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1-29 21:29
鄌郚史志总编

刘安节丨宋国宝墓志铭

  《宋国宝墓志铭》
  永嘉宋君国宝既殁之明年,卜以九月甲申葬于郡西宝塘原。前期,弟某状君行,以书抵辟雍录张辉(子充)曰:“某不悌,不能恭厥兄,天降之罚,以不畀于我家。今葬有日,傥不得贤者铭以图不朽,是重某不悌之罪也。况兄于今监察御史刘君厚,而执事刘所敬也,若因执事以请,必得铭。” 一日,子充诣余致其言,且曰:“若国宝铭,无愧矣。” 余既知君,又重违子充之请,遂序而铭之。
  君讳之珍,国宝其字也。先生九岁失其父,家贫,能自谋学,不为异业夺。比长,益砥砺为节行,非其义,不以一毫挫于人。谨身约用,以取给有余,辄颁其兄弟之贫者。平居不妄言笑,不以色假人,人若不可得而亲,至所与交,必倾倒为之尽情,骨清气肃,望之可知其人也。
  年三十六,始以进士选为台州司理参军。有告坑户疑其匿官白金者,不实,法应杖,吏受赇,欲寘之流。君曰:“在法,告不称疑,虽不治可也,而反坐之耶?” 固争之,压之势,竟不为变。狱无小,必躬阅,不专诿胥吏,所平反者甚众。岁余,丁母忧,徒跣扶柩,旋葬某乡,备极哀瘁,庐于墓者三年。服除,调应天府谷孰县尉。所部民兵获强盗,或请以躬捕为名,可增秩,君曰:“以欺冒赏,不忍为也。” 弗听。初,君尝上书言事,坐是龃龉不进,故再尉于稽。越俗率以春月竞渡,其费用一切皆官为取之民,岁病其扰,而在位者苟觊娱嬉,方务极奢侈。府丞意喻诸邑,邑例以尉皆办,至君独诣府条其不可者三,一府哄然,皆为君难之,君不顾,其事讫不行。大观三年,诏削党籍,君曰:“吾罪涤矣,庶几伸其志者。” 明年夏,至京师,以五月丙辰卒于逆旅,享年五十二。
  君性劲,持义不苟,所当为必挺然以身先,至于不可,介如也,不以贵贱、贫富、大小、众寡二其操。其居家也,动以法自律,如在官府;其在官府也,事无细不察,如居家焉,虽勤瘁不以为病。未尝求知于人,人亦鲜能知君者,卒无愧恨,意曰:“义如是如是足矣,又何求。” 自初任至殁,几至二十年,而官止于如此,故其事业不甚着见于世,识者哀之。
  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君娶陈氏,生男四人,曰敦仁、敦义、敦礼、敦信,皆修进士业;女三人,皆嫁士人,季未行。其葬也,实从母夫人兆。其年改元政和。
  铭曰:介而通,察而恕,俭而能施,勤而不怨。在位常患不得若人而用之,而若人者又卒不偶以死,其命也耶?
  《祭文》
  《祭婿立之》
  呜呼!余与汝家世为婚姻,故复以女托汝终身,如何五年,有子二人,一初学语,一方在襁褓,汝遂往矣,彼将谁亲?呜呼哀哉!予复何言?沥酒告诚,涕泪潺湲。
  《代薛承奉祭立之》
  女子之生于人,是倚嫁也,倚夫;夫没,倚子。嗟尔母兮,初恃尔父,家事多难,将子是付,子复往矣,母将畴依?二弟尚幼,呜呼母悲!嗟我曩时,婚嫁初毕,谓已无累,笑傲终日,如何至今,百累犹存,皤然之翁,而哭诸孙。呜呼老矣,为累滋多,未化之身,为之奈何?
