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岩书”发现与鉴定纪实
“首阳山岩书”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鸿篇巨着,是继昌乐骨刻文和崇山石祖林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首阳山岩书”不但和昌乐骨刻文相互见证,而且对研究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演变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2009年6月21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教授把《首阳山岩书鉴定书》送到了昌乐县。
岩书的发现和鉴定
2008年12月初,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到潍坊市委党校新校区东南地处较高的路段察看绿化项目的地况,回去的路上右侧有一水库,天性喜欢水的我便驻足欣赏这里的山光水色。水库的东边有一石坡,这是去水库边的必经之道,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石面上有些笔笔画画,怎么也看不懂,但我觉得这很像人工刻划的。当时,我正在与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肖广德合写那篇《昌乐“三石”复兴中华古老文明》的文章,于是联想到了“昌乐骨刻文”,我喜出望外,意识到文稿中的“三石”有可能要改写成“四石”了。
回来后,我向县政协文史委说明事情的经过,肖主任非常重视,马上与我前去考察,凭着渊博的文史知识,肖主任说:“这是岩书。”他确认是古代先民人工所为,至于断代问题,还需要专家鉴定。接着,他向政协领导作了汇报,立即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2008年12月中旬,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县政协领导组织有关人员,顶着寒风一路颠簸来到岩书处考察,初步认定这些石纹人工刻划痕迹明显,是古代先民的遗存,定名为“首阳山岩书”,并立即邀请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前来鉴定。
2008年12月20日,刘教授专程来到昌乐,对“首阳山岩书”进行鉴定,他认为:“这处岩书主要是远古东夷人在这里祭祀时刻划记录下来的一些文字和符号。整个岩书分前后两个时期刻划完成。第一期阴刻线条多数较细,刻划较浅,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反映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多数是动物和人物的形象,为图画象形字,与昌乐骨刻文相似之处较多,可能和骨刻文一样,都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作品;第二期的文字多阴线刻,较粗深,有的刻划在一期图画文字上面,字的造型较简单,笔画较少,多为符号象形字。其创作年代可能在岳石文化时期,有的可能稍晚一点。”并且还认为:“昌乐骨刻文、崇山石祖林和首阳山岩书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鉴定结果出来后,县领导立即部署保护措施,由所在地五图街道安排曹西楼村在岩书处特地盖了两间房子,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随后,《昌乐惊现“首阳山岩书”》、《山东昌乐惊现“首阳山岩书”蕴藏着无穷怪异》、《继“昌乐骨刻文”和“崇山石祖林”之后,昌乐“首阳山岩书”又得专家肯定》、《山大刘凤君对“首阳山岩书”进行鉴定》、《昌乐:“四石”辉映古老文明》等文章先后在各大媒体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岩书的再发现和保护
岩书的保护工作由当地曹西楼村承担了起来,我也经常到岩书处察看,又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图案,惟恐看管不好,就将这些图案悄悄埋藏起来。我与刘教授多次就有关岩书的事宜进行电话沟通,请刘教授尽快出示鉴定证书,好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但鉴定书的出示是非常慎重的,刘教授想在出示鉴定书前再一次对岩书进行最后鉴定,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2009年4月28日,刘凤君教授受县政协邀请来参加“第二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颁奖盛典和第八届昌乐国际宝石节”,想同时完成出示“首阳山岩书”鉴定书前最后鉴定的心愿。我和肖主任陪同刘教授前去首阳山,再会岩书。我们在一块石面上经过冲洗后发现了一组保存清晰完好的图象文字,“这幅图画与昌乐骨刻文风格非常相似,可以断定它们出自同一年代,都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距今大约4500年左右,这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鉴定结果。”刘教授说,“不虚此行啊!”我仔细比较研究了《昌乐骨刻文》一书中的图片,昌乐骨刻文,把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再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些石刻文与书中的骨刻文图画风格非常相似,甚至中国早期象形文字的特点愈发明显。二者不同的是:骨刻文是一种精密的微雕艺术,而石刻文是一种粗犷的岩书艺术。
刘教授回山大后立即起草了“首阳山岩书”鉴定证书,并向昌乐县委领导提出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立即得到了领导的批示。
之后,我又多次去岩书处请邻村我的一个表哥帮忙挖掘清理,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图画象形字和符号象形字。可以说每每有了新的发现,我既是惊喜又是担心,惊喜的是这些发现极有价值,担心的是这些东西一旦看护不好,将是千古遗憾。因此,每每发现一处,我拍照后立即用土埋藏起来,写好文稿也不敢宣传,隔一段时间就悄悄地去看一看那东西还在不在。
2009年6月5日,刘教授的鉴定性文章《昌乐骨刻文与首阳山岩书———中国早期文字的互证》一文终于在媒体上发表了。文章篇首语:“首阳山岩书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鸿篇巨着,是继昌乐骨刻文和崇山石祖林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首阳山岩书不但和昌乐骨刻文相互见证,而且对研究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演变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文中最后评定:“昌乐骨刻文、石祖林和首阳山岩书这三大远古人类文化奇迹,是先进东夷民族文化盛期的创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重要文化遗产。”
2009年6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等一行人来昌乐,考察了昌乐的历史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岩书的保护。6月21日,刘凤君等专家一行人来到昌乐,刘凤君教授亲手将《首阳山岩书鉴定书》送到了县领导的手中。
鉴定书的出示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又一次部署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措施。6月27日———30日,“首阳山岩书”终于用铁栅栏保护了起来,房屋也进行了进一步修缮,加强了看管力度,达到了有效保护。
岩书的开发潜力
“昌乐骨刻文、崇山石祖林和首阳山岩书这三大远古人类文化奇迹,必将会像昌乐的蓝宝石一样,给昌乐人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刘教授在《首阳山岩书鉴定书》中这样写道。
日前,刘教授来电话笑着告诉我说:“没想到这篇《昌乐骨刻文与首阳山岩书互证》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后,引起了日本、韩国等网民的热议,他们都在说:‘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都争相引以为豪,争论不休……”“其实,在远古时代,东夷民族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共同拥有的祖先啊。”刘教授如是说。
现在,因为还没有对岩书进行正式的清理工作,可能还有大量的岩书被埋藏在地下,目前,昌乐县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昌乐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措施,加紧制定方案,着力打造“文物见保护、宣传见名度、开发见效益”的昌乐历史文化名片。搞好岩书的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学者研究它,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希望它成为一把开启历史文明的钥匙,打开昌乐一域古代东方文明的辉煌舞台。(丰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