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15 09:26
鄌郚史志总编

阎循观撰《姜云一先生言行记》

  
  《清史稿·列传267· 儒林一 》:姜国霖,字云一,潍县人。父客燕中感病,国霖往省,跣走千里,至则父已殁。无钱巿棺,以衣裹尸,负之行,乞食归里。泣告族党曰:"父死不能敛,又不能葬,欲以身殉,又有老母在。长者何以教我?"人怜其孝,为捐金以葬。母易怒,一日怒甚,国霖作小儿嬉戏状,长跪膝前,执母手,掴其面。母大笑,怒遂已,时年五十矣。师事昌乐周士宏,尝与国霖至莒,乐其山川,死即葬於莒。国霖筑室墓侧,安贫守素,不求於人。值歉岁,莒人恐其饿死,闻於官而周之粟,亦弗却也。昌乐阎循观问国霖喜读何书,曰:"论语,终身味之不尽。"
  阎循观《姜云一先生言行记》:姜云一先生,名国霖,潍县孙家庄人。家贫,父游京师,疾病,先生往省。至则已卒,无钱市棺,以敝衣一称裹其尸,负之还。族党哀之,为醵赀以葬。是行也,往返二千里,身携钱三百,常乏食于道,见者泣下。
  母,性憨多怒,怒则致疾。先生百计解之。一日,怒甚,先生跪膝前,作小儿嬉戏状,强母掌其面,母笑而罢。自是不复怒,先生时年五十云。师事昌乐周生士宏。士宏有高致,尝与先生至莒,乐其山川而家焉,死葬其地。先生筑室于侧。年饥,率二日得一食。居常衣冠甚肃,语甚谨,诚于祭祀。遇人必忠敬。
  予尝过其村庐,见题座右云:"此心不可有呼吸之放".予问先生喜读何书,曰:"只《论语》,终身味之不尽!"尝自述生平:"为学得力,四十始能不以贫富撄其念;五十始能不以死生动其心!"
  先生于予为妻族,诸子称之,必曰"先生"云。
  韩梦周《姜云一小传》:姜国霖,字云一,潍人。笃行,暗然无声华。读书不为杂博,每经书一语终日玩索,体诸身心。尝曰:"此心不可使有一时之放".又曰:"学莫先于辨义利,功莫切于克己。能不以死生动心,方为实有所得。"平生无疾言遽色,广众中危坐,竟日无颓容。人或非毁之,至面诮,夷然不为所动,其涵养镇定如此。
  家极贫,年七十躬亲耕耘,糟糠不厌。乾隆戊辰己巳间,潍大饥,日?菜根为食,貌转腴。其他言行大者,阎怀庭为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