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又是一座宝山,享誉中外,名闻遐迩的昌乐蓝宝石盛产于此,是人们旅游探宝的绝妙去处。
方山是桂河、于河、小丹河三水之源头。水乃生命之源,有水就有生命。所以,方山又是一座生命山。早在3500年前,先祖爽鸠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是华夏古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据方山庙《柏树碑记》载,方山原有松柏1500余株,其中元柏至今已历700余载。不知是当初植树乡民们别出心裁,还是庙内僧众暗藏玄机,将这1500余株松柏,规则地排列成一个硕大的“寿”字。真是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原来方山还是一座寿山。
方山西半坡上有一座古庙,为方山庙。主体建筑自南而北,由山门、过厅、正殿组成。该庙始建于何朝何代,已无从查考。但从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重修方山神龙祠记》可知,此前“几经烈火焚毁庙貌煨烬”。可以断定,至少不晚于宋代或更早。自元以降,历朝各代,几度重修,数易其名。先叫“神龙祠”、次叫“灵泉观”、又叫“西门大夫祠”。至于为什么叫方山庙,从什么时候起叫方山庙,尚无人考证。是老百姓历来习惯称方山庙,还是因方山爷而称之为方山庙,皆不得而知,不敢断言。
方山庙内外碑碣林立,古木参天,青藤绕槐,紫薇丛生。正殿前有一山泉,依势凿池,曰“方水池”,一勺泓然,深六、七尺,如圭,如盅,如仰盂。冬夏不竭不溢,终年清澈。池上砌一独拱小桥,曰“步云桥”,小巧玲珑,两侧石雕护栏,桥畔池边,数百年黄杨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勘称江北之最。昌乐八景之首的“方水朝烟”,盖出于此。
方山庙正殿内,雕梁画栋,正面端坐着一尊身着朝服的金面塑像,这就是当地群众称颂的方山爷。方山爷左右两侧有妻妾侍女,皆仪态端庄,东西两端,塑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八位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