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07-20 12:32
鄌郚史志总编

葛本文丨追忆好友刘德福

  追忆好友刘德福
  作者 | 葛本文
  今年7月20日,刘德福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周年了。20年来,我们这些新闻界、文学界的好友们聚在一起时,经常谈论起刘德福,无不为这位英年早逝的才俊感到惋惜、痛心和不舍。
  刘德福和我是同龄,属猴,1956年出生在昌乐县东枣林村的一个农民的家庭,兄妹6人,他排行老三。
  也许是天赋的缘故,刘德福从小就略显出比同伴们聪明。他七岁上学,八岁便能做三四年级的数学题,还跟着大人们学会了“马走斜,象走方”的象棋步。他遇事善于冷静思考,追根问底觅出个为什么。他是班里的“小秀才”、墙报组的主编。十四岁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歌,十八九岁便是省里小有名气的农民报道员,《大众日报》、省电台、县广播站经常发表他的作品。因此他被县委宣传部招为专职报道员,后又被省电台录用为理论编辑。他不管是在县委宣传部当报道员,还是在省电台做理论编辑工作,都坚持业余自学,读了不少的历史名著,写下了读书笔记。他还结合学习体会,发表了许多的理论文章。
  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攻读哲学,研究理论,是他的夙愿。考入大学以后,他更加珍惜时光,发愤苦读,除完成本系规定的课程外,还坚持自修完《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课程,四年学完了八年的课程。毕业考试,他以高分获得了两科的学士学位。之后,在省电台工作的两年间,他一边工作一边攻读,一九八三年又以压倒群雄的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他酷爱哲学著作,在哲学的海洋里遨游。马恩全集五十卷,列宁全集五十九卷,斯大林全集十三卷,毛泽东选集五卷,他都认真读过,主要的著作读了多遍。他还把与经典作家同时代人的著作、前人的著作、后人的著作以及代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的著作进行比较阅读,以探求经典作家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解经典作家创造原理的思想。与此同时,他更注重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现实的社会主义,发表了七篇学术论文和十几篇其他文章。他拟写《资本论、认识论思想探要》的学位论文时,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准备写作《资本论》的全部手稿,以及研究《资本论》的大量文献资料,写出了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他和导师高齐云编撰的《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一书,其中不乏新的理论见解,被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由于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显著,学习成绩优异,荣获广东省创造性学习活动积极分子和校研究生学业成绩优异奖一等奖。
  结束了哲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刘德福又在导师的推荐下,考取中共中央党校攻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法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修业的三年内,他完成了《历史之谜的探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论》两部专著。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论》将作为学位论文,计划以四十万字的篇幅,全面论述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的案头上,现在仍然摆放着刘德福与他人合著的《中国大势》这部对中国未来深度思考的历史名著。他在扉页上这样介绍自己:
  1970年起从事了近10年(含1982年7月至1983年7月)新闻工作,任《大众日报》通讯员,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通讯员、记者、编辑等。1978年始读了10年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了10个年头,历任副处级调研员、正处级调研员、副局级调研员、正局级巡视员、政治组副组长、政治组组长等职。后任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委企业工委副书记,四川华西集团党委书记,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等职。2000年2月至200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出版了《思考中国》、《落日的辉煌》、《中国大势》等有关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中国大势》是刘德福和哲学博士王澄清的谈话录。该书通过对世界发展进程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切观察,提出中国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四大转变。这是他诸多著作中的一部代表作。他在文、史、哲、经诸领域多有建树,被称为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最前沿的青年学者。
  初识刘德福,是在1976年元旦。他陪同县长郑在美到我们村驻村,晚上召开全村的社员大会,他在会上朗诵了元旦社论刚刚发表的毛主席《念奴娇?鸟儿问答》那首词,“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到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朗诵时,他站到主席台上,声音洪亮,激情万分,慷慨激昂,虽然“昌普(昌乐普通话)”不是那样标准,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晓得很多,尤其是对政治和时局有自己的见解,我对他特别敬佩。在农村的那几年,看到他发表在《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农村版》上的新闻报道,我都认真拜读,有些我还剪贴下来夹到日记本里。1985年我调到昌乐县人武部工作后,刘德福的弟媳任传玉也调到昌乐县人武部任工作。谈到刘德福,任传玉也是滔滔不绝,对他的这位大伯哥十分敬佩。刘德福的四弟刘永福在云南空军当兵,回家探亲时,刘德福也从北京回来了,我们在一起吃了个饭。吃饭间刘德福谈起了他的经历。我感到他从一个农村出来的庄户娃,成长为一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局级干部,很不容易,也很有成就感,就撰写了一篇《从农民报道员到博士研究生——记自学成才的刘德福》的长篇通讯,发表在了《大众日报》第四版,之后,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和《大众日报?农村版》,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关注。
