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5:25
鄌郚总编

从一中走出的文学家


  刘锡诚
  山东昌乐县郑王庄村人。中共党员。作家、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1935年2月生。1950年山东昌潍中学毕业。1953年山东潍坊一中毕业。1957年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1997年退休。历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兼党组书记、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退休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研究员。
  社会职务:曾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一)主要著译有:
  《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选编翻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海防前线战士歌谣选》(采集,与路工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苏联民间文艺学40年》(与马昌仪合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陵、水夫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小说创作漫评》(文学评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1983年)、《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选编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仪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作家的爱与知》(文学评论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石与石神》(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走出四合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年)、《河边文谭》(文学评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国原始艺术》(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年)、《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坛旧事》(专著,武汉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二)编选、主编:
  《当代女作家作品选》(上中下卷,合作编选,花城出版社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与冯牧、阎纲主编,20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象征词典》(与王文宝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中华民俗文丛》(与宋兆麟、马昌仪主编,20种,学苑出版社1994年)、《世界民间故事精品》(上下册,编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灶王爷的故事》(编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1937~1949)(主编编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中国民间故事精品文库》(与马昌仪、高聚成主编,10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蝙蝠丛书》(主编,文化学著作,5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三足乌文丛》(主编,民俗学著作,10种,学苑出版社2000—2003年)、《葫芦与象征》(与游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山岳与象征》(与游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三足乌文库·民间图像》(主编,3种,2005年)

  邱  勋
  邱勋,原名邱全勋,1933年1月生于昌乐县北岩镇秦家淳于村。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1944年入益都中学读初中,1947年春入昌乐中学读高中。1952年参加工作,任小学和中学教师。1956年调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文革中下放劳动,1972年到《山东文艺》任编辑。文革后任省文学创作室副主任、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山东文学》主编。山东省科学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和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中国作协第四、五届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1953年开始文学习作,写过散文和诗歌,后主攻儿童文学。1955年至文革前,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一本书》(短篇)、《大刚和小兰》(中篇)、《飞吧,小燕子!》(中篇)、《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短篇集)、《微山湖上》(中篇)、《大车轱辘转》(短篇集)。《微山湖上》曾译为英、法、越南、朝鲜文字出版,《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曾译为蒙古文出版。
  1974——1977年间,创作、改编电影剧本《大刀记》(拍摄并放映)、《姊妹俩》(拍摄后未获准放映)、《历史的眼睛》(发表后未拍摄)。均集体创作,为执笔者。
  1980年5月发表短篇小说《NO!NO!NO!》,此作入选《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精品库》(知识出版社)、《高等院校专业教材·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作品集·好大一棵树》(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多种选本。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三色圆珠笔》,此作入选《新中国儿童文学名作大观》(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20年优秀作品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儿童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精选》(新亚洲文化基金会·香港)等多种选本。1981年发表短篇小说《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此作入选《百年儿童文学精品文丛》(新世纪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天使在人间·皇冠书系美绘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读者人文课本·高一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等多种选本。
