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走进1958年
——1958年《昌乐县报》剪报(5-6月)
李玉成整理
1958年9月,昌乐县成立12个人民公社,分别是:东风人民公社(城关),红旗人民公社(北岩),火箭人民公社(朱刘),东方红人民公社(五图),先锋人民公社(乔官),营丘人民公社(马宋),鄌郚人民公社,幸福人民公社(朱汉),跃进人民公社(平原),红星人民公社(阿陀),和平人民公社(平柳,原有村名平柳院,80年代划归坊子区,1983年乡改名为崔家庄乡),卫星人民公社(高崖),同年12月撤销,仅仅沿用了3个月。
载于1958年5月1日创刊号
抓紧時机 再接再勵
水碼头农社力争小麥亩產千斤
水碼头农業社107戶,在麦田管理上抓住了浇水、施肥、战勝自然灾害,干部以身作則搞好試驗田等增产关键。全体社员有信心有毅力为争取亩产千斤的指标而奋斗。
这个社共 473亩小麦,水浇已到了五水。即齐苗水、上冻水、返青水、拔節水、防霜防冻水。在施肥方面,一般麦田达到了四肥,豐產田达到了六肥。第一次苗齐后每亩追土肥5車,第二次隔五天后每亩追化肥15斤,第三次封冻后每亩澆尿 600斤,第四次返青每亩追鮮大粪 250 斤,第五次每亩追颗粒肥20斤,第六次清明后拔节期每亩追干灰600斤。土肥、化肥折合起来,相当万斤土肥的肥效。为保证亩產1000斤,今后抓住的措施是:
(一)在小麦水澆五水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地利用水源,采取水车灌溉和引河自流灌溉的办法。并做到发揮小孩和半劳力的作用,歇人不歇马,日夜輪战,水車搬家等,力求普遍水澆4--5 遍。即打包水、出穗水、开花水、灌水、鼓粒水。
(二)在施肥万斤的基础上,再普遍追一次速效性的肥料。(大粪、鷄粪、炕洞、牆皮)每亩1000斤。对高额豐產田再追一次干灰,防止伏倒。改麦 150 亩( 三類苗),通过水澆追肥已全部提高为豐产田。並要求普遍的再鋤遍,拥土培垄,防止倒伏。
三、繼續战勝自然灾害,充分发揮其组织作用。每隔3-5天普查一次,发現粘虫、麦蜘蛛等,即組織人力葯械突击消灭,使虫害不成灾。发现在那里,消灭在那里。
四、社干以身作则搞好小麦試驗田。对当前生产要做到分工負责。社、队干部共17人,搞小麦试驗田80亩,保証做出样子带动社員,該社当前抽出40%的劳力搞麦田管理幷做到有質有量。
载于1958年5月6日
水码頭晨业社
水稻育苗齐全旺盛
水碼头农业社今年种水稻700亩,其中春水稻350亩。在第一期育苗的20亩秧田中,现已全部出齐。社员們看到一片黄洋洋的稻田,心里充滿了高兴和快乐。六十多岁的社员刘颜兆老大爷說:“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那有这样的人造大河,江南的稻田怎么会搬到咱这里來”
(鄒焕章 吳德升)
载于1958年5月16日
生产好 学习快
善庄生产学习巧安排
高崖鄕善庄農社,有青壮年文盲132名,利用田間休息时間,給學員上课,解决了生产学两不误,學员反映良好。
他們在田間学习的方法是:上午休息講课,下午休息复習檢查,使当天的功课当天巩固。同时,教师在讲课时掌握了“學以致用”的原則,編写了記工識字课本,只数一两遍,學员就会认、会念、会用。一个月來的学习,通过测驗,成绩良好,張秀凡今年42岁,去年一字不識,現在學会了850多个字。李曰英原识300字左右,現识到900多字。在132名文盲半文盲中,一般增識200个字,最多的識到400个字。社支书秦志立說:省了油,不熬夜,學的快,又踏实,生劲头大,質量高,眞是一举三得。他們又修訂了学习计划,要求在“八一”前有54名學员毕業,“國慶節”前有78名學員毕業。(李樹德)
载于1958年5月21日
我國國产第一部小汽車——“东风牌”轎車,今天已在第一汽車制造厂制造出来。这种流線型的中型小車式样新颖,美观舒适,具有民族风格。前后車灯采用的是宫燈,车头上有个銀色的小龙。車重1.23吨,连同司机在内能坐6人。最快速度,每小时可以跑256华里。
