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16 19:08
鄌郚总编

清代翁牛特举人赵玉丰佚文笺证

  清代翁牛特举人赵玉丰佚文笺证
  李俊义   赵守诚

  清咸丰九年顺天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赵玉丰,字蓝士,号庾伯,一号琢堂,祖籍山东青州府昌乐县,乃晚清赤峰地区知名学者、诗人。其人勤于着述,生前曾着有《泥莲书室吟草》五卷、《泥莲书室词钞》一卷、《泥莲书室试帖》一卷、《泥莲书室杂着》一卷,先后于咸丰、光绪年间刻板行世,板藏京师,轰动了当时的赤峰文坛,赵氏亦被时人誉为“口北才子”。
  关于赵氏上述着述,笔者李俊义曾与人合作搜集、点校,并以《泥莲书室文集》为名,于二○○六年二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关赵氏其人、其学、其文,笔者李俊义曾撰写《清代举人赵玉丰及其〈泥莲书室文集〉》一文,发表于《北方文物》二○○九年第三期。二○一○年五月,笔者李俊义所撰《赵玉丰年谱》,亦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随着对赵玉丰研究的深入,其佚作屡有发现。二○一一年四月,经山东作家邱勋、郭建华等文友的帮助,笔者赵守诚又辑得赵玉丰佚文六篇。这些佚文,或长达数百字,或短至几十字,对研究赵氏家族人物及赵玉丰生平、学行、文风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这也是继二○○七年七月在赤峰发现赵玉丰佚文《乡饮介宾司殿英先生墓志铭》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兹将新发现的赵玉丰佚文六篇,连同赵玉丰族叔赵滋峰所撰《庾伯先生传》,点校刊布于此,并略作相关笺证,以就正于方家。
  (一)先曾祖太学生介繁公传略
  先曾祖讳景原,字介繁,太学生。于雁行为仲。性慨爽,而才略过人。年三十馀,以岁祲,偕兄弟奉父母暨甥桑辉就食塞外。中途相失,独寻年馀。夜半抵一瓜田,乃遇桑甥,导与父母见,遂奉归赤邑。数年,在邑西北兴隆庄置沃田数顷,曰:“吾兄守之。”又数年,在桑彩村置宅田一所,曰:“畀吾弟。”最后得四道帐房,乃自有焉。其头、二、三道窝铺,则后所置也。公弟不善家计,十馀年宅田具无,遗子之齐,谋食维艰,又以二道窝铺畀之。然予田而不予契,恐其荡之也。在赤邑买宅一区,贮粟其中,凡青属之贫而出塞者,皆就食焉。不取其值,而又量其才,授以生理。邑有东西粮市,为回民鸠伯轇轕扰害,大为商民患。公控于上宪,力争之,俾前之就食者,或负米,或唱筹,至于今称便。桑甥失偶,公为谋婚娶,费千馀緍,桑乃执券以偿,公曰:“汝犹思偿耶?抑亦思吾犹用汝偿耶?”促使焚之。邻有刘某,一子度为僧,后刘老而无嗣,欲呼之还俗归养,僧众弗许。公曰:“僧之招徒也易,刘之得子也难,且使刘有子而绝嗣,释家之所谓慈悲者,当如是乎?”僧然之,乃改刘子名复正,复为助财完婚,室家保聚。今则孙曾林立,刘氏之得以血食者,莫不曰:“此公之赐也。”玉生也晚,未能悉先人行谊,因就祖父素所称述,以及传闻于乡邑父老者,略陈其概云。己酉正月,曾孙玉丰薰沐谨志。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所作,原载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景原,《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一“世表”中作“赵境原”,其文云:“境原,以爵次子,字介繁,太学生,原配李氏,继配韩氏。生子三,韩氏出。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历一七三○年七月八日)生,嘉庆九年六月初三日(公历一八○四年七月七日)卒,葬赤峰东沙陀。”《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载:“曾祖景原,字介繁,太学生;曾祖母氏李、氏韩。”
  关于赵景原之父赵以爵,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高祖以爵,乾隆二十二年迁居赤峰。”
  赵景原之生平事迹,亦见诸当地县志。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昌乐县续志》卷三十“笃行传”云:“赵景原,字介繁,太学生。性慨爽,才略过人。年三十馀,以岁祲,偕兄弟奉母及甥桑辉就食塞外,中途相失,独寻年馀,夜半抵一瓜田,遇桑甥,导与父母见,遂同归赤峰。数年,置田数顷,曰:‘吾兄(起原)守之。’又数年,置宅田一所,曰:‘畀吾弟(根原)。’最后所置乃自有焉。弟不善家计,十馀年,宅田俱尽,遗子之齐,谋食维艰,又分所置者与之。在赤峰买宅一区,贮粟其中,凡吾乡之贫出塞者,皆就食焉。又量其才,授以生理。邑有东西粮市,为回民鸠伯轇轕扰害,大为商民患。公控于上,力争之,俾前之就食者,或负米,或唱筹,至今称便。桑甥失偶,为谋婚娶,费千金不惜。邻有刘某,一子度为僧后,刘老无嗣,欲呼之还俗归养,僧众弗许。公曰:‘僧之招徒也易,刘之得子也难,且使刘有子绝嗣,释家之所谓慈悲当如是乎?’僧然之,乃改刘子名复正,又为助财完婚,室家保聚。刘氏之得以血食,公之力也。”此与前述佚文对照,可知县志所记,实出于赵玉丰手笔。
  佚文中的“邑西北兴隆庄”,即今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大兴隆庄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北三点三公里的平川上。清康熙年间立村,当时这里土地平坦、肥沃,多数人家生活比较富裕,人们为图日子过得兴隆昌盛,遂取名兴隆庄。后来村庄渐大,故名。
  佚文中的“桑彩村”,其地不详。
  佚文中的“四道帐房”,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新杖房村河北村民组,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十一公里处的山脚下。新杖房村原名四道杖房,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放牧人搭杖房居住,此为第四道杖房,故名。此村因与翁牛特旗乌丹镇四道杖房村重名,一九八五年,经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新杖房村。
