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工业篇
第六集 辉 煌
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推倒第一张牌,就会引发连锁性反应,使整个牌阵倾覆。
昌乐巨变是个"万花筒",有形的变,无形的变,经济的变,社会的变,迅猛的变,静悄悄的变,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促使出现变局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是工业化,正是声势浩大的工业化运动,牵一发而动全局,成为昌乐巨变的第一推动力。
工业化一举改变了昌乐积贫积弱的局面,使昌乐人挺直了腰杆。
多少年了,昌乐被戏称为"全市第二大县"、"传统农业县",一直处于令人尴尬的境地,原因就在于昌乐工业落后。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没有发达的工业,昌乐又如何立起来、强起来?
经过不遗余力地推进工业化,昌乐终于有了成规模的产业,成气候的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工业发展起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工业化装满了两个钱袋子。县镇两级财政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众所周知,昌乐财政一直被称为"吃饭财政",不论如何精打细算,总是捉襟见肘。于是,昌乐长期走不出"越没钱越办不成大事,越办不成大事越没钱"的怪圈。而今,通过"工业强县",县镇两级财政连年增长。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9.9亿元,2008年,达到13.5亿元,2009年达到14.8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工业。
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2009年,昌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000元,分别增长12%和20%.有了钱,腰杆自然硬,花钱就大方。近几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迅速攀升。2009年,肉蛋奶人均消费比十年前翻了两番。家庭用车、摩托车、无绳电话、电脑等新兴工业消费品市场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
采访 中国移动昌乐分公司经理韩秋剑谈手机市场
昌乐移动公司有手机用户20多万户人,行业占全县人口的60%.据营业部门抽样调查,手机市场近几年很火爆,不断推出新型号、新款式、新功能,每半年就完成一次更新换代。
工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使城市经济空前繁荣起来。
工业化、城市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昌乐近几年把工业化、城市化紧紧捆在一起,共同推进,一体发展。实施工业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条件,一批批工业园迅速扩张,一条条道路迅速打通,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城市化的原动力。同时,工业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货币流,又成为城市经济的生长点。以物流业为例,伴随工业化突飞猛进,大量原材料从外地涌入昌乐,大量产成品每天从昌乐运出县门,工业化使昌乐成为一个巨大的加工基地,于是催生了如火如荼的现代物流业。
据统计,昌乐各类物流企业多达十多家,这些物流业成为"昌乐制造"的"搬运工".
昌盛物流公司就是这些蚂蚁式的"搬运工"中的一员。企业位于新规划的首阳山物流基地,总资产3亿元,年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
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居民幸福指数迅速攀升。
工业化不仅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的硬环境,而且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软环境,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大为改观。
采访:县卫生局局长张卫昌谈卫生事业
近几年,昌乐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城市落实了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9%以上。
采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人事局局长刘树铭谈就业和社会保障
昌乐县把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就业准入低门槛制度,再就业培训基金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金确保足额发放,而且数额逐年增加。
有钱好办事,钱多才能办好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得益于工业化,工业化成为昌乐人幸福生活的可靠保障。
工业化彻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社会转型。长期以来,城乡差别、工农业剪刀差,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而在昌乐,城乡二元对立的特征尤其明显。由于工业化落后,工业不仅不能反哺农业,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业成果,"传统农业县"由此得名。而如今,工业化的成果已开始由工业向农业渗透,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这种新动向,昌乐人称之为"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村社区。这类社区,与传统的村落有天壤之别,因为在这里,不仅有别墅式的楼房,还有行政服务大厅,有超市连锁店,有文化活动中心,凡是城市有的,这里应有尽有,与其称之为扩大了的村落,不如称之为缩小了的城镇。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民。一方面,工业化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种新就业的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农民式工人".另一方面,工业化引发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大量农民实现了就地创业,各类小工厂遍布乡间,农民一边种庄稼,一边办企业,这种新型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人式农民。"据统计,近几年每年都有1万多农民涌入县城就业,2万多人就地开办了工商业项目。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村经济。以前,在农村经济构成中,种植业占绝对的大头。而现在,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靠工业、靠第三产业。一大批工业村、专业村、亿元村竞相出现。
朱刘街道万庄村,通过工业兴村、强村,村集体积累达到10亿元。几年来,他们为村民解决了一系列福利待遇,60岁以上老人都有养老金,过生日都能得到一份不薄的"贺礼",谁家的孩子考入大学,都能得到2000元以上的助学金。工业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村两委的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曾经是那样阵营分明,不可逾越,但是今天,在强势的工业化面前,一切壁垒、一切分界都冲垮了。这就是工业化的伟力!
工业化拓展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给人以无休止的渴望。
半个世纪前,昌乐县红炉社成立,几十个人,几十把锤,生产小农具。50年后的今天,这家红炉社已改名为山东矿机集团,2008年跻身"中国煤炭设备制造企业100强企业".
就在红炉社诞生的时代,绝大多数昌乐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业,更不可能懂得"工业强县"是什么含义。50年后,每一个昌乐人都清楚"工业强县"的极端重要性,都知道工业发达究竟对昌乐意味着什么。
二十几年前,市场经济刚刚兴起,昌乐民营经济还十分脆弱,纳税过万元的企业还不足30家。那时,人们不知道民营经济的前途会怎样,结局是什么。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昌乐民营企业纳税过亿元的3家,过5000万元的5家。
仅仅是十几年前,昌乐县农业占GDP比重还高达60%以上,农业人口高达50万人。人们不知道昌乐要多久才能变成一个工业县。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昌乐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跨越。
渤海,古称北海。昌乐的两条大河丹河、白浪河经过千折百回,最终都回归于它的怀抱。
北海的潮起潮落启发了庄子,于是有了鲲鹏展翅的寓言。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个寓言故事,它的文化含义也许是指工业家腾飞。
北海的广阔无垠启发了姜太公的智慧,于是有了姜太治国之策,使齐国由弹丸小邦迅速成长为东方强国。使齐文化一枝独秀于海岱之间。北海岸,是工商业文明的重要海岸。
首阳山,北海南岸迎接日出的第一山。登高望远,远处是无限风景。
站在新世纪的新起点,昌乐人看到了工业化的前景无比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