载于1958年5月21日
一天不麥收 一天不松勁
赵家荘农社突击麦田后期管理
平原鄕趙家庄农社在麦田管理上又掀起了突击水澆追肥运动。全社小麦930亩,前段管理好、成绩大。已达到普澆一至六遍水,普追一到六遍肥:300亩丰田已达到五水六肥;70亩高额丰产田已澆七水,追了六肥;280 亩三类麦苗,由于特别加强了管理,迅速升到了一、二類,其中幷有50亩已赶上了丰产田的麦苗。目前普遍生長良好,可望丰收。該社为争取小麦最后丰收,及时打破了小麦已成定局和自滿麻痴的思想阻力。提出了:小麦不入仓,管理不放松的口号。立即组织152名男女勞力(占总努力的30%)向麦田后期管理大進軍,争取普澆一遍灌浆水,豐產田普追一遍草木灰。全社现已利用起27部水车,歇人不歇马,水车大搬家,昼夜苦干,三天的时間即水澆小麦340余亩,370亩丰产田追完一遍干灰。所有的小麦普遍鋤完三遍。
为了及早作好麦收准备,社組了7人小組专门研究制定麦收计划,然后交社员辯論修定。作到一節节一环环概不放过,突破最后关,争取小麦大丰收。( 趙帧运)
载于1958年5月21日
能文能武的秦泮英
秦泮英是善庄晨業社的生产能手,又是一个人人誇奬和爱戴的好民师。她今年十八歲,但是勞动起来却和壮年人一样。1957年高小毕業后,她就下定了决心,在农业劳动中扎根。今春生產大跃进,她首先参加了稻改的工作,一天到晚,起五更爬半夜,整天在稻田里紧张地劳动,从不针较活落的輕重和工分的多少,总是跑在头里干。当社里提出亩施万斤肥的号召后,秦泮英第一个带头响应,早上坡晚回家,粪筐都不离身边,仅一个月的时間就拾大类4,800斤;幷带动和影响了全社18名青年妇女,也挑起粪筐積肥 22,500斤。
在党的领导下,她不仅是生产的能手,而且已成为一个好样的民师。为使社员生产学习两不误,采用了田間教学,利用休息时間,以稻田为課堂,以地面当紙張,上坡親自捎着黑板,講課教歌样样都行。一个月的时間,一般社员都能增識三百字左右,并學会了“幸福庄”、“生大跃进”等五只歌子。村里人人夸奖称赞。特为她編了一段快板:
年輕姑娘秦泮英,
生产学习称英雄;
輕活重活带头干,
手勤脚勤不頂松;
学习識字她指导,
教个歌儿她也中:
咱們成了文化社,
可别忘了秦泮英。
(吳德升)
载于1958年5月26日
平原乡3,500劳力日夜浇麦
平原乡自地委电話会議后,全体干部檢查了右倾保守思想,鼓足了革命干勁,向麦田进军。全鄕已组织3,500名勞动大军,利用了水井720眼,水庫11座,塘埧5座,水池4个,引河11道,水车370部,抽水机两部,辘轳头150个,日夜投入战斗,24,451亩小麦七天可完全澆完。他們的口号是:“抽水机,水重轉,轆轤头,鸳鸯罐,苦战七昼夜,把小麦普遍灌一遍。每亩增20斤,共可增产50万,全乡每人24斤半。”社员們干勁冲天。现在是白天歌声遍野,晚上是遍地紅燈。(陈象佐)
载于1958年5月26日
深入檢查 具体指導
专员书记親自动手浇小麦
特来我縣帮助工作的刘湧付专员和县委书记陈树萱同志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到了平原鄕,深入检查了新建农社的生产情况,幷提出了具体指示,二十三日親自推水車澆麦,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
在检查新建农社的抗旱保收保苗保种情况时,肯定了该社干够足、有决心、有毅力、成绩大。有六好:小麦生長好,亩产250斤有把握,争取300斤有希望;稻田管理好;菜园管理好;引河开渠敢想敢做搞的好;植樹造林好;生产组织、政治工作好;社員情緖高。
刘付專員、陳树萱书记在檢查后对该社生产提了五项具体指示:(一)下决心抢时間,利用一切水源、水具在7天内堅决达到普澆一遍灌浆水;。(二)水利建设做到“双保险”。引河是好,但要因地制宜,再多打一部分水井和引河造渠挖泉;天旱水位下降也能灌溉,做到“双保险”的水利化。(三)灌溉造渠要統一规划,达到水利規格化、灌溉化。(四)春苗管理有所忽视、应下决心,按省委提出的操作规程办事,达到密植规格化标准化。(五)麦后整好土地,达到平原畦田菜园化。
