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也没几天了
记得小时候,从过了腊八
就开始掰手指头算计着
每天都要去看看放在柜子里的糖果……
印象里,过年就是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收压岁钱、挨家串门,疯狂的从大年三十玩到正月十五……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年味却淡了许多,不少温馨的画面,成了不可复制的回忆。
以前腊月十几,家家就开始挂挂历,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挂历,山水画,小动物,大明星,家家买来送亲戚,送朋友,送老师。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全家开始一起打扫房子,爸妈擦玻璃,扫灰尘,整理东西。孩子们帮忙洗抹布,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小年后,日子过得就快了,这一周里,可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买年货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农村赶大集,城里进市场,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年货,品种齐全。新鲜的蔬菜,香甜的水果,家家买上一只大公鸡,几斤肉,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糖果。除了吃的,还有琳琅满目的大红灯笼、窗花、对联。鞭炮摊上人也很多,孩子们都围在一起,摔炮、呲花、小鞭儿、二踢脚应有尽有。
很快,大年三十来了,这是最忙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所有锅锅盆盆的都用上,厨房里弥漫着香气,孩子们总想跑进去偷偷尝尝。爸爸带着孩子们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家家户户大红灯笼挂起来了,东北过年正月里都要挂灯笼,这叫长寿灯,大年三十家里要彻夜通明,不能关灯。
每年三十晚上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红烧肉、炸丸子、炖猪蹄、炖鱼、小鸡炖蘑菇……硬菜摆满了桌子,大人喝酒,小孩喝饮料。年夜饭后吃着带冰碴的冻秋梨、带霜的柿子。冻秋梨是家家都会买的,吃之前在水里放一会,年夜饭后吃一个,酸甜可口,解油腻。
晚上,大家围坐在沙发上等待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的春晚没有抢红包,看春晚是很神圣的。嗑着瓜子,吃着水果,喝上茶水,等着赵忠祥和倪萍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到了十二点,大人们带着孩子下楼放鞭炮,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电视节目的声音淹没了,不敢下楼的孩子们站在窗前看,高兴的手舞足蹈。放完鞭炮饺子上桌了,过年吃饺子是东北的习俗,芹菜肉、酸菜肉、三鲜韭菜的,里面包上硬币、糖块、大蒜、花生,寓意着一年中财运十足、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除了这顿年夜饭,新衣服是过年的另一大盼头,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买一套新衣服,大年初一拜年才能穿,趁着大人不注意,总要偷偷穿上过瘾。
大年初一早上,穿上一身新衣服,踩着新鞋,这种兴奋和喜悦是说不出的,挨家挨户串门,也不忘了向别的小朋友显摆显摆。到亲戚家里,进门就要拜年,大人们会给红包,记忆里,收到的红包放到手里还没热乎就被妈妈拿走了,妈妈经常说的话是“妈帮你收着”,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正月里,讲究很多。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乱说话,尤其不能说“死”字,初一初二里不能扫地,垃圾也不能拿去倒,不然会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正月不剪头,剪头死舅舅,东北人很忌讳这点。初五这一天,大家还要吃饺子,俗成“破五”,即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情都破坏,驱灾辟邪。
正月十五看花灯,逛庙会。看大秧歌,吹个糖人,吃串糖葫芦。晚上看灯看冰雕,一边吃着小吃,一边跟着人群走。
过年期间,亲戚们的聚会一拨又一拨的,大人们通宵打麻将、玩扑克,小孩们在旁边,等着谁赢钱分几块给我们,出去买鞭炮,到江上玩溜冰,坐冰车,还有各种冰上娱乐项目。
最后,我依稀记得,过年得到的几块钱,几十块钱,将会成为开学后最大的快乐。终于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溜溜球、故事书、各种漂亮粘贴。
太多的回忆
仿佛就在眼前
儿时的年味值得怀念
现在的春节
依旧值得期待
虽然长大了的我们
没有妈妈买的新衣服
没有长辈给的红包
幸运的是
我们的家还是那样温暖
准备好行装,回家过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