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4 22:03
鄌郚总编

昌乐春堂八宝糕制作技艺与传说故事

  
  昌乐春堂八宝糕制作技艺与传说故事
  一、昌乐春堂八宝糕名字的来历
  春堂八宝糕,是百年老店昌乐县春堂八宝食品有限公司创制的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糕,它是汲取多种糕点食品制作之精华,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及喜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数百年传承,不断改进,数百次实验,用一套独特配方和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的一种绿色食品。
  春堂八宝食品店位于昌乐县城区中心最繁华地段。昌乐县城坐落在一片清秀明丽的山水园林之中,南有方山巍峨壮丽,盛产蓝宝石;北有渤海平原,土地肥沃;左有首阳山苍翠挺拔,逶迤数十公里;右有丹水潺缓清澈,四季风景如画。
  春堂八宝糕,是选取优质糯米、大红豆、赤小豆、豇豆、花生米、乐陵小枣、北京果脯、宁夏枸杞、新疆葡萄干、莲子等纯天然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经数道工序精制而成,各种原料保持天然色彩,晶莹剔透,自然亮丽,糕点拼图巧妙,不含色素,含糖量低,口味纯正,老少皆宜,即可冷吃,又可热食,不仅味道甜美香嫩,具有保健作用,而且造型美观,赏心悦目,是一种集艺术、保健、喜庆于一体的绿色美食和礼品。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任何糕类的全新食品,它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该产品为广大城乡民众所喜爱,是人们过生日、祝寿和日常生活追捧的上佳礼品与食品,在当地食“春堂八宝糕”已成为一种时尚。
  该产品,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作为中国南极考察团专用食品登上南极大陆,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南极考察团,产生很大影响。
  糕起源于中国周朝,由米粉、面粉、枣、豆、糖等原料制成,与秋天收下粮食后人们敬神尝新的制度有关。汉魏以后,重阳有食糕的习俗。后世相沿不改。唐代以后,糕的制作愈见精美讲究,成为节日与平时常见的点心。至宋代,糕的品种荤素俱全,多用果脯、鸭、肉为丁散布其上。至今仍为中国人民喜爱的食品。
  粽子产生于中国春秋时期,是用茭叶或苇叶、竹叶包裹糯米,加枣、糖、豆、肉等佐料,扎成三角形椎体等形状煮熟后的食品。《异苑》载:“粽,屈原姊所作。”宋高承《事物纪原。粽》记:“一曰因屈原也。”楚地人民原有五月五日包粽子祭祀伟大诗人屈原的习俗,久之,遂成为中国人民的节日。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制粽术传入山东潍县,昌乐县东管庄郄氏家族始有人学习包粽子,仿南方之粽样,以寿光大枣、江南糯米为料。后创办了以制棕为主兼制糕点的食品作坊。
  1902年郄乐俭(1872—1939年)始尝试把制粽术用于制糕,1937年郄忠江(1905—1975年)进一步改进配方,1978年郄春堂(1941—)传承祖艺,潜心琢磨制糕之术,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改进,终于研制出以糯米为主的“春堂八宝糕”。并创立春堂八宝食品店。郄西国(1964—)、郄西新(1968—)现已学习并基本掌握春堂八宝糕制作技艺。
  因此糕精选八种主要原料,且“八”字寓意“发”是一个吉祥数字,又是郄春堂先生发明的,故名字叫“春堂八宝糕”。
  二、昌乐春堂八宝糕的制作流程:
  (一)选料
  选取优质糯米、大红豆、赤小豆、豇豆、花生米、乐陵小枣、北京果脯、宁夏枸杞、新疆葡萄干、莲子等纯天然原料;
  (二)配料
  以上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因该产品是国家专利产品,具体配方、配比保密,不宜公开);
  (三)制作工艺
  1、先将各种原料用净水漂、淘去杂质,洗净,晾干备用;
  2、按一定比例称取糯米、大红豆、花生米、赤小豆、豇豆等所需原料,配好拌匀,于温水中浸泡2—5小时,然后在常压下蒸煮3—5小时,至原料熟而不烂备用;
  3、莲子、红枣用清水煮0.5—1小时,捞出备用;
  4、枸杞子用开水浸泡10—15分钟,捞出备用;
  5、将以上制好的原料装入模具,制成糕坯;
  6、把莲子、红枣、葡萄干、果脯、枸杞子等在糕坯上拼图即成。
  该糕,各种原料均不进行粉碎,一律保持天然形态,色泽晶莹剔透,自然亮丽,成品构图巧妙,赏心悦目,目前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糕。它不含色素,含糖量低,口味纯正,老少皆宜,即可冷吃,又可热食,不仅味道甜美香嫩,具有保健作用,而且造型美观,赏心悦目,是一种集艺术、保健、喜庆于一体的绿色美食礼品。
  三、昌乐春堂八宝糕的传说故事
  (一)春堂八宝与阎氏五世七进士的传说
  昌乐春堂八宝糕是当地久负盛名的土特产,阎氏五世七进士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享有全国“四大进士家族”之一美誉。说起这八宝糕与阎氏五世七进士的缘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清康熙年间,昌乐有一户贫苦人家,母子相依为命,儿子叫阎世绳,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刻苦好学,少年老成,孝母友亲,人见人爱,有“神童”美誉。