劉付专员、陈书记以及平原鄕委书记李金堂等9同志并親自帮助農社推水車,三小时澆麦6分多。还具体帮助农社、队干部學会了小麦密植技術和小麦黑穗、線虫病的防治法。該社生产的好,勁头足。刘书记、陳书记分别提詩一首,以赞扬奬励。
鼓足干勁争上游,
多快好省多丰收,
千軍万馬改自然,
群策群力建平原。
(刘勇)
巧取河水灌良田,
发挥土地大增产
千軍万馬改自然,
多快好省建平原。
(陳树萱)
(陳象佐 赵祯运來稿)
载于1958年6月1日
抗早三保运动声势浩大
全縣十五万人馬昼夜苦战
以抗旱保收、保苗、保种为中心的群众性突击运动,已在全縣范圈内热火朝天地开展起來。从5月20日到26日,每天出勤148,000余人连续投入战斗,人不分男女老少齐动员,地不分山嶺平原齐突击,冲破了重重困难,打破了右倾保守,成绩巨大。全縣参加浇麦的41,580人,夜间出动2万余人,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和水利工具。利用水井9,700眼,水坝塘埧112座,水泉640个,水池252个,水湾150个,引河486 处,发挥了水利建設的效益。运用提水工具:抽水机30部,水車5,500部,辘轳2,000个,水斗568个,水桶12,000担,称杆142个,经过6天的苦干实干,水浇小麦60,896亩。开展好的有平原、平柳、洪河、高崖、尧沟五个鄕、镇,不少农业社已达到普浇一遍灌漿水的要求,对小麦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春苗管理方面,破除了陈规,达到密植,对种植玉米进行补苗移苗套种大豆等27,600亩;种植地瓜通过打竹节沟,间玉米等办法达到规格要求;营养杯、营养塊育苗有了新的开展,229处社已育好夏播玉米385万棵,棉苗36万棵,給夏种作好了准备。
这次运动的特点:劲头大,行动快,質量高,贯彻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从县委書記到社支部党員干部六千余名,親臨前線劳动督战,对运动推动很大。在运动中贯彻了算账对比,现場参观,批判右倾保守思想,樹立了信心。同时合理安排了农活和勞力,推行了定質、定量、定勞力、定工分、定时間、定地瑰、定工具等责任制度,保証了运动的顺利开展。(委办公室)
1、图为平原农社的社员們在日夜澆麦
2、这是平原农社在浇麦中的青年妇女水车队
3、平原农社的社员利用龙骨水车浇小麦灌浆水
载于夏历戊戌年四月十四日,1958.6.1
冲垮右倾保守 赵家庄农社地瓜达到规格化
平原鄕赵家庄农社共种春地瓜500亩,到22号已种好350亩。由于对地瓜密植能增产認識不足,多数不符合规格要求,据22号檢查已栽的350亩中,载2,000棵的50亩,2,800棵的280亩,僅有20亩够4,000棵。社委会根据以上情况,决心补种到4,000棵以上,立即召开了队長以上干部的现場会議,总結去年每亩植2000棵产量3000斤,每亩植3000棵产量4000斤的經驗教训,并参观了五队每亩植5;000棵的事实,就地进行了算賬和研究措施,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础上,大家一致同意:每一棵株距再补一棵,每公尺打竹节档一个,植地瓜一棵,这样每亩最低可植4,500棵,沟底再种玉米600棵左右。决议后主任赵希禹一面带領行动,一面抓计划督促检查。三天时間补苗100亩,计划七天时间对已种的350亩全部补齐,剩余的159亩也全部栽完,其中120亩丰产田种6,000棵。并种高额丰产田12亩,每亩植10,000棵,施肥四万斤,要求亩产三万斤。 (堅)
载于1958.6.1
抓紧時机 争取主動
赵家庄農社作好夏收夏種的准备工作
平原鄕赵家庄农社,根据当前抗早“三保”运动的繁重任务,对各项工作作出了全盤周密的打算,发动了广大社員進行了辯論,合理分配劳力,干部分工负责,各项农活齐头幷进。目前該社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停当。
