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的形态特征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根、茎、叶、花、果形态多样,花色、花型繁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牡丹的根为肉质根,一般长60cm左右。不同品种,其根的生长发育、数量和颜色亦不相同,一般可归纳成3种类型:
直根型:根稀疏,无明显的主根,分生小根少,根粗皮厚。如洛阳红、青龙卧墨池。
坡根型:根稠细而乱,无主根。密生根及细根向四周生长、根细皮薄。如璎珞宝珠。
中间型:根稠稀适中,无主根,粗细匀整,根皮光滑。如乌龙捧盛、状元红。
茎:牡丹茎灰褐色,髓心中空,呈丛生状。不同品种茎干形态各异,按形状可分为4大类:
直立型:植株高大直立,生长势强,植株外缘与地面夹角大于75°。如洛阳红、首案红。
开展型: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植株外缘与地面夹角在45°以下,一般生长势弱,株幅大于株高。如赵粉、桃红献媚。
半开展型:株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枝斜向伸长,高度中等, 圆满端正。如胡红、蓝田玉。
矮生型:植株生长慢,节间短而密,枝条紧凑,小巧玲珑。如罗汉红、美人红。
叶:牡丹的叶互生,2回3出复叶。因品种不同,季节不同而叶子大小、色泽、厚薄等方面差异较大,依据全叶长度和小叶的形状可分为6种类型:
大型圆叶类:全叶大而圆,长40cm以上。小叶宽大、圆钝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刻少,叶多平展。如首案红。
大型长叶类:全叶长40cm以上。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丛较稀疏而平展或下垂。如酒醉杨妃。
中型圆叶类:全叶长30~40cm,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圆钝。如状元红。
中型长叶类:全叶长30—40cm。小叶较狭长,边缘缺刻深,先端尖。如假葛巾。
小型圆叶类:全叶较小,长约20—30cm。小叶短宽肥厚,边缘缺刻少而圆钝。如蓝田玉。
小型长叶类:全叶长约20~30cm。小叶较狭长,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
花: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花期、花色和花型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
依中原地区花期分类:
早花品种: 自然花期在4月上中旬,代表品种有洛阳红、赵粉、石园白、朱砂垒、似荷莲、罂粟紫。
中花品种: 自然花期在4月中旬,代表品种有姚黄、青龙卧墨池、胡红。
晚花品种: 自然花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代表品种有银粉金鳞、豆绿、葛巾紫、紫云仙、玉楼点翠。
依花色品种:
根据牡丹花开时的颜色可分为九大色系。
白色花系:如白玉、夜光白、石园白等。
黄色花系:如姚黄、雏鹅黄、黄花葵等。粉色花系:如赵粉、海棠争润、合欢娇等。
红色花系:如大胡红、火炼金丹、脂红等。紫色花系:如紫金盘、大棕紫、紫凤、朝阳等。
黑色花系:如冠军世墨玉、青龙卧墨池、黑花葵等。
蓝色花系:如蓝田玉、垂头蓝、蓝海碧波等。
绿色花系:如豆绿、绿幕、绿香球等。
复色花系:如二乔、三变赛玉等。
按花朵形态分类,即依花瓣大小和数量及雄雌蕊瓣化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十大类型。
单瓣型:花瓣1~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结实能力强。如凤丹、盘中取果。
荷花型:花瓣3—5轮,宽大一致,排列清晰,雄雌蕊发育基本正常。全花开放时,形似荷花。如似荷莲、红莲。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逐渐变小,层次分明,具有正常雄雌蕊或少部分雄蕊瓣化。如银红巧对、锦袍红。
蔷蔽型:花瓣多轮,由外向内排列并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成细碎花瓣,雌蕊正常或偶有瓣化。如洛阳红、红霞争辉。
托桂型:外瓣明显,1~3轮,宽大平展。雄蕊完全瓣化,但瓣化程度低,呈细长窄瓣或针状瓣,常在针状瓣端残存花药。雌蕊正常或退化变小。如酒醉杨妃、粉盘托桂。
金环型:外瓣2~3轮,明显宽大。大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竖直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残留一圈正常的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如白天鹅、俊艳红。
皇冠型:外瓣2—5轮,宽大平展,雄蕊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间偶杂有少量正常雄蕊或瓣化不完全的雄蕊。瓣端常残留有花药。全花高耸,形似皇冠。如首案红、姚黄。
