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1 20:29
鄌郚史志总编

辛正孤山爷庙

  辛正孤山爷庙

  周日,同袍子、简子及龙山居士一道,由潍坊出发,向北而去,开始了我们的潍北之行。潍北行,涉及经济区、寒亭区、寿光市部分村庄,因大部分在潍坊以北,故此行名曰潍北行。潍北行,酝酿了很些时日了,只是朋友们都忙,很难找出一个共同的时间去实施。
  我们沿月河路向北,过经济区管委会,便到了东王家庄子,这里以前曾经来过,主要是看古槐“槐王爷”,冬日的“槐王爷”比夏天更加苍劲、矍铄。关于东王家庄子,我们在这里一带而过。
  从月河路到清源街再到长松路向北,我们又看到了辛正村东面的那座现代庙。此庙在6月份的时候来过,但没有细述。在此,着重描述一下。
  我们停下车,正好看到路东旁有三四个人在搞绿化,我们便上前询问此庙有没有名字,回答说,有,叫孤山爷庙。我们一听,马上来了兴趣,因为我们知道,孤山爷庙应在昌乐,在孤山上,怎么会到这里?
  一位姓朱的五十来岁的人告诉我们,辛正村是传说中的孤山爷的姥娘家。这里如果出现大旱的年景,就会到庙中求雨。此庙我在此权且叫它辛正孤山爷庙。
  此庙有庙门,有大殿,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院落。只是耳房只有一侧,另一侧则是一面墙。经打听得知,此庙为一九九四年左右辛正村及周围几村村民捐款修建的。在很早以前,此庙就有,只是原来在村子里面,后来拆掉了,重建在了村外。看来几年未加修缮了,有点破败。
  在那几向个人的带领下,我们从耳房的小门进入庙院,院内枯草凄凄,一片荒凉。打开殿门,只听得殿扑楞楞响个不止,原来是许多麻雀在殿内飞舞。透过满是尘土的阳光,看到殿内有五座神像。正中一个黑黑的脸,头戴官帽,手执笏板,身披红袍,想必这就是这庙的主人,孤山爷。两旁还有四神,就不知名字了,有一个和尚样子的,有一个天王模样的,有一个菩萨模样的,还有一个长有两角的。神仙的样子都很夸张,都不是那么稳重、端庄的样子。
  这些神仙也许太寂寞了,招来了那么多的麻雀做伴,有好处就有坏处,你看看那些神仙华丽的衣服上面,全是白白的麻雀屎。在孤山爷的两侧,一对仙鹤站立两旁,庙里面还有一些仪仗和一顶轿子。
  出来殿门的时候,抬头一看,还有一木匾:广灵侯祠。原来这才是此庙的真正名字,孤山爷庙是老百姓的另一种叫法。那匾上的黄字也快看不清了,上面全是白白的雨点似的麻雀粪。
  关于孤山爷的一些传说,这几个人没有一个说出来的,其中一个叫刘文高(音)的说可以领我们去村里找一个明白人问一下。
  来到一家农户中,找到了主人----一个胖胖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自称七十有五。当我们说起孤山爷的时候,他断断续续地为我们介绍了一些传说的内容,但不连贯。
  据说,孤山爷为寿光人,姓李名坡,娘俩过日子。家中贫穷,经常有上顿没下顿的。但李坡对他娘很是孝顺,有东西自己不吃也要给他娘吃。有一次,李坡偷了人家的锅,被他娘知道了,就劝他给人家送回去,可是大早晨的,不便送回,于是他娘就祈求天老爷黑一下天。于是在当地就留了“一大早晨祈天黑”这么一句念语。后来赵匡胤经过此地,不知怎么地就将他杀了,可后来知道杀了一个孝子,就在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就封李坡为神仙,专伺下雨,成为雨神。
  老人还说道,每年的六月初六,是李坡的生日,如果遇上大旱的年份,就在这一天祈雨。规模大的,要搭台子唱大戏,一连三四天,还要抬着孤山爷四处巡游。那个庙里的仪仗和轿子就是祈雨时用的。很早的时候,每次祈雨,都要去孤山上去请,把孤山爷用轿子抬回来。规模小的,就由神婆上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词就行了。