  佚文中的“头、二、三道窝铺”,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头道窝铺村、二道窝铺村、三道窝铺村,分别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三点五公里处的平地上、南一点五公里处的山脚下、东南三点五公里处的山坡上。清嘉庆年间,赵玉丰曾祖赵景原在此先后建三处窝铺,故名头道窝铺、二道窝铺、三道窝铺。
  (二)先伯祖慎斋公传略
  公讳敬立,字慎斋,附监生。家素封,急人之急,千金不吝。赤峰县书院倾圮,公一身任之,立见鼎新。以故郡中修志,聘作采访使,其素行概可知矣。公之卒数十年,而戚族思慕,犹啧啧称叹于弗衰。故谨志之,以无忘旧德云。丙子仲秋,侄孙玉丰谨识。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所作,原载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赵玉丰文中所记赵敬立之事迹,虽嫌简略,但也可从其他文献中得到印证。《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胞伯祖敬立,附监生。”清道光《承德府志》卷十三“学校”云:“赤峰书院,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建;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理藩院员外郎岳祥改建未竣;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赵敬立主持修建赤峰文庙(位于赤峰头道街东段路北。——引者)。”清道光《承德府志》卷首“衔名”云:“监生赵敬立任《承德府志》采访。”此外,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赵玉丰尝作《李选叔继昭邑侯德政碑》,其中有云:“戎事既蒇,与民休息,吾侯欲振作之而绩用有成也。于是,报销捐款,详请奏奖,并援军,兴新例,加广文武学额各二名,都人士沾此泽者,穷经致用,不懈益虔,兵气消而风俗以醇,文教兴而暴慝不作。仁人之利,不其远哉!侯顾而乐之,思于文庙庑下勒贞珉,以为后人劝,而命玉为之记。玉以不文辞。侯曰:‘毋!方予之承乏斯邦也,展谒学宫,曾剔碑而读矣。见夫文庙之修,桢干浑坚,规模宏整,非吾子先大人(指赵玉丰先生之胞伯祖赵敬立。——引者)所经营乎?且以庙廊为书院,俾缝掖之徒,膏火有资,观摩有地,庶几人文蔚起,以为享科名守制诰之阶,非吾子先大人之夙愿乎?不宁惟是,柴李之役,设策办团,捐赀修署,俾我民得康,厥居多士,勿旷尔业,亦吾子力也。今吾子继志述事,需次林园,幼而学,壮而行,出则为国家宣力于四方,处则讲求利弊,振厉文教以其身,为邑人先繄读书者之责也。吾子其奚辞?’”
  (三)先祖慎义公传略
  祖讳振纲,字慎义,贡生。孝友出于天性,析箸时,田宅悉在外村,以母老,惧缺奉养,乃筑室于旁,相依以终身焉。有煤窑公产,岁万金,推让兄弟,一毫不取,闻者以为难。道光壬辰岁大祲,舍粥赈饥,多所全活。至于敦宗睦族、敬老恤贫诸善行,尤难更仆数矣。犹忆少时依膝下,口授《朱子治家格言》,令熟读,并以浅语解释,虽霜晨雨夜无少间。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旋食饩黉宫,祖顾而乐曰:“吾书香有托矣,小子其勉之!”捐馆时,寿七十有二。玉不才,深惧祖德之湮没弗彰也,故追忆音容,敬述梗概,以昭兹来许云。丙子仲秋,孙玉丰薰沐谨识。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所作,原载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振纲,《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一“世表”中有云:“振纲,境原(即景原。——引者)次子,字慎义,贡生。嫡配孙氏,侧室杨氏。生子四:滋樟、滋楷,孙氏出;滋棠、滋棣,杨氏出。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公历一七七○年九月五日)生,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公历一八四一年六月七日)卒,葬赤峰东沙陀。”另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祖振纲,字慎义,贡生,例赠文林郎。祖母氏孙,例赠孺人;庶祖母氏杨。”
  (四)先君梅溪公传略
  先君讳滋楷,字梅溪,国学生。少业儒,以遘疾弗竟其业。然虽屏当家计,内外井井,而暇时犹手不释卷,凡古今书籍,皆博观而约取之。至于篆籀图章、书画古玩以及百工技艺,罔弗洞晓。而尤殚心于医学,问疾者接踵于门,必亲为诊视,虽严寒盛暑不辞劳。以故弃养之日,闻讣者咸咨嗟叹息,而躬往哭临云。居恒尝教玉兄弟曰:“予少时就学,塾师诫曰:‘汝聪颖过人,而身太羸,倘不善养生,是贻父母戚也。’予闻命悚惕,恐弗克得中寿,后乃反观自摄,勿戕天和,兼以岐黄术佐之,今幸臻古稀矣。可知修短之数在天,亦在人也,汝曹其慎之。”噫!人能服膺此言,即起居饮食间可以得养生术,惜玉之弗克负荷耳。丙子仲秋,男玉丰薰沐谨识。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所作,原载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滋楷,《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一“世表”中有云:“滋楷,振纲长子,字梅溪,国学生。配王氏,生三子,次出继。”另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父滋楷,号梅溪,太学生,例封文林郎;母氏王,例封孺人。”今有赵滋楷藏书《古事苑》一部存于赤峰某收藏家手中。是书一函十册,首册内钤“赵滋楷印”白文方形篆印、“楳谿”(即梅溪)朱文方形篆印。
