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2-25 09:39
鄌郚史志总编

刘相千丨难忘的昌乐大集

  难忘的昌乐大集
  作者|刘相千


  在我们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大集,曾是人们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着几代人深深的回忆与情感。
  过去,昌乐大集的兴盛是一幅鲜活而多彩的画卷。每到集日,天刚蒙蒙亮,周边村镇的人们便纷纷踏上赶往集市的道路。通往大集的小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肩挑背扛自家农产品的农夫,有驮着满满一车货物的摊主,有背着小孩儿的妇女,还有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儿的年轻小伙儿。大家脸上洋溢着某种期待,向大集簇拥而去。
  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摊主们扬着笑脸,麻利地整理着货物,时不时地招揽着客人。您看那刚刚下园的鲜脆欲滴的青菜,花花绿绿的成衣布匹,叮叮当当的百货杂品,香气扑鼻的小吃食品已布满街道胡同。日上三竿时,集上已是人潮涌动,摩肩擦踵,熙熙攘攘。吆吆喝喝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那卖老鼠药的声音最大,:“吃了咱的老鼠药,先麻嘴,再麻腿,鼻孔眼里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立马就没命!”。这种声音您是否还能记得清?如此嘈杂喧闹,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图”。
  走出拥堵的核心区,再往前走就到了木材市,旧货市,牲口市……虽是到了集的边缘,但这里也不消停。最值得说的是牲口市的经纪,手伸袖筒里在“捏七竖八沟九”的用手指演绎着集市文化。
  大集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更是社交的平台。人们在这里与许久不见的熟人打招呼唠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追逐打闹,极像是到了一个欢乐无穷的游乐场。老人们则坐在角落,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谈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热切的期盼。更有那来集上聚会谈事的,见面相亲的,偷偷约会的……大集承载着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内容,你要是觉得累了,可以坐下来听听说书的,看看耍杂技的,要是在“山会”上,还能看到特色演出。
  “山会”,这个不得不说的集市“盛宴”,是物资交流的大会,是当地人休闲娱乐之盛会。“山会”来临之前,摊主们为了占领最佳位置,要提前来做上醒目标记,告诉他人不得占领。更有那外地来的商家,淄博烧饼、章丘铁锅、高密菜刀……要提前一天来到山会上做准备。一年的“山会”分为春秋两季,大的山会往往要举办三五天,把人世间的吃喝耍闹观赏之能事全都搬到了这里,让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得到大大的释放。昌乐的春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八,要连赶五天。这五天里头三天是最忙的,把个小小的县城弄的拥堵不堪,交通几近瘫痪。摆摊的打上布棚,吃住在这里,站前街、孤山街、古城巷等大街小巷被摊位和人流塞得满满的。
  令人欢喜的还有那腊月集。进入冬季,庄户人早已把各种农具搁置,手伸进袖筒里悠闲自在起来。全年收获的各种胜利果实都已囤积在家里,有的要拿到集上去换钱换物。人闲货多,交易迫切,腊月集就热闹不止。还有那传统的手艺人也要利用这一冬天大显身手。您看那栩栩如生的泥老虎、转来转去的粘糖人、红彤彤的糖葫芦等各种小耍物让人稀罕不已,一溜几十个摊子让人应挑尽选,包您满意。临近春节的最后两三个集叫“年集”,这是一年中除“山会”外最忙的集日。赶年集备年货,家家忙个不停,生怕落下忘买的物件。一趟趟的往返于年集,乐此不疲。此时集上规模极致膨胀,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年集往往要赶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摆摊的,赶集的好似才恋恋不舍而去。
  确切地说,昌乐大集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改革、开放、搞活的春风吹满大地,全县人口剧增,社会需求旺盛,加之交易场所单一,唤来了集市的无限繁荣。
  昌乐集市的发展有极不平凡的历程。解放前,全县只有三十九处集市,素有“南鄌北都”之说,就是北部当数都昌,南部当数鄌郚。这两地皆处村庄密集的交通要道上,形成了店铺林立,车店驿站俱有的镇会之所,因此成就了此说法。旧社会的集市名义上是商会管理,实际上被豪绅富贾资本把持,集贸难有大的发展。解放之后,人民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的投入,成立专业部门服务和管理,建设施,定规章,设市口,使市场一度繁荣兴旺起来。可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受“左”倾路线的影响,提出所谓“一只兔,两条路”,“一个蛋,两条线”的口号,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极大地限制和管控自由交易。有段时间推广“赶社会主义大集”,把全县的集市日统一定为农历“五、十”,使市场出现了萎缩,部分“山会”中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一九八二年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全民抓经济热度的提高,把集市经济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在各地掀起了设集的热潮,相继增设了河头、漳河、五图、清泉、明河、于家山前、南良、秦家淳于等十三处。全县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便民利民的集市交易网。至此,集市分布合理,交易额大幅上升,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县里出现了好几个交易旺盛的名集,除首集城关外,鄌郚、马宋、乔官等被称为万人大集。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昌乐的大集渐渐走向了衰落。新世纪之后,现代化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和乡村兴起。这些超市环境整洁,商品种类齐全,购物方便快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人们不再喜欢在大集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挑选商品,只需走进超市,便能轻松买到所需的一切。加之近几年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更是给传统大集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人们坐在家中,动动手指,便能在网上浏览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商品,快递会直接将商品送到家门口。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大集失去了兴趣。
  尽管昌乐大集已不复昔日的兴旺,但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却永远无法磨灭。回忆昌乐大集,留下的是有大集情怀人的念想,是历史文化的融合,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勤劳质朴的精神。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兴盛走向衰落,也反映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黯然失色的昌乐大集现在只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回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