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8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张铭璇丨为民良吏张印立

  为民良吏张印立
  张铭璇
  张印立,字参我,谥号忠正先生,明万历三十三年古历二月三十日生于临朐县盘阳北大郝庄,属蛇,俗为小龙。其父讳顕儒,庠生,入祀乡贤祠;祖讳凤鸣,庠生;曾祖讳瑛,亦庠生。迄今适值420年,是为七甲子。
  据明崇祯刻本《崇祯十年丁丑科三百名进士三代履历目录》记载:“张印立,参我,书品房,乙巳二月三十日生,临朐县人,癸酉六十二名,会一百三十六名;三甲一百八十六名。户部观政,戊寅授藁城知县。曾祖瑛,祖凤鸣,父顕儒,庠生。”由此可见,张印立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即公元1605年,至今年正好420年;他于明崇祯六年中举人,为全省第62名,时年28岁;崇祯十年中进士,时年32岁;会试是一百三十六名,殿试为第三甲第一百八十六名进士。从杭州知府任上挂冠归朐,时年40岁。中进士后,先任户部观政一年;次年(崇祯十一年)方才封官河北藁城知县。
  据民间传说,张印立在藁城任知县期间,曾经赈济灾民,为藁城秀才授课,颇得藁城人拥戴。对此,我曾有些怀疑,于是从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了藁城古县志。这本《康熙藁城县志》是清朝康熙三十七年编修的,比张印立在任时晚了60年,论说这么长时间,可能还有经历过张印立在任时期的士民在世,其记载评述应属可信。
  且看《康熙藁城县志·卷之九·循良传》记载:“张印立,临朐人,由进士初任藁城时,大兵之后,继以大饥,民相食。亟请蠲赈、散帑、发粟,以救老弱。招少壮者,修东作门瓮城及四角台,或官设,或义劝,每名日给饭食,期于果腹,寓救于修作中,全活者数万;及兵荒稍靖,集诸生课艺于会文堂,按期命题,面为提撕,不啻父师之于子弟。莅任四载,养民造士,患难相同。升任去,邑人士追送数百里外,至今父老思之,犹称‘临朐张老爷’云。”从《藁城县志》这段记载来看,张印立在藁城知县任上颇得藁城人拥戴,若不然,也不会有藁城人送行数百里。
  民国十二年,藁城县出版的《藁城县乡土地理·下册·张印立》文载:“明崇祯间,张公印立,任藁城县令。时兵荒相继,人民相食,亟请蠲赈散帑发粟,以救老弱;并招少壮者,修补城垣,日给饮食,寓救荒于工作,全活者数万。及兵荒稍靖,集诸生课艺于会文堂,不啻父师之于子弟。莅任四载,养民造士,患难相同。及升任去,绅民追送至数百里。时人谈及良吏,每称‘张老爷’。”从《藁城县乡土地理》的记载来看,张印立在藁城期间赈济灾民,修补城墙,辅导诸生学习,乃属真实可信。
  2008年新浪博客上有篇文章《藁城历代清官名宦》,叙述了历史上藁城县的清官名宦共有8人:一是擅谏名臣杨伯雄,二是唐朝名宦倪若水,三是廉政爱民的县令董文炳,四是一代儒臣董文用,五是一代刑名之祖张子麟,六是明代名宦石珤,七是明代名宦石玠,八是“为民良吏张印立”。此文的博主是藁城县女作者平子,所幸当时我下载保存了此文,附录于后,让读者参考。
  关于历史名人,后代多有自吹之嫌;但在他为官之地,多是公允的客观评论。张印立做藁城知县是在明崇祯十一年至十四年,而记载其事迹的《清康熙藁城县志》是在他离任60年之后,好坏褒贬俱是藁城人评说。从唐朝到明末,能够位列“藁城历代清官名宦”之一,也实属不易!

  注:张铭璇,字御词,笔名张未弛,临朐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家谱学会会员;是临朐县政协文史委员、信息员。个人专著有《临朐名胜志》《石门坊考》《三皇庙志》、《宝瓶文韵》,整理出版清光绪《临朐县志》;主编“潍坊旅游系列丛书”之《沂山》《魅力昌邑》《诸城风光》《临朐名胜》《潍坊非遗全羊专号》;齐国民俗专辑《齐风铎韵》即将出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