  (五)堂叔讳滋枋公传略
  公讳滋枋,叔祖慎忠公三子也。少孤,事嫡母、生母以孝闻,兄弟间怡怡如也。与人交,好让不争,言语拙讷,如不出诸其口。奈不永其年,亲族惜之。丙子仲秋,堂侄玉丰谨志。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所作,原载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滋枋,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堂伯叔滋椿,太学生;滋桂,太学生;滋枫;滋杨,太学生;滋枬,太学生;滋枋;滋棻,武庠生。”
  (六)翼丰小传
  翼丰习儒未就,家无馀赀,生一子而殇。昆仲六人,处以廉让,且天性和易,与世无忤。晚以岐黄术自给,不问门外事,亦吾族之端人也。丙子仲秋,玉丰志。
  按:此篇系赵玉丰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所作,原载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翼丰,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从堂兄弟作丰;锡丰,庠生;德丰;亨丰;屡丰;翼丰;禄丰;瑞丰;文丰;阜丰;汇丰;泽丰;泰茹;泰亨;田丰,幼;恺丰,幼;燕丰,幼。”
  此外,山东《营陵赵氏族谱》还载有《庾伯先生传》,全文如下:
  庾伯先生传
  孝廉庾伯玉丰者,赤峰吾族之伟儒也,长于材并优于德,予在故乡即闻之。己卯出塞,馆于其家,课其孙与诸邻童。其时,庾伯已六旬矣,而清澈之气照人眉宇,言词洒落,终日不倦。尝于每日三餐之馀,曳杖至馆,随绪清谈一周时馀,夜间则必下三鼓。如此者几二年焉。宴词之际,或以数语抛引之。而庾伯则随机应辩,妙议循生,咳唾所成,无非珠玉。及其叙一事、评一人也,凡稍有曲折当辨论者,则莫不援证古今,开阖抑扬,反覆譬喻,而矜平躁释又绝无嚣张之气。假使有能文之士执笔记之,则不待复作,自成一篇绝妙文字,子瞻风骨、永叔丰神兼而有之。呜呼杰矣!以庾伯暮年,而言论丰采犹复如此,其少壮可知已。闻庾伯少时,天才超妙而敏于学,十七游庠,十八食饩,继以文字游戏走马场屋,代人鏖战,百战百胜,同辈谓之长胜将军。夫古有长胜长胜于武,今有长胜长胜于文,而皆出于吾宗焉,亦佳话也。中年后始举于乡,三试春闱不得志,遂绝意进取,闭户着书,境虽淡泊而意洒如也,优游林泉,啸歌自适。所着有《泥莲书室诗词文集》已镂板行世,板藏京师。惟暮年《词集》二卷与《韵字卜歧》、《字学楷梯》二书虽弥可传,而尚未附雕,皆授予藏之。予与庾伯交最晚,知亦最深。其诗词之纵横逸异,卓卓可传,如顾画省、姜海峰、王柏谷、崔子玉诸名宿辈,无不心折首肯,予亦何庸赘言。顾予所以重庾伯者,不徒重其才学也。庾伯签掣闽省,得分州,为路远,母老,辞不就。庾伯止一子,为二弟早逝,弟媳寡居,特带产继之。庾伯鬻文所得金不下千万,为恤友故耗其半,此其于孝友任恤之实行何如?夫岂徒以才学重哉!夫世之异才,饱学亦不乏矣,乃往往虚誉虽隆,而实德多匮。文足以惊海内,而行或抱愧庭帏;集欲以问千秋,而事或怀惭故旧。闻庾伯之风,能无汗颜也乎?予向作怀友诸什,于庾伯有云:“词泻锦江春万派,人于明月皎三分。”当时谓得其神髓,继而思之,不足尽其大节也,耿耿于心者十馀年。今于吾族之立家传也,特详着之。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荷月,十八世族叔云岩滋峰谨撰。
  按:此篇系赵玉丰族叔赵滋峰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所作,载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九修山东《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赤峰志传”。
  关于赵玉丰,《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一“世表”中有云:“玉丰,滋楷长子,字庾伯,号琢堂,直隶赤峰县廪生。道光己亥科挑取誊录,分发国史馆议叙主簿,旋中式咸丰己未举人,转补实录馆誊录,议叙知县。因在籍办团出力,钦赐知州衔,签分福建。嗣因老亲在堂,告假归养。”另据《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云:“赵玉丰,字蓝士,号庾伯,行一。嘉庆庚辰年二月初八日吉时生。直隶承德府赤峰县优廪生民籍。己亥科挑取誊录,国史馆议叙,县主簿。”“(赵玉丰)娶徐氏,庠生鸿胪寺序班讳清华公女;继娶杨氏。”另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昌乐县续志》卷二十一“选举表·举人”载:“赵玉丰,字庾伯,号琢堂,寄居赤峰县,(咸丰己未)顺天举人,以在籍练团有功,钦赐知州衔,签分福建。”
  《庾伯先生传》记曰:“闻庾伯少时,天才超妙而敏于学,十七游庠,十八食饩。继以文字游戏走马场屋,代人鏖战,百战百胜,同辈谓之长胜将军。”
  上述记录,可在其他文献中得到印证。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即一八三六年,赵玉丰时年十七岁),赵玉丰参加承德府试,考中秀才。清道光二十四年,赵玉丰作《五色蝶》诗。题下注云:“丙申(即道光十六年)府试,吉秋畲年太守曾以五色蝴蝶命题,旧稿散佚,补作五绝。”其一云:“宿傍纱窗梦已苏,漂摇春影落蘼芜。碧桃花下一相遇,猜尔前身是绿珠。绿蝶。”其二云:“自从小劫落金钱,杏子衫娇态似仙。飞近葵花无觅处,一团黄月照春眠。黄蝶。”其三云:“软红尘里去谁家,十二阑干一点霞。落尽相思情未断,却从何处换丹砂。赤蝶。”其四云:“绰约冰肌不染埃,满身缟素下瑶台。梨花庭院深如许,勾引玉奴春梦来。白蝶。”其五云:“乌衣飞过影模糊,谁拓滕王墨蝶图?惟有漆园知爱汝,元驹不梦梦春驹。黑蝶。”
  另外,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赵玉丰所撰《先祖慎义公传略》有云:“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旋食饩黉宫。祖顾而乐曰:“吾书香有托矣,小子其勉之!”