(1)夏收的准备:已将全社所有的工具進行了一次檢查修理和登配,按生产队將现有的工具進行分配(全社共七个生產队六个場園)每队分臘叉6把,扒子4張,扫帚12个,麻袋6条,將叉4把,膠脚車每队6輛,木脚車每队两輛,簸箕每队3个,牲口套和碌碡也准备好了。防雨工具每队平均按60个占子针算,尙缺20个,社里又抽出了三个半劳力專打占子,现已基本打完。成麦糠的仓囤每队4个,粮食倉库每队一处,另外还准备了3个囤底。
防火工具,6个場園有两个場边有井,已安上水車和辘轳,其余4个場园每个場園设上四个水缸。
防风工具,每个場上都准备了石头、绳子和15根杆子,以防风灾。
为了保证麦收的安全,该社專門组织了基干民兵12名,由付支书赵金良同志專門負责,幷且由干部带头戶戶訂出爱國护麦公約,將惯偷分子進行排队,加强对他們進行教育,特别警惕他們的活动。
該社提出要边熟边收、边运、边晒、边打、边交售,及时進行分配,幷且要做到细收细打,坡里割净,場里揚。社员的口号是“一滴汗,一粒粮,不丢不爛全入倉”。为了确保麦收安全,社分工由社支书赵希友同志專門負責。
同时,该社已钉出计划,秋天再种麦子1,400亩(今年是932亩)幷且根据现在小麦品种的生長情况选好宾麦、蚰子麦、195小麦三种优良品种,已片选2万斤,穗选8,000斤,現已插牌登了记,由付主任赵振华同志专門負责,做到单收单打单晒单保存。
(2)、夏种的准备:保証要作到四边:即边收、边耕、边施肥、边种。麦收以后,有雨抢种,無雨水种,达到不誤费时。麦玉米和黄於,割了麦子耕了地接着就移苗,每亩施基肥5,000斤现已專門组织了25辆小車在麦收前將肥推到麦地里。全社共种豆子340亩,种子已准备好,147亩玉米现已全部用营养杯育上苗。为了保证育苗質量,不誤费时,对育苗采取了四包到底的办法,即包到队,包到人,包質量,包工分。这样作既能发揮劳力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技術質量按时完成。为了作好这项工作,社里分工由正主任赵修三同志專門負责管理。
1958.6.1
农村税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农社、農民到市場出售不是國家統一收購和統一管理的自產品或自己喂养的家畜,如山果、牛羊等。每次出售收入在15元以上者,要到农业社或税务所领取由財政机关統一規定的自產自銷証明。这个证明不能乱发,不能涂改,不允許轉借或出賣。期滿后幷將证明交回原开发机关。因为这样做即可防止行商投机偷漏国稅,又可防止錯征了農民的税。
(二)遇到商人偷漏税(臨时商人贩卖一般產品,应按銷售总额依80%税率納税)一方面督促他們到税务所,一方面到税务所报告(除财政机关各地税务所的税务人員以及受托机关征税外,其他机关或个人不能直接征税)。对报告的问题經过檢查屬实,对处罚或征税的事件,对报告人除表扬外,还給以物質上的激励。
(三)几个具体問题:
1.農民买树或买木头盖房子、打家具等,每大在10元以上者,要依10%的税率纳商品流通税,即100元总值納10元税。
2.購买耕畜,应按买价以5%税率纳交易税,即100元总值納5元税。
3、农民经过批准宰殺自养的猪、羊自食,应按身体净肉总值依8%税率納税(对自食無价应按市場价格納税)为了鼓励農民养猪积肥,对下述情况給予免稅照顾。(1)对自养的猪、羊下货不征税。②因婚、丧宰食自养的猪、羊、不征税,但出售部分应征稅③經鄉、批准宰役羊猪慰勞烈军屬者免税。(4)因病宰杀自养的种猪、母猪和身肉不滿30市斤的幼猪以及病死的猪一律免税。但宰杀在30市斤以上的肥猪应納税。
(四)農民不准經商,如經农社同意想搞副业、手工業的生产,必須过鄉(镇)批准,到工業局領牌照,到税务所办好納税手续,方为合法。(王成顺 張之德)
1958.6.1
新建社制定了麦收公约
为使小麦收好打好,保証顆粒还倉,平原鄕新建社按照利国利己的精神制訂了麦收公約。大体内容是:
一、保证麥收安全,不吃青、不偷坡,防火、防盗,拾麦交社记分,不偷拿一粒麦;