  阎世绳7岁那年,随小伙伴到一老学究家玩耍,老人热情拿出枣子给他们吃,其它小伙伴都大吃起来,唯独他却舍不得吃,将枣子放入口袋中,老学究问其缘由,他回答说:“我要拿回家给我娘吃,我娘太不容易了!”老学究听后十分感动,觉得这孩子小小年龄却心善知孝,不同凡响,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便主动提出要利用空余时间辅导他读书。
  阎世绳自强不息,发奋读书,不负众望,16岁中秀才,17岁府试第一,吃癝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修撰,他在承担礼、吏两部要事时,不以貌取人,唯才是用,招纳众多贤士,深受康熙帝赞赏,钦点皇太子讲官,讲学东宫,与满汉大学士、六部正卿、翰林院掌院学士同宴。极尽殊荣,深得康熙信赖。
  据传,那年阎世绳在进京赶考前,自己四处筹措盘缠,因为奔波劳累,加上他省吃俭用营养不良,晕倒在昌乐县城西门里管庄郄氏糕点铺门前(春堂八宝店前身)。
  郄老板见有人跌倒,赶紧叫伙计将人扶入店中,老板为人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仗义疏财,见此人脸色苍白,虚汗淋漓,料定可能是饿累导致虚脱,马上拿来了八宝糕,让伙计先给阎世绳灌了几口温开水,一会儿,阎世绳便醒了过来,老板问明缘由,果然还没有吃饭,就让阎世绳免费吃八宝糕,他想到家中老母还饿着肚子,舍不得吃,要带回家给老母亲吃,老板见他如此孝顺,大为感动,又多拿了几包糕点送给他,并慷慨解囊资助了阎世绳一些银两,叮嘱他要好好考试,争取金榜题名。阎世绳喜出望外,叩头致谢,对老板说,他日若高中,将来有富贵出头之日定不忘老板大恩。
  后来,阎世绳高中进士,荣归故里,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西门里管庄郄氏糕点铺报喜并感谢,说我今日得以中进士,多亏了郄老板资助和八宝糕,是郄老板和八宝糕救了他,八宝是吉祥语,“糕”谐音“高”中啊!八宝糕真是吉祥糕、进士糕啊!
  阎世绳是阎氏五代七进士始祖,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家人们都十分喜爱八宝糕,家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逢进京赶考前,都带上八宝糕,取其吉祥高中之意。后来继阎世绳之后,先后又有阎愉、阎廷佶、阎循琦、阎循观、阎学淳、阎学海六人高中进士,书写了家族一门五世七进士的荣耀和辉煌!
  如今,在昌乐县还流传着高考前吃春堂八宝糕会“高中”,吃春堂粽子会“连中”的美好习俗。
  (二)春堂八宝与张天佐、何思源的传说
  1946年农历五月的一天,在昌乐县城西门里的管庄郄氏食品店铺里(春堂八宝店前身)进来了两个官差,说是受当时国民党昌乐县长张天佐的安排,要预订200个粽子,明天午饭前来取货。俩人一再嘱咐要用最好的米和枣,拿出最好的质量来,有一个大人物点名要吃你们家的粽子,你们可千万不要给张县长丢脸云云。
  事后,才知道那个大人物是当时的著名爱国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何思源先生。何主席为了表彰和奖励张天佐少将抗日和重视教育兴办省立昌乐中学有功,亲临昌乐在县府西面广场上举行了隆重而热烈地授勋仪式。何主席充分肯定了张天佐的抗日功绩,特别是大抓教育、一手兴办了省立昌乐中学,为党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昌乐教育名扬齐鲁,是名符其实的“模范县”。
  昌乐中学部分学生前往昌乐火车站迎接并在广场上聆听了何主席的讲话。何思源对学生们寄予厚望,勉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同时说天太热,你们学习很辛苦,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们,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管庄郄氏粽子你们尝尝,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并让随行人员给学生们分发了定制的管庄郄氏粽子。
  何思源先生品尝了管庄郄氏的粽子后,大加赞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在何思源主政山东期间,张天佐时常特意差人到管庄郄氏食品店铺定制粽子、八宝糕点和年糕等,然后派人给何思源当地方礼品送去。
  张天佐更是对管庄郄氏食品情有独钟,喜爱有加。直到他后来到了潍县城里,还经常秘密派人来店里购买粽子和八宝糕等各类食品,当时昌乐县流传着张天佐四大喜好的顺口溜:西门里的糕点,老赵家的卤鸡,吴家池的泉水,方山果园的苹果。这四样俱为当时昌乐县的“四大名品”,直到1948年初春,张天佐被解放军围困在潍县城里,才被迫中断。
  (三)春堂八宝糕与俄罗斯南极科考队的故事
  春堂八宝糕——一中华老字号、中国专利产品、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始于明朝,兴盛于改革开放,一脉传承、创新发展于今,产于中国蓝宝石之都昌乐县的一个响当当的生日蛋糕品牌。
