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淳于髡
文/张佳伟
昌乐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多辩、机敏睿智深受齐王的宠信。
在昌乐县乔官镇有孟、庞、赵、丁、尹、秦、杨七个淳于村,为什么这七个村名里都有淳于两个字呢?相传这七个村名的由来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他就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淳于髡。据《史记》记载:淳于髡是“齐之赘婿也”,也就是齐国人的上门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相貌平平,但他知识渊博,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并且能言善辩,非常机敏。他喜欢在与人辩论时运用“隐语”,也就是富于哲理的讽喻,言辞诙谐、含义深刻,往往令人心悦诚服。
淳于髡凭着自己的学识进入了齐桓公创办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当时官办的高等学府,淳于髡属于稷下学宫里的优秀人才,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当时,齐国的国力比较弱,军队士气不振,齐威王却喜欢饮酒作乐,群臣都不敢进言劝谏,淳于髡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长的“隐语”劝谏齐王,使齐威王下决心变法图强。齐威王整顿内政,奖罚分明;整顿军队,派兵迎战入侵的敌人,使各国诸侯惊恐万分,纷纷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从此齐国日渐强盛。
齐威王八年(前349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国的边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马车十辆。淳于髡看到礼物太少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是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庄稼装满车辆、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齐威王明白了他说的意思,就把礼物增加到千镒黄金、百辆马车。
淳于髡到赵国后,赵王看到礼物丰厚很高兴,便拨给齐国十万精兵、一千辆战车。楚国军队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齐威王大喜,在后宫摆宴庆贺胜利。当齐威王问其能饮几杯酒时,淳于髡借机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了极点就会发生悲痛,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齐威王听了淳于髡的话,从此不再彻夜欢饮。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在魏国被他的同门师弟庞涓迫害,身体遭受残疾。淳于髡出使魏国时,趁庞涓疏忽的时候,用一人假扮孙膑,然后把真孙膑藏到车子里接到了齐国。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即位后,不太重视人才。淳于髡认为这不利于齐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便通过借古喻今,大胆地向齐宣王进言。但齐宣王表示自己并非不重视人才,而是国中没有人才。而淳于髡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德才兼备的人,之后又趁机劝谏齐宣王,使齐宣王重新建设稷下学宫,以优厚的待遇招纳人才,齐国又强盛了起来。对淳于髡的历史典故颇有研究的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滕广亮介绍,传说淳于髡后来退出稷下学宫,在乔官镇的潴河附近居住。他的七个女儿分别嫁给孟、庞、赵、丁、尹、秦、杨七姓男子为妻,并繁衍后代,成为现在乔官镇的七个村落。为了纪念淳于髡这位先贤,各村村民就以自己的姓氏加上“淳于”两字为村名,如孟家淳于、庞家淳于等,千百年来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