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村庄
夏京收
一
一九八五年,农历七月初六,一大早,随着村头刘宝林家里张灯结彩,门前传来一阵喜庆的鞭炮声,赵云龙红肿着双眼,像一只斗败的公牛,发疯般跑到村子南河边那片茂密的丛林里,却又突然蹲下身子,孩子似的嘤嘤地哭了。
刘宝林风光十足,前几天他刚刚接到消息,接替父亲当工人的事成了,自己就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工人了,也是好事成双,这也使得脚踩两只船已近一年的魏晓丽,迅速在他和赵云龙之间选择了他。
赵云龙坐在了草丛里,又索性仰脸躺了下来。透过高耸入云的树梢缝隙,白云悠悠地在天空中滑过去,滑过去,慢慢地,就让他的心情平复下来。
村庄很小,天却很大。赵云龙看着,想着,隐隐听到村子里的鞭炮声响成了一片。他知道,该是魏晓丽过门了,他的心在这一刻反而轻松了下来。
树杈缝里斜射进道道阳光,暖暖地抚摸着赵云龙,令他似睡非睡,懵懂着就又回到了那个醉人的傍晚。他就是在这个丛林里,将自己偷盯了一个下午的魏晓丽堵了个正着。那天,他是一只发情的公牛,看见在林前小河边洗完衣服往家赶的魏晓丽,躲在一簇棉槐细枝后的他,一伸手就捂住了魏晓丽的嘴,另一只手又揽在了魏晓丽平日里晃得他头晕目眩的高耸的胸脯上。他喘息着说,别出声,我是赵云龙,今天只听你一句话,要我,还是要刘宝林?
魏晓丽是个机灵人,就从赵云龙稍松的指缝里颤声说,赵云龙,你这个流氓样,要我怎么跟你好,你先放开我,我要是你的谁也抢不走,要不是你的,你这个熊样,就是流氓了我,你也得去坐牢,我这辈子也指定跟不了你。赵云龙是真心爱着魏晓丽的,听了她的话,原本还紧扣在魏晓丽胸前的那只手也渐渐地松了下来……
二
七天后,刘宝林要到工厂报到了,天蒙蒙亮,魏晓丽送他到村东头的车站,到了站点,刘宝林就让她先回去。魏晓丽没听见似的,一直待到他上了车。车窗里,刘宝林急急地回转脸想找寻魏晓丽的身影,却在小站远处的后墙角发现了一张让他愧疚无比的脸,是杨若兰。杨若兰人若其名,高挑的身段,白白瘦瘦,一如那朵深谷幽兰。那年,她升入初二的时候,才和刘宝林渐渐熟识起来。校里,刘宝林不仅人长得帅气,还多才多艺,出得一手令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黑板报,更打得一手好乒乓球,很是招惹女生的眼睛。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学后,天晚了下来。在教室后的自行车棚里,刘宝林碰到了同村的杨若兰,男生和女生,青苹果的羞涩,平日里他俩很少答话。但今天,刘宝林无意中发现,杨若兰推着的车子车胎扁扁的,气门芯不知被哪个淘气的男生拔掉了。刘宝林就说,维修点离校挺远的,你自行车先放那里吧,我带你回家,等周一再从家里捎个气门芯来吧。杨若兰看了看校园里寥寥无几的人,又抬头看看将晚的天,就点了点头。
出了校门,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杨若兰才上了刘宝林的车子。车上,他俩一前一后偶尔说了几句话,就一直静默着,只任自行车在不宽的公路上飞奔。路边高高的白杨树,挡不住丝丝的微风,微风拨动着若兰的长发,也拨动着一颗萌动的少女之心。
可是,几年后,杨若兰的心事总在自己的心里暗暗生长,刘宝林虽对杨若兰也有好感,但身边还有村里村外几个女子眼瞅着,到头来,那抵得住魏晓丽那火辣辣的表白?
