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71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
  “昌乐县,三大宝:荠荠菜,茅子草,白矾火石不用找。”这是旧时昌乐人民对贫瘠落后乡土的慨叹。新社会,山河换新装,旧貌变新颜,粮棉丰收,瓜果遍地。昌乐富饶的物产撩拨起人们满腔的豪情,昌乐盛产的西瓜招得人们啧啧称赏。“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来赶集。”在它们之前,昌乐西瓜五、六月间就源源登市,供人享用。当地人吃了西瓜,增强了对昌乐土地的无限深情:外地人吃了西瓜,加深了对昌乐人民的友好感情,对昌乐大地留下甜蜜的回忆和向往。
  昌乐西瓜运销数千里,誉满省内外。不少报刊载文,把昌乐西瓜与开封、抚州、凤阳和绍兴的西瓜相提并论;很多外地顾客常说,昌乐西瓜可与德州的枕瓜、荷泽的桃尖西瓜抗衡媲美。昌乐瓜农把生产西瓜为四化建设服务引为光荣。昌乐县的金山瓜农曾排练《金山西瓜走天下》的文艺节目,在昌乐城乡广泛演出,欢庆西瓜丰收。
  我县栽培西瓜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自清朝道光年间就有种植,主要产地在“南唐北都”,即现在的鄌郚公社金山一带和朱刘公社都昌一带,而以金山西瓜最为出名。金山西瓜指鄌郚公社金山之下的青上、前泉、后泉、前孔、后孔、上东山、卞家庄的产品。早些年,这一带村村种瓜,质量最佳。随着西瓜生产的迅速发展,昌乐境内的白浪河、大丹河、九曲河、漳河、龙丹河沿岸的沙土地带,也先后成为西瓜的主要产地。西瓜的种植面积由一九四八年的一百零三亩,逐年递增到一九八二年的近两万亩。昌乐县成为山东省西瓜的主要产区之一。
  昌乐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也不断更新。一九四七年“核桃纹”取代了“花狸虎”,到一九六九年,“大青皮”又完全取代了“核桃纹”,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大青皮”逐渐由“蜜宝”所取代。交了八十年代,“蜜宝”西瓜的种植面积以百分之九十六的比例,成为昌乐西瓜的主要品种。鄌郚、漳河、红河、大宅科、马宋、乔官几个公社的“蜜宝”被公认为昌乐西瓜中的上乘佳品。
  在昌乐县委、县府的密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昌乐瓜农和科技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使西瓜早熟、高产、优质。人们用“早、大、甜”三个字概括了昌乐西瓜的特点。为了使昌乐西瓜早、大、甜,瓜农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栽培方法。
  先说抓“早”字。瓜农种西瓜,传统的做法是“谷雨”断霜后催芽直播在大田里,这种做法发芽慢,结瓜迟,到七月底或八月初才能收获上市。在七十年代里,瓜农们先是改用室内育苗、“贴大芽”栽植幼苗的方法,继之又采取营养钵育大苗,带土移栽的措施。西瓜育苗、移栽的这两次革命,使结瓜日期提前了二十五天左右。一九八二年,他们又从外地学来了地膜覆盖新技术。加上其他措施的密切配合,使漳河公社的姚家庄等地的西瓜成熟期一下子提前到刚交六月份的头几天里。六月二十日,姚家庄的瓜农去潍坊市场卖瓜,引得顾客交口称赞,轰动一时。有的顾客啧啧赞叹大胆断言:“论上市早,这瓜首推全省第一家”。
  七月二十日,邻县的七位同志按照历年的老习惯,专程来昌乐学习瓜田的后期管理时,想不到块块瓜田早已拉秧改茬。他们失望之余,十分佩服昌乐西瓜的“早”。
  再说抓“大”字。近几年来,西瓜亩产量显著提高,一般亩产达四、五千斤。产量高,单瓜个大是个首要的因素。昌乐瓜农和科技人员为提高单瓜重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实践。他们认识了中节位以上留纽,才能使果实个头大、形端正、果皮薄的生长规律,避免了低节位和过高节位留纽,恰当地选留第三个雌花留纽座瓜。他们还认识和掌握了从开花座瓜到成熟阶段西瓜生长的“三长三顿”自然生长规律,采用“三促三控”的有效方法,巧施水。