  1978年10月——2003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山高水长》,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飞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烽火三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街娃》,海燕出版社出版《儿童小说十家》(该书将邱勋列为一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雪国梦》,明天出版社出版《邱勋小说集》,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微山湖上》重版收入《少年文库》,《微山湖上》收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世纪儿童文学名著精粹·儿童小说卷》(该书收入世界25个国家的儿童小说83篇。其中中国儿童小说8篇),《微山湖上》收入广西人民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名著鉴赏大典·小说卷》(该书收入世界27个国家的儿童小说75篇,中国儿童小说18篇),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邱勋作品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闲说蝈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及长篇节选集《微山湖上》,明天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五味杂俎》。
  《微山湖上》获1961年全国儿童文学征文奖和全国第二次(1954——1979)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山东省建国50年(1949——1999)儿童文学特别奖。《NO!NO!NO!》获第一届(1980——1981)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三色圆珠笔》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儿童文学奖。《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获1981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同年山东省文学创作一等奖。《邱勋儿童短篇小说选》获中国新时期十年(1979——1988)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雪国梦》获中国作协第二届(1986——1991)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邱勋小说集》获1991年山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两道杠的臂章》获首届泰山文艺奖。《小猴能能的官帽》获第二届齐鲁文学奖。另获刊物奖、报纸副刊奖、征文奖若干次。
  2003年12月,中国作协、山东作协、明天出版社于济南联合召开"邱勋创作50周年座谈会",与会40余位专家、学者对于邱勋数十年文学创作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5年,明天出版社将《烽火三少年》、《 微山湖上》列入"红色少年经典书系"出版。2006年1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微山湖上》列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出版。2007年9月,与海豚传媒公司签定合同,该公司将《雪国梦》收入《插图本·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将于2008年"6、1"前出版。2002年起学写童话,已得20余篇,其中《小猴能能的官帽》《绿蚂蚁公园》等6篇陆续入选2003——2007年由漓江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童话年选和儿童文学年度精选。
  幼年时期就曾听母亲讲过《种梨》等聊斋故事,去美国探亲时,发现美国作家Frances·Carpenter女士,盗用蒲松龄作品《种梨》和《凤仙》,在美国《少男少女丛书· 童话和民间故事卷》(FOLK AND FAIRY  TALES)出版,时间已逾半个世纪。遂写出《蒲松龄名著被洋人盗用》,2003年8月在《中华读书报》和《北京日报》发表。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罔顾事实为Frances·Carpenter辩护,遂又写出《蒲松龄作品被洋人盗用不容抵赖·答程章灿先生》等文章,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艺术报》、人民网等处,又写出《蒲松龄名著被洋人盗用真相》正篇及续篇,刊登于《时代文学》,准备编辑成书,为蒲松龄和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讨回公道。

  肖云星
  193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南肖村。12岁时,父亲被国民党枪杀,母亲带着兄弟二人艰苦度日。1949年初,入昌乐中学初四班。半年后,昌潍特区文工队来校演出大型歌剧《三世仇》,对学生进行忆苦教育。随即贴出布告,在学生中招收文工队员。受革命浪潮的鼓舞,与其他十几位男女同学一起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昌潍特区文艺工作队。参军后,被分配到美术分队,负责灯光、布景等剧务工作。并随昌潍特区司令部进驻青州。参与排演了《三世仇》等多个剧目,对升级南下的部队进行阶级教育。1950年春被选送到山东前卫文工团舞蹈队学习,后成为队里的主力舞蹈队员。主演了《苏联红军舞》、《鄂伦春舞》、《火把舞》等舞蹈节目。因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很快便加入了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荣立三等功。
  1950年11月,全军文工团、队进行整编。随队由青州、潍坊调往胶东军区所在地莱阳。不久,又奉华东军区之命,随队调往刚建立的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师。经由济南、南京到达伞兵基地河南开封。这支部队是奉军委指示,从四个野战军中挑选出的,大都是英雄、模范、党员、干部,共7000余人。斯大林亲自批准派出40多名苏联伞兵顾问,准备紧急训练三个月,跳伞配合解放台湾。1951年17岁时便随部队从1000多米的高空,成功地从飞机上跳伞下来,获得一枚蓝色跳伞纪念章。
