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37天前
鄌郚总编

清明时节祭忠魂——记刘瑞卿烈士

  清明时节祭忠魂
  ——记刘瑞卿烈士
  迎春梅花开,柳絮随风舞,草木返青,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祖国昌盛。在这太平盛世的岁月里,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人民英雄,刘瑞卿烈士就是其中一位。
  叶绿叶黄,斗转星移,一晃五十四年过去。五十四年前,抗日英雄,刘瑞卿因旧伤复发,与世长辞,享年54岁,今年恰逢又过了五十四载,是刘瑞卿烈士诞辰108周年。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他们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载千秋。
  刘瑞卿名祥城,字瑞卿,生于一九一三年,是临朐县最早的抗日武装领导人之一。青年时期,为寻求真理,怀着报国之志,赴济南求学,考入齐光中学,后又升入济南乡师深造。
  在校求学期间,加入学校的进步组织“”青年救国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上街演讲,宣传抗日救国,控诉日寇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游行示威。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工作,并秘密加入了党组织。
  一九三七年,他联系在济的临朐籍共产党员,返回家乡,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国,组织青壮年参加抗日武装,在嵩山一带拉起了百余人的抗日队伍。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临朐县独立团。一九三八年在暖水河举行成立大会,李长信任团长,冯少伯任政委,刘瑞卿任副团长,高启云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连(一、四、七连),高奋任一连长,四连长李彤云,七连长马子英。
  部队成立之初,刘瑞卿家出粮出钱资助部队,为部队捐献枪支战马,并发动亲戚、家族子弟参军参战,在他的影响下,自家兄弟亲戚就有八人参军。
  独立团编为鲁中区四大队后,刘瑞卿任十一团特务连连长,活动于益都(青州)、淄川、沂源、博山、沂水、蒙阴一带,战斗足迹遍布沂蒙山区。
  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进入高潮,部队转战沂蒙山区。他战斗勇敢,不畏牺牲,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在一次战役中不幸身负重伤,后转入潍坊医院手术治疗,才转危为安。身体好转后,离开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
  一九四二年受组织委派到仰天区任区长。在此工作期间,紧密联系群众,下村入户调查研究,充分握了全区的情况,积极开展除特、剿匪、镇压反革命,严厉打击首恶分子,瓦解铲除顽固势力。成立农救会,建立健全农村组织,工作突出,仰天区成为临朐县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区。
  一九四五年被推选为鲁中行署参议。因疾病缠身,加之身上多处负伤,工作劳累过度,身体极度虚弱,于一九四五年的下半年辞去区长职务,回到家中养病。
  在家养病期间,下地种粮种菜,干农活,自食其力。他爱好广泛,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喜爱文艺生活。在农闲时组织乡亲排练节目,搞文艺演出,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导演,拉二胡是他强项,在他的领导带动下,当地文艺生活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另外还养蜂搞副业,他的养蜂事业在高峰时有近百个蜂箱。后来村里的养蜂队,就是以他留在村里的蜂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一九五五年,全国轰轰烈掀起成立合作社运动,莒县“红彬”农场聘他去当指导员,五六年被国营郯城农场聘为养蜂专家。
  一九六五年秋末,高同升率村养蜂队赴江西放蜂,途中专程到郯城探望刘瑞卿,已在重病中的刘瑞卿十分感动,好友相见,握手难成语,偷泣两无声。高同升离去后,刘瑞卿寄信一封,楷体,五言句,谈交往之谊,叙离别之情,情深义重,溢于言表:
  因公江西去,旅途忙匆匆。
  殷勤探我病,特有知己情。
  握手难成语,偷泣两无声。
  难忘手术日,呻吟雨夜中。
  老残非无泪,不洒儿女情。
  寒蝉鸣枯树,秋雨落梧桐。
  翁山同狩猎,许田约清明。
  君唱唯我伴,宗派效伶童。
  常觉犹夜短,更厌晓鸡鸣。
  惜别人生路,病入膏盲中。
  知音将不再,不必问君平。
  刘瑞卿病入膏肓,虽经多地医治,仍回天无术,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山东郯城逝世。
  病重期间,时任南京军区司会员钱钧,和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的周赤萍,都非常关心他的病情,嘱咐要好好治疗。
  一九八三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报请国家民政部,追认刘瑞卿为革命烈士。烈士的骨灰后迁入临朐县革命烈土陵园,烈土终于长眠故土,魂归家园。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