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军人本色 矢志创业奉献
记昌乐百灵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郝际坤
郝际坤,昌乐县鄌郚镇人,1960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入党,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1月部队调整精简退伍返乡,现任昌乐县百灵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退伍28年来,他始终牢记军队优良传统,坚持以兴盛文化产业为己任,矢志探索研究西洋乐器生产发展,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着力打造优质品牌,成功带动了新兴文化产业的壮大,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实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人生价值。本人先后被评为“中国乐器协会电吉它分会会长”、“昌乐县乐器协会会长” 、“潍坊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企业获得了“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知识产权先进单位”称号。
军队光荣传统是成业立业之基,只有坚持退伍不褪色,才能走好人生转折第一步。
靠军人胆略勇挑重担。1976年郝际坤初中毕业后,原本符合推荐上高中条件,但担任村大队长的父亲为了照顾另外一户群众,让他回村务农。当时村头有一家社办乐器厂,主要生产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并加工小提琴箱体。下学后便进乐器厂当了一名“亦工亦农”的工人。凭着勤学苦干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乐器制作的关键技术,成为业务骨干。1978年10月,怀着保家卫国的志向,他谢绝厂领导的一再挽留,弃工从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基本建设工程兵。他所在部队主要担负化工厂厂房施工、设备安装等任务,辗转南北,四处颠簸,居无定所,冰天雪地的东北平原,烈日炎炎的江南水乡,人烟稀少的黄河滩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当年就当上了班长。4年的军旅生涯虽然短暂,但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先后5次受到嘉奖。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部队大干一场时,1983年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工程兵部队实行精简整编,他所在部队整体转隶地方。这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随部队转到地方,端上“铁饭碗”,成为一个收入优厚的国家正式工人;要么回到县乐器厂干“老本行”,从事乐器生产。当兵这段时间,乐器厂领导经常给他来信说,由于业务骨干紧缺,厂子发展处于困难境地,希望他尽快回厂工作,帮助渡过难关。可是,部队担负任务重,他也没有多作考虑。现在面临着新的转折,他不得不进行新的抉择。经过反复思考,他感到振兴家乡乐器生产,不仅能够有力促进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对于发展民族乐器、承接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繁荣,意义深远。为此,他深感肩负责任重大,谢绝了部队首长的一再挽留,毅然打着背包回到了家乡。然而,一回来心却凉了大半截。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乐器厂人心涣散,经济每况愈下,处于半停产状态,连工人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障。进退两难之际,军人的特质告诉他:是军人,就要知难而进;是军人,就要勇于担当。为此,他坚持用部队培养出来的进取精神和顽强作风激发工友的工作热情,用在部队学到的规划、绘图和焊接等技能推动技术革新,用自己的实干精神和良好形象带动大家奋勇向前。通过艰苦努力,企业逐步有了新的起色,他也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以后的十几年中,他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严把技术关口,狠抓作风建设,实行严格管理,使企业不断得到发展。
靠顽强拼搏创业奋进。1993年,乐器厂出现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韩国客商权海龟先生在青岛“小交会”上,了解到昌乐乐器厂生产加工小提琴箱体的情况,有意进行合作。于是,乐器厂与他合资创建了昌乐缪斯乐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吉它和贝司。为尽快掌握这两种乐器生产技术,他带着3名骨干到韩国进行专门学习。异国他乡,由于习俗不同、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凭着在部队锤炼出来的甘于吃苦、不畏艰难、勇于拚搏精神,他们仅用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术。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回厂后,他们挑起了大梁,企业一度十分红火。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合资经营知识欠缺,合作经验不足,在产品销售、利润分成等方面对韩方缺乏有力制约,他方利益得不到基本保证,自1996年起,债务恶性积累,逐步濒临倒闭边缘。残酷的现实使他警醒:奢求别人难有出路,自主发展方能立足。1998年,在他的提议下,镇政府和乐器厂联合成立了百灵乐器有限公司,走开了自主经营、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自此,昌乐终于拥有了第一家自己创办的吉它生产企业,并注册了“仙乐”生产商标。敢拚才能赢,愈挫志弥坚。他虽然在部队只是普通一兵,但军人应有的品质激励着他不断奋进。2002年,企业进行体制改制,他以军人的胆略,通过多方借款借贷,独立偿还了企业的全部债务,并正式接手乐器公司,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面对资金紧缺、厂房破旧、设备老化、销路不畅等困难,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探索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从建章立制和思想作风抓起,并不断改进生产生活条件,注重选拔培养优秀人才,以可靠的质量积极拓展市场,公司效益逐年攀升。