二、做到收細打,颗粒归仓,随熟随收,不損失一粒麦;
三、勞力服从社的統一按排和統一组织;
四、加强场园管理,予备下足够的防雨、防风、防火工具,做到不霉烂,不出特殊事故;
五、分配时,保证先國家后自己,不瞒产量,不偷分粮食,坚决执行國家夏粮征購政策,争取超额完成征購任务。
公约订好后,交群众辩論共同执行。
(刘振清)
1958.6.1
腾主任为啥不还贷款
馬宋鄕供销合作社藤主任,自53年7月30号,向银行贷款41元(期限1年),除57年11月9号合作社分红时扣下6元外,剩余35元至今已5年之久,仍未归还。银行同志虽当面說过多次,在会上提过不少意見,整风中大字报上也有,但滕主任还不肯归还。
滕主任每月工资52元5角,家里只有爱人和一个孩子(孩子已十八歲),据說56年家里还分紅100多元,57年工资改革时,补发了近100元工资,这样看來是完全有力量归还的,到现在不还是十分不应該的。
全國人民都正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那么你对多快好省的意义是怎样认识的?建議有关部門给予适当批評。(方万清)
图为:东水码头农社社员们在拔秧
1958.6.1
时有26个乡镇,分别为:城关镇、尧沟镇、鄌郚镇,3镇。黄埠乡、朱刘乡、南郝乡、边下乡、北岩乡、方山乡、方子乡、北展乡、乔官乡、马宋乡、营邱乡、朱汉乡、林泉乡、乔山乡、毕都乡、时马乡、高崖乡、漳河乡、红河乡、平原乡、阿陀乡、平柳乡、王俊乡,23个乡。
1958.6.6
理家庄子农社大搞平原水库
洪(红)河鄕理家庄子農社,学习了外地先進經驗后,利用平原地上三个旧水灣,加深加大,已挖成一个長68米;宽9.5米,深3米下泉4个,准备还下泉4个,这样能供应一部10馬力抽水机的水量。好处是:能蓄天上水,又挖出地下泉,水源广,作法简单;省工省料成本低,每个只用工500个,料僅用竹杆、鉄,成本在45元左右;水库面宽,水发暖,澆地好处大。汛期以前再完成两座,全社90%的土地能水澆,达到水利化。(刘纪禄)
1958.6.6
平原乡营养杯、塊育苗遍地开花
平原鄕为確保亩走1,200斤的增产指标的实现,大力推广营养杯、塊育苗,使夏播作物提早育苗,增長生長期,这是保证全年大丰收的重要關鍵。目前各社正在查夜不停的大搞營养杯、塊育苗,截至五月30日止,全乡已育玉米苗164万棵,每亩按4,000棵计算,能种400多亩。棉花已有两处社开始,育苗12,000保,鄉委提出:抢时間抓关键,苦战五昼夜,争取把苗全育完。
在育苗中,实行了五定:定苗数量;定完成育苗和出苗时間;定質量要求;定工分;定真人管理。这样大大地鼓舞了社员的干勁,又推动了營养杯、塊育苗的开展。如平原社这样做,全社夏播玉米300亩,须苗120万棵,分別包12个队,每队包10万棵,从5月28日开始至6月2日共五天的时間全部完成。同时,这一工作领导親自动手,加强技术指导,组织現場参观,因而营养杯、塊育苗已在全鄉范图内开展起來,現正在继续深入中。(趙祯运)
1958.6.11
总路线光辉普照
平原乡又有54个厂组投入生产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鼓舞下,平原乡已经掀起大办鄕、社工业的高潮。到本月六日为止,已有54个组投入了生产,尚有53个厂組正在动工和准备,预计除依靠上級支持机器不能按时完成外,其他可在今后20天内全部完成。这个计划完成后,至年总产值为449,880元(占农業总收入的55.3%)比57年工業产值55,899元翻了三翻多。
該鄕在鄕、社工业的发展上,开始由于鄕社领导干部对办工業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工業摆到党委議事日程上,对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業的力量分配上也很不相称。多数镇领导存在着依靠上支持办大工业的思想,对鄉社的小工業抓的很差,而使鄕社工業的发展速度很惨,到5月下旬全乡仅有37个厂组,平均每个农业社仅有2个,还远远跟不上农业的需要。自从鄕委認真学习了县委对办社工業的指示后,引起了領导干部的重视,檢查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鄕迅速成立5人工業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李錦堂同志親自掛帅,鄕長王登岱具体领导,社有一主任或付主任具体靠上,专管工業工作。
