集枪杀的邓恩铭、刘谦初、李华亭等22位烈士的名字。碑文对李华亭烈士的介绍只有“一九零零年生,山东昌乐人”11个字。这11个字凝结着李华亭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李华亭原名李文翰,又名李西园、李剑池,生于昌乐县朱刘镇都昌南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他的少年时代同千千万万个儿童一样,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向往。李华亭是靠李氏家族凑钱供应上学的,但他人穷志不穷,学习特别刻苦,有时到野外拾柴,也是边走边背书。李华亭的老师经常对人夸奖:“我一辈子教了好多学生,李华亭是最好的一个。”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华亭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为穷人谋利益的种子。
  1919年冬,李华亭进入昌乐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当时,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潮正在青年学生中兴起,李华亭带头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深入集镇、乡村和学校,大力宣传抵制日货等反帝爱国思想。李华亭在运动中经受了锻炼,体验到了群众的威力,为他寻求革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尽快得到深造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华亭于1922年7月,提前高小毕业半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班。一师是全省爱国学生运动和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中心,《新青年》、《励新》等进步刊物已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入校后,李华亭结识了党的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邓恩铭等同志。他从这一代革命青年身上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穷苦人民得解放的希望,遂毅然投身于战斗行列,自觉开始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工作。他经常在学校举办的音乐会上,利用会拉胡琴的特长,与同学们一块演唱进步歌曲,宣传进步思想。同年年底,李华亭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把向人们灌输进步思想、壮大党的力量,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使命。
  1926年,暑假期间,李华亭回到了家乡。他没有把家人的团聚和休息放在心上,而是秘密地从事革命活动。他与昌乐籍在济南求学的共产党员孟繁锷、张适等一起分析昌乐的时局,向进步青年介绍《向导》、《新青年》等刊物,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情景。他来到本村小学,看到老师都回家休息了,就让学生相互通知到校上课,名义上是给学生补习国文,实际是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渗透穷苦人民团结起来求解放的道理。
  1927年6月,省立一师通知因时局混乱回乡的同学回校参加毕业补考。第一天到校,同学们有的逛大街,有的在树荫下倾谈家乡的见闻。李华亭则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要好的同学郭义之、鞠青远等叫到一间僻静的学生宿舍里,向他们讲解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听后,郭义之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要求。李华亭严肃而亲切地说:“你如果决心加入共产党,就把名字报上去,承认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是你的入党介绍人。”接着李华亭向郭义之交待说:“你回巨野后,注意在可靠的人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我们将随时派人跟你联系。”是年冬,李春荣同志受省委的派遣,专程来到郭义之的家乡——巨野县太平集村,向郭义之作了具体的指示和安排。
  1928年初,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乌云压顶,共产党的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在极为艰难的关头,李华亭受省委的委派担负起了济库市党的宣传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工人学生中的进步青年站到党的一边,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李华亭以开炭庄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李华亭白天干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工作,晚上同妻子陈少娟一块印制传单,并连夜散发。有时散发不完,就把传单放到马鞍山陈近一个被称作“二姑娘”的家里收藏起来。
