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5 19:54
鄌郚总编

也说青州白门

  也说青州白门
  读孙凤瑛老师的《青州百考》一书发现,“青州城有‘白衣巷’,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可知,‘白门’也是平民百姓所走之门,它是外城中平民百姓所走的小偏门”,“这个‘白门’就是七级寺通向寺东淘米涧的一个小偏门,是和尚等平民百姓经常出尽的一个小门”,“应该在范公亭公园内洋溪湖的西侧”。
  孙老师还说,“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阳城西郭偏南有‘白门’”。
  但是,查《水经注》,并未发现郦道元说过“东阳城西郭偏南有‘白门’”的话。《水经注》对于“白门”共有两处,一在《卷十浊漳水、清漳水》:“左思《魏都赋》曰:三台列峙而峥嵘者也。城有七门:南曰凤阳门,中曰中阳门,次曰广阳门,东曰建春门,北曰广德门,次曰厩门,西曰金明门,一曰白门”;另一在《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汉明帝置下邳郡”,“南门谓之白门”。
  很明显,郦道元是说,魏都的西门叫作金明门,又叫作白门,下邳的南门也叫作白门,并没说说青州的东阳城西郭偏南有白门。
  光绪版《益都县图志》曰,“故《水经注》谓南门为白门,今青社白门在北城而西偏南向,则郦道元所谓南门者,其理也通。”
  《图志》本身已经产生了错误,或许孙老师的说法,就源于《图志》的这一错误吧。
  《图志》的这一错误,又大概源自于宋代龚鼎臣所撰的《东原录》。
  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人,景祐元年进士,历官谏议大夫,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龚鼎臣曰,“青社有白门,士人多问其名。据《淮南子》载,八极其西北方曰‘白门’。高诱谓:‘金气白,故曰白白。’盖天下诸城西北门皆号白门。后汉张衡《思玄赋》云:‘蹶白门而东驰兮,云台行乎中野;志志在高邈,然亦自西徂东也。’又,吕布在下邳郡,与麾下登白门楼,下邳城三重,即大城之门也。故《水经》谓南门为白门,今青社白门在北城而西偏南向,则郦道元所谓南门者,其理亦通”。
  看来,青州确实有“白门”,但是与“白衣巷”无关。
  但是,确切的说,青州“白衣巷”,又叫作“白衣庵街”,今已消失,原在今青州一中教学区北墙北侧,东西向。白衣庵街,因白衣庵而得名,白衣庵在白衣庵街北侧,是“明衡藩香火院也”(光绪版《益都县图志》语)。
  那青州的白门究竟在哪呢?
  其实,宋代青州知府龚鼎臣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今青社白門在北城而西偏南向”,这一点上,他是不应该、也不会出错的,光绪版《益都县图志》对此又做了按语,曰,“疑今之泰山门”。
  也就是说,东阳城的西大门,泰山门,可能就是青州的白门。
  但是,要清楚一点,郦道元并未说过青州有白门。而光绪版《益都县志》的说法应该是:按郦道元“南门谓之白门”的说法,东阳城西偏南向的门叫作“白门”也讲得通。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