绣球型:雄蕊全部瓣化, 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全花丰满如球。如粉绣球、绿香球、粉中冠。
千层台阁型:由两朵或两朵以上菊花型(或蔷薇型)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外貌似一朵花。其特征为上方花花瓣量少,千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下方花花瓣4轮以上,排列整齐,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或瓣化。如脂红、火炼金丹。
楼子台阁型:由两朵或两朵以上皇冠型(或绣球型)单花上千重叠而成,其特征,上方花花瓣略大,雄蕊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下方花雄蕊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如紫金楼、玉楼点翠。
果实、种子:
牡丹果实为瞢荚果,外部密布绒毛,每年4月中下旬落花后结果,8月上中旬陆续成熟,果实成熟时开裂,种子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干粒重平均0.4kg。单瓣花果实为五角型,每一果角7~13粒种子。重瓣花果实为5~11角型,但结子率极低或不结子。
民间牡丹图案寓意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民族气息。这些牡丹纹样(图案),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她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渊源流长,正因为艺术家将此主观意愿生动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态之中,才使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如洛阳宋代古墓壁画和砖雕牡丹图案,大理的木雕牡丹、西藏寺院和住宅中的牡丹图,景德镇的牡丹瓷器,四川的牡丹年画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建筑木雕上有许多牡丹图案。如:“牡丹亭格扇门花心”;“牡丹盆花格扇门花心”;“牡丹童子可靠扇门花心”;“山茶牡丹格扇裙板”;“牡丹与卷草纹小花板”;“凤穿牡丹格扇门花心”;“文豪雅趣格扇门花心(瓶插牡丹);“春花(牡丹)秋果格扇门花心”;“博古瓶花(牡丹)格扇门”。
景德镇瓷器的牡丹图案也十分精美:“牡丹孔雀凤凰图盘”、“牡丹宝相花纹”、“青花牡丹孔雀图盘”、“青花牡丹孔雀海马图坛”、“青龙牡丹唐草纹盘”、“青龙牡丹纹盘”、“赤彩牡丹孔雀图盘”、“五彩牡丹凤凰图盘”、“青花牡丹凤凰图盘”、“剔红牡丹孔雀大盘”、“青龙凤凰宝相花唐草纹瓢瓶”、“五彩牡丹唐草纹碗”、“青花牡丹唐草羯磨纹碗”。
另外。各地保存的瓷器上也有牡丹图案:“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影青刻龙凤牡丹纹瓷罐”(青海)、“剔花牡丹纹瓷罐”(青海)、“剔红双龙牡丹山石纹盆”(北京)、“剔红牡丹瓷盖碗”(北京)、“唐三彩凤嘴牡丹尊”(洛阳)、“唐三彩牡丹枕”(洛阳)。
历代丝绸布绵上的牡丹图案有:唐代“牡丹纹烟色暗花绸”、宋代“串枝牡丹纹罗”、“云锦”(牡丹)图案。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锦”:狮子与唐草(牡丹)奏乐纹棉、紫地、织出狮子纹、左右配饰牡丹唐草并有琵琶、笛、鼓等奏乐者。另外唐花山羊纹绵:茶地以相对二山羊为图案,间饰牡丹花,花型优美、动人。
在我国各寺院壁画,或出土的古墓壁画中都有许多牡丹图案。
如:北京法海寺壁画,绘有牡丹、莲花、月季、芭蕉等;西藏的布达拉宫中的壁画也绘有牡丹等吉祥之物。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1、2、3、4号宋墓壁画和砖雕上均有牡丹图案;内蒙古昭乌达盟料峰三眼井村之墓壁画上方各画一束对称牡丹花、券顶四角各画一凤凰作展翅飞翔状,周围点缀牡丹花纹。
在古代许多画法上也冠以“牡丹”之名,如“牡丹涂”:用麻布做成球状、粘取纹漆、在完成中涂漆面,全部纹转一朵朵的花纹……花朵纹样便自然形成。
“牡丹缠枝法”:用 棉包在白土瓦灰填充分料制备的漆面上压旋,起出团体色螺纹,入荫于后梢加打磨平整,现场刷缘漆、朱漆各一道,最后,磨显出亮,效果似国色天香、锦族花团。
可见、牡丹文化深入我国民间,在历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牡丹图案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究竟它的象征意义或象征性是什么呢
缠枝纹牡丹: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特别在民族传统纹样中,极为普遍。
牡丹图案象征富贵,宋代周茂叔《爱莲说》有“牡丹,花之富贵也。”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鹭鸶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
白头翁(鸟)与牡丹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