  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更加嚣张,特务密探布满大街小巷。根据中央的指示,在省委的领导下,李华亭同丁君羊、李敬铨等同志一道发动济南各基层党团组织,积极领导全市人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他们发动群众建立“救国十人团”,进行街头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发动学生开展反对日军进占学校的斗争,发动商人、小贩开展反对征收苛捐杂税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发展了组织,扩大了革命队伍。在李华亭等同志的努力工作下,济南市特别是马鞍山一带,党的宣传工作搞得非常活跃,群众对国民党不再存有幻想。群众的觉醒,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恐慌。国民党当局纠集社会上的残渣余孽,加紧了对济南党组织的破坏。
  1928年10月的一天夜里,李华亭和妻子陈少娟,正在油灯下赶印传单,突然门外传来嘈杂的响声,接着济南警察局的走狗们包围了李华亭的住处。李华亭判定事情有变,对妻子说:“敌人要抄家了。”夫妻俩神会的目光相互告诉应该怎么做。他们没有躲避,忙而不乱地把文件点燃,把油印机藏到墙壁的夹层中,从容地迎着破门而入的敌人走去。狡猾的敌人为了立刻找到共产党的秘密文件,先是翻腾李华亭的书桌。就在敌人翻箱倒柜的时候,李华亭看到了掉在地上的一张纸条,怕留给敌人抓捕同志的线索,便若无其事地移近纸条,用脚踩了起来,又装作提鞋,蹲到地上把纸条拾起来塞到了嘴里。等敌人制止时,纸条早已进到肚子里。敌人什么也没得到,便咆哮着把李华亭逮捕了。
  陈少娟作为李华亭人生旅途刚刚起步的伴侣,没有流泪,没有哀求,紧紧地依偎在李华亭身边。敌人气急败坏地把陈少娟推倒在一边。李华亭甩开敌人,严肃地说:“有事找我,不要对一个妇道人家耍威风。”接着对妻子说:“少娟,不要难过,我走后你要照顾好家中的老人。”敌人把李华亭推上警车。陈少娟眼看着亲人被敌人绑走,一直追到大门外。
  李华亭被捕后,陈少娟悲痛难熬,一连几天没吃东西。就在这时,党组织派来一位姓谭的同志,代表党组织把五块大洋交给了陈少娟,并亲自护送少娟到娘家——现在的潍城区庙埠村。
  李华亭被捕后,中共山东省委做了大量的营救工作,在《山东济难工作报告》中说:“对田厚起、谭庆信、李剑池(李华亭)、薛文英、马守愚等要赶快设法营救,党内急需他们出来工作。”在狱中,李华亭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凶狠毒辣的敌人面前,大义凛然,慷慨陈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李华亭毫不隐讳地宣布:自己的信仰是马列主义,目的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人类。
  1931年4月,反复无常的韩复集,在山东省临时军法会审委员会的判决中,将李华亭以“宣传邪说,推翻国民政府为目的”的罪名,由10年徒刑改判死刑。4月5日凌晨,多数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国民党山东军法会审委员会的三辆囚车,载着邓恩铭、李华亭等22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驶进了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在一片“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罪恶的子弹夺走了22位年轻共产党员的生命。生命结束了,但他们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献身精神,早已化作长虹飞向天际,去启迪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李华亭被捕后,妻子陈少娟到潍县城一家字号“阳天成”的店铺里做佣工。她早起晚眠,挣几个钱攥在手心里,舍不得花,托人捎到李华亭的家里,为的是让李华亭放心。
  太阳落山了,陈少娟正在忙着洗衣服,突然一人匆匆走进大门,将一封信递给她。信中写道:“李华亭病重,你好好拉扯孩子!”看到这里,陈少娟顿时晕厥过去。醒后,东家忙把她送到李华亭的老家。得知李华亭“病重”的消息后,李华亭的父亲乘上西去的火车,几经周折找到了刑场。刑场上,烈士的遗体纵横倒卧。李华亭的父亲刚要跑上去认儿子,一只手握住了他的右臂,并将一张纸条塞到了他手中。李华亭的父亲刚要问话,那人已消失在人群中,展开纸条一看,上写“危险”两字。这时,李华亭的父亲才明白过来。借着星光,李华亭的父亲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烈士的遗体,睁大昏花的眼睛,端详着每一副面孔,好不容易才认出李华亭那熟悉的身材和颜容。环境所迫,老人家只好强忍悲痛,将李华亭烈士就地掩埋。
  解放后,家人赴济迁移李华亭的遗骨,埋葬的地方已建起了楼房。家人把李华亭唯一保存的一张照片,装进一个木匣子,埋在都昌南村李氏家族的墓地里。
  1988年,济南市槐荫区委,在原刑场旧址特立“四·五”纪念碑,以表示山东人民对邓恩铭、李华亭等22位革命先烈永久的怀念。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的题字—“垂范后来”及千百名自愿捐资建碑者,足以说明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悼。正是:
  血沃中原土,
  气壮华夏魂。
  须知烈士志,
  更待后来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