  俄罗斯南极科考队,似乎在国人的心目中远在异国他乡,又充满神秘色彩,可谓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春堂八宝糕与俄罗斯南极科考队两者之间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之间发生故事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两者之间确确实实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2007年,原昌乐县政府招待所厨师、时年45岁的李孝新报名参加了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厨师一职,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精湛地厨艺等“过五关,斩六将”,艺压群芳,一鸣惊人,从全国3000多人报名中(其中厨师350多人)脱颖而出,成功通过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层层严格、公平、公正考核,有幸成为17名中国第24次南极中山站科考队成员之一,其中他是唯一一名厨师。也光荣的成为了有史以来“潍坊南极科考第一人”。他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奔赴南极中山站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远征。
  在南极的日日夜夜里,李孝新和他的战友们抱着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不辱使命、实现梦想的信念,战胜了自然条件恶劣、时差不适、险象环生等不利因素,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日三餐,他总是变着花样为战友们烹制各种美味可口的饭菜,既考虑到营养膳食平衡,又兼顾个人口味,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特别是在每个战友过生日时,他都会象“变戏法”一样献上一个精心制作的春堂八宝生日糕,让远离祖国、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战友们在这冰天雪地、遥远的异国他乡过一个既充满“中国元素”、温馨浪漫,而又印象深刻、一生难忘的生日。17个战友都是第一次见和第一次吃到这外形精美、营养丰富的生日蛋糕,都被这独特的生日蛋糕所震惊、所折服!
  2007年国庆节即将到来了,友好联邦俄罗斯科考队提前给中国送来了“国礼伏特加”,为了礼尚往来,彰显中俄友好,经领导慎重研究决定,让李孝新制作了六个春堂八宝糕作为“国礼”回赠给俄罗斯科考队。事后得悉,俄罗斯队员吃后啧啧称奇,交口称赞,直竖大拇指,纷纷被中国神奇而又美好的传统饮食文化所折服。
  小小的春堂八宝糕没想到竟然有如此魅力,竟然征服了俄罗斯人,竟然充当了和平、友谊的使者,见证了中俄人民民间友好往来的一次重要事件和全部过程。
  人们不禁要问,春堂八宝糕是家族式企业,向来“传男不传女”且又是中国专利产品,秘不外传,李孝新又是怎么学会这一独门“秘笈”的呢?
  原来李孝新报名参加南极科考队全国“海选”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考虑到选拔南极科考队厨师竞争定会激烈残酷,自己虽然有18年的厨师经历,能熟练掌握鲁菜和南方菜系的制作,但凡报名参加的绝非等闲之辈,只有出奇方能制胜,而春堂八宝糕是中华老字号、中国专利产品放眼全国只有昌乐产,其他地方都没有能产的,具有唯一性,独一无二。考虑到科考队员们远离祖国,远离陆地超市,过生日时没地方买生日蛋糕这一现实,如果学会了这一“独门绝技”,不仅能在才艺展示中胜出,而且也能实实在在地为科考队员们服务。
  说干就干,马上行动。他决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春堂八宝店的“掌门人”郄春堂先生,开诚布公地说明了自己想学这一技术的想法和意义。不料想,郄春堂先生爽快地和几个经理开会专门商量了一下,破天荒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和想法。李孝新喜出望外,喜不自禁。经过半个月的跟班学习蛋糕制作技艺,他熟练掌握了八宝糕的制作技艺。
  果然不出李孝新所料,后来在业务考核现场做菜环节,考官要求每个厨师做4个菜,他娴熟地做了“昌乐三八全鸡、昌乐全鱼、红烧狮子头、凉拌小菜”4个色香味形俱佳的地方名吃,顺利过关。接下来是才艺大比拼,其它选手有的大秀刀功,有的大秀雕花、镂花功夫,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殊不知,这都是作为一名职业厨师必备的技能,打动不了评委。
  轮到他上场时,他从容不迫,出其不意地现场制作了一个春堂八宝糕,一下子打动了评委,所有评委都给他打了高分,最后他得分最高,力压群芳,力拔头筹战胜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名各怀绝技的厨师,光荣成为了唯一一名南极科考厨师。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上述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有梦想、有魄力、有思想的爱国厨师,一个中国著名的蛋糕品牌、一个有胸怀、有大爱的老板,一次神奇的南极科考,一次和俄罗斯的民间外交,一系列故事就这样有缘,梦幻般交织在一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悄然发生了,在遥远的南极、在友好邻邦俄罗斯、在中国山东昌乐这个美好的北方小县城,为今人、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人间佳话。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