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友(1908~1988),昌乐县平原村人,自幼务农,1944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赵可友率汶河区武工队活跃在汶河两岸,使敌人闻风丧胆。1945年春,平原村处在敌占区边沿,又是八路军的游击区。他以开杂货铺作掩护,从事八路军与地方党组织的秘密联络工作,逢集日,把敌军情报及时送到八路军手里。一次一连伪军冲进平原村,以“搜查八路”为借口,到老百姓家翻箱倒柜,勒索钱物,把村子搞得乌烟瘴气。两个伪兵抢去张大娘为儿子结婚准备的两床新被子,并把老人踢得口吐鲜血,昏倒过去。赵可友同张家二兄弟商定除奸计策,装扮成拣粪老汉来到村头。那两个汉奸一出村,他纵身一跃,抢起粪叉,把一个汉奸打倒在地,夺下枪支。另一个被张家二弟兄活捉。1946年春,他受汶河区委派遣,到杨店集夺取敌军枪支。经过侦察,他摸清敌军连长“王不清”逢杨店集必带伪军上集抢东西的规律。一个集日,赵可友和武工队员小何扮装成“父女俩”来到集上,贪酒好色的“王不清”带着十几个士兵,急忙尾随这“父女俩”走出村外。在武工队员配合下,他们击毙伪连长,消灭敌兵12名,缴获匣枪、步枪10余支。入秋,为粉碎伪四团向百姓逼粮的阴谋,根据区委指示,他带小分队夜间插入敌占区,贴标语、撒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军队逼粮的企图,发动群众藏好粮食和重要物资;警告伪乡、保长,能抗则抗,能拖则拖,如果横行 ,决不饶恕。一天,赵可友得知台东村伪保长酷刑逼迫群众缴粮2万斤,并准备运往四团一营驻地红河村。他一面请示中共安丘县委(当时平原属安丘)派武装增授,一面于深夜率武工队摸进台东村保公所,吓得伪保长潘峰跪地求饶。他一把抓起潘峰说:“我留给你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快找人把粮食送到汶河区政府!不然,我要你的命!”狡猾的潘峰当面应诺天明即办,背后却暗中着人给伪四团报信。不多时中共汶河区委派平原村民兵,把2万斤粮食全部运走。武工队迅速隐蔽在台东村头准备战斗。天刚蒙蒙亮,两连敌兵来到台东,被县独立团和汶河区武工队打得扔下几具尸体狼狈逃窜。赵可友活捉了伪连长辛永善。台东战斗,毙敌30余人,俘敌44人,缴获各种枪支51件。解放后,赵可友率汶河区武工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连长;1951年转到寿光任侯镇武装部长;1954年复员回家,组织农民办起平原初级农业社第六社,次年转入高级社;1957年始任平原村党总支书记。他带领群众科学种田,大兴农田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充分发挥集市优势,发展工副业,办油坊、砖窑等20多个,年纯收入6万余元。在他的领导下,全村很快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60年,赵可友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一直奋斗在农村,为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幸福日夜操劳,198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