  博士弟子,即汉代博士所教授的学生。西汉时以博士为高级学术官,由太常选拔学生,就博士受业,各郡国亦得选送。至一定年限,经过考核,一般可在郡国任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及地方行政官。所授以经学为主,是汉代提倡儒术的一种措施。明清亦用作生员(秀才)的别称。食饩,即考取廪生,食廪米。饩(音戏),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国语·周语中》:“廪人献饩。”清代学政科、岁两试,童生录取入学者,谓之附学生员(即秀才)。额满见遗者,曰佾生;佾生可再考秀才。秀才之制,曰廪膳生(享受地方政府津贴),曰增广生(生员于岁科两试在一等前列者,方能补为增生或廪生,名额皆有一定,廪生有廪米有职责,而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曰附生(即初入官学而等待升级的普通秀才)。
  赵玉丰考中秀才后,翌年,成为优廪生。又先后于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年)、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八次参加顺天乡试,均不第。其中于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顺天乡试当了枪替手,即《庾伯先生传》中所记“继以文字游戏走马场屋,代人鏖战”。何以见得?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赵玉丰作《阅〈畿辅试牍〉有感》,题下原注:“春宵无事,偶捡程楞香宗师所刊试卷,内有予代笔诸篇。噫,作爱钱之和峤,学卖赋之相如。千里雪泥,飞鸿曾印,廿年尘梦,覆鹿难寻,聊作短吟,以志吾过。”其诗云:“忽从故纸忆前因,姓字虽非笔墨真。千里惯为弹铗客,百年谁识捉刀人。才如方朔但求饱,赋学扬雄常逐贫。何似利名俱忏悔,幡然归作葛天民。”而据《清秘述闻续卷十四·同考官类二》载:道光十七年丁酉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主事程庭桂,字楞香,江苏吴县人,丙戌进士”。《清秘述闻续卷十五·同考官类三》载: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员外郎程庭桂,字楞香,江苏吴县人,丙戌进士”。《清秘述闻续卷十一·学政类三·直隶省》载:“程庭桂,字楞香,江苏吴县人,道光丙戌进士,二十九年以通政司使任。”《清秘述闻续卷六·乡会考官类六》载:咸丰八年戊午科乡试江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停科,顺天考官“内阁大学士柏葰,字听涛,蒙古正蓝旗人,丙戌进士。户部尚书朱凤标,字桐轩,浙江萧山人,壬辰进士。副都御史程庭桂,字楞香,江苏吴县人,丙戌进士”。咸丰八年戊午科场案发,柏葰被处死,朱凤标、程庭桂亦受处分。咸丰八年,赵玉丰未参加戊午科顺天乡试。所以,排除了赵玉丰于咸丰八年戊午科顺天乡试当枪替手的可能。道光十七年,先生第一次参加丁酉科顺天乡试,不可能给别人当枪替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综上所述,笔者认定:赵玉丰于清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顺天乡试当了枪替手。
  《庾伯先生传》有云:“中年后始举于乡,三试春闱不得志,遂绝意进取。”清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对赵玉丰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年夏,他“有事于滦阳,事毕,买车将北归,戚友辈知之,逼令还辕,就京兆试,乃勉强入闱”。这次乡试是比较严格的,参加者数千人。赵玉丰和各地考生按时来到贡院,参加考试,其境况如何,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写道:“曳青衫,被白纻。短短风檐,不管人辛苦。锁院深沉迷子午,剪烛挥毫,直到更敲五。  月初斜,天欲曙。听得冬冬、又击龙门鼓。低问谪仙人,可许珠履蹁跹,同拜芙蓉主。”在这半窗寒竹、冷落荒斋里,赵玉丰先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匆匆答完了试卷,认为有一搭无一搭,没有多大希望,“揭晓前一日,幡然返里,其心淡漠如此,至半途,忽闻捷音”。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考中的二百四十三名举人中,赵玉丰名列第七十二位,保和殿覆试(即复试)第二等第十名。意外的收获,使赵玉丰先生乐不可支,遂有《归途闻捷音喜占》以志之,其一云:“松州词客太詅痴,乍见泥金喜又疑。九转灵丹刚转遍(余九试京兆矣),朱衣也有点头时。”其二云:“惭愧龙门跋浪难,十年鬻赋向长安。至今脱却青衫看,尚有刘蕡泪未乾。”寥寥数语,道出了科举考试的艰难和辛酸。
  赵玉丰考中举人后,又于咸丰十年(一八六○年)、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七次参加会试,均不第,即“七试春闱不得志”,非《庾伯先生传》中所记“三试春闱不得志,遂绝意进取”。
  《庾伯先生传》又云:“其诗词之纵横逸异,卓卓可传,如顾画省、姜海峰、王柏谷、崔子玉诸名宿辈,无不心折首肯,予亦何庸赘言。”
