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1-20 10:11
鄌郚总编

由华人翻译并出版的中文圣经第一人王宣忱

  王宣忱(1879——1942年)原名王元德(字“宣忱”),昌乐县邓家庄村人,16岁信主,当年去潍坊乐道院学习。1901年毕业于文华馆,1902年入“广文大学”。1906年任潍县南门里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并于1913年编写《文会馆志》,1918年出任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德育干事,1919年官话和合本圣经出版,1920年任济南中华基督教自立会董事,进德小学校长,1924年在济南修建中华基督教会礼拜堂,1928年创办青岛中美合资冷藏厂,1930年兴建上海路基督教礼拜堂,任上海路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长老兼董事长,上海路尚德小学校长,1931年创建华北酒精厂,他在山东广文中学和齐鲁大学读书,中英文造诣深湛,又熟谙原文,是当代中国信徒的典范。他读书很用功,邓家庄的人都称他为“书呆子”;他当教师时,也常读书批卷至深夜不休。他曾经是文会馆校长狄考文(Calvin W. Mateer)的助手,参与《国语和合译本》的工作有五年之久,他对这译本的贡献相当大。狄考文非常信任他,所以《国语和合译本》里很多北方官话都受他影响。狄考文死后,王宣忱要自行重译圣经。他先到神学院深造,并搜罗不同译本作为参考。自1930年起,他用了三年时间自行翻译新约。他以伦敦的拉丁文译本为蓝本,参照1901年在纽约印行的英译本和参考五六种中译本圣经译成新约全书,于1933年11月由青岛中华基督教会出版,这是第一本由华人翻译并出版的中文圣经。1911年,华北长老大会在济南开会,推选王宣忱等七人担任“编辑圣诗”委员,曾经出版过一本赞美诗,向全国颁发。事隔20年,王宣忱认为赞美诗有必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增广,就对全国的教会的赞美诗进行采集筛选,并编好了新目录。但当时全国六大公会也组成了一个圣歌委员会,正在编写六大公会同唱的“普天颂赞”赞美诗,王宣忱得知后只好暂时搁置自己的编辑计划。1936年“普天颂赞”赞美诗问世,王宣忱看后觉得毛病不少,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有100多首是旧谱重新填词,新词填写的王宣忱感到很糟糕。所以他决定重新整理旧稿,在圣经赞美诗的基础上,也吸收“普天颂赞”的几首,加以增订。经过了3年的艰苦努力,汇集公共礼拜用赞美诗633首,歌咏团用35首,终于编成一本王氏赞美诗,起名:《颂赞诗歌》1940年9月15日山东中华基督教会董事会在青岛开会,王宣忱将自己编的赞美诗作为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受到一致“嘉许”。1941年9月9日《颂赞诗歌》在青岛出版。1942年63岁,因脑溢血逝世于青岛福柏医院,葬于青岛万国公墓,后与其子一同移葬与五图镇邓家庄原籍。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