  《代贯道祭侄立之》
  天祸我家,降生百殃,岁在癸酉,我兄蚤亡,期月之间,再罹父丧,今汝又往,使我重伤。忆昨与汝,侍翁之侧,诲言从容,汝有倦色,翁曰:“往哉,汝其归息,年未及壮,已入老境,且能久乎,有嗣为幸。” 时余与汝,虽闻此言,亲亲之心,亦冀不然,孰谓今日,天不汝假,追念畴昔,我泪如霰。呜呼哀哉!人孰不死,汝为不遐,人亦有天,汝为可嗟,汝母斑白,汝儿咿哇,汝弟汝妹,曰未室家,逝去之夕,对我欲语,气出如线,几不能吐,余曰:“吁哉,其属我亲,予岂敢忘,犹有鬼神,颔以应我。” 去无及矣,骨肉在旁,环其泣矣。呜呼哀哉!汝其无可奈何兮,予亦无奈汝何兮。
  《立之移柩路祭》
  闻诸古人,葬先远日,岂便于生,惟死是赴。子之云亡,日近三七,肉未及寒,舆置他室。抑又闻之,子之于亲,惟命是行,岂其死也,而异于生?吾亲为宁,亦子之情,往以安之,勿怖勿惊。
  《祭丁逢辰》
  嗟我逢辰,名家以儒,不诡方士,不师浮屠,独抱六经,以恢圣谟,曰异此者,则非我徒,翕然高门,不戒而孚,子如其父,妻如其夫,言不苟发,行不苟趋,咸谓长者,信哉匪诬。越岁戊辰,辟多士涂,群举经行,以公应书,事乃中沮,贤网之疏,临川太息,失吞舟鱼,公曰:“命也,归与归与,笑指东郊,先子旧庐,诗书可乐,琴瑟可娱,盍往葺焉,予将隐居,命二三子,无弃是图,以讲以问,则余与俱。” 季也早达,调官海隅,彩服从侍,式欢有余,天不相人,冢子云殂,慈怀孔伤,积忧成瘉,竟以不救,吁亡矣夫。呜呼哀哉!日逝月徂,窀穸告期,永隔幽墟,曾是婚姻,君之葭莩,今此长往,心焉何如,侑祭以文,君其知乎?
  《祭吴助教》
  天之降才,非徒生之,人之负材,终有一施。昔者范蠡,霸王之师,进饶于功,退饶于赀,惟公之初,家事未治,日与其季,出谋所为,不有倦者,孰营余私,汝盍往学,余为汝资,舟车所通,水泛陆驰,阅岁几何,各获其期,季以学显,公以干推,俱爵于朝,同功异宜,亦既知足,幡然改思,卜居东嘉,养气自怡,刚直有礼,信而不疑,岁推其余,以畀宗支,乡党族属,服其义慈,咸谓五福,有全不亏。嗟公平生,未尝丐医,一旦遘疾,乃久弗支,逝去之辰,神魂欲离,犹能晏然,与诸孤辞。呜呼寿矣夫,复何悲,惟是邻里,从游有时,载燕载笑,既相谐熙,愿托婚姻,以永不衰,通好未几,公疾已危,遽云逝矣,迅弗可追,再拜柩前,奠此一卮,想公精神,死犹有知。
  《祭王正翁》
  嗟嗟正翁,而遽然耶?其一去而终不复返也耶?昔公之赴官临川也,予往江心孤屿饯之,曰:“公仕矣,且去乡里,其亦有私事未集者乎?予不敏,愿置力焉。” 公曰:“吾仕矣,又何求,然吾他日归,顾未有庐可居者,公爱我,盍为我营之。” 予曰:“唯唯。” 公既就道,余惟命匠治宫室,室且成,公亦代有日,予固蚤夜望公之归,以宁其居也,而乃殁于中道也耶?其托我以居,居成而不得寝处之也。呜呼哀哉!是月也,公之子将以公之柩葬于西岑之原,故悼公之不复见也,敬侍母亲,往以薄奠祭公于新居之正寝,惟公有知,其听斯文,以审我哀。
  《祭方积中》
  昔公妙龄,秉笔学文,朝谓白屋,暮而青云,如何十年,挟册求仕,抱璞以泣,蔑然知己。我初见公,谓才可求,公亦自信,学以日修,迨其不遇,谓命之使,公亦自疑,学其已矣。吁嗟人生,各有所营,退必获利,进必获名,公之营身,岂云不力,云胡二者,而亡一得,我意天理,否久则通,曷有如公,竟坐此穷,天不可知,才不可恃,公之长才,命止斯尔,日没复出,公归不还,登公之堂,莫承公颜,我酒既清,我肴既洁,哀以送之,终天之诀。
  《为林思廉祭林介夫》
  大道之行,维国求贤,往往其君,拥彗以先后,后世多私,维贤求国,俯首有司,以幸一得,伟哉先生,则异于是,曰:“予之学,初不为利,胡为去亲千里,决科丐禄,升斗其获,几何?出耕东皋,入奉北堂,夫岂无他,而行一乡。” 孟子居齐,国人矜式,王通河汾,讼者自息,施于有政,是亦正人,奚其有为,先辱其身,维此麟经,将圣之志,诸儒盾矛,莫究厥义,发大论,析其异同,一时诸公,舍己请从。嗟余晚学,实愚不肖,曾谓先生,肯赐之教诲,我谕我,谓我宗盟,勉我以学,忘其不能,维是顽庸,莫堪鞭策,先生之教,夫敢不力,尚期终身,佩服不遗,如何中年,天夺之师。呜呼哀哉!自今以往,凡我小子,孰劝孰奖,考日惟良,葬车东驰,诀祭一觞,谁知我悲。
  《祭陈八夫人》