  文中提到的顾画省,名际盛,江南人,贡生。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受景香谷司马聘,安砚红山,得交赵庾伯孝廉”。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遇贼警,心悸染疾,卒于公廨”。
  江南历来文人辈出,渊源有自。顾际盛幼有天资奇才,诗文造诣颇深,且工书善绘。及长,客京华。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应幕赤峰县,与先生结识,谈文论艺,因缘契合,遂订交焉。自此,二人时有诗文唱和,盖笙磬同音也。
  清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赵玉丰作《赠顾画省际盛明经》,其一云:“不信书生悔壮游,一囊琴剑到松州。谁将国器称龙尾,直把家声继虎头。兴到自编高士传,狂来权拜醉乡侯。燕南赵北多屠狗,为审先生尽识不?”其二云:“曾从燕市唱吴歈,日对槐南一幅图。海内莺花邀杖屦,天涯风月照眉须。闲来读画王摩诘,老去耽吟高达夫。更愿江南兼冀北,家家分与洗兵符。”其三云:“满腹文章许问奇,到门我也算牛医。告予骂鬼搜神意,爱尔吞花卧月时。金马门高休献赋,白狼山迥独题诗。酒醒笑谒诸侯去,手版何妨又倒持公有句云:倒持旧手版,干谒东诸侯。”其四云:“苕帚庵公庵名中自在眠,旁人疑是米家船。诗为性命真名士,酒作朋侪老谪仙。寓意偶成言十九,谈兵能压客三千。惭予叨预郇厨宴,屡费先生鬻赋钱。”
  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经顾际盛评定,先生诗草结集付梓,颜曰《泥莲书室吟草》,凡两卷。系用木版印刷,字用宋体,线装三十二开纸本(棉纸,质地薄而松软)。江南顾际盛序文(凡二叶)弁其首(全文五百六十二字)。卷一(凡二十四叶半,首叶右端有“赤峰赵玉丰庾伯着,江南顾际盛画省评定”字样。此卷收诗九十二首,计六千九百零四字)、卷二(凡二十二叶,首叶右端字样同卷一。此卷收诗九十六首,计六千零五十一字)合订为一册,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单鱼尾,白口,四周双边,行间无格。第一卷、第二卷计收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至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所作诗一百八十八首,凡一万三千五百一十六字。
  是年花朝前二日(夏历二月十三日,公历三月二十三日),顾际盛于赤峰官廨之槐南寄舫为《泥莲书室吟草》作序,感情真挚,评骘公允,其文曰:“滦阳东北有邑为赤峰者,以红山得名,古松州域也。岁戊午,余受景香谷司马聘,安砚红山,得交赵庾伯孝廉。庾伯者,松州老宿,能诗古文词,善谈议,上下千古得失,如指诸掌。其为人风流倜傥,落落不从人意,而又笃于友谊,久要不忘,有古人风。然所遇不偶,屡踬名场,不得已鬻文为活,遨游京洛间。每同人雅集,酒酣耳热,歌啸乌乌,意有所触,则伸纸疾书,于踸踔激昂之际,写骑龙跃马之怀,盖十年不窥棘闱焉。己未夏,有事于滦阳。事毕,买车将北归。戚友辈知之,逼令还辕,就京兆试,乃勉强入闱。揭晓前一日,幡然旋里,其名心淡漠如此。至半途,忽闻捷音,有志喜诗云:‘九转灵丹刚转遍,朱衣也有点头时。’又云:‘至今脱却青衫看,尚有刘蕡泪未干。’皆纪实语也。余尝闻其绪论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是无当于饥寒之故也。然售有司縻好爵,而遇物多不能名。或临山涉水,次且嗫嚅,而不能措一词。一有登高作赋,笑傲沧洲者,介乎其侧,未必不泚然愧之。’噫!听其言论,庾伯之志可知己,乃急求其全集读之。及卒卷,瞿然曰:‘士之遇不遇,独乌能无感哉!庾伯之诗,纵横跌宕,不拘一格,而温柔敦厚,要不失三百篇遗意,非历名山大川,复坐寒岩者,未易有此吐属也。遇合虽艰,焉知非造物老其才使之发为赓歌,以鸣国家之盛乎!’庾伯掉头不答,既而莞尔曰:‘嘻!是何足道,不过虫吟鸟语,徒费半生心血耳!吾子不我遐弃,盍序而存之?’余辞以不敏,第念吾二人之交,推敲有同癖,蹭蹬有同慨,似不容默无一言焉。故略述梗概,以见所重于庾伯者如此。若谓序其诗也,则鄙人之言,曷取哉!峕咸丰辛酉花朝前二日,画省弟顾际盛识于赤峰官廨之槐南寄舫。”
  是年,顾际盛作《槐南寄舫图》,倩先生题咏,赵玉丰作《槐南主人久客京华,赁庑宣武坊西,额曰“槐南寄舫”,自绘为图,诸名士题咏殆遍。后移砚松州,又作第二图,凂予加墨》,其一云:“一廛真足养诗魔,门对春山双翠蛾。茶臼药炉安置就,再舒醒眼看南柯。”其二云:“屋小于舟荫古槐,寄园诗叟旧徘徊[寄园在下斜街,与槐南寄舫为邻,今作全浙会馆]。行窝也自多情甚,随着先生出塞来。”其三云:“一张琴对一瓯茶,小小蘧庐恰似蜗。回首黄金台万里,不须重问旧槐花。”其四云:“记得长安踏软尘,雪泥鸿爪写来真。他时载酒坊西路,胜否何戡是旧人。”
  是年五月初四,顾际盛与世长辞,赵玉丰悲痛万分,在《哭画省》一诗中写道:“落拓江南顾恺之,忽来一纸作长辞[暮春接手札云:‘近得咯血疾症,将不起,早则立夏,迟则夏至,当与诸公作长别离。’(案:此处疑脱‘端’字)午节前一夕,竟尔溘逝]。黄泉莫解刘蕡愤,白眼谁怜阮籍痴。劝我屡将书下酒,酬君惟有泪和诗。槐南寄舫经寻处,零落生花笔数枝。”
  顾际盛去世后,其遗稿大部分散失,幸亏顾氏在世时,先生曾借其诗文手稿,摘录一册,成为孤本。先生时常取出阅读,不胜今昔之感。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赵氏在《读画省遗稿》一诗中写道:“不是抄胥费苦心,六丁追后渺难寻。渔庄蟹舍江南画,雁荻龙沙塞北吟。墓上挂无吴札剑,灶旁焚到蔡邕琴。三官祠[公厝棺处]畔重回首,长为斯文泪满襟。”并在此诗题下注曰:“客腊,借阅公集,择其尤佳者,手录一册,遽以返璧。洎春仲,朝邑窜寇入署,公诗词文稿尽付焚如,百无一存。噫,若非予代作抄胥,广陵散自此绝矣,可胜浩叹!”
