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综述
新闻作者: 本报记者 史建海
2013年11月,昌乐古火山群以其独特魅力,力压群芳,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评审中摘得了国家自然遗产的桂冠。昌乐古火山群获此殊荣,将与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济南名泉(中国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齐名。紧接着,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昌乐火山地质公园又获评国家级地质公园。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大开发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这是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缩影。2013年,我县按照先行一步、大胆创新的要求,完善全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全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确立了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新型业态的基本原则和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全县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县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炫目的蝶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96%。
抓住“牛鼻子”
拉动服务业强劲发展
我县立足县域实际,通过加大投入、发展重点产业、强化企业培育等措施,加快发展特色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五大产业,发挥产业支撑、引领作用。五大产业的发展往往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紧抓重点产业,就牵住了现代服务业的牛鼻子,起到带动全局的作用。2013年,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速度不断加快、结构趋向优化、活力明显增强、总量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态势。
——特色旅游步伐坚实迈进。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火山、宝石资源优势,利用中国宝石城这一城市形象平台,精心筹划举办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凭借工农业生产中形成的自然、人文景观,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
——现代物流步入快车道。依托区位优势,按照“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骨干,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山东“三区”建设物流园完成投资6.1亿元,入驻企业15家,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商贸流通持续强劲。我县以农贸城、七彩大市场、亿丰五金机电城等专业市场为主体,整合行业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打造起农产品、家居家装、五金建材、汽车汽贸等专业化市场集群。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业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运营模式,商贸流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金融业生态健康运行稳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和组建新的金融机构,加快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提升县域金融产业规模,实现了金融业稳健运行。在做大做强昌乐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同时,2013年又引进了中信、交通、潍坊等4家银行落户我县,引进数量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全县各类银行金融机构达到11家,进一步增强了金融业综合竞争力。
——房地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仅事关城市建设,更是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我县以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推动房地产多元化发展,确保老百姓住有所居,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3年,县委、县政府围绕现代服务业全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反复筛选论证,找准扶持政策和投资项目的结合点,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项目推介,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扩大科学投入。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额度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扩容提质。
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未来发展增长极。打造企业总部基地公园是县委、县政府立足长远,支持推进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2013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个一”项目之一。发展总部经济不仅能够吸引优势资源聚集,形成总部集聚效应,还能通过总部、生产基地的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发展,实现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改善企业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企业管理运营的运作模式,企业总部基地公园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按照“一轴一湖两环和四个片区”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水域和自然资源,打造一个汇集商务办公、国际贸易、信息服务、商贸会展、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的总部经济综合体。企业总部基地公园建成后,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商务办公、科技研发、营销策划、服务外包以及金融等系列化专业服务,成为服务于工业发展、产品升级等多种需求为一体的全天候产业园区,最终加快县内企业集聚发展进程。为加快项目早建设、早落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现场调度会议,落实领导责任包靠制。目前,规划单体建筑24栋,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商务办公区正在按照既定计划加快建设。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明确总部招商工作的鼓励措施、组织认定、考核推进,招商工作稳步进行。目前,已有英轩集团、乐化集团、德润化工、龙海民爆等40多家企业确定入驻。
——积极储备项目,增强投资后劲。围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深入挖掘、谋划项目,纳入全县服务业项目储备库。2013年,共储备服务业重点项目80余个,积极帮助完善相关手续,搞好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国家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申报项目,“三区”建设物流园等3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载体项目。
——推进银企合作,筹措建设资金。深化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服务业项目,以获得金融部门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支持。2013年,共向县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介现代服务企业20余家,鼓励金融部门把服务业项目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之一,破解服务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抓好节会推介,借力推动发展。积极利用国际宝石博览会、潍坊国际风筝会等节会平台,大力推介服务业项目。2013年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我县远古火山口群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积极做好服务业招商项目推介,共提报城市商业文化综合体、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山东“三区”建设物流园等3个省重点推介项目;提报九龙湖片区综合开发、中国宝石城珠宝加工产业园等5个市招商项目。
——开展主辅业分离,壮大服务业队伍。企业主辅业分离是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同时,企业实现主辅业分离有利于实现主体企业做大做强、新分离服务业企业健康成长的“双赢”效果,达到降低企业辅业经营负担,提升主体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全县企业主辅业分离工作自2013年7月份启动,县委、县政府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原则,确立实施步骤,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进企业主辅业分离工作。2013年全县153家企业纳入国家统计数据库,完成工作任务的148.5%。
县委、县政府把2013年确定为“大项目推进年”,组织实施一批投资额度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扩容提质。重点抓好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宝石城扩建、九龙湖片区综合开发等文化旅游项目,“三区”建设物流、昌潍物流、德润物流等现代物流园,企业总部基地公园、齐城商会等商务服务项目。
全力打造休闲、特色旅游强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火山、宝石保护、开发、宣传力度,提出并实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计划目标。2013年,县委、县政府又将远古火山群开发列为“十个一”工程之一,围绕火山宝石游的品牌定位、重点旅游项目的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系统策划,引进火山宝石主题旅游产品开发项目——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该项目计划投资建设游客中心、火山体验馆、5D影院、音乐广场、手工小镇、嘻哈乐园、世界温泉博览园、休闲度假酒店、化石博物馆、体验农庄、夺宝奇兵乐园等,集休闲、度假、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同时,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被省政府列为全年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潍坊市仅有8个项目列入其中,这让昌乐远古火山口群的保护和建设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
拓展产业平台,扩大发展空间。2013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千亿级珠宝产业的要求,根据国内外珠宝市场发展需要,中国宝石城重新规划,投资40.3亿元,分为市场贸易区、综合配套区及宝石加工区进行扩建,现在宝石城扩建各期项目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扩建完成全面启动后的中国宝石城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000亿元,是一个集宝玉石文化展示,珠宝首饰、工艺礼品、纪念品加工交易,首饰加工设备、配件及包装用品交易,高档商务公寓、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国际大型珠宝商城。
2013年,县委、县政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遵循“宝石为媒、节会搭台、扩大交流、合作共赢”的宗旨,成功举办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历经11年的中国(昌乐)国际宝石节,升格为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填补了我国珠宝交易博览会的空白,我县蓝宝石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这场精品文化与产业经济相互交融的盛宴上,昌乐蓝宝石迸发出的璀璨光芒闪耀世界。从5月18日-21日,为期四天的盛会,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达成交易额超过20亿。同时,通过大规模、高规格的博览会,成功拉动地质旅游、博物馆及教育科普等现代服务产业兴起,形成了宝石产业为中心,工业、服务业齐参与、大发展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