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46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山东道教碑刻集后记

  后记
  几乎在拿到《山东道教碑刻集》青州、昌乐卷様书的同时,临朐卷也基本完成了。从收集、整理到最终出版,青州、昌乐卷前後历时四年多,其中所付出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但看到精美的様书,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见到成果後的喜悦。青州、昌乐卷之所以历时这麽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个人经验的不足。我曾在青州、昌乐卷的《後记》中提到,我既不是做文献出身的,也不是学考古的,对金石学更是一窍不通,几年前发心从事这项工作,一切从头开始,所以进展缓慢。在今天看来,青州、昌乐卷因为经验不足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留有一些遗憾,这对於一向崇尚完美的我来説,确实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但理性地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真正完美的东西?正像柏拉图所説,真正的完美只存在於理念中,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我们真正能得到的并不是完美本身,而是在追求完美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这様一想,我的心中多少有了一些坦然,以往的错误与不足已经无法改变,目前我能做的只是尽心尽力把临朐卷做好,争取在将来能够减少一点遗憾。
  与青州、昌乐卷比起来,临朐卷做起来其实更难一些,因为临朐除了沂山东镇庙与禅堂崮碑刻相对较为集中外,其他的都比较分散,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同时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比如,为了寻找聚粮崮的那块残碑,我们顶着高温酷暑爬上了海拔七八百米的山顶,中间因路途不熟,还几经周折,屡次遇险,最终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那块碑时,却发现它已经破碎为十多块,而且文字严重漫滤。又如,我们曾经三上嵩山,几乎跑遍了嵩山的角角落落,但却一无所获,而且在第二次到嵩山的路上还发生了车祸,好在没有人员伤亡,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与这些比起来,严寒酷暑、蚊虫叮咬、徒步跋涉、中途遇雨、忍渴挨饿等等,这一切都已经不算什麽了。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岂止承担大任如此,在人的一生中,要想做好任何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艰辛,这可能就是孔子所説的“先难而後获”的意思吧!
  看着临朐卷厚厚的书稿,回想起收集、整理碑刻过程中的件件往事,我心中感慨万分。这份成果的取得,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罘多朋友、同道共同努力
  的结果。首先,我要感谢临朐县博物馆的宫德杰副馆长,早在青州、昌乐卷的收集过程中,宫馆长就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而这次临朐卷的出版,他更是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临朐碑刻的信息,而且还利用节假日亲自陪我们到各地寻碑。若没有他的帮助,临朐卷是不可能这麽快完成的。其次,要感谢我的学生秦国帅、王光福、赵永青、李杨等,他们陪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可以这麽説,临朐卷的每一块碑刻上都浸入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这一份收获。再次,我要感谢沂山管委会的张孝友副主任,就在临朐卷即将完成的时候,张主任主编的《沂山石刻》一书出版了,这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临朐卷将要出版的时候,张主任又慷慨地允许我们使用《沂山石刻》一书中的东镇庙碑刻拓片,他的这种无私精神令我们极为感动。最後,我还要感谢青州市博物馆文物科的庄明军科长,青州、昌乐卷是由我们两人合作完成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从他那裹学到了不少有关碑刻的知识。在临朐卷的收集过程中,庄科长不仅多次为我们提供信息,而且有时还亲自陪我们寻碑,他这份友情与付出,我将铭记在心。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香港青松观对本项目的支持与资助,感谢齐鲁书社赵发国主任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赵卫东
  2010年12月8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