  就是这样幸存的一册遗稿,亦被别人借阅,迟迟不还,两年后,始完璧归赵。为此,先生作《画省诗稿为友人借阅,几至遗失,过二载,乃得返璧》,其诗曰:“故友长留绝妙辞,传抄几被六丁追。忆曾商订千秋业,亲为删存两卷诗。红叶题从小苕帚[公有小苕帚庵,予续弦,公赠联云:黛染青螺承旨笔,妆催红叶倚楼诗],白纨摹上古尊彝[为予扇头摹钟鼎古篆]。吉光片羽人间少,从此巾箱好护持。”
  顾际盛辞世十五年后,即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先生作《十君咏·顾画省际盛明经》一诗以纪念亡友:“先生性奇冷,独为诗酒娱。红山好明月,照见形容癯[公性情冷隽,形儿瘦削。独诗酒之会,则终宵不倦]。着作高尺许,突如付焚如[公诗文甚富,尽被寇焚]。拨灰拾残稿,斯人恶可呼。”诗题下原注云:“公江南人,游幕赤邑,辛酉春,遇贼警,心悸染疾,卒于公廨。”
  《庾伯先生传》中提到的姜海峰,名云鹏,山东青州府昌乐县人,寄籍直隶承德,秀才。曾设帐赤峰北黑石滩,注《周易》未竟,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年逾四旬,赍志以殁”。
  姜云鹏与赵玉丰交称莫逆。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先生作《同柳介眉宝坛姜海峰云鹏二茂才游北山》云:“书斋坐岑寂,蜡屐久不整。胜侣忽招寻,拄杖陟高岭。岭畔有古泉,仿佛葛仙井。小洞吸霞光,清波洗花影。抠衣避藤钩,攀厓摘松瘿。芒鞋底下云,轻拂樵子顶。快哉枕石眠,山风忽吹醒。归路夕阳边,孤磬一声冷。”
  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赵玉丰染疾,姜云鹏送药问候,赵玉丰作《海峰馈药柬谢》云:“吟肩消瘦胜当初,独启青囊检秘书。不料茂陵风雨夜,有人知爱病相如。”
  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姜云鹏造访,赵玉丰作《喜海峰到舍》云:“故人一判袂,久不共琴樽。谁料同秋雨,飘然忽到门。开怀弄风月,随意具盘飧。明日访同调,再来黄叶村。”并与之同访秀才薛梧,有《同海峰访薛者香梧茂才》为证:“吾友栖迟处,柴门昼不开。一鞭敲白板,双屐破苍苔。屋在树边现,人从云外来。正呼鸡黍供,檐际走轻雷。”故人相见,席间觥筹交错,姜云鹏醉酒。赵玉丰作《海峰大醉戏赠一律》云:“酒不同三峡,如何也倒流。长鲸一呼吸,绿蚁任沉浮。贺监花生眼,张颠墨满头。八仙云雾气,吞吐在糟邱。”异日,赵玉丰作《候者香未至,诗以速之》云:“满庭风物换新秋,酒贳葡萄客谩愁。独惜豆棚瓜架外,对花帘影又空钩。”复作《花酒歌同海峰、者香作》云:“金谷有酒须栽花,酒为粮糗花为家。河阳有花须酿酒,花满春城酒满斗。昔人爱酒复惜花,酒逋花债凭交加。今人花酒如大戒,花不能寻酒不赊。讵识光阴似驹驶,有花有酒当乐死。好花不媚白头人,好酒不到黄泉里。从今早把双眉舒,花前无酒直须沽。昨日花开今委地,对酒不醉胡为乎。授君行乐方,启我哦诗口。朝朝花满头,日日酒在手。花枝当酒筹,酒瓢作花友。亲朋窃笑童仆走,人曰狂痴我曰否。古来将相今何有,花神酒仙独不朽。无酒恐被花笑人,有花再歌《将进酒》。”
  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姜云鹏造访。赵玉丰作《留海峰宿》云:“剥啄近来少,空山落叶时。伴君终夕话,酬我数篇诗。两地室家念,频年南北驰。安能谢人事,角酒并争棋。”
  清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姜云鹏患病,先生作《答海峰以诗问疾》云:“消瘦吟肩甚昔时,茶经琴谱镇相随。情多一任千金散,骨傲偏招二竖欺。塞上看山空有梦,灶旁尝药渐成医。投桃莫怪常无报,近日维摩病起迟。”
  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姜云鹏病故。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姜云鹏辞世三周年,先生作《哭海峰》云:“吾友那可去?呼天天不闻。生留养亲憾[有老父在堂],死抱送穷文。旅槥归秋馆,生刍吊夕曛。招魂渺何处?望断石滩云。”
  姜云鹏去世后,家境贫寒,无力安葬,赵玉丰曾作《为姜海峰先生卜葬养亲告助启》,奔走呼号,募捐筹款,其文云:“窃闻悠悠行路,人怀羊左之风;款款下泉,世重范张之谊。所以挂剑而酬好友,宿草兴悲,碎琴以报知音,停车出涕也。兹有海峰姜先生者,黄农后裔,齐鲁名儒,家无斗石之储,胸有诗书之癖。但为经传绛帐,紫塞遨游;那知召赴玉楼,青年凋谢。望北邙之松柏,路隔重山;思东海之家乡,魂消异域。黔娄有妇,恨欲触棺;王霸之儿,痛求卖己。阖家八口,怆四叩以无门;老父七旬,怅一筹之莫展。弟等心怜茕独,谊重周亲,思独任而力绵,得众擎则事举。卜茔之费,约用百千;恤老之资,不嫌涓滴。但祝其投桃知己,共济穷途;更望夫立雪门生,亟敦古道。赠舟助殡,石曼卿幸遇尧夫;指囷通财,鲁子敬力援公瑾。收遗骸于窀穸,从兹目瞑青山;置陋巷之箪瓢,免使啼成碧血。逝者入黄泉而佩德,结草非虚;存者栖白屋以安贫,衔环有日。谁非义士,敢告仁人,敬布刍言,伏希鼎诺。”
  在友人及弟子的帮助下,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姜云鹏夫妇得以妥善安葬。是年,赵玉丰有《亡友姜海峰十载浮厝,门人韩生长风敛赀卜兆,并以其夫人祔焉,作此志美》诗云:“故人岁运厄龙蛇,谁植松楸事可嗟。八口安贫同赵壹,一抔负土遇侯芭。钻龟遗稿埋荒草[公注《易》未竟],唳鹤哀音哭素车。欲遣巫阳一相慰,夜台休唱客无家。”
