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0-05 01:16
鄌郚史志总编

《山东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

  《山东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
  作者:亓民帅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页数:250页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定价:78.00元
  丛书名:岱下史学文库
  ISBN:978-7-5437-2315-3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记载山东地区情况的古代方志(包括民国时期修撰的传统体例志书)中,辑录青铜器资料三百余条,兼及相关的封泥、钱范资料,时代以商周秦汉为主,玺印、铜镜则晚至隋唐。相关资料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排列,条理清晰,方便查阅。本书对于方志研究和金石文献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亓民帅(1988— ),山东莱芜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出土文献和区域社会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1项,其他市厅级项目5项,出版译着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编辑推荐
  ★辑录山东方志中的青铜器资料,对古方志研究和金石文献研究均具价值!
  目录
  凡例
  第一章 山东省通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75条)
  (民国)《山东通志》200卷(民国七年铅印本)
  第二章 济南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4条)
  一、(乾隆)《历城县志》50卷(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54卷(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第三章 青岛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8条)
  一、(道光)《重修平度州志》27卷(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二、(民国)《胶澳志》12卷(民国十七年铅印本)
  第四章 淄博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36条)
  一、(民国)《临淄县志》35卷(民国九年石印本)
  二、(民国)《重修新城县志》26卷(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第五章 枣庄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53条)
  一、(宣统)《滕县续志稿》4卷(清宣统三年铅印本)
  二、(民国)《续滕县志》5卷(民国三十年刻本)
  第六章 东营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4条)
  一、(民国)《乐安县志》13卷(民国七年石印本)
  二、(民国)《续修广饶县志》28卷(民国二十四年铅印皋)
  第七章 烟台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1条)
  一、(光绪)《增修登州府志》69卷(清光绪七年刻本)
  二、(民国)《福山县志稿》10卷(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三、(民国)《莱阳县志》3卷(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四、(民国)《牟平县志》10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八章 潍坊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91条)
  一、(嘉靖)《青州府志》18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刻本)
  二、(康熙)《青州府志》20卷(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三、(康熙)《青州府志》22卷(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四、(光绪)《增修诸城县续)22卷(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五、(光绪)《益都县图志》54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六、(民国)《昌乐县续志》38卷(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七、(民国)《寿光县志》16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九章 济宁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3条)
  一、(乾隆)《曲阜县志》100卷(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二、(光绪)《滋阳县志》14卷(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三、(光绪)《鱼台县志》4卷(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四、(光绪)《邹县续志》12卷(清光绪十八年刊本)
  五、(光绪)《泗水县志》15卷(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六、(光绪)《嘉祥县志》4卷(清宣统元年刻本)
  七、(民国)《续修曲阜县志》8卷(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第十章 泰安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条)
  (民国)《东平县志》1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十一章 日照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24条)
  (民国)《重修莒县志》7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第十二章 临沂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16条)
  一、(光绪)《费县志》16卷(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二、(民国)《临沂县志》14卷(民国六年刊本)
  第十三章 德州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6条)
  (光绪)《宁津县志》12卷(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第十四章 聊城市古方志载青铜器资料辑录(2条)
  一、(康熙)《重修清平县志》2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二、(民国)《续修清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附录一 山东古方志载封泥资料辑录(38条)
  一、(民国)《山东通志》200卷(民国七年铅印本)(34条)
  二、(民国)《胶澳志》12卷(民国十七年铅印本)(2条)
  三、(民国)《续滕县志》5卷(民国三十年刻本)(2条)
  附录二 山东古方志载钱范资料辑录(11条)
  一、(同治)《重修宁海州志》26卷(清同治三年刻本)(1条)
  二、(光绪)《宁津县志》12卷(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1条)
  三、(光绪)《益都县图志》54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3条)
  四、(民国)《福山县志稿》10卷(民国二十年铅印本)(4条)
  五、(民国)《牟平县志》10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1条)
  六、(民国)《重修莒志》77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1条)
  附录三 载有青铜器(含封泥、钱范)资料的山东古方志信息表
  02
  —
  本书凡例
  一、本书所言古方志,是以古代方志体例编纂,内容为一省、一府、一州、一县、一镇乃至一山、一林等有明确范围的区域之综合情况的志书。本书辑录范围为记录今山东省及省内各地域情况的古代方志,民国时期修撰的传统体例志书也包含在内,而碑志、金石志等专门志书,以及清末所修非传统体例的乡土志等,则不在辑录范围内。
  二、本书辑录青铜器资料344条(不同志书中收录的同一器物资料分别计算,每部志书之“存目”计1条,多个同类器物有总称且集中叙述者计1条),其时代以商周秦汉为主,玺印、铜镜则晚至隋唐。与青铜器密切相关的38条封泥资料、11条钱范资料,收入附录一《山东古方志载封泥资料辑录》、附录二《山东古方志载钱范资料辑录》。
  三、本书第一章为从山东省通志中辑录的资料,第二至十四章分别为从今十三个地市的府州县志中辑出的资料(本书编者所搜集的威海、滨州、菏泽三个地市的方志中,未见青铜器资料)。方志主要来源于《中国方志丛书·山东省》(成文出版社,1968年、1976年)、《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山东》(凤凰出版社,2010年)、《中国地方志集成补编·山东府县志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0年)和爱如生《中国方志库》第1—3辑、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方志》。每章内的资料以方志版本时间为序排列。
  四、部分县级行政区划有所调整,或分或合,或存或无。本书以县治所在,归入今地级市之下。如清平县建制于1956年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临清县、高唐县和茌平县,因撤销前县治为临清市康庄镇,故将其归在聊城市下。
  五、本书所辑录铜器资料的顺序为方志原有。铜器的名称、时代皆为志文原文,非本书编者所定。志文原有的错字,随文注出正字,用〈〉表示;衍字、衍文,未作增删,而是加下划线,并在脚注中说明;脱文则用[]表示,补全所脱之字。在处理方志中关于青铜器铭文的释文时,一般直接采用图片,从而保持原有隶定文字和行款。如有特殊情况,则随文加脚注进行说明。方志中图片无比例尺,本书亦无,并根据排版需求加以适当调整。
  六、本书标点符号依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需特加说明的是,古人引用文献时,不一定与原文完全一致。本书编者在核查文献后,如志书所引与原文一致,则加双引号(“”);不一致的则不加。
  七、本书附录三《载有青铜器(含封泥、钱范)资料的山东古方志信息表》收录了本书资料所出志书的相关信息,以便读者参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