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7:58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冯氏世家之家学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4 17:0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冯氏世家之家学
  王士祯认为“二百年来,海岱间推世学者,必首推临朐冯氏”。临朐冯氏的家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学、理学、史学、医学等,尤以文学为著。
  文 学
  冯氏世家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散曲、杂剧等多个领域,《临朐县志(1840~1987)》第二十九篇《明、清、民国时期临朐县艺文目录选》中,明代共收录 20 人的著作,临朐冯氏有 9 人;清代共收录 26 人的著作,冯氏有 2 人;民国共收录 5 人著作,冯氏有 1 人。
  临朐冯氏的奠基者冯裕,一生为官南北,少有诗文创作,嘉靖十三年(1534)致仕之后,与石存礼、蓝田、刘澄甫、刘渊甫、黄卿、陈经、杨应奎等八人,在青州北郭禅林寺结为“海岱诗社”,诗酒唱和。八人唱和之作,由冯琦整理汇编成《海岱会集》,其中冯裕的 128 首诗还别为《方伯集》。冯琦在《海岱会集引言》里透析地写道:八人的诗作“直朴闲雅,无‘三杨台阁’之体,‘七子’涂饰之派。”他们提倡抒写“真性情”这一文学主张,“与其后来的汤显祖、徐渭、冯梦龙等所倡导的‘性情’‘性灵’说,都是一脉相通的,并且成为他们的先声和启迪之响”。而由冯裕奠定的这一文学创作主张,也成为冯氏家族一以贯之的传统。
  冯裕有子五人,幼承家学,能诗善文,除幼子惟直早卒外,其余四子都有诗文著作传世,世称“临朐四冯”。惟健著有《陂门集》,惟重著有《大行集》,惟敏著有《石门集》,惟讷著有《光禄集》,四人诗作加上冯裕的《宗伯集》被冯琦收入《五大夫集》和《北海集》中。
  “临朐四冯”之中,冯惟敏的经历最为坎坷,满腹经纶,却始终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他诗赋、散曲、杂剧无不精通,尤以散曲为最。其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场丑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占很大比重,如他的《吕纯阳三界一览》《财神诉冤》《骷髅诉冤》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而其杂剧《僧尼共犯传奇》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公然高倡情欲,蔑视封建礼教和佛教清规,与稍后汤显祖《牡丹亭》里的“情”对“理”的斗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冯惟讷一生著述颇丰,涉及诗、文、经、史诸方面。《明史?冯琦传》说:“惟重、惟健、惟讷皆有文名,惟讷最著。”冯惟讷最大的成就在诗歌整理方面,他辑录的《古诗纪》156卷和《风雅广逸》8卷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时人称其与《昭明文选》为并辔之作。《四库全书提要》说:“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 溯诗家之渊源者, 不能外是书而别求。”
  临朐冯氏第四代中最杰出的人物是冯琦,他的文章和政事皆为突出,其生平《明史》有传。著作有《宗伯集》81卷,内收诗歌300余首,记、序百余篇,奏、对、策、论百余篇。冯琦作诗,好五古、七古,崇尚“乐府”、“建安”之风。其游记文章,仿东坡笔法,善叙事、抒情,寓哲理于其中,如《游冶源记》、《游石门山记》等。冯琦长期官居显位,参与政事,因而留下不少向皇帝进言的奏章,这些论述带有深刻政治见解和思想内涵。如《肃官常疏》,陈述当朝官场腐败之风,指出“士大夫精神不在政事,国家之大患也。”向皇帝直言进谏:“有才无守者,不得滥与荐章;已列脏迹者,不得止拟降调……后来勘问,定须明正法典,勿致曲为宽纵。”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还有《矿税疏》《中使酿衅疏》。
  冯琦之后,冯氏家族最杰出者乃冯溥,著有《佳山堂诗集》10卷。高珩在《佳山堂诗集序》里称:“先生早绍家学,蜚声翰苑。时一发为诗歌,脍炙人口。”“五七言律则声光沉丽,义蕴嵚寄。五七言古则五章陆离,九霞翕霍。渊源金石之音,煌煌调兴之制。乐府则音节顿挫,俯仰动人。”
  冯氏家族自冯裕奠基,到二世“四冯”并驾齐驱,到四世冯琦称“北海世家”,再到六世冯溥清初执掌文柄,前后二百余年,文名满海右。由冯裕首倡的诗作要吟咏“真性情”的主张也一代代传下来,指导着家族成员的诗文创作,成为冯氏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 学
