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0-03 16:52
鄌郚史志总编

昌乐清朝阎学海《中秋饮紫峰姊丈署》赏析

  中秋饮紫峰姊丈署
  阎学海
  城西饮罢日初斜,鼓打河阳放晚衙。
  半世贫交成地主,十分明月是天涯。
  曲生解意常依客,霜信先书早到家。
  莫怪樽前双袖湿,两行红烛正琵琶。
  作者简介:阎学海(1773-1846),字星持,一字少臣,号雨帆,嘉庆三年举人,二十二年进士,官户部员外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姊丈署中中秋饮酒的情景,在叙事和抒情中融入了对友情、时光、思乡等多种复杂情感的表达。“城西饮罢日初斜,鼓打河阳放晚衙。”这两句点明了饮酒的地点(城西)和时间(傍晚,日初斜,放晚衙之时)。“鼓打河阳放晚衙” 以河阳放衙的鼓点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闲适又带有官场氛围的场景,暗示了姊丈的官员身份。“半世贫交成地主,十分明月是天涯。”“半世贫交成地主”,诗人与姊丈有着长久的交情,曾经同为贫交,如今姊丈成为此地的 “地主”(主人),既感慨岁月变迁,又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十分明月是天涯”,明月虽满,但人却身处天涯之感,明月在传统诗词中常常与思乡、思念亲人联系在一起,这里暗示尽管与姊丈相聚,但仍漂泊天涯的孤独感或对远方的思念。“曲生解意常依客,霜信先书早到家。”“曲生” 是酒的别称,酒仿佛能理解人意,常常陪伴着客人(诗人自己)。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饮酒时的一种慰藉之感。“霜信先书早到家”,霜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可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早到家” 一方面可能是说霜信比人先到家,有一种归乡不及霜信的惆怅;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远方的家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秋霜的寒意。“莫怪樽前双袖湿,两行红烛正琵琶。”在酒杯前双袖被泪水沾湿,这是因为听到了两行红烛映照下弹奏的琵琶声。琵琶声在古典诗词中常常带有哀怨、思乡等情感色彩,在这里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不禁落泪。通过 “半世贫交成地主”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与姊丈长久友情的珍视,即使身份有所变化,情谊依然深厚。如 “十分明月是天涯” 和 “霜信先书早到家” 所体现的,尽管身处姊丈署中有饮酒作乐的场景,但仍无法排遣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家的思念。借酒消愁与感怀身世“曲生解意常依客” 表明诗人借酒消愁,酒成为他在这种复杂情绪下的陪伴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可能对自己身世的感怀,半生已过,贫交成为地主,自己却仍有漂泊之感。诗中很好地将饮酒场景、自然景象(明月、霜信)和人物情感(思乡、孤独、友情等)融合在一起。例如 “莫怪樽前双袖湿,两行红烛正琵琶”,琵琶声、红烛映照下的场景与诗人的泪水相结合,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复杂情感。这首诗用词巧妙如 “曲生” 代指酒,使诗句更具文学性和趣味性。“霜信” 等词也很形象地传达出季节和时光的概念。(刘文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