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昌乐为齐国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们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相延而成的风俗、习俗,诸如生活、生产、婚嫁、丧葬和祭祀等,都具有与异地迥然不同的地方特色,正所谓“百里不同俗”。几千年来艰苦的生产斗争,使昌乐先民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理念及众多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如说唱、杂耍和工艺制作等,自成一格,别具风彩,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上世纪80年代笔者因工作之需,曾采访城乡多位老人,遍游昌乐各乡文化亮点,查阅市、县相关馆藏资料,调研筛选后,写成了《昌乐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初稿。2004年以来,笔者重新操作,又经多方寻访考证,拾遗补阙,充实内容,结集成书。半年来笔者邀同摄影爱好者刘学俊先生行程近万里,到境内各地采风撷英,摄制了大量图片资料,以期书稿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编写过程中承蒙山东大学教授李兰,潍坊市语言学者李焕奎,昌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秦修生诸先生予以指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昌乐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徐竟成先生悉心校阅书稿,欣然付出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炳圣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