  冯氏家族中理学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冯子咸。冯子咸和他的父亲冯惟健一样,都中举人,但一生都没有出仕。作为长子,冯惟健如同掌门人,为全家的生计不辞辛劳,冯裕致仕后家徒四壁,却不问生产,家庭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到冯惟健身上,妹妹出嫁,弟弟治丧等等都由他一手操办。而冯子咸几乎完全继承父业,更像一个管家,把家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不同的是冯子咸管理家族靠的是 “心劲儿”。冯子咸生当明朝中晚期,这是一个急遽动荡的历史时期。宦官专权,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失地农民因不堪重赋徭役沦为流民,加之天灾农民斗争此起彼伏。边疆危机,东南沿海倭人频频扣关,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已被打破。经济上,嘉靖、万历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两极分化加剧,拜金主义盛行,传统的礼仪道德观念受到挑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冯子咸中举之后两次会试不第,逐渐失去对科举的兴趣,对社会风气更加失望,“于是弃举制业,隐居冶水之上,以绍明道统为己任”。 并“修家庙,定祭享仪,立族约,设敦睦会,把家族作为实施自己理想的阵地。
  冯子咸理学思想的来源有两个:
  1、源于家族文化的递相授受。临朐冯氏的奠基人冯裕在辽东时,曾师从贺钦学习理学。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学理论,也没有理学著作传世,但是在“事身心之学”方面,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家:为官之时,他不畏权贵,正直有裁断;致仕之后,畅游山水,甘于平淡。常言“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己,谋身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矣”。他的思想对“四冯”以及冯氏后代子孙的立身处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2、其岳父冀炼的影响。冯子咸最初跟从冀炼学“濂洛之学”。冀炼,字纯夫,号康川,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兴化县知县,丁忧后任长安知县。其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立身行事方面,在任上,他重视乡民教化,“专以孝弟(悌)训民,省刑简讼,民化从之。”任户部郎中,督饷宣府时,冀炼一改前几任官吏克扣兵饷中饱私囊的做法,将军饷如数发放,得到士兵的拥戴。累迁至光禄寺卿、顺天府丞。嘉靖四十四年(1565),以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次年改镇宣府。隆庆元年(1567),任兵部右侍郎,隆庆三年因病致仕。冀炼为官近三十载,以清廉正直著称。因其正直敢言,不阿权贵,其仕途之路并不平坦。但他的耿直却为他赢得了最终的声誉。万历十五年(1587),冀炼逝世,赠工部尚书,谥端恪,并赐祭葬。冀炼虽投身官场,却不曾疏于治学,他以理学为宗,“问学纯笃,自六经及诸大儒遗书无不成诵,其学以诚敬为主,动止语默皆有法度。”他的这种淡泊明志、重视自身修养的做法为冯子咸继承和发扬。
  冯子咸的理学思想体现在其《日进札记》、《自警私课》、《读礼抄记》、《耕余笔谈》等著述中,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勤于修身,以庄敬自持。钟羽正称赞冯子咸:“秉质清淳,性与道合,不言躬行,与物无竞。”就要用清心寡欲的自我修养功夫进行修炼,灭去私欲,强调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第二,究心理学,以绍明道统为己任。冯子咸“究心理学,言必称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的纲常名教,不因为当时大众流行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在程朱理学受到全面挑战之际,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面对晚明的社会变革,冯子咸成为程朱理学的坚决守卫者。
  第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冯子咸认为知先行后,知则必能行,能知不能行,是因为对事物认识的不深,知之深则行必至,知与行是统一的。
  第四,重礼尚义,推己及人。他认为世风日下起因于“礼亡”,根治的方法就是要编纂礼书,推行礼教,而推行的顺序则应从“宗族始”。
  史 学
  临朐冯氏在史学方面最有成就者当属惟讷、惟敏和冯琦、冯瑗两对兄弟,前者有成于方志编修,后者则分别侧重于经国治世和军事谋略。
