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2 19:52
鄌郚总编

云门山的传说

  
  青州城南有座云门山,年年都有许多人来游玩,这里的景致很好,名胜古迹很多,还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二郎担山
  传说云门山原来不在青州,是在东海边上。有一天,杨二郎向太阳夸口,说自己挑着山也能撵上太阳。太阳不信,杨二郎就从东海边上挑起两座山跟着太阳走。刚进青州地面,杨二郎觉着鞋里不得劲,就停住脚,脱下鞋磕打了磕打。哪知从鞋里磕出来的土竟象座小山一般大,又有股子臭味,人们叫它臭山。后来,观音菩萨路过这里,闻着臭气熏天,就从玉净瓶里撒了点甘露下来,臭味即时没了,臭山也就变成了香山,就在青州的东南上。
  杨二郎磕完鞋里的土,抬头一看,被太阳拉远了,赶快挑起担子跑。跑着跑着,来到了青州城的南面,二郎刚想换换肩,就在一倒肩的功夫,扁担头上的楔子掉了。后边的那座山往下—滑,被扁担挑了个大豁口子,不能再挑了,气得杨二郎把扁担一扔,顺便在地上划了个“十”字当记号。这样,这两座山就留在了青州城南,有豁口的那座叫劈山,没有豁口的那座有个大窟窿,人们就叫它云门山。云门山前有个庄叫十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杨二郎划的那个“十”字。
  雪蓑献寿
  在云门山的背阴,有一片齐刷刷地好几十米高的陡崖,在这个陡崖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这个寿字有多么大呢?光寿中“寸”字的横笔下站上一个人还不够高,因而在青州传下了“人无寸高”的说法。可是,这么大的一个寿字是怎么写上去 的呢?这里头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说在明朝年间,青州城里的衡王过寿辰,住在青州的达官贵人纷纷提着寿礼进了王府。在酒宴上,那个正座却谁也不敢去坐。这时候,走进一个衣衫褴缕的人,大摇大摆地进了筵席厅,一屁股就坐在了空着的那个正位上。衡王一见,虽然满脸不高兴,还是强压怒火,佯装笑脸说:“不知先生尊姓大名,仙乡何伞?今日小王寿诞,先生以何助兴?”只见那人微微一笑:“我姓雪名蓑,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今日听说王爷寿辰,特来讨杯酒吃,礼嘛!随后就到。”
  众人开怀畅饮,从上午一直喝到晚上,掌灯的时候,筵席还没散,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这时候,有一个醉熏熏的官员模样的人对雪蓑说:“我看你纯是个穷要饭的来混酒喝,王爷寿辰,你的寿礼在哪里?拿出来叫大家看看。”“对!对!快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一群喝醉了的官员也跟着乱吵吵。
  “好吧!你们抬头朝南山看,我的寿礼在那里。”雪蓑不紧不慢地一伸手,向南山一指,只见城南那座云门山的陡崖上, 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寿”字在闪闪发光。啊!把在座的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目不转睛地朝南注视着。衡王也惊呆了,一个劲地说:“好!好!再喝!再喝!”
  重新入席,有一个人小声嘟哝:“寿字是好,可惜少个点!”雪蓑听见了,大声对衡王说:“王爷,你叫众人研墨,待俺补上那个点。”衡王吩咐一人一个砚台,立即研墨。那些达官贵人们可没想到叫他们研墨这一手,无可奈何地摇晃着身子,一人研了一墨盒,凑在一起。只见雪蓑伸手拿起块大抹布,在那些墨水中蘸了蘸,顺手朝南一甩,随着一道金光,雪蓑不见了,寿字上缺着的那个点也补上了。
  衡王心里高兴得一夜睡不着,第二天,赶紧带着人去爬云门山看寿字。爬到山顶上,才着清寿字是用黄泥写的,衡王怕下雨淋掉了黄泥,下令叫人用凿子把寿字錾在山崖上,这一錾不要紧,寿字可就再也不放光了。
  玉女开药方
  云门山顶上有一座石质无梁殿,叫天仙玉女祠。天仙玉女治病救人的故亊就发生在这里。
  在早的时候,青州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染上这种病的人,先是四肢发冷,随后周身发热,不能动弹,不用半月,就命染黄泉。
  南门里有一家,娘俩过日子,母亲给人家缝缝补补挣点钱供儿子读书。瘟疫盛行的时候,母子俩都染上了这种病,母亲年老体弱,不几天,就奄奄一息了。儿是个书生,一见母亲这个模样,吓得痛哭流涕,带病四处求医,也不见效。后来听人说,云门山上采草药,或许能管用。
  书生饭也顾不得吃,就往云门山跑。赶到山脚下,忽然变了天,爬到半山腰时,天就下起雨来。书生也顾不得避雨,拖着病身子爬上了山顶,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到玉女祠内先避避雨。进了玉女祠,书生跪下先给玉女神像磕头,一连磕了九个头,觉着一阵迷糊,眼前发黑,咕咚一声,趄在磕头的蒲团上,昏迷过去。
  朦胧中,仙女来到了自己面前,对他说:“好孩子,你的孝心我知道了,给你张药方,照药方在山上采好草药,回家熬熬给你娘喝了,病就能好。”仙女说着,递给了书生一帛书转身就走。书生赶紧磕头,谁知一磕头,醒了。好像是做了一个梦,梦中的话记得还挺清楚,低头一看,手里果然有一药方,上头写着几味草药名。书生就按方去采药,等下到山脚,药也采齐了。这时候,饥困、干渴、病痛,什么也忘了,也不觉着累得上,往家走腿也觉着迈得快了。
  赶回家时,已经是日落西山,书生赶快熬药。书生熬好药,服侍着娘喝下去,给娘蒙好被子,自己才觉着一口劲也没有了,啃了几口凉干粮,一头子扎在炕上睡着了。
  第二天,书生还没醒,就听着娘一个劲地叫他。他一骨碌爬起来,跑到娘跟前,“娘!啥事?”“孩子!那药我喝了觉着挺好受,你去把那些药渣子熬熬,我再喝一碗。”书生又熬了一遍,沏上一碗给娘喝了。到了中午,他娘就能下炕了。
  邻居听说书生他娘那病好了,纷纷来打听吃得什么药。书生就把那张药方拿出来,各人都抄走了一份,回去都按药方上的药去采,给自己的亲友治病。
  人们好了病,都来感谢书生,书生说:“我这药方子是云门山上的仙女给的,还是去谢谢仙女吧!”于是大伙儿凑钱,修缮了神祠,重塑了玉女像。由于玉女拯救人们脱了灾难,至今玉女祠前香火不断。
  (李建华 孙新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