  1952年,全军部队向文化大进军。因工作需要,由文工队员改为文化教员。虽只是初中文化,但经过刻苦努力,自学成才,从突击识字一直教到高中二年级。三年荣立两次三等功,并于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改任空降兵师侦察科参谋,先后空中跳伞100余次。1957年率领师部侦察科到海南岛进行亚热带跳伞试验训练,身先士卒空中跳伞三次。根据亲身体验,创作出第一篇文学作品——《海南跳伞记》,头条发表在全国著名刊物《新观察》上。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1958年,响应军委号召,下连当兵,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并于195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阅兵典礼。通过天安门时,是伞兵方队的一名军旗手,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检阅。在给西哈努克亲王的跳伞表演中,受到了朱德、陈毅、叶剑英和罗瑞卿、刘亚楼等将帅的亲切接见。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与几个战友一起并执笔写出了反映伞兵生活的电影《碧空雄师》,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并在全国放映。1959年调空降兵师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1961年任新兵团二连指导员。1962年改任127团四连连长。1963年调往武汉空军政治部文化部,任专业创作员。
  1964年,与人共同创作了反映上甘岭英雄连队钢八连事迹的大型话剧《凯歌百代》,并主演了剧中的一号人物连长一角。此剧在武汉演出和北京汇演中受到广泛好评。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会演人员,并与作者同坐一排照了相。同时被接见的还有《苦菜花》的作者冯德英、《江姐》的作者阎肃、《英雄虎胆》的作者丁一三、《吉鸿昌》的作者陈立德,都是空军的战友。此剧正准备在全国上演时,被空军司令刘亚楼一枪给毙了。罪名是"吹历史、唱反调".作者和演职人员被责令停职,连夜检查、检讨这一严重"政治错误".接着被下放到基层连队进行锻炼改造。1965年,根据《凯歌百代》的材料,创作了短篇小说《插红旗的人》,头条发表在《长江文艺》元月号上,并被中国青年出版社选入《中国青年作者短篇选》第二集。
  1966年6月,空军选出10名创作人员,参加全军创作会议,贯彻林彪委托江青搞的《上海文艺座谈会纪要》,被指定为生活班长,在京西宾馆开会60余天。此时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拉开。会议中因为替同室好友《苦菜花》作者冯德英的作品辩护,并赞扬电影《红日》杨在葆演的连长一角,加上江青在毒草电影二百例里,点了《碧空雄师》的名,说这部电影是四个主义(个人主义、自然主义、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一条黑线(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被会议定为小组重点批判对象。全军创作会议结束后,空军创作会议在北京接着召开,与冯德英一起被打成反党联盟。罪名是反江青、反《纪要》、反毛泽东思想。之后,根据部队一条揭发材料,又被定为漏划右派。
  1970年由军区空军调回空降兵15军43师129团,任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写出了反映女飞行员生活的电影《凌云志》,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1981年,又创作了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的长篇小说《她的代号白牡丹》,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40万册,第二版印20万册。随后由上海《文汇报》等六家报纸连载;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改编成评书,在全国播讲,并由一百多家电台录制广播。她还在河北出版社出版了由此书改编的《白牡丹行动计划》60万册。同时,戏剧舞台上,也出现了豫剧、京剧、川剧等不同版本,在各地演出。三集连环画也由吉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电视台与连云港电视台拍摄了长篇电视连续剧《她的代号白牡丹》,反映强烈,轰动全国。
  1981年11月,转业到开封市文联,任《东京文学》主编、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1983年因为提出《东京文学》包公风格的办刊思想,被定为"污染"对象,多次受到批判。《河南日报》发表文章,公开指责这是反对党的"双百"方针。《光明日报》则发表《为东京文学一辩》一文,进行反批评。1984年,相继创作了中篇小说《大将雄风》等作品,由文化艺术出版社结集出版。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出版长篇小说《天幕下的恋情》,中篇小说《第三颗黑钮扣》、《猝然中止的案件》等作品,并结集为《古城今夜云遮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4年离职休息。下海体验生活,创办了白牡丹房地产开发公司、白牡丹广告公司,并亲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经营10年之久,得到了锻炼,还体验了商海大潮中独到的风情。同时还在整理以亲身经历写成的散文集《流年碎影》。

  孙  瑞
  1939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出生在青州市郑母镇东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3岁丧母,又逢歉年,与父亲、姐姐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贫穷与不幸,使他从小养成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初中到大学,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中作文更为出色,读初二时就在《山东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一把茶壶》。于1958年8月考入昌乐一中,1961年7月毕业。读高中和大学时常有诗文发表于《昌潍大众》和《青岛日报》。
  1962年7月,他就读的昌潍师专下马停办,他回到家乡当了农民,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暗淡的油灯下读书写作,常常到深夜。1964年7月,他到新成立的赵坡农中任民办教师。3年后农中撤销,又相继任教于程官联中、王盘联中。其间,正是"文革"中期,他所在的大队、公社某些人以"孙瑞的作品有资产阶级情调"为罪名,曾两次把他送进"一打三反"学习班,进行"斗私、批修",使他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迫害,并责令他离开教坛回村劳动锻炼,长达两年。之后,县文教局将他调出另作分配,先后任教于弥河高中、益都一中、益都技校、电石厂职工业校。1985年2月调至县文化馆从事专业创作与辅导。1985年12月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戴上了诗人、作家的桂冠,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2000年8月5日,青州市作家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他被选为主席。
  在"学生——农民——教师——工人——诗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不管职业怎样变动,环境怎样恶劣,生活怎样艰苦,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创作,没有一时的懈怠和松劲。2001年12月从文化馆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不断有新作问世。
