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15 18:51
鄌郚总编

昌乐抗战时期几场没有硝烟的胜仗

  昌乐抗战时期几场没有硝烟的胜仗
  作者 马洪奎

  1938年1月9日,日本鬼子占领昌乐。为达“以战养战”的目的,他们封锁交通,设立洋行,大肆掠夺当地物资,推销洋货。一时间,洋火、洋油、洋布、洋烟等洋货独霸市场,高价销售。对此,英雄的昌乐人民,坚决抵制,以各种方式与之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最有趣的当属鬼子收火石头的故事。日本占领昌乐后,开始在昌乐推销他们的“洋火”,结果无人问津。经了解得知,昌乐人民日常生活用火是用钢火镰击打火石,溅出火星,引燃火头取火。狡猾的小鬼子,就想了一条毒计:“收购火石,断绝火种,销售洋火。”他们到处张贴告示,在车站设立收购点,高价收购打火石。起初人们不相信,收购量很小,鬼子就以行政手段,给各乡、村下达收购任务。后来人们发现随手捡来的火石头真的能换钱,纷纷捡拾前往车站销售。一时间,前来卖火石的蜂拥而至,大车小辆,肩挑人抬,络绎不绝。日本人大喜,把收购来的火石,装满火车,开往青岛,倒在海里。满以为,很快就能把昌乐火石收购一空。民间断了火种,就可销售洋火挣大钱。可一个多月后,日本人发现,卖火石的人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丝毫没有收完的迹象。他们不明白,昌乐到底有多少打火石就派人调查。原来,在昌乐城东有一座火石山,火车拉了一个多月,山尖也没见矮。而且,昌乐是丘陵地带,到处都有白矾火石(石英石),都是取火的好材料,因此有着“昌乐出了三件宝:萋萋菜,茅子草,白矾火石不用找”的俗语。要想用火车拉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日本鬼子自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弄了个“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只好作罢,停止收购。洋火也没有在昌乐推开。这个笑话,至今仍在昌乐流传。
  再就是洋烟。2013年烤烟在坊子试种成功后,昌乐也大量栽种,且烟叶味纯而浓,香气馥郁,质量上乘,是制作卷烟的上佳原料。日本占领山东后,大肆收购烟叶,青岛颐中卷烟厂等原带有民族股份的企业,被日本军管会强行接管,地方小型手工卷烟厂,也被迫停业。妄图以此垄断烟叶资源和卷烟销售市场。一时间,卷烟成了紧俏货。
  为打破日本鬼子的垄断,昌乐民间手工卷烟应运而生,逆势而上。因昌乐烟叶品质好,卷烟做工精细,质量上乘,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因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一般家庭都能做,很快发展了起来。当时,我们村不到四十户,就有三家家庭作坊加工卷烟销售 ,我们家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但切烟丝是个难题。起初用菜刀切,费力大,速度慢,不均匀,影响卷烟的质量和产量。后来,父亲从我当木匠的堂兄刨木板中得到启示,将烟叶润好叠起,用两块木板夹紧,用木工刨子刨,省工省力,均匀一致,加快了速度,提高了质量。这个办法迅速传开,大大提高了卷烟的质量和数量。为更加可口,有时在烟丝中喷上仁丹水,抽时清凉爽口,很受欢迎。为避开日本人的盘查,特意仿制部分日本卷烟牌子,以假乱真,以作掩饰。由于当地卷烟的大量生产,日本洋烟在昌乐极少销售。日本鬼子投降后,手工卷烟也逐步停止。
  还有洋布。民间加工布匹,自古就有。但昌乐人多地少,很少种植棉花。织布及做衣服用棉花,多是从寿光、广饶等沿海地带购进。日本鬼子占领后,为推销洋布,他们封锁交通,垄断市场,棉花、棉线难以购进,对织布业及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平心而论,洋布比较本地土布,柔软细腻,平滑美观,穿着舒适。但由于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承受得起。更加人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心理,强烈的激发抵制日货的情绪。大家不以穿洋布为荣,反而以用洋货为耻。为解决穿衣问题,昌乐老百姓开始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当时民国政府也采取措施,促进农民种棉。起初,规定每家按所有土地亩数,必须有百分之三种植棉花。收到成效后,又增加到百分之五,最高至1945年,增加到百分之十。并训练棉花技术员到各乡村指导生产,大幅提高棉花产量。民间织布业也得以恢复和发展。当时,呈现出“家家种棉花,村村织布声”的景象。日本鬼子的封锁,不但没有断绝昌乐土布,卖出洋布,反而激发了昌乐棉纺业的发展。就连我们前君祥这个100多人口小村,包括我家在内,就有织布机六张。每到伏天,六张织布机一起开动,那啼哩卡啦的穿梭声,和着哐哐的机杼撞击声,俨然组成了一部动听的农家交响乐,也是抵制日货的高亢宣言和胜利凯歌,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穿衣用布需要。
  日本鬼子侵占我国,必然激起我国人民的反抗。除在战场上与之激烈战斗,在后方,广大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无处不在,并屡屡取胜。这也是抗日战争必胜,日本鬼子必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