  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先生作《偶捡书笥,得亡友姜海峰手札》云:“败纸丛中续旧缘,故人情话尚蝉联。橐囊去国三千里,风雨论交二十年。搦管几行疑汝在,搏沙一散竟谁怜。香消灯灺西窗下,不捡封题已暗然。”
  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先生作《十君咏·姜海峰云鹏茂才》,怀念亡友,诗云:“吾友善治经,去肤嚼其液。北游乙连城,列帐授《周易》[公注《易》未竟]。奔走二十载,相如无四壁。独念白发亲,夜台犹蹙额[公貌伟志大,奔走穷边,视千里若咫尺,仰事俯畜,皆于砚田取给焉,后就馆黑石滩,无疾而卒。七旬老父,孀妇孤儿,同道者悯之,为敛赀卜兆,代谋养赡。吁!可悲已,文人遇苦如海峰者,其尤哉!]”诗题下原注云:“公山左昌乐人,寄籍承德,年逾四旬,赍志以殁。”
  《庾伯先生传》中提到的王柏谷,名馀荀,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生平不详。有诗集《浪游草》赠予赵玉丰。
  民国《福山县志稿》卷六之一“着述”之“集部”条下载:“王馀荀《柏谷诗草》□卷,据采访簿目录入。”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赵玉丰作《秋日接柏谷信并以诗来,赋长歌答之,兼讯介眉》一诗有云:“投我一编《浪游草》[君诗集名],苍劲与人殊臼科。”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赵玉丰作《寄王丈柏谷》一诗有云:“一见所着《浪游草》,我心缠绵经几秋。”据此可知,民国《福山县志稿》所记王馀荀“《柏谷诗草》”即“《浪游草》”也。
  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赵玉丰作《重九柬王柏谷馀荀先生》云:“落帽风流不可寻,登高谁与觅烟岑。白云影里送归雁,黄叶声中听暮砧。九日菊花高士侣,一杯桑落友人心。不知夜读欧阳子,已把秋声几度吟。”
  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赵玉丰作《得柏谷游幕固安信》云:“老子婆娑兴未阑,浪游何处息征鞍?北飞孤雁传来信,两鬓风霜在固安。”作《托介眉便道固安问柏谷》云:“去住如君信不羁,抱琴长啸欲何之?桑乾主客三杯酒,榆塞星霜两卷诗。老子游踪原汗漫,故人文战更离披。再拚一匊孙山泪,洒向红笺报旧知。”作《秋日接柏谷信并以诗来,赋长歌答之,兼讯介眉》云:“奚王帐北山嵯峨,仲宣携策曾经过。每值秋风发遐想,所思不见心如何。琅琊家世世无匹,昆季居里称鸣珂。君独壮志在五岳,琴书半橐尪驴驮。草檄能倚枚叔马,写经尝换羲之鹅。少游江南老塞北,芒鞋藤杖供婆娑。我有一廛万岩里,君来信宿如行窝。投我一编《浪游草》[君诗集名],苍劲与人殊臼科。良宵把杯赌酒圣,晴窗擘纸招诗魔。同调过从乐复乐,谁更羞涩囊无他。忽因倦飞动乡梦,离筵相劝倾红螺。东海大风引归斾,不教故宅荒松萝。之罘山下听僧梵,蜉蝣岛畔披渔蓑。蜃楼海市日饱看,奇福直欲骄东坡。故人空山足高卧,年年搔首悲蹉跎。读书万卷百无用,疏狂屡被常人诃。别后笔墨愈萧飒,如抱璞玉谁磋磨?今日枯肠一搜索,双鱼急纵滦江波。若逢柳七代相问,郢雪同和巴人歌。”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赵玉丰思念故友,作《寄王丈柏谷》长诗云:“仲宣昔岁来松州,姓名藉藉惊同俦。一见所着《浪游草》,我心缠绵经几秋。蠮螉塞北守孤陋,灌园卖药依林邱。君胡为者不遐弃,手携藤杖时淹留。忘年至交呼小友,忘形雅侣招清流。书籍渊渊溯坟典,文章矫矫推韩欧。学人经世贵实用,岂同糠粃多虚浮。偶尔行窝不称意,归鞭东指无逗留。芙蓉仙岛斸灵药,蓬莱高阁观云湫。清斯濯缨浊斯足,乌乌也作沧浪讴。追寻但事花与酒,傲睨何分公与侯。一别红山二十载,鱼书恒被洪乔投。春明门外晤柳七,挑灯历历谈烦忧。客秋跳梁满山左,欃枪毒焰飞东牟。万家一哭震山岳,如梳如栉人焉廋。我辈扼腕复奚补,诿诸彼苍无怨尤。丈夫此时贵得志,手提三尺冠兜鍪。否则长揖赤松子,玩弄日月骖青虬。皎皎白驹已靡骋,学书学剑将焉求。金马玉堂也龉龊,何如笑傲凌沧洲。君仿鲁连蹈东海,不知老至心悠悠。我亦养晦作农圃,名利视如风马牛。当年言志属同调,庸庸尘俗难为谋。恨不天边跨黄鹤,乘风寻尔芝山陬。”诗题下原注:“不晤柏谷者,廿易葛裘矣!戌春礼闱后,遇柳介眉孝廉,询悉近状喜寄。”
  《庾伯先生传》中提到的崔子玉,名树宝,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今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城关人,生于清道光六年(岁次丙戌,即一八二六年)。《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载:“第八十九名崔树宝,年三十四岁,直隶永平府昌黎县增广生。”
  崔氏乃咸丰、同治年间着名文人。他在县内外广交文友,诗文有独到之处,书法不蹈常规,名噪一时。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清政府选派他到四川任知县,未及到任而卒。着有《北桃源诗集》。其遗墨“白云乡”刻于五峰山韩文公伺东侧山岩上,至今尚存。
  赵玉丰与崔树宝关系甚笃,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赵玉丰思念故友,作《怀崔子玉树宝同年》云:“东风吹雪上公车,喜尔元龙气未除。玉轴同分摹影画[偕游小市,见唐六如、仇十洲二画,各购其一],银毫代作擘窠书[尝为予题匾]。一肩行李辞家日,满地干戈落木初[时英法不靖]。侬隐故山君入洛,鸳鸯吟兴近何如?”