  昔我伯姊,首归诸陈,不竟其寿,卒从夫人。夫人之初,适于夏氏,有子而妻,实我兄子,陈为吾姊,夏为吾姻,眷好之再,夫人亲。呜呼哀哉!昔我佳节,拜夫人寿,今也则亡,来哭其柩,我酒既酌,我肴既陈,聊以祭之,呜呼夫人。
  又
  呜呼夫人,而命然乎?前年之春,实殂厥夫,灵柩在堂,未先大葬,如何夫人,亦继而殂。呜呼哀哉!室家堂堂,惟君子经之营之,实夫人尔承之。呜呼,今其往矣,将谁使承之?惟夫人有知,其歆尔子孙,以慰我亲姻之思。
  《青词》
  《为子孙保安设醮》
  天听虽高,不疾而远,日监在下,有感必通。顷缘贱息之负痾,尝沥丹诚而叙恳,赖神之赐,厥疾有瘳,是涓嘉辰,共陈法醮,玉虚金阙,仰投蕞尔之诚,风马云车,想见翩然而下,有酒维醑,有椒维馨,虽笾豆甚微,物无以称者,然精诚所至,神其吐之乎?

  译文
  《宋国宝墓志铭》白话文
  永嘉的宋国宝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年,选定在九月甲申日安葬在郡城西面的宝塘原。在这之前,他的弟弟写了记述他生平事迹的文字,并且写信给在辟雍做录事的张辉(字子充)说:“我不孝顺,没能恭敬地对待兄长,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让兄长不能长留我家。如今快要下葬了,如果不能求得贤德之人撰写墓志铭来让兄长事迹不朽,那就是加重我的不孝之罪了。况且兄长与如今的监察御史刘君交情深厚,而您又是刘君所敬重的人,如果通过您去请求,一定能得到墓志铭。” 有一天,子充来见我,转达了这些话,并且说:“像给宋国宝写墓志铭这样的事,您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呀。” 我本来就了解宋先生,又不好违背子充的请求,于是就写了这篇序并作了铭文。
  宋先生名叫之珍,字国宝。他九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但他能够自己想办法求学,没有被别的事情干扰而放弃学业。等到长大一些,更加砥砺自己的操守品行,不符合道义的事,绝不因一点私利就向别人屈服。他生活节俭,有了多余的财物,就分给家境贫困的兄弟们。平日里不随便说笑,不会用虚情假意待人,让人感觉好像不容易亲近,可一旦和人交往,就会真心相待、坦诚相见,他气质刚正、神态严肃,一看就能知道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三十六岁时,他考中进士,被选为台州司理参军。有人告发挖矿的人家,怀疑他们藏匿了官府的白金,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按照法律应该判举报人杖刑,可经办的官吏收了贿赂,想要把被举报人判为流放之刑。宋先生说:“按照法律,告发的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即使不追究被举报人也可以呀,怎么能反过来给被举报人判罪呢?” 他坚决抗争,即使面对压力也始终不改变立场。不管案件大小,他都必定亲自查阅审核,不专门委托小吏去办,经他平反的冤假错案有很多。一年多后,母亲去世,他赤着脚护送灵柩,回到家乡安葬,极其哀伤悲痛,还在墓旁搭庐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调任应天府谷孰县尉。他所管辖区域的民兵抓到了强盗,有人建议他以亲自抓捕强盗为名,这样可以升职,宋先生说:“靠欺骗来获取赏赐的事,我不忍心做啊。” 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起初,宋先生曾上书谈论政事,因此仕途不顺,所以两次在会稽担任县尉。越地的风俗通常在春季有赛龙舟活动,相关费用全都由官府从百姓那里收取,百姓每年都为此苦恼,而那些当官的却只想着借机娱乐享受,还追求极度的奢华。府丞示意各个县,按照惯例这种事都由县尉来操办,到了宋先生这里,他独自到府衙陈述了三条不可行的理由,整个府衙都为之哗然,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做很难,可他毫不在意,最终这件事就没有推行下去。