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一国军小人物公开发表《悼丁叔言先生》文
按:
1947年1月10日,曾与丁叔言有交集的国军营长杨京(其人名不见显,于丁氏自杀后10日内即撰悼文,可谓性情中人)在《民言报(青岛)》第5版发表《悼丁叔言先生》,1月11日在《军民日报(青岛)》第5版发表《痛失齐鲁方正,悼丁叔言先生》,二悼文内容略同,系一稿另投者。
丁叔言因被军阀逼捐而自杀,尽管各路报刊如《中央日报》《青岛时报》《申报》《大华日报(济南)》《中报》媒体陆续报道此事件,但此以个人名义发表之悼文,为见诸报端之仅见。杨京时为掖县第八军通讯兵营中校营长。
丁叔言先生一代富豪,终为债务所逼,服毒自杀。噩耗传来,举人惊悼。回溯余自国外随军飘海于青岛登陆来潍后,即驻节于丁家花园(先生宅)。虽与先生素昧生平,然而一见如故。爰余住房,蒙先生亲为部署。嗣后每于匪焰削戢之时,辄被邀与丁笏丞诸先生游。
先生性豪,善酒不乱,每一宴聚,即猜拳行令,填词赋诗,喜乐达于极点。曾忆某次飞觞醉月后,先生即向余吐谈古今中外名将风概,临歧并出其生平诗画示余。携回阅之,殊觉其文气奇而理壮,意真而义纯,其画尤属轻描淡绘,幅幅佳景,不逊摩诘风格。其所以如此者,盖存于中,形于外也。
聚首半年后,余随军西指,直捣淄博,旋师张店,忽奉其手教。内有:“贵军此行,济垣之围,得以解除;胶济一脉,得以畅通;百万灾黎,得以纾难;齐鲁雄风,得以振拔”勉之。
迨本军收复广饶后,即旋斾青州。未几,我军长李公统领师干,来潍部署军务,独畀余留青举办军陆空联络干训班。逾月来潍,一遇先生,又赐余以“将军凯旋何迟迟,为道留青训健儿”之语。
及此次本军转旌东进,先生复为送行,予于马上临别一礼时,复承口赠以“此行是我胶东民众之福也”。凡此历历,言犹在耳,讵不谓此寥寥数语,竟属先生于潍阳江畔,撒手尘寰,永诀余等而去也。尤以先生之画,余满怀冀以待鲁绥靖,奏凯归来,借重东壁,用索铭瞻。殊人生安荣祸福,俯仰苍茫,幽美之物,亦随先生而去矣。而今而后,夫复何得焉?
先生高高身材,斑班双鬓,洁白之面孔,伟岸之仪容。当而立之年,曾远游京华,与当代名流胡适之、傅斯年诸文豪酬唱交游;至不惑之年,又一举而膺鲁省代表,周旋政场。抗战军兴,转战南北,其为其行,固不仅一乡一县善士已也。
先生德行高远,生性磊落,感慨激昂,博学多才,不死于千军万马之间,使其红血热泪化为海水,涌荡东洋,而死于黄金绣楼、赋繁债重之上,徒为万人惊惜,诚为先生不取也。甚矣,债务之猛于虎也!
余与先生年来相知,谊兼义友,惟世难仓皇,风尘澒洞,奉教虽浅,独知先生忧丧时势,感慨日深。迄今抚读遗着,马倥戎惚,盖未尝不追忆酒酣耳热、抵掌雄谈时也。当建国之日,兴鸦毒之悲,知与先生夙好者,其同抱此感也夫!
《民言报(青岛)》编者按:杨京先生为国军一营长,以丁叔言先生德行高远,为齐鲁一方正人,徒以赋政羁勒一身,遂以身殉,特于戊马倥惚之中草此悼文,远自掖县送来,以志缅怀。
《军民日报(青岛)》附杨京致报社数言:潍阳丁叔言先生德行高远,博学多才,为齐鲁一方正人,徒以赋政重重,羁勒乃身,遂尔自杀。缅怀高节,恸悼良深,用特于戎马仓忙中,草成悼文乙篇,随电奉达,敬乞贵报权予刊登,以正俗风而悼幽魂为荷。掖县第八军通讯兵营中校营长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