三
赵云龙买车了,买的不是村里时兴的拖拉机,而是辆小型拖挂车。赵云龙的母亲唉声叹气,你这小祖宗啊,人老大了,媳妇还没着落呢,就欠下一屁股债去买辆车来,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赵云龙却嬉皮笑脸,娘,你放心,等我的买卖做成了,媳妇任你挑选。
隔了几天,赵云龙从外地拉来了一车大米,东村西村的叫买起来。并且声称,手头紧的乡亲们,可拿粮食来换。这样,没两天,赵云龙的一车大米就被乡人们抢购一空了。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赵云龙父亲,脸上沟壑般的皱纹一下子就舒展了许多。
生意上的起色,突然让村人对赵云龙刮目相看,村里的媒婆也踏进了赵云龙家。媒婆对云龙娘说,现在魏晓丽已经嫁给刘宝林了,村里的好姑娘就属杨若兰了,要不要我去她家跑趟腿呢,云龙娘笑了。她们不知,此时的赵云龙驾车天南地北的东奔西跑,就发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外面的女人真的是一个比一个长得水灵。
四
那日,刘宝林等一行人到工厂人事科报了名,就被人引导着来到了一个大会议厅,主席台上是一位身材瘦小的副厂长,副厂长对他们这些新人作了热情洋溢的鼓动发言。其中,副厂长的一句话,让刘宝林他们听了心花怒放,副厂长说,从今天开始,他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人就是一名国家正式工人了,只要好好地干,从此就变成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了。
可接下来的工作,却让平日里在乡下松懈惯了的刘宝林有些不受头。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重复繁忙的劳动,工头的大呼小叫,让刘宝林有些烦,加上他和魏晓丽刚刚新婚不久,单身宿舍的夜显得漫长无比,他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家里,抱着魏晓丽不再松手。可工厂离乡下二百多里路,通往乡下的客车少得可怜,回去一趟要不少钱的,刘宝林只能拼命压抑住对魏晓丽那些难熬的想念。
秋日渐深,天气赿来越凉起来。二个月后的一天,刘宝林兴奋无比,他第一次领到了几百元的工资。刘宝林就向车间主任请了三天假,他先去工厂附近的商店,买了些带回家的礼物,还特别给魏晓丽买了件城里时兴的深咖啡色的喇叭裤。
刘宝林急急踏上了回家的客车。
刘宝林终于回到了家门前,他有些急不可耐地推开院门,便见魏晓丽在搭杆下晾晒刚洗好的衣服,听到开门声,魏晓丽回过头看着他,欣喜的脸上却显憔悴,刘宝林就心痛了起来,他只道魏晓丽的憔悴是想他闹的。
夜里,魏晓丽说,宝林,你这样去城里当了工人,留我一个人在家,晚上拉下灯,屋里黑黢黢的,我总害怕。刘宝林就将魏晓丽紧紧地搂在怀里,说,不是害怕,是想我吧,说着,就用嘴堵住了魏晓丽的嘴,两个人又倒在了床上,顷刻间便燃烧了整个室内的空气。刘宝林对魏晓丽说,你在家忍耐几年,等我在那边混出个人样来,安置好了,就接你过去。
不过,这次回家,最让刘宝林感到惊讶的是赵云龙的变化。
赵云龙在这短短两个月里的大动作,让刘宝林心底里暗自佩服:在做事上,赵云龙虽没有自己的缜密,但在胆识上,赵云龙却隐隐高于自己一大截。
五
刘宝林返城的第二天,媒婆就又来到赵家与云龙母亲说,他去杨家问了,若兰妈点头了,只是说,还要看若兰的意思呢。云龙母亲脸上便乐开了花。院子里正在修车的赵云龙,却搭过话来,妈,媳妇的事先不急。媒婆就说,哟,不急,不成是看上外村的那一位姑娘了吧。旁边的赵云龙只是在笑。
是的,赵云龙看上了邻村的王英。那日下午,赵云龙到王英村里换大米,柔弱水灵的王英挤在人群里,始终挨不上号,站在车边的赵云龙就大呼起来,大伙先别挤,车上的大米多着呢,我们得讲先来后到啊。说着,就低下身,一把将旁侧王英的袋子抢在了手里。身旁几个大嫂就故意惹赵云龙,哎呀,还先来后到,可不是看人家姑娘长得俊,就动了心思吧。赵云龙就马上接过一个大嫂手中的袋子,装起米来。一边的王英羞红着脸,绯红了西天的云彩。
赵云龙和王英的事发展得很快,他们认识了还不到三个月,王英就坐着赵云龙的车进了一次赵家。
这件事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村人都说,王英长得要比魏晓丽还标致。只不过,听有人说起魏晓丽,赵云龙的心里却还是被撩动了一下。
