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16天前
鄌郚总编

马进丨陈师傅的传说

  陈师傅的传说
  马进

  提起陈师傅,昌乐县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传他谢世于晚清道光年间(约1841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城关乡民至今有携带糕点香火,从四面八方赶到他墓前祭祀悼念的风俗。陈师傅是何人,为什么至今人们还纪念他,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不少有关他当年的一些传说轶事。
  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王金岳《昌乐县续志》三十七卷记载:“陈俊,字伯杰,章丘人。通医术,卖药城南关。不蓄资财,四方馈遗,随手尽。殁,葬西阁外。颇著灵验,至今祀祷者不绝。道光二十年乡人立石表墓,民国十五年复立碑,禁樵牧,为之建垣焉。”(标点为笔者所加)
  陈俊,这位异乡人士生于何年,又何年何故从章丘来到昌乐,尚无据可考。相传他少时家贫,勤奋好学,天资聪敏,酷爱医道。他开始是南关一家财主的佃户,利用闲暇经常给乡人行医看病。对医治小儿生疮长疖之类的病尤为精通。对那些无钱买药治病的穷苦乡人,十分同情,常是慷慨解囊,分文不收。后来,他自己采药、配药、卖药,在城南关西阁处盖了两间草屋,专为乡人开了个小药铺,有求必应,一请就到,凡经他手,药到病除。传说西阁门外原有一条通往京城的官道,有一年夏天,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路过这里,不幸染上重病,晕倒在路旁,加上天热病重,危在旦夕。幸被出诊回来的陈师傅发现,连夜抬到他的住处抢救。不几天他不仅给这个穷秀才起死回生治好了病,还帮秀才盘缠到京考取了进士。
  因他专替穷苦人行医解难,济世活人为本,穷苦百姓都视他为自己的神医,大人孩子见到他,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师傅”。到了晚年,他的医道名传遐迩,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终日门庭若市。在他一生中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救活了多少人的命,人们对他感恩不尽,纷纷携带礼品登门酬谢。然而,他一一谢退,对实在退不掉的礼品,“四方馈遗,随手尽”。相传他一辈子没娶妻室,无儿无女,却对乡间孩童喜爱如子,常将糕点糖果随手分散给他们。晚年生活十分俭朴,清食淡饮,不求闻达,不交仕宦,不蓄资财,不弃贫贱,清白一世,直至终生。
  生前他为黎民百姓作了无私奉献,却没有为自己留下半点资产。死后人们深深怀念他,为他立石表墓,树碑立传。据说他病逝后,他家乡来人要将其遗体回乡安葬,城关乡民纷纷跪地叩拜,要求就地安葬。来人开始不同意,后终被乡民们的虔诚感动,同意就地安葬。安葬这天,天下着大雨,南关村民家家穿白,户户带孝,在城南西阁门外为陈师傅冒雨举行了隆重的殡葬仪式,专门为他修筑了坟墓,还在墓旁建了一座八角亭。亭内,挂满了乡民们送来颂扬他医德高尚的各式牌匾。墓前树有石碑,碑高丈许,刻有碑文。为保护石碑、墓地,还用砖石在四周砌以花墙。四株苍松挺拔于墓地周围。那时的西河,碧水涟涟,流经墓前,终年不涸。砖围墙的正面向阳处,筑以石阶,人们可拾级而上。
  乡民们为了永远怀念他,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他墓前举办香火会,搭起台子,请来最好的戏班,唱三天大戏。相传当时周围村庄男女老少,纷纷盛装赶会,西阁门外,摆小摊的,跑杂耍的,人山人海。邻县的乡民,有的抬着食盒带着供品,从百里之外纷纷赶来吊祭。他的墓前挂满幛子,摆满供品,香火终年不断。至今在南关村民中流传着要是小孩生疮长疖什么的,大人只要稔叨稔叨陈师傅,就会祛病免灾的传说。
  1989年春天,为修通环城路,需将陈师傅墓迁址。城关村民主动集资数千元,专为他修建了新的墓地。墓地座北朝南,四周用水泥花墙砌护,顺地势还修了十余级台阶,栽上了数株松柏树,墓前树起一块青灰色水泥面石碑,碑面镌刻着“陈老先师流芳千古”几个楷书大字。整个墓地经重建修缮焕然一新,至今到他墓前凭吊拜谒的人们不断。陈师傅清白一世,他为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却为后人留下了心中的丰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