  刘德福的妻子徐伟新,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女性。她和刘德福同年出生,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妇联第八、九、十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十一届常务委员。历任《学习时报》总编兼社长、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主任、培训部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机关党委书记、教育长(副部长级)、副校长。现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1972年4月徐伟新高中毕业后,先后在解放军长山要塞区后勤部、山东省测绘局工作。1978年后,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所、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现为研究生院),分别获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曾短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执教。1988年中央党校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评定为讲师。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副总编,《理论动态》副总编,《党校报》总编,《学习时报》总编兼社长、进修部主任、培训部主任等职。2011年1月,中央明确徐伟新为副部级干部。2012年4月5日,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2012年5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2016年10月,不再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兼任十几所省市党校、大专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等。曾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NGO“妇女与参政”论坛主旨发言人。
  和刘德福一样,她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社会历史哲学的研究,从事中央党校中高级领导干部培训主要课程的教学和学员管理工作,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多名。曾主持、参与国家级、校级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科研成果有《社会动力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新社会动力观》《在历史的转折中》《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之历史比较》《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概论》等专著,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曾再版三次,被《人民日报》评论为“视角独特,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合作论著十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1991年后,研究的关注点从纯学术领域转向现实领域,转向对重大现实问题(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理性思考,尤其是对国家的重大政策取向、发展趋势进行理论前瞻性研究。关于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以及科学理性论等文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1997年后基于办刊和办报的需要,撰写了几十篇评论,多篇评论为国内外多家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转载、转播,其中不少观点和提法被党的文件所吸收且为社会广泛流传。2000年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的亲自领导和指导下,主要执笔撰写了《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一文,获中央党校科研成果奖、全国报刊理论文章一等奖。1991—1996年连续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多次获中央党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中直机关妇女干部“十杰”。
  说起刘德福和徐伟新,他俩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佳话。刘德福是一位农民的儿子,而徐伟新则是部队干部子女,他俩的结合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他们相识在山师大的校园里,因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俩互相帮助,相互激励,孜孜以求,相濡以沫。1982年,徐伟新考取了南方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于是,徐伟新便鼓励刘德福,争取也考到南方的大学来,一起完成学业。不负期望,第二年刘德福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徐伟新考取中共中央党校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刘德福又紧随其后考取了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一路南下北上,妇唱夫随,从同学到挚友,从挚友到夫妻,相识相知,恩恩爱爱,比翼齐飞,俩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为此有人曾写过《将军的女儿嫁给农民的儿子》的长篇通讯,登在了《中国青年报》。
  原载《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农村版》,有删改作者简介葛本文,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区摄影网副主席、国际摄影评委、2018年度全国十佳摄影师、昌乐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多幅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影像中国网发表并获奖。曾在云南罗平举办《魅力古火山》个人摄影展,主编大型画册《摄影人背后的故事》。出版长篇散文集《灵山岛之恋》等多部文学作品。策划拍摄《惊魂从心》等3部微电影。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