大观三年,朝廷下诏消除党籍,宋先生说:“我的罪名终于洗清了,或许可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了。” 第二年夏天,他到了京城,在五月丙辰日于旅店中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宋先生性格刚直,坚守道义,一丝不苟,遇到该做的事,必定挺身而出带头去做,遇到不符合道义的事,就坚决不做,像这样耿介有操守,不会因为别人身份贵贱、家境贫富、势力大小、人数多少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他在家的时候,一举一动都以法规来约束自己,就好像身在官府一样;他在官府任职时,无论事情大小都会仔细考察,就如同在家里一样认真,即使做事辛苦劳累,他也不觉得是负担。他从不主动去谋求别人的认可了解,别人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但他到死都没有遗憾,心里想着:“只要符合道义,这样就足够了,还有什么别的可求的呢。” 从他初次任职到去世,将近二十年了,可官职却一直停留在这个程度,所以他的功绩作为没能在世上很显着地展现出来,了解他的人都为此感到惋惜。
  他的曾祖名讳是【某】,祖父名讳是【某】,父亲名讳是【某】。宋先生娶了陈氏为妻,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敦仁、敦义、敦礼、敦信,都在研习进士学业;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读书士人,最小的女儿还没出嫁。他下葬的时候,是依从母亲夫人的安排,与先人的墓地相邻。这一年改年号为政和。
  铭文写道:为人耿介却又通达事理,明察秋毫又心怀宽恕,生活节俭却又能帮助他人,做事勤勉却毫无怨言。在位者常常担心找不到这样的人来任用,可像这样的人却最终怀才不遇,直至死去,这难道就是命运吗?
  《祭文》白话文
  《祭婿立之》
  唉!我家和你家世代结为姻亲,所以我又把女儿托付给你,指望能和你共度一生,没想到才过了五年,你们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开始学说话,一个还在襁褓之中,你却就这样走了,他们以后依靠谁呀?唉,太悲哀了呀!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洒酒祭告,眼泪止不住地流啊。
  《代薛承奉祭立之》
  女子生在世上,依靠嫁人来生活,依靠丈夫;丈夫不在了,就依靠儿子。可叹你母亲呀,起初依靠你父亲,家里多灾多难,就把你当作依靠,现在你又走了,你母亲依靠谁呢?你的两个弟弟还年幼啊,唉,母亲多么悲伤呀!回想从前,我刚办完儿女的婚事,以为没什么牵挂了,可以整天开开心心的了,怎么到现在,各种烦心事越来越多,我这白发苍苍的老头,却要为孙儿的事痛哭流涕。唉,老了呀,烦心事越来越多了,我这还没离世的身躯,又能怎么办呢?
  《代贯道祭侄立之》
  上天给我们家降下灾祸,各种灾殃接连不断。癸酉年,我的兄长早早离世,一个月内,我们又遭遇了父亲去世的悲痛,如今你又走了,这让我更加伤心啊。回忆从前和你一起陪在父亲身边,父亲耐心地教导我们,你当时露出疲倦的神色,父亲就说:“去吧,你回去休息吧,你还没到壮年,却已经有了老态,还能活多久呢,能有个后代就是幸运的了。” 当时我和你虽然听了这话,出于亲人之间的情感,还希望事情不会像父亲说的那样,谁能想到今天,上天不给你机会了呀。回想过去的日子,我的眼泪像雪粒一样掉落。唉,太悲哀了呀!人都会死,可你走得太早了,人都有命运安排,你的遭遇实在让人叹息。你母亲头发花白了,你的孩子还年幼咿呀学语,你的弟弟妹妹还没成家,你去世那天晚上,对着我想要说话,气息微弱得像丝线一样,几乎说不出话来,我说:“哎呀,你放心把他们托付给我吧,我怎敢忘记呢,想必鬼神也会答应我的。” 可我来不及做什么了,亲人们都围在旁边哭泣啊。唉,太悲哀了呀!你是无可奈何了呀,我对你的离去也没办法呀。
  《立之移柩路祭》