靠不懈进取攀高峰。就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打击却接踵而至。2003年,非典疫情致使国内经济短时萧条,他们公司也初次遭遇“寒流”,经济遭受严重损失。2004年,他们公司生产的“仙乐”牌吉它参加北京展销会,以过硬的质量受到美国客户青睐,获得了“郝(好)吉它”的别号,一下子拿到了60万元的订单。正当他满心高兴的时候,灾难不期而至,一场大火将公司的半成品车间焚烧贻尽,设备、材料、厂房等均遭到很大破坏。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使公司面临新的危机,他犹如跌入万丈深渊,经受着创业以来最大的一场考验。面对沉重打击,军人永不言败的特质告诉他,当过兵的人绝不能被挫折打倒。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激发了昂扬奋进的斗志,一边尽力安抚工人情绪,一边抓紧筹资组织车间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经过艰苦努力,一个月后,一座崭新的车间矗立而起,美国客商的订单产品也按时交货,企业的命运在烈火中获得了重生。商场如战场,只有平时练就过硬本领,才有战场上的所向无敌。尽管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他却一点不敢懈怠。为整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2007年新上一条高档生产线,实现产品由低端加工向高端生产的转变。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成功用东北色木、椴木等木材取代了传统的梧桐和加拿大枫木等外国进口木材,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先后申请了4项国家专利,新注册了“大树”乐器品牌,公司也取得了自营出口权,产品飘洋过海,远销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2005年光临公司视察指导时,作出了“发展民营企业,共建和谐社会”的题词。
文化产业靠单一模式难以得到兴盛,只有坚持规模发展才能不断催生活力。
广泛吸纳技术人员组团创业。以往,乐器生产一般规模较小,大都以手工加工为主,不仅技术骨干比较缺乏,而且技术力量比较分散,企业整体生产能力比较低,产品研发能力比较弱,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性。不仅如此,一些乐器生产骨干渐渐对从事乐器生产失去了信心,有的因生活所迫干脆弃工从农,传统乐器生产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他深感肩负巨大压力。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他探索提出了组团创业、抱团发展的思路,想方设法将技术骨干统一吸纳集中,让老同志到公司当技术顾问,进行业务指导,培养技术骨干,根据生产收益进行利润分成。组织年轻有活力的骨干到广东、青岛等先进乐器企业考察学习,借鉴别人成果,提高业务技能,并设置研究课题,进行集体攻关,力求推陈出新,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他还注重扩大与外国技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等知名公司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邀请30多名专家到厂指导。目前,外国技术人员驻厂指导已经形成机制。通过组团创业,公司吸聚了大批技术人才,极大地激发了技术骨干的内在潜力,形成了很强的技术优势,从而较好地提高了企业整体生产能力,有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他们生产的乐器品种由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160多种,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0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
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共同发展。乐器生产,在他国多以小作坊、小企业、小店铺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乐器制造业的发展。从寿光蔬菜大棚、昌乐西瓜种植等产业发展历程中,他深切感到,乐器生产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共同发展、联姻奋进之路。面对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公司有创业意愿的员工,他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他们建厂创业,走自主发展道路。他的这一举动,很多人不大理解:自古同行乃敌手,谁人将“才”往外推?说他是“傻帽”一个。可他却有自己的“傻”算盘:多建一家企业,就多了一个合作伙伴,就增加了一份市场份额。乐器生产要想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只有形成规模优势,才能产生集群效应,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获取最大发言权,增强整体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发展赢得长远利益。这些年,他先后指导和帮助30多名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创办公司,通过集体攻关,共同破解难题,实现信息和技术共享,在良性互动、互促双赢中谋求发展。目前,有的已经成为资产上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老板、经理。2008年,昌乐县乐器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协会会长。近年来,他依托协会这一平台,经常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定期分析研究市场走向,并注重加强与中国乐器协会的联系沟通,每年邀请中国乐器协会领导来鄌郚指导工作,保证了鄌郚乐器始终与国际接轨。为了增强乐器企业发展能力,组织镇区乐器企业老板参股,注册成立了“大唐乐器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检测、物流和信息服务,融合产业资源,搭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服务平台,实现协会实体性转变,满足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及技术交流需求,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今年4月份,协会接到美国一家客户5000把吉它的订单,由于生产时间短,质量要求严,镇区任何一个单一企业都难以按期完成。他充分发挥协会协调作用,组织5家乐器厂家分工合作,提前10天圆满完成任务,客户非常满意,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
努力推动政企合作形成产业。实践证明,民营企业要发展,自主创新是基础,政府扶持很关键。这些年来,他坚持靠诚信、品质和贡献,赢得了镇党委政府的充分信任,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密切合作中实现了互促双赢。1998年乐器厂与韩方合作陷入困境,他找到了党委冯书记,提出了自己的办厂想法,立即得到了充分肯定,马上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了厂房、设备及资金等问题,不到半年时间新厂建成。2008年各乐器企业间也出现了各自为战、相互压价等不良现象,镇上决定成立乐器协会,党委郭书记找到他,希望他出任会长,发挥带头作用,他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经过耐心劝说,所有乐器企业都参加了协会,乐器生产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去年通过对市场的了解,他发现鄌郚的乐器品牌尽管不少,但真正叫得响的却不多,因此打算申报一个省名牌产品,得知这一想法后,镇上立即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为申报提供全程服务,当年他公司的“仙乐”和惠好公司的“飞灵”两个吉它产品就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产品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参加乐器展会、成立乐器网站、组建大鄌乐队及成立乐器研发中心等工作中,他公司都与党委政府实现了良好合作。正是由于政企之间的真诚、密切合作,公司和全镇的乐器产业才都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乐器企业已发展到76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同时带动了余饶、温州等地配件产业发展。2008、2009年鄌郚镇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和全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百灵公司也被命名为山东和全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被吸纳为中乐器协会会员单位,他本人也当选为中国乐器协会吉它分会会长。
