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7 14:54
鄌郚总编

傅绍信丨诗情画意说沂山

  诗情画意说沂山
  许多人游沂山都想写诗,这是心情使然。因为这座充满画意的大山,同时也洋溢着诗情诗韵。试看,山涧清溪里流淌着柔情的诗,林海碧浪里荡漾着清新的诗,飒飒松涛里滚动着雄壮的诗。陡崖奇峰上悬挂着峻峭的诗,数千年东镇文化积淀形成读不完的史诗。沂山有诗,俯首可拾。
  当你徜徉在沂山林海中,你会感觉自己是浮于海中的一叶扁舟。草木葱葱,清风习习,不经意间,血液和心灵里的尘垢已被荡涤得无影无踪,难怪有人信口吟出:
  山碧碧,
  水澄澄,
  青山秀水洗劳尘!
  ……
  这样的诗句,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而是实录了走进沂山的心境。
  来至百丈崖下,只见悬崖陡绝,瀑布怒泻;人处峡谷,天空变小;适逢夏日,顿觉清凉。身处此地,定会咏出:
  一派银河泻九重,
  白龙倒挂自雨风;
  三伏青岩无暑气,
  盛夏奥谷有寒声。
  地拔双崖峻,
  天余一线青。
  当攀援崎岖山道,登上险峻的歪头崮,定会游兴大发,对胜景大加赞诵:
  歪崮耸,
  露峥嵘,
  巅峰刺晴空。
  霞霭身边淌,
  人在云中行。
  雾漫烟流蓬莱境,
  碧霞元君设行宫。
  擎天石柱矗崮顶,
  此地不怕忧天倾。
  曲径通幽处,
  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锦绣诗文靠攀登。不身临其境,焉能撷取?
  走进东镇庙,目睹汉柏唐槐宋朝银杏,令人惊叹古庙之悠久。品读元朝蒙汉两文碑,驻足明洪武诏封沂山碑,凝目清康熙钦笔“灵气所钟”碑、乾隆手书“大东陪岳”碑,及历朝历代所遗存的璀璨碑林,定会诱发对古代十六位帝王曾登封沂山的追忆,那就是史诗:
  灵气钟,
  惠风通,
  轩辕黄帝登。
  舜敕州山后,
  多朝帝王封。
  唐代尊公宋称王,
  洪武诏旨当神供。
  钦差百次衔皇命,
  祭拜沂山将腰躬。
  攀达沂峰,殿阁巍峨,气凌霄汉;步云台,望苍穹,离天宫已近;登侧亭,观日出,距东海不远。俯瞰谷中,松涛滚滚向足下涌来,触景生情,情切咏诗:
  玉皇顶,
  祥云生,
  紫气绕帝宫。
  暮看晚霞动,
  晨观旭日升。
  身临皇阁游碧落,
  臂揽星宿傲苍穹。
  俯瞰谷中松涛涌,
  人处林海立浪峰。
  人处极顶,心情大畅,能不长吼呐喊,放声高歌:
  心广神怡抒壮志,
  气贯长虹寄豪情;
  舒敞襟怀放肝胆,
  对天长啸唱大风!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
  沂山钟灵毓秀,让李太白、欧阳修、苏轼、苏辙等历代大家名士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沂山的诗文如江河从远古流来,终于汇成今日之浩瀚大海。以诗文为代表的东镇文化,已成为沂山之魂。沂山具灵气,诗文也辉煌。有幸进沂山,作闲云野鹤般画中游,实乃人生快事!若同时采撷几首小诗作为纪念,更是美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