  听古人说,下葬要选在较远的日子,难道是为了生者方便吗?其实只是因为死者要前往另一个世界呀。你离世到现在,快到三七(二十一天)了,遗体还没完全变冷,就被抬到别的地方停放了。而且我还听说,子女对于父母,向来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难道死了之后,就和活着的时候不一样了吗?让我们的亲人入土为安,这也是你的心愿呀,你安心地去吧,不要害怕,不要惊慌。
  《祭丁逢辰》
  可叹我的逢辰兄啊,出身于有名的儒学世家,不与那些旁门左道的方士交往,也不以佛道为师,一心钻研六经,想要弘扬圣人的学说,说只要和这些不一样的,就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你家门风高尚,不用刻意做什么就能让人信服,儿子像父亲一样优秀,妻子像丈夫一样贤德,说话不随便开口,做事不随便行动,大家都称赞你是有德行的长者,这确实不假呀。戊辰年,朝廷选拔众多有学识的人,大家都推举你有学识和品行,你去应考,结果却没能如愿,这是选拔贤才的制度有所疏漏啊,就像临川之地失去了大鱼一样让人惋惜,你却说:“这是命运啊,回去吧,回去吧。” 笑着指着东郊,那是先父的旧居,说在那里读书吟诗也很快乐,弹琴鼓瑟也能自娱,不如去修缮一下,自己打算隐居,还吩咐几个子侄,不要放弃这个想法,要是讲学问道,你也会参与其中。你的弟弟很早就仕途顺遂,到海边去做官了,穿着官服侍奉在旁,一家人欢乐融洽,很是幸福,没想到上天不眷顾你,你的长子去世了,老母亲极度伤心,忧愁成疾,最终没能治好,唉,就这样离世了呀。唉,太悲哀了呀!日子一天天过去,下葬的日子到了,从此与你阴阳相隔,咱们两家本是姻亲,关系亲近,如今你永远地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呀。我写了这篇祭文来祭祀你,你在天之灵能知道吗?
  《祭吴助教》
  上天赋予人才华,不是让其白白拥有的,人有了才华,终究会有施展的地方。从前范蠡,是辅佐霸王的谋士,在功绩上收获很多,在财富上也很富足。想当初你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事还没处理好,每天就和弟弟一起谋划做事,要是没有这份勤勉,谁来操持家里的事呢?你弟弟说要去求学,你说:“你去吧,我给你提供费用。” 于是车船通行,水陆奔波,过了几年,各自都达到了目标,弟弟靠学问显达,你靠才能被举荐,都在朝廷获得了官职,功劳相同但方式各异,后来都很知足,改变想法,选择在东嘉这个地方居住,修身养气,怡然自得,为人刚直又懂礼仪,诚实守信,毫不迟疑,每年还拿出多余的财物分给宗族亲戚、乡里乡亲,家族和乡亲们都佩服你的仁义慈爱,都说这是五福齐全,没有缺憾啊。可叹你一生,平时都不怎么求医看病,没想到一旦生病,就很久都没能好转,到去世的时候,神魂都要离体了,却还能安然地和几个孤儿告别。唉,也算是长寿了呀,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只是邻里之间,平时一起游乐相处,一起宴饮欢笑,相处很融洽欢乐,还想着结为姻亲,让情谊永远延续下去,可没想到往来没几次,你就病重了,很快就离世了,想追都追不上呀。我再次拜倒在你的灵柩前,献上这杯酒,想来你的精神还在,即使去世了也能感知到吧。
  《祭王正翁》
  哎呀,正翁啊,怎么就这样突然走了呢?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呀!从前你要去临川赴任的时候,我到江心孤屿去为你饯行,我说:“你去做官了,要离开家乡了,有没有私人的事没处理好的呀?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愿意帮你去办。” 你说:“我去做官了,也没别的什么要求了,不过我以后回来,还没有房子住呢,你要是关心我,就帮我建一所房子吧。” 我说:“好的,好的。” 你出发之后,我就找工匠修建房子,房子快要建成了,你也快回来任职期满了,我本来每天都盼着你回来,能安心住在这房子里,可没想到你却在半路上离世了呀。你托付我修建房子,房子建成了,你却没办法住进去了呀。唉,太悲哀了呀!这个月,你的儿子要把你的灵柩安葬在西岑原,我因为再也见不到你了而悲痛,恭敬地陪着老母亲,带着微薄的祭品,到你新居的正屋来祭奠你,希望你泉下有知,能听到这篇祭文,了解我的哀伤啊。