  《(嘉靖)青州府志》是青州第一部府志,也是一部成于众手的官修方志,该志始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完成于四十四年,历时三年,由按察副使刘应时和知府杜思等人主持,“纂修”一栏中首列“山西布政司参政郡人冯惟讷”,另有数十人,其中冯子益、冯子临、冯子履等冯氏子弟参与纂修,“同订”一栏中亦列“涞水知县郡人冯惟敏”。嘉靖四十二年(1563)秋,冯惟敏在涞水任上被论解官,返回临朐,此间参加《府志》编修。其弟冯惟讷于嘉靖四十一年迁浙江按察副使,四十二年迁山西布政司右参政,期间一直在外为官,没有时间参与《府志》的编修。但惟讷早具草稿并参与了纂修条例的商订,《府志》正是在其草稿的基础上修成的,所以《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均将《青州府志》归于冯惟讷名下。这部《(嘉靖)青州府志》目前仅存于宁波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冯惟敏除参与编修《青州府志》外,对《临朐县志》《保定府志》用力更多。嘉靖《临朐续志》四卷,为冯惟敏主纂。嘉靖三十一年(1552)刻本,藏宁波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此志创修约始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临朐训导严怡草创,是年冬,严怡离任,知县王家士遂托冯惟敏主纂,嘉靖三十年(1551)编成。冯惟讷没有参与编修,但也“雅有是正”。嘉靖《临朐续志》共分四卷四十九项,无论体例还是内容都颇为简略。但此部县志中模仿“太史公曰”笔法的议论,除按语外,题为“xx曰”的议论凡十二处,其中“冯惟敏曰”五见,这些议论都是针对时弊,有感而发,切中肯綮,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志书编修风格。
  冯惟敏任保定府通判期间,主修隆庆《保定府志》。目前该志仅有一部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冯惟敏在此志《修志自叙》中曰:“作志始于己巳之秋,告成于今,近三年矣。而吏事间之者三之二,录刻不及者亦如之,是以久而后成。逮余改官,膏车之日,始稍稍印布焉。”落款时间“隆庆辛未冬十有二月,保定府通判临朐冯惟敏叙”。从创修到竣工刊印,历时近两年半,除去隆庆三年(1569)春到秋这半年时间外,冯惟敏在保定府通判任上一直从事府志编修。隆庆《保定府志》与其他成于众手的官修志书不同,每一志前皆作有小序,另加按语,对历史沿革、时事利弊、社会风俗等多有议论和考辨,这种议论在冯惟敏参与编修的嘉靖《临朐续志》中也时有出现,而一般志书中则罕见,这是隆庆《保定府志》的鲜明特点。
  《宋史纪事本末》是冯琦的史学著作,也是未完之书,由明朝史学家陈邦瞻续成。四库全书本《宋史纪事本末》共28卷,110篇,收入《四库全书》。此书继承袁枢的本末体写法,对后世影响甚巨。
  《经济类编》是冯琦编纂的一部类书,《明史?艺文志》亦著录。书成于冯琦去世的次年,由其从弟冯瑗和其门生郑之惠“相与整齐其绪”。古文中“经济”与“经世”同义,实际上就是一部“经国济世”的文献汇编。该书100卷,分23类,共5119则材料,涵盖明代以前的政治、经济、历史、科举、刑法、文学、音乐、工虞、天地、人事、道术、物类等各个方面。其中历代帝王将相兴衰成败。治乱理政的史实和经验教训占有很大比重,对研究明代以前的历史状况有重要价值。
  除《宋史纪事本末》和《经济类编》外,冯琦还著有《唐策》10卷、《明策》3卷。
  冯瑗的著述有《晋楚从政录》《使越录》《开原图说》《黄龙纪事》《黄龙焚草》等,现仅存《开原图说》。该书两卷,上卷介绍开原及附近各城堡的防卫,先图后文,故称“图说”。凡27图,图后文字分别介绍每处城堡的形势、职官、军马、墩台、边塞等情况,篇末附冯瑗的按语。下卷考女真各部支派,并讲解军队阵营,共12篇。《开原图说》是冯瑗任开元兵备道时,亲自考察后写成,体现其军事思想,历史价值弥足珍贵,为治东北地方史者视为权威之作,对研究东北军事防务和女真族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医 学
  冯氏向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家教,迁居蒋峪镇西田峪村的冯氏第十三世冯殿升尊祖训,继家学,毕生执教,教子有方, “学而不必博,要之有用”,“须有一技之长……一以福国利人”,督促子孙就读学业,其后裔深得家学蕴奥,自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从医者 50 多人,有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21 人,主治医师 20 多人。
  冯兰洲 (1903~1972),中国当代著名寄生虫学家、医学专家。1920 年考入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 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三等奖。冯兰洲毕生从事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微丝蚴的比较形态研究有很大成就,对中国蚊虫区系分布调查进行了系统整理。还对中国白蛉在传播黑热病方面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血丝虫病之分布及其传染法》《中国浙江马来微丝蚴的中间宿主》《中华按蚊传染马来丝虫的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病学》《医学昆虫学》等,一生著述四十余部,颇为国内外医学界推祟。其族兄弟冯兰馨、冯兰滨、冯兰湘等,在外科、寄生虫病学方面也多有成就。
  除西田峪村一支外,冶源告老庄以冯岫云、冯传锦、冯天鹏、冯敏为代表的中医痘疹,车家沟村以冯允亮、冯元和、冯吉亭为代表的中医外科,自清末始,代有传人,名闻乡里,进一步丰富了冯氏世家的医学内涵。
  摘自中国名镇志《冶源镇志》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