其次是发动了群众办工業,在广大社员中掀起了一个投资、投料运动,解决物料不足的困难。据初步统针,群众自动投出銅元230斤銀元40块,鍚181斤,木料折款550元,工人投出旧机器另件一部分折价350元。全鄉干部、職工、教员为支援鄕社工业的发展,也自动报出无息存款330元,约计能支援700元左右。
另外在开展鄕社工业当中,幷檢查接受了去年个别社办工業的教训,单純为利潤着想。如新建社去年木業厂为了赚錢,不但不制造农具支援农业生产,还到别处买來棺材10余个进行商业买卖。而今年明確了办工業是为农業服务的方針后,先后制造了30多部手播单管双管水車,和部份龙骨水车积极支援抗旱“三保”运动。由于建立了缝纫和鞋業组,全年可节省女劳力1,600个工日。鉄木業社为了大力支援当前的抗旱“三保”运动,决心在汛期前再制造龙骨水車25部,手摇水车250部,改造三、四眼耧133把,創造两轮平板运输車等。全鄕的工業规划,要求工業的总产值到59年赶上农业,三年实现工业化。幷计划再新建厂和79个,擴建10个厂组。鄕委为了使工业迅速向前发展,幷组织了10人去城阳、安邱、益都、潍坊和兄弟鄕,进行了参观,学习回来后,每人并带徒弟3--4人,解决了技術人员之不足,使整个乡、社工業的发展日新月异。(刘振清)
1.这是平原社制造成功的手摇双管水车
1958.6.16
1958.6.21
孟家莊社日夜与干旱作斗争
平原鄉孟家庄社,在乡委提出:“平原水車灌,丘陵车运水桶担,就是用口含,也要种好田,全力一赴总动员,八至十天搶种完"的号召下,该社社员們都鼓足了于勁,有信心有决心把当前的抗旱三保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全社夏播面積1,800亩,由于做到了劳力、畜力、物力的统一安排,現已有24犋牲口上了犋,耕地达340亩,有大小重36辆运粪,苦战了一昼夜,改制了双腿耧5把,开始水播大豆40亩,水点和移种(营养塊)玉米46亩,126亩黄於现正在打沟准备移栽。他们的行动口号是:“小等雨、不靠天、抢时間、抓关键、二人活一人干,一年增产赶十年,苦干十昼夜,夏播作物全种完,苦干、实于夺增产”。现全社出勤538人,占劳力的147.4%,夜出勤320人,占劳力的88%以上。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將抗旱三保运动坚持到底。
(趙祯运)
1958.6.21
东水码头农社小麦空前丰收
高兴和、赵凤珍
东水码头农社共463亩小麦,均都是齐人高下,麦穗齐整,籽粒成实饱滿,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据初步估算,平均亩产可达424斤比去年亩产203斤翻一翻。其中亩产500斤左右的丰产田有200亩。全社小麦总产最高可达到196,440斤,除完成夏季公粮和全年购粮任务并超卖3万斤余粮外,尚有小麦143,956斤,全社518口人,每人平购分小麦278斤。一步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劳动的成果。该社在小麦的种植上,主要常提了如下儿点:
一、抓住深翻地、早种和选用良种。俗話说:麦扎黄泉谷漏糠,说明了麦田深翻的重要性。全社463亩麦田全能用铁锨深翻一尺,个别的翻了二锨。对213亩改茬晚麦采用先灌茬后深翻的办法。全社1957车所用麦种,全部实行了田间片选(碧码一号及螳螂子),进行了单打单晒单存,统一管理,專人负责,下种前幷配具试验了发芽率,全部达到了种早种好。在播种时間上,秋分开始4天播完大茬,改茬麦寒露結束,比往年提早十天至半月。