  我们大概听明白了孤山爷是怎么回事了。我回来后,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孤山爷的传说,现转于此。
  [[李坡是唐末人,家是寿光,自幼丧父,只有他娘俩过日子,很穷。这年遇上歉年,生活没了着落,娘俩只发投奔洛城他姥姥家避荒年。谁知第二年寿光又下涝雨,平地能撑船,庄稼颗粒不收。本来姥姥家是穷门小户的,她妗子又整天家嚼瓜骂枣偏话撩话地不住声,娘俩只好受委屈。小李坡整天给舅舅家放羊,交九了连件棉袄也没有,从坡里回来冻得直打哆嗦。进门就吆喝冻得慌,妗子一听说:“冻得慌,那不是点着灯啊,烤烤就是!”别看李坡人小,可很有点志气,说:“哼!我冻死也不烤灯头火!”李坡娘见李坡冻得黄鼻子黄脸的,心想:吃上口热乎饭暖和暖和也好,就说:“天这么晚啦,坡子没吃饭也饥困了。”他妗子没好气地说:“荒年荒月里谁是个饱肚子?饥困,锅台上有猫剩下的食,吃去吧!”李坡一听气得说:“我饿死不吃猫剩食!”紧了紧裤腰带,擦擦眼泪和娘上屋里去了。不几年,他姥娘姥爷都去世了,妗子成了一家之主,时常撵他娘俩走。李坡说:“不用撵,俺就走,人没有辈辈穷的,也没有代代富的,还有用着俺的时候。”他妗子倚着门框嘲笑他说:“嘿!也不想想,有放鞭的埝没放爆仗的埝,外路鳖子逞啥能!用你干啥?用给俺下雨浇地?!”俗话说:穷人门前三条道:逃荒、要饭、梁上吊。向哪里走啊?只好扶着他娘要饭来到昌乐十里堡。李坡他娘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病在敞棚里,又得了眼病。李坡心想,要是有口锅把这残汤剩饭的热乎热乎,叫娘吃上口多好,可天下有要饭的,哪有要锅的?趁他娘熟睡,就上外庄偷了人家口锅来。他娘听见锅响,问是怎么回事?李坡照实说了。他娘说:“咱穷要饭不丢人,可偷人家怎么行?坡子啊,将人心比自心,我吃上热乎饭,可人家妻儿老小怎么过啊?”几句话把李坡说得低下了头,李坡问:“那怎么着?”他娘说“给人家送回去!”李坡说:“鸡叫三遍天都放亮啦,怎么送?”他娘长叹了一声,跪在地上祷告起来:“老天爷啊,你再黑一阵子,叫俺坡子把锅给人家送回去。”老天爷也真听话,果然又黑了下来,李坡趁着黑一阵,急忙把锅还了人家,他娘那眼病,因没钱医治,渐渐失明了。李坡在十里堡一住好几年,他孝顺、诚实、又勤快,看见不愤的事爱打个抱不平,闲着受耍枪、棒、棍子什么的,和这里的穷哥们搿伙得越来越热乎。天长日久,瓜扯瓜蔓扯蔓地越连人越多。在唐末荒年乱世道,穷兄弟们就撮弄他当头,在孤山顶大殿西边的小挂屋里当个窝,占山“为王”了。一年六月初六,赵匡胤和他的一个部下路过孤山脚下,又饥又渴,碰上一伙送饭的,赵匡胤拦住要吃,送饭的不让,被赵匡胤三拳两脚地打倒了好几个。李坡得信后,认为官兵来抄,先把他娘背到山西坡的一个山洞里藏好,就和穷哥们抄起家伙下了山。二话没说就和赵匡胤打起来了,他哪里知道赵匡胤的厉害,没出三招两式就被赵匡胤一剑杀死。众兄弟一看李坡死了,就朝山上跑,赵匡胤也撵上山去,撵到山西坡听见有老婆婆的叫声,循声找到洞口,见有一个瞎眼老人,赵匡胤问:“老人家,为啥你一个人在这山洞里?”李母把怎么逃荒要饭,又怎么占山抱打不平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赵匡胤一听知道错杀好人,说:“大娘,您儿是位仁义之士,又是个孝子。怪我不好,我若称帝,定封您儿为神。”说完给了李母几两银子,下山去了。后来,赵匡胤一举称帝,下旨封李坡为广灵侯。又叫龙神。掌以三潭四雨,遇旱有求必应,普救苍生,以应生前夙愿,在大殿西边建庙塑像。后来还在十里堡竖了一面李坡碑。皇帝是真龙天子,又叫李母声大娘,所以人们把李母藏身的洞叫“老龙洞”。李坡呢?四方的百姓尊称他“孤山爷”]]
  只是,这个完整的传说里面,李坡的姥娘家是在寿光的洛城,而不是在此。因为都是传说,此事不必认真。
  看完孤山爷庙,我们带着李坡的传说,继续向前走,下一回,我要说的是,西冯村旁溎花桥。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