  辛勤的劳作换来应有的回报。自1975年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文学》、《中华诗词》、《星星诗刊》、《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文学报》、《中国文化报》、《绿风诗刊》、美国《美华文学》等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800余首和诗评、诗论等其他文艺作品40多万字;创作出版诗集《村风》、《爱之河》、《三月情思》、《孙瑞抒情诗百首》、《热土》5部。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入编《山东新文学大系》等20多种选集。有40多位诗人、诗评家、作家、教授分别撰文,发表于《文艺报》、《诗刊》、《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理论与创作》等数十家报刊,对他的诗作予以充分肯定。另外,他还主编了《青州诗选·下卷》,《潍坊诗词》(合编)、《青州五十年诗选》、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获奖作品集《牵手》、《青州旅游诗抄》、《青州现代诗选》、全国精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集《推开春天的窗户》和报告文学集《时代的足印》等10部。
  他在搞好个人创作的同时,热心辅导青年业余作者,并主编过《青州文艺》、《花林文艺报》,为他们提供练笔的园地。经他的培养与辅导,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的有二十余人,其中一人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十余人加入潍坊市作家协会,有的还出版了个人专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他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的诗歌创作研讨会,并有论文发表于《诗刊》。1996年4月,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青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评家、诗人、教授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经费全部由孙瑞筹集并参与会议的组织工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郭建华
  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昌乐县朱刘镇于家庄。1963年初中毕业于昌乐一中,1966年高中毕业于青岛一中。1968年作为回乡知识青年回原籍务农。同年年底始任中学民办教师,1972年转为公办教师,后任联办中学校长。1975年调入昌乐县文化馆担任文艺创作辅导工作。1985年始任昌乐县文化局副局长。同年调入潍坊电视台任专题文艺部主任。1986年底重任昌乐县文化局副局长,兼任昌乐县文艺创作室主任。
  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3年在《山东文艺》(试刊第5期)发表小说处女作《雨过天晴》。其后陆续在《山东文学》、《海鸥》、《北京文学》、《春风》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电视剧等作品二百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共66篇,均收入1992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尤庄的蒲团》和2004年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桥》中。发表于1981年第12期《山东文学》的小说《尤庄的蒲团》获该年度该刊优秀短篇小说奖。发表于1982年第12期《山东文学》的小说《姜守本进城》获该刊该年度优秀小说奖,并获《山东文学》创刊45周年优秀作品奖,1983年第3期《小说月报》予以转载,先后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播出,被改编为扬剧在《剧本》杂志发表,并被收入农村文化站丛书《鹅湖水妹子》及《山东新文学大系<当代部分小说卷三>》。发表于1984年第2期《山东文学》的小说《三掌柜》被收入庆祝建国40周年《山东作家小说集》。发表于1990年5月21日《作家报》的小说《躲年》获该刊迎接建党70周年征文奖。发表于1991年第3期《山东文学》的小说《奇树志》获该刊该年度优秀小说奖。发表于1993年第12期《山东文学》的小说《墙》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外围赛"一等奖。发表于1995年第9期《山东文学》的小说《桥》获"齐鲁作家小说精品大展"优秀作品奖,1995年第12期《小说月报》予以转载。发表于1999年第10期《山东文学》的小说《话说钥匙王》获山东省庆祝建国50周年迎澳门回归征文优秀作品奖。
  电视文学剧本创作是郭建华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本剧《墙东墙西》由潍坊电视台录制,1988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2套节目播出。4集电视剧《剪花娘娘》由潍坊电视台录制,1994年2月3日至2月4日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首播,后又多次播出。该剧曾获山东省第六届电视文艺评奖电视连续剧三等奖,并入选电视剧本集《荧屏留踪》。2集电视剧《两个矿工和一个女人》由潍坊电视台录制,1995年2月1日潍坊电视台播出。2集电视剧《七彩凤凰》由山东省话剧院录制,1995年9月23日山东电视台播出。20集电视连续剧《庄户人是天》由青岛电视台录制,2001年7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8套节目首播。另有22集电视连续剧本《蓝宝石之恋》(与他人合作)已由济南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发行。
  郭建华的创作还涉及舞台剧。童话歌舞剧《迎七姐》被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剧本集《小宣传员》,该剧代表潍坊市赴省会演,获表演一等奖。童话歌舞剧《谁漂亮》发表于1982年第6期《群众艺术》,并获山东省儿童戏剧会演表演一等奖。话剧《听蝉》获1988年山东省群众戏剧小品(录像)评奖创作三等奖。大型新编历史京剧《郑国渠》发表于2003年第6期《戏剧丛刊》。
  郭建华任浩然研究会秘书长。与浩然长达20余年的频繁、深入交往,不仅使他与浩然建立起深厚友谊,也使他对浩然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和独到的见解。他撰写了纪实文学《从孤儿到作家——浩然的青少年时代》、《土生金——也说浩然》以及《浩然留在前东村的故事》、《跟随浩然去寻根》等一批散文和《依依游子情》等多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这些以浩然为描述对象的作品,引起评论界和读者关注,是郭建华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表于2001年第6期《山东文学》的纪实文学《土生金——也说浩然》获潍坊市2001——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
  郭建华还主编了《昌乐文学50年》(分《小说卷》、《散文诗歌卷》,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出版),参与主编了《浩然与昌乐》(长征出版社1999年出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人物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