二、抓住了追肥水浇 和 适时 修鋤。全社463亩小麦每亩追肥3,000斤,化肥7斤或者颗粒肥15斤。在整个麦田管理过程中,又先后追了五次肥。第一次在冬季追过一遍化肥每亩15斤,后又普追一遍人粪尿,开春追了一次土肥,每亩2,400斤,清明前追一遍颗粒肥每亩30斤,最后追了一遍千灰、墙皮等。修锄方而普锄了三遍,封冻前就锄了一遍,清明前卸花后分别锄了二遍。在水浇方面,全社所有麦田全部浇了五水。其中有120亩丰田达到了8水6肥。共计是扩杈水、封冻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等。
三、干部带头作出样子。以往在小麦的种植上,由于不水浇、不追肥、又不密植,技術操作粗放,丰收年也不过180斤左右。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改變了旧的耕作制度,首先是干部下决心带头行动,起了重要作用。第一年,社干徐香廷亲身带领了10名壮年劳力翻了三亩半,結果同样施肥、同样土质,每亩增产150斤,树立了样子。以后14个社、队干部又带头行动,分片包干,翻地达到80%。去年就全部深翻水浇追肥了。为了取得增亲的經验,让干部搞了11亩试驗田,各队搞试验田15亩,作出样子,全而推广。社里幷由社支书分工專作麦田管理工作,负责到底。在麦田的管理上除推行了包工、包亲、包成本“三包”,到队的制度以外,將全社所有麦田划成了27片,经过民主讨论,將产量、成本、增产措施、工分、人员定到地块提出具体要求,实行奖惩制度,保证小麦的增产丰收。
四、作好政治思想工作是关键。作好政治思想工作,统一思想,続一认识,统一行动,发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小麦增产的第一线。开始社里提出由去年亩产206斤的基础上,提高到236斤,丰产田要求500斤的指标,思想阻力很大,多人不相信这个指标能够实理,有的采取,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消极态度,对坚决作到五水三肥的增产措施,认为是办不到的事,思想不通。社支部根据这种情况,便组织了一場以农业发展網要40条为中心的生产建设大辩論,重點是辩論了小麦能不能增产,怎样增产?并用实例在群众中進行了对比,算出了三笔帐:一是小麦深翻与不深翻的对比帐;二是水流追肥与不浇不追的对比帐;三是小麦增产后支援国家建设和社员生活改善前途帐。同时进行了四排:排肥源、耕勞力、排水源、排农具,分析了有利条件,以事实打破了右倾保守思想。社员徐可芳说:“上年咱种的11亩改茬麦,由于水流追肥、深翻、深创,每亩产了416斤,只要加油于,增产潛力挖不完。”一致反映:事在人为。幷采用边行动边瓣論的方法,保证了运动的开展。深翻深刨地20天全部完成。在浇水中,18部水事、18个量斗子全部利用起来,三天三夜就流完一遍 。他們最大的特點是 :說干就干,干就干好,这干到底,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和领导。
为于取得来年小麦的更大丰收,有力支援国家建设和改善社员生活,該社今年计划秋种小麦712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80%,亩产要求达到600斤至700斤,来一个更大的跃进。在耕作方法上采用合式秧田种畦麦的方法,土地利用率90%以上。要求全部五水五肥,保证每亩施底肥6,000斤,种植蚰子麦、碧碼一号、螳螂子等良种。当前立即选好种,由每亩留种25斤,增加播种量,争取來年小麦的更大丰收。
1958.7.1
6月20日,毛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中南海参观北京兴平机械厂制造的“巨龙”牌拖拉机。
(报纸剪切的图片文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