六
赵云龙结婚的那一天,杨若兰终于离开了村庄。邻家王婶说,是杨若兰的二舅给她在城里找了份临时的工作。王婶叹口气又说,多好的闺女啊,命里该是城里人的媳妇。
婚后,赵云龙还是整天开着车东村西庄地做着自己的买卖,只是车上多了王英这个押车夫人。刘宝林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魏晓丽估计,宝林也该回家趟了。这天早晨,魏晓丽去自家菜园里割了韭菜,准备中午烙馅饼吃,回来的时候,正巧赵云龙开车载着王英路过。赵云龙放慢了车速,从开着的车窗探出头说,晓丽,去赶集吗,我载你。此时,金色的朝阳笼罩着赵云龙刚刚刷洗过的车子,明晃晃的,车里的王英脸色红润,显得高贵。你们去吧,宝林怕是要回来,晓丽说话间有些不自然,车里的王英就暗地里狠狠掐了一下儿云龙的大腿。待车子走远了,王英就说,你们那点事,我早听说过,怎的,对人家还不死心。赵云龙忙说,老婆大人在,我怎敢呢,我只是见她一个人在家,心事挺重的,就招惹招惹她,让她活泛些。王英拉长了语调,人家的媳妇,用不着你瞎操心。是啊,有失才有得,走了一个又来一个喽,说着,赵云龙一歪头亲了王英的脸。王英笑着不再答话,赵云龙就踩大了脚底的油门,车子欢跑在白杨树夹道的大路上。
七
农家生活的恬静,让日子过得特别快,不觉又过了春节。
正月初九这天,曾经当过兵的二舅来杨若兰家做客,在喝酒时无意提起,城里的一个战友前年开了个制鞋厂,现在已有十七个工人在干活了,今年想找个专门做饭的人。一边的若兰听了,脑里一闪,那里应是刘宝林上班的地方,就未等父母点头,先是一口应允了。
出了正月,杨若兰就进了城,她来这里似是无意却又有情。工作的日子里,杨若兰时常自问,若不是刘宝林也在这城里,自己会来吗?可是,来城后,依自己矜持的脾性还能怎样呢?
战友情深,二舅的战友对杨若兰照顾得很是周到,杨若兰在制鞋厂的工作挺轻松,每日买菜、做饭,对于勤快的她来说,内心里,有时竟觉得自己太闲了。
那天,杨若兰终于以拐弯抹角的话,从老板娘口里打探到了刘宝林厂子的所在地,那里,离若兰工作的地方只有二十多里路。第二天,杨若兰比往常要早得多,就外出买菜了。其实,她是骑着自行车先悄悄找到了刘宝林的厂子。
看大门的是一个清瘦的老人。传达室里,老人正戴着眼镜在看报纸,他身旁桌子上的茶杯里水气缭绕。大爷,你们厂里是不是有个叫刘宝林的?有啊,前两天厂里庆功会,刘宝林对车间的制模流水线做出了突破性改善,原本一条流水线需用七个人操作,现在只用三个人就行了,他被提拔为大班长了,那小子能干,将来必定有前途。说完话,老人的眼睛又转到了报纸上。
传达室外,正巧一拨儿工人说说笑笑地走过,透着传达室小小的玻璃窗,若兰看见,刘宝林被簇拥在一群人中间,他明亮的额头,喜气洋洋,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发。
杨若兰看了,连日来纷乱的心,在这一刻却突然清静了下来,她终于没有喊出含在嘴里的“刘宝林”三个字。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是此时杨若兰的心情写照。
杨若兰悄悄离去了。那年那月那天,一个女子最清纯的情思,从此尘封成一个时代里最经典的往事。
晚上,霓虹闪烁的街上,杨若兰独自走过,拐角处,是一个有卡拉OK的摊点,她停住了脚步。这里,杨若兰曾随老板娘来过多次,老板娘是一个喜欢唱歌,迷恋卡拉OK的人。以前来的时候,杨若兰只是站在人群的边缘,远远地,看着男人们酒后的鬼哭狼嚎,和女人们羞涩的浅吟低唱。一时间,杨若兰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就引起了周边几个男生的注意。今晚,见杨若兰一个人来了,那几个淘气的男生终于有了下手的机会,他们突然起哄,将杨若兰推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同时有人快速地将话筒塞到了若兰手上。
既来之,则安之,看似柔柔弱弱的杨若兰,其实有一颗蛮壮实的心,她略微镇定了一下,两手紧抱着话筒,便唱起了汪明荃的那首《问候你朋友》:
问候你朋友
桃花又开透
一年一年消息遥远
你是否依旧
问候你朋友
黄叶离枝头
一年又一年春去又是秋
匆匆的时光如梭岁月如流
淡淡的回忆如梦往日不回头
问候你朋友
不见已长久
