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埠“志洁冰霜”旌节碑解读
刘福新
网友陈伟给我发微信,说他在后石埠看到过一块旌表妇女守节的石碑,我很想去看看,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今将碑文中的词语浅释如下:
“志洁冰霜”不用解释,是形容守寡妇女的颂扬之词。
古代旌表节妇多用“敕旌节孝”和“钦旌节孝”,似此“例旌节孝”,比较罕见。“敕”与“钦”都与皇权有关,也就是代表官方,“例”字却是“援例”的意思,具体讲就是“可以效仿或依据的事情。”看来,后石埠的这块旌节碑大概不是官方所为,而是十里八村的村民受感动而自发的行为。
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
后石埠的赵振吉之妻可能还达不到九品孺人的等级,而是由村民上报官府后“特例”加封的孺人。也有可能已经上报但尚未见到正式批文,有齿德者带领村民先斩后奏了。前边的“例”也就是旨在向官府禀告这一点。(我忽视了“中华民国”这个时间,刚才看了好友方田阡陌的评论,我这一段诠释错了,但也留着吧)
中华民国拾伍年,即公元1926年。
夏历这个词比较复杂,用“搜狐”搜到的一段贴于此:
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华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后(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阴阳合历)平均的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 小阳月”是指什么月份呢?“小阳月”是指农历十月,初冬时节也。关于“阳”这个字的含义,我感受越来越深刻,年轻人很少体会到季节中“阳”与“阴”的巨大差别,冬天是冷,但阳光充足,就如一个男人健壮的体魄;而夏天闷热潮湿氤氲,如同女人的生理和心理,总之属阴。
明代《五杂俎》: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又《尔雅》:十月为阳。又《左传》疏文作:古人以盈数为吉,数至十则盈,故十月为良月。
如此说来,立碑的月份并不一定是一个男人女人去世的时间,也不一定是当年决定的。一件事儿(譬如立碑)可能酝酿很久(不一定几年),才感到有教育后人的必要,所以也得找一个有意义的月份,既然十月为良月,就非它莫属了。
“中浣”有两种说法:(1)古时官吏中旬的休沐日。(2)。泛指每月中旬。此处是指中旬的意思。
“郷眷”,第一字的简化字是“乡”,“眷”字,后石埠村名都错读为“春”了,也难怪,很相似。但“郷春”这个词汇绝对不能用在这里。“郷眷”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书面语是“相亲眷属”的意思,农村土语是“老少爷们,邻居亲戚”的意思。
“ 谷旦”这个词汇是古时候碑文里最常用的。
谷旦“一词源自《诗经。陈风。东之门》,诗中有:”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毛传》解说:”谷,善也。“《辞海》中的”谷旦“,是表示晴朗美好的日子。因此,古石碑谒中的”谷旦“即良辰之意,是表示在某个时期的”黄道吉日“立的碑。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字样,意义都与 ”谷旦“相同。
”仝拜“即是”一起祭拜“的意思。”仝“与”同“音同意也同。这个字很好读,如果你看过连环画《水浒传》,那里边有个都头就叫朱仝。
当然了,我的博文除了这个碑文的试解,还有其它内容,恕不一一在正文叙述,可参考我的图片注脚。对了,再对”注脚“这个词汇谈一谈我的观点,既然是”脚“,就说明了它的位置是在图片的下边,我在博客看到许多网友把”注脚“打在图片的上边,这怎么还能叫”注脚“,岂不是成了”注头“了?
11、古代旌表节妇多用”敕旌节孝“和”钦旌节孝“,似此”例旌节孝“,比较罕见。”敕“与”钦“都与皇权有关,也就是代表官方,”例“字却是”援例“的意思,具体讲就是”可以效仿或依据的事情。“看来,后石埠的这块旌节碑大概不是官方所为,而是十里八村的村民受感动而自发的行为。
后石埠”志洁冰霜“旌节碑解读
12、很明显,这位大颂特颂的妇女是赵振吉的妻子。
13、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
后石埠的赵振吉之妻可能还达不到九品孺人的等级,而是由村民上报官府后”特例“加封的孺人。也有可能已经上报但尚未见到正式批文,有齿德者带领村民先斩后奏了。前边的”例“也就是旨在向官府禀告这一点。
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华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后(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阴阳合历)平均的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17、” 小阳月“是指什么月份呢?”小阳月“是指农历十月,初冬时节也。关于”阳“这个字的含义,我感受越来越深刻,年轻人很少体会到季节中”阳“与”阴“的巨大差别,冬天是冷,但阳光充足,就如一个男人健壮的体魄;而夏天闷热潮湿氤氲,如同女人的生理和心理,总之属阴。
明代《五杂俎》: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又《尔雅》:十月为阳。又《左传》疏文作:古人以盈数为吉,数至十则盈,故十月为良月。
如此说来,立碑的月份并不一定是一个男人女人去世的时间,也不一定是当年决定的。一件事儿(譬如立碑)可能酝酿很久(不一定几年),才感到有教育后人的必要,所以也得找一个有意义的月份,既然十月为良月,就非它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