  在每期“长”的时候,抓住时机多浇水,促进养分的分解和输送,保证果实长个;在每次“顿”的时候,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养分随着过多的水分输送到蔓叶,造成蔓叶徒长,使瓜果后期缺乏养分供应而长不出大个头。西瓜“泛瓤”阶段,称为“生长极期”。这个阶段的十至十二天中,瓜农手脚不闲地忙碌,施膨瓜肥,浇膨瓜水,西瓜一个昼夜长一斤,那长势着实喜人。瓜农对瓜田的精心科学管理,赋予昌乐西瓜“大”的特点,平均单瓜重十斤左右。一九八二年,个别地块亩产高达六千六百七十四斤。
  再说抓“甜”字。昌乐西瓜多达十几个品种。一九六九年引进的“蜜宝”西瓜,以含糖量高、甜美可口的突出优点独占鳌头,它的栽培面积在所有西瓜品种中占了绝对的优势。由昌乐瓜农和科技人员培育成功,经地区科委鉴定命名的“乐蜜”新品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蜜宝”的引进和“乐蜜”的育成告诉人们,昌乐瓜农对西瓜品种的选择一贯坚持“甜”的标准,并在长期西瓜生产活动中为提高含糖量、增加钳度努力实践。他们克服了原先认为“旱瓜甜的片面性,本着看天、看地、看苗而适时、适量浇水的原则进行瓜田管理,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排涝。他们明确认识到以下的道理:西瓜中的糖分是西瓜本身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经光合作用变成的,养分靠水分输送,西瓜吸收水分不多,养分缺乏,光合作用再强,也不会产出甜瓜。瓜农们还运用整蔓、垫土、翻转瓜面的方法,增加瓜面接受阳光的面积,加强其光合作用,使之增加更多的糖分。果实成熟期适量增施磷、钾肥也被普遍视为增加糖分、提高甜度的有效途径,含糖量有时高达十二度的昌乐无籽西瓜,在广大城乡市场赢得更高的声誉。人们在品尝昌乐西瓜时,在“早”、“大”之外,又很自然地加上了个“甜”字。
  西瓜是清热解暑、消烦上渴、利尿导湿、解酒制毒的夏令佳品。夏至过后,吕乐瓜农开始按照远运、食用和留种的不同需求,分引采收七成半至八成熟、八成半至九成熟或九成半至十成熟的瓜。这工作远不象外行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易行,也并不象外行人所认为的那么奥妙莫测。瓜农们会按照他们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用目测、手拍和计日的方法作到恰到好处的挑选。瓜农们分批采收,昌乐西瓜源源外运。条条大道,推瓜车势如长蛇;交通要道,机动车拉瓜来往穿梭。果品公司收购站里,西瓜成山;大小集镇,最惹人注目的是招得顾客熙来攘往的瓜摊。王潍、济青公路的道旁路口,由卖瓜车凑成的小瓜市,从早起买卖到傍黑天。在昌乐地界,人们可以按照本人所好,买到自己喜爱的西瓜。一九八二年昌乐火车站的职工昼夜奋战,把县果品公司外调的七百五十一万斤西瓜装车外运。车皮上注明到站的卡片告诉人们,昌乐西瓜竟运销至黑龙江盘石。列车奔驰,运走了昌乐瓜农精心莳弄出的滚圆大西瓜,他们为四化贡献力量的诚挚情怀是拉不尽,载不完的。
  昌乐瓜农誓为四化做贡献,不以“早、大、甜”的现状为满足。他们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成功地培育出了“乐蜜”、“昌乐无籽”良种瓜。昌乐瓜农脚踏瓜田,心向四化,几年来他们不仅向近二十个省(自治区)的六十个生产、科研、外贸和农业院校提供昌乐西瓜良种,还派出了自己最好的瓜把式远去历城、泰安、高密、莱阳、五莲传授种瓜技术。昌乐西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科研部门全面总结了“昌乐西瓜优质早熟开发试验项目”的新经验,决心领导全县瓜农为培育和生产“早、大、甜”的昌乐西瓜谱写新的篇章。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