  《祭方积中》
  想当年你年轻的时候,挥笔写文章学习,早上还身处贫寒之家,好像傍晚就能平步青云了。可没想到过了十年,带着书籍去谋求官职,却怀才不遇,像抱着美玉哭泣,没有一个知己欣赏你呀。我刚见到你的时候,觉得你很有才华,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你自己也很自信,学问日益精进。等到一直没能遇到机会,你就觉得是命运使然,自己也开始怀疑是不是学问没什么用了。唉,人生在世,各自都有追求,隐退往往能得到好处,进取往往能收获名声,你为自身发展付出的努力也不少呀,怎么这两方面都没能有所收获呢?我想天理或许就是这样,暂时不通畅,时间久了就会顺畅吧,可怎么像你这样,最终还是困窘至此呢?天意难以捉摸,才华也不一定能依靠,你有这样的高才,命运却到此为止了呀。太阳落下还会升起,可你走了却再也回不来了,我来到你家的堂上,却再也看不到你的面容了,我的酒很清冽,我的菜肴也很洁净,只能怀着哀伤来送你,这是生死永别的悲伤啊。
  《为林思廉祭林介夫》
  大道施行的时候,国家寻求贤才,往往君主都会亲自拿着扫帚(表示礼贤下士)在前后迎候;到了后世多有私心,变成贤才去寻求国家的认可,只能低头向官府谋求,期望能有幸被任用。伟大的先生您,却和这些不一样,您说:“我的学问,本来就不是为了追求利益,为什么要离开亲人到千里之外,去参加科举求取俸禄呢,那点收获又能有多少呢?不如在家乡东边的田野耕种,回到家中侍奉父母,难道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在乡里行义也是可以的呀。” 孟子在齐国的时候,国人都敬重效仿他;王通在河汾讲学,有纠纷的人听了都自行平息了,把这种品德用于政事,那也是正直的人呀,何必一定要去做官,先辱没了自身呢。对于《麟经》(《春秋》),有着传承圣人志向的意义,各位儒者有不同的观点,没能探究清楚其中的义理,您却能发表高论,分析其中的异同,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都放下自己的观点来跟从您。可叹我是个晚学之人,实在愚昧不成才,曾经以为先生您愿意教导我,您确实教导我,说和我是同宗,勉励我好好学习,不计较我的愚笨无能,只是我这样愚钝平庸的人,实在难以达到您的期望,可对于先生您的教诲,我怎敢不努力践行呢,还期望能终身铭记不忘,没想到您中年就去世了,这是上天夺走了我的老师啊。唉,太悲哀了呀!从今往后,我们这些晚辈,还有谁来劝勉鼓励我们呢?选了个好日子,送葬的车子往东去了,我献上这诀别祭祀的一杯酒,又有谁能知道我的悲伤呢?
  《祭陈八夫人》
  从前我的大姐,最先嫁到陈家,可惜寿命不长,后来就跟着夫人您一起生活了。夫人您起初嫁给夏氏,有个儿子,他的妻子就是我兄长的女儿,陈家和我们家是亲戚,夏家也是我们家的姻亲,亲上加亲,所以和夫人您关系很亲近呀。唉,太悲哀了呀!从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还来给夫人您拜寿,现在您却不在了,我只能来对着您的灵柩哭泣,我把酒斟好,把菜肴摆上,姑且用这些来祭奠您吧,唉,夫人呀。
  又
  唉,夫人呀,这难道就是命运吗?前年春天,您的丈夫去世了,灵柩还停放在家中,还没举行正式的大葬,怎么您也跟着去世了呢?唉,太悲哀了呀!一个家要维持得好好的,靠君子来经营操持,实际上是夫人您在操持这些呀。唉,现在您走了,又让谁来操持呢?希望夫人您泉下有知,能享用子孙的祭祀,来慰藉我们这些亲戚的思念之情呀。
  《青词》白话文
  《为子孙保安设醮》
  上天虽然高远,但其实并不遥远,每天都在监察着世间,只要人们有所感应,上天就能知晓。前不久因为我的孩子生病,我曾怀着赤诚之心倾诉恳切的愿望,仰仗神灵的恩赐,孩子的病得以痊愈。所以选了这个吉祥的日子,一起举办道教的法事。对着天上的玉虚金阙,献上我这微小的诚心,想象着神灵乘着风马云车,轻快地降临凡间。这里有美酒,有香料,虽然祭祀的器具和供品都很微薄,没什么能和神灵的尊贵相称的东西,但我想只要心意真诚到了极点,神灵应该会有所回应的吧?
  昌乐搏天虹点校译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