杨若兰动听的歌声,大方的举止,让周围的人们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也令她在都市的霓虹灯下,蓦地高贵起来。那几个起哄的男生,顿时觉得面前的杨若兰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是古书里那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
杨若兰也从此爱上了这个城市,而不再是为了刘宝林。她知道,自己的新生活已经开始,她心底暗暗起誓,她要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印下自己不凡的痕迹……
八
时光如村前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不觉间,就流走了许多年。
二零一一年的这天,赵云龙驱车载着王英,进市里看了刚拿到钥匙不久的新楼房,转而前往不远处的“玉祥酒楼”,他俩要去和刘宝林夫妇见面。一路上,赵云龙对王英不知重复说了多少遍了,真没想到自己竟和刘宝林在一个小区里买了房。
那天,是刘宝林先认出赵云龙的。因为刘宝林身材发福了,赵云龙一时没认出他来。
好些年之前,刘宝林在厂子里干得出色,随职位晋升,办事能力强了,就将魏晓丽接到了厂里,魏晓丽一开始做临时工,后来就转成正式工人了。
赵云龙说,宝林,村里人都说,你在厂里是大官了,生产经理什么的?刘宝林笑着说,别提了,前些年随着国营厂子的陆续改制,我们厂被一个香港老板收购了,现在,连读大学的儿子也笑我,我这经理啊也成打工仔了。刘宝林又对赵云龙说,你这些年跑运输也不错吧,听村里来过的人都说,你这些年都发大了,成村里首富了。赵云龙就摇头说,前些年还可以,去年,女儿出嫁后,我跑了趟远路,在浙江出了车祸,就……咳,咱不提那些了,这不,我在城里买了这房子,正估摸着改行,只求让今后的生活踏实点吧。刘宝林又握紧了赵云龙的手,他俩谈了这么长的时间,那手其实一直都没有松开过。
因为当日刘宝林要接见一个早约好的客户,两人不得不暂时分手。分手时,刘宝林和赵云龙另约了日子,也就是在今天,带上家人,在这小区不远处的“玉祥酒楼”里一聚,再好好叙话。那天,宝林指着“玉祥酒楼”说,那酒楼新开张没几天,听说是一个女人开的,去过的同事说里面的饭菜和服务都挺上档次的。
到了酒店,刘宝林和魏晓丽早已订好了房间,点好了菜。
落座后,赵云龙面对魏晓丽,说,晓丽,你还是那样迷人。魏晓丽就和王英相视一笑,说,都这年纪了,你还犯傻呢。
酒过三巡,赵云龙已有些醉意,他身边的王英轻叫了一声。眼尖的王英在菜里发现了一条小菜虫,赵云龙看了,彪劲就上来了。服务员要给换个菜、加个菜他都不同意,只朝着人家大吵大闹的,要找酒店的经理来解释。
刘宝林正劝说间,服务员就进来说,杨经理来了,先生您先别吵了。
赵云龙抬眼看去,正要再次发火,却发现刚进屋的杨经理眼熟得很。杨经理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说,你们是刘宝林,魏晓丽,还有,赵云龙,我是若兰啊!
酒店经理正是杨若兰。这个世界很奇怪,偌大的天下,有时会突然变小。杨若兰和刘宝林他们坐在了一起。他们聊起彼此这些年里各自的生活,亲切无比。谈话间,大伙的眼睛都有些湿润,浓稠的乡情早已超越了当年的儿女情长。
他们,从同一个村庄开始出发,沿着不同的生活之路,却落居到了同一个城市,今天又戏剧性地落座在杨若兰经营的酒楼里。
这是不是一种生活的隐喻。
一向快言快语的魏晓丽,此时心中涌起万千情丝,平生第一次,绯红着脸,慢条斯理地说出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其实,我们这些人,都爱着同一个人,她就是我们的村庄。听了,刘宝林和赵云龙相视而笑,透过窗子,一起望向家乡。旁边,已多时无语的王英小声念叨,是啊,只是,我们离那个可爱的村庄,越来越远了。
乡下的村庄,养育和滋润了我们多少人的生命,而离开她,我们却又找到了想要的新生活。
后记:笔下的故事是长在一块地里的一棵庄稼,写着她,我脑海混沌成那块地,那棵庄稼赫然清晰而又虚无。这篇小说里没有唯一的主角。小说里的人物,是我儿时村里人的几个标志性符号,他们在今天依然鲜活成离我远去的村庄。所以他们个个都是这篇文字里的主角。我原本的构思,让杨若兰在离婚后,独自开起酒楼,成为一个都市女强人。可是“离婚”是一个刺眼的字词,感觉不利于小说的整体架构和温情结局,于是,文字上我对后来出现在酒楼里的杨若兰保持了沉默留白。可能,杨若兰在那年那月那日后的经历,才是这几个主角里最精彩的故事,这或许是我的下一篇小说——《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