回报反哺国家和社会是企业应尽之责,只有甘于无私奉献,才能走向新的辉煌。
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财富创造凝聚着社会的支持。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必须承载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大责任,切实把自己融入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浪潮之中,在回报国家和反哺社会中不断“升值”,实现“滚动式”发展。这是他这些年创业发展的深刻体验。
在镇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鄌郚镇原是昌乐县的一个农业镇,以种植、养殖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乐器行业的发展,使鄌郚镇的经济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并迅速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2009年百灵公司拥有员工近300多人,实现利税500多万元,员工人均年收入实现由不足1万增加到现在的2万余元。全镇乐器产业从业人员9200余人,实现利税3亿多元,占全镇工业收入的60%,员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一招走对全盘皆活,乐器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吸引着众多乐器专业喷漆、专用面板加工、乐器镶嵌、箱包加工等配套企业纷至踏来,专门经营高档乐器油漆的景田贸易公司、宁虹乐器配件公司以及经营乐器专用木材的耀峰木业公司等争先进驻,物流、餐饮等商家不断涌现。目前,镇区内大型超市发展到6家,酒店、宾馆40多家,经商业户10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进一步促进了全镇商贸服务业的繁荣,推动了鄌郚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他镇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心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在繁荣文化事业中做出产业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满足于衣食无忧,开始追求文化生活品味。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有机结合,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西洋乐器输入的见证者和有力推动者,他厂生产的“仙乐”牌乐器已形成电吉它、电贝司、木吉它、木贝司等6大系列、近300个花色品种,年产各类乐器10万把以上,其中电贝司、电吉它两个品种在国内占60%的份额。在稳固提高“仙乐”牌吉它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他又注册了“大树”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影响,拓展了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英、美两国的订单,占产品数量的70%,销售网络覆盖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鄌郚镇逐步成为中外知名的文化之乡,有力地提升了昌乐县对外形象。乐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二者息息相关。他深深感到,没有文化素养的积淀,乐器生产必然显得单调而苍白;乐器生产必须与提升文化素养紧密结合方能相得益彰。基于这一认识,在乐器生产中,他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作为重点来抓,先后协调镇区乐器生产企业向全镇中小学校捐赠各类乐器300件套,出资组织对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进行文化素养培训,提高乐理讲授、弹奏、品评能力,带动和促进了全镇中小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乐器市场的繁荣、乐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奠定良好基础。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现在慕名到鄌郚镇开办音乐补习班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每年组团到企业参观考察的团队有几十个。
在推进社会进步中实现应有价值。作为一名从军营里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真情回报社会,在推进和谐进步中实现自身价值。他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贡献自己力量。镇里实施道路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他率先拿出10万元予以资助。厂区驻地北村实施沼气池改造和村村通工程,他出资8万元无偿支援。为提升文化产业基地形象,在个人一次性出资30万元基础上,协调其它企业筹资100余万元,在镇区建起了3座大型雕塑,制作悬挂宣传标牌100余块,营造出浓厚的乐器文化氛围。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困难群众,是他一直秉承的信条。这些年,他每年都拿出1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儿童节到学校看望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具;教师节慰问辛勤园丁,表达崇敬之情;重阳节到敬老院探望老人,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对于企业职工,坚持能帮则帮,能助则助,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职工李才先因患尿毒症需要做换肾手术,生活陷入绝境。他一边耐心进行开导,一边组织发动员工捐款,个人一次捐款5万元,帮助缓解经济压力。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2002年以来,先后为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救援活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由于自己是个“热心肠”,乡亲邻里称他为“好济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