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5 20:06
鄌郚总编

郑母镇与王曾的传说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5 09:49
鄌郚总编
  郑母镇与王曾的传说
  王曾,字孝先,北宋青州益都人。幼年父母早丧,由叔父王宗元抚养长大。据说,王曾的名字很有来历,出生之前,他的父亲王兼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孔子抚其背,说:“你崇拜儒教,诚心已久,但你已年老,无甚作为,我特遣派曾参托生你家”。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所以,王兼就给新生的儿子起名王曾。少年时代的王曾,就读于青州的矮松园,学习刻苦认真,文章写得很好,远近闻名。
  成年后的王曾,参加科举,在乡贡试、礼部会试和金殿廷对三级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连续获得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最后官至宰相,被人誉为“三元”宰相,这在中国历代数百名状元中极为罕见。
  考中状元后,王曾出任济州通判。任满后,又回到都城开封。按惯例,王曾应去学士院应试,但宰相寇准听说他很有才华,就在政事堂当面测试,青年时代的王曾侃侃而谈,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获得寇准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做秘书省着作郎、知制诰兼国史馆修撰、翰林学士等职,担负起草皇帝诏令的工作。
  封建时代的官僚,大多顺从皇帝旨意,敢于直谏的不多。王曾则敢于对皇帝说出不同意见。北宋与辽国打仗,兵败,订立澶渊之盟。宋真宗为掩饰耻辱,粉饰太平,大搞迎天书、行封禅等迷信活动。善于投机的人就投其所好,上报许多所谓“天降祥瑞”的无稽之谈。宋真宗很高兴,要庆贺一番。王曾却劝告皇帝:“这都是国家承平所致,但望陛下推辞而不自居。他日若有灾异,也可免遭物议。”宋真宗不听,仍然大兴土木,修建迎天书的玉清昭应宫,众官无人敢言,唯独王曾上书不已,力陈“五害”,以劝谏宋真宗。
  为了加强案狱的审判,朝廷任命王曾判大理寺。王曾坚持自己选用属吏,克尽职守,公正、严明,处理了很多积案。他还说服皇帝,改革了一些不合理的惯例做法,得到宋真宗的信任,被委以考核朝官、拟定升降奖惩等重任。不久,以政绩突出提升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成了副宰相。
  当时把持朝政的宰相王钦若,迎合宋真宗的大造祥瑞之事,得到信任。他把王曾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极力排斥。不久,抓住王曾买贺皇后房子的事,找茬向皇帝进谗言,罢免王曾的参知政事职位,贬为应天府知府。但宋真宗还是赏识王曾的才干,不久重新起用他,再次入朝拜为参知政事。
  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继位,年纪幼小,刘皇后垂帘听政,奸臣丁谓专权。丁谓勾结宦官雷允恭,结党弄权,飞扬跋扈,极力打击寇准、李迪等一班老臣,引起朝野上下的愤慨。王曾抓住雷允恭擅自挪移宋真宗陵穴之事,上奏刘太后,赶走丁谓、杖杀雷允恭。此后,王曾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担当宰相职务。
  身为宰相的王曾,政绩卓着,被誉为一代名相。他敢于直谏,于国于民有利的事,大力提倡;不利的事,则力除其害,对皇帝敢当面劝阻。他知人善任,注重选拔人才,曾力荐范仲淹、包拯等人,委以重任。而且,王曾疾恶如仇,不徇私情,对那些靠讲情、姻亲、裙带关系升迁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惩治。
  王曾为政严谨持重,每次进言,奏明国家利害之事,都详实明晰而又合情合理。有一年,大雨成灾,街上纷纷传言汴河要决口,淹没京城,人心惶惶,竞相出逃。宋仁宗赶紧询问王曾。王曾说:“一旦汴河决口,告急奏报立即就到。现在没有动静,说明这只是外间的虚惊,陛下不必过虑。”经查核,果真如此。
  还有一次,宋仁宗对他说:“近来臣僚上疏,大多邀功请赏,该怎么办?”王曾回答:“只要陛下贬斥钻营的小人,推重恬淡的贤士,便可让那些小人难以谋私,而易于罢退他们。”
  王曾疾恶如仇,容不得任何人胡作非为,但又极为大度,宽以待人。他推荐了不少贤才,但每次选用官员,都不让本人和外人知道。别人对此不理解,他说:“作为执政大臣,如果把恩赏都揽在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王曾眉目如画,一表人才。为人端厚谨重,在朝中为官,进止有礼,闲时居家,寡言少语,且平生极为节俭。着名京剧《秦香莲》中,有位刚直不阿的王丞相,颇受观众喜爱,据说,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一代名相王曾。
  王曾不仅官做得好,而且博学多才。他书画俱佳,尤工诗赋。青年时代写有《早梅》诗: "雪压乔林冻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 赞颂傲雪凌霜、芳冠百花的早梅,表现了自己不畏艰苦、进取争先的雄心壮志。还写过《矮松赋并序》、《有物混成赋》、《有教无类赋》,都脍炙人口,传诵一时。他还着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笔录》一卷。
  由于王曾刚正不阿,常常得罪皇亲贵胄,曾被三次罢相贬官,到地方任职。第二次罢相时,就回到家乡出任青州知州。
  王曾任青州知州时,为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特别重视教育事业,一上任,就建起了州学,划拨了30顷土地给学校,盖了120间房舍,每年拨给30余万两白银的经费,还请了许多知名的学者来做教授。王曾的做法得到朝廷的褒奖,皇帝还下诏书,昭示全国各州要以青州州学为榜样,大力兴办学校。
  王曾逝世后,为表彰他的政绩和操守,宋仁宗亲自为他撰写了“旌贤碑”的碑额,后又把他的乡里改名为“旌贤乡”。“旌贤乡”即今天的青州市郑母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