  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崔树宝选编《畿辅元音》,委托同年赵玉丰搜寻直隶承德府及所属六个州县(即承德府、滦平县、丰宁县、平泉州、赤峰县、建昌县、朝阳县)文人诗作,赵玉丰照办,并赋《崔子玉同年选刻〈畿辅元音〉,嘱予采滦阳七属诗,附寄》组诗,其一云:“塞山当日夺胭脂,歌唱乌乌杂汉夷。今日輶轩得佳话,胭脂山下采声诗。”其二云:“红山黑水照吟鞭,手录新词擘彩笺。愿借潞河三尺鲤[公安砚通州],万花衔上孝廉船。”其三云:“宗之文誉播长安,铁网还求海外珊。我为骚人觅诗料,滦阳八景送吟坛。”其四云:“愿随骥尾问青云,到底毛锥未奏勋。谁识故人葑菲采,不教诗榜失刘蕡。”
  清光绪《永平府志》卷六十二“列传十四·行谊三·国朝”载:“崔树宝,字子玉,昌黎人,咸丰己未科(应为“己未恩科”。——引者)举人。卓荦有至性,八岁失怙,一哭顿绝,日凡数次。母性严厉,初娶妻,不得于母,出之。继娶张氏,母爱之。每出外返,必揖其妻,为奉母谢。及母卒送葬,匍匐八十里,观者皆堕泪。平生以朋友为性命,到处闻有才德知名士,必与缔交。辽东马西冈者,慷慨好义,适同人道其梗概,即日襆被往访。咸丰间客辽教读,遇老农,谈及君恩,辄下拜,世咸目为狂生,而宝不屑较也。同治辛未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四川,未及莅任而卒。诗古文辞俱有奇气,书法亦不蹈常蹊,着有《北桃源诗集》。”
  清光绪《永平府志》卷四十八“艺文志”载:“《北桃源诗集》,昌黎崔树宝子玉撰。”
  《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九“文学一”之“林徵韩”条下附载:“崔树宝,字子玉,咸丰九年举人,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四川,未及莅任而卒。树宝纯笃有至性,八岁失怙,一哭顿绝。母性严厉,其妇不得母欢,遂出之。继娶,为母所钟爱。每外返,必揖其妻,为奉母谢。母卒营葬,匍匐八十里,观者皆感泣。平生厚于友朋,每游田野,与老农泥饮,谈及君恩,辄下拜,世咸目为狂生。着有《北桃源诗集》,魄力雄厚,颇与徵韩为近,而书法尤苍古。”
  清李放纂录《皇清书史》卷七:“崔树宝,字子玉,咸丰九年举人,官四川知县,书法尤苍古。《迁安县志》。”
  民国《昌黎县志》卷六“选举上”之“举人”条下载:“崔树宝,冠英子,己未,四川候补知县,有传。”
  民国《昌黎县志》卷八“人物志下”之“行谊”条下载:“崔树宝,字子玉,咸丰乙(己)未举人。卓荦有至性,八岁失怙,一痛顿绝。母性严厉,凡事惟命是从,孟山长昌言有‘生子当如崔子玉’之赞称。及母卒送葬,匍匐八十里,观者皆堕泪。平生以朋友为性命,到处闻有才德知名士,必与缔交。同治辛未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四川,未及莅任卒。诗、古文、词俱有奇气,书法不蹈常蹊,着有《北桃源诗集》。子饫侯,字伯赈,光绪壬午副榜,候选州判,文字、书法俱高人一着。广东崔永安开潘直隶,延饫入幕,除办理公务外,未尝一言干预外事。痛邑风气不开,延英文教员,设民立学堂,虽为时未久,究以是举为全县立学之先河。少年才思横溢,不拘绳尺,着有《越吟人境庐诗》。晚年病聋,崖岸稍峻,非同志不与往还。事母以孝闻,母亡庐墓。第三子象侯,附贡生,候选州同。孙遹傃,庠生。”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秋到五峰山游览时,曾寻访崔树宝故居,将其文《广修文公祠记》抄录于《游碣石山杂记》(原载《言治》月刊第一年第六期,后收入《李大钊全集》第一卷)中。其中有云:“自邑城入山,东西二馒首山,犄角相持,如天然门户。东馒首山后为桃源山,旧为崔氏有。崔故昌邑望族,累世书香,名流辈出,崔子玉及其哲嗣伯振,均以能文着于时。广修文公祠记勒碑铭壁,文字俱奇健不群,即子玉作也。录如左:‘碣石苍苍,溟海茫茫,佳气孕灵,宜有磊落奇伟任大任者,崛起于其乡。孤竹子清风其杳如耶?相与二三同志,俯仰今古,涔涔下岘山之泪。客有指顾五峰,称道唐贤韩文公者,公家世邑乘有书。明季朱、范两公购置圆通禅院,建公祠。今春晓山贤裔,以妥神之馀,大启尔宇,为谒山祠者游憩地。当夫山雨过檐,海月度岭,披云兀坐,手公遗文一编,朗诵数过,觉涛声万里,沸沸松岩间。时而壮公微言阐道,正论格君,使有唐三百年来天下,如乍闻雷霆而复见日月;时复悲公磨蝎之运,遭际屯蹇而卒,气数不易乐道之胸,谗谤益昭永世之名。不禁酹酒阶前,拜着稽首,望我公翩然来下大荒也。同治十三年春崔树宝。’斯文虽寥寥短幅,足见其胸中蕴积,有奇气,匪俗士所能道其只字。更于壁间见一绝句,题为《桃源山访崔子玉》,诗云:‘寂寞遥天带晚霞,云深何处是君家。渔人未识桃源路,不问樵夫问落花。’知其相与过从者,亦为一时隐逸清高之士。名山得名士足迹往还其间,草木云烟,当时亦颇不寂寞。厥后伯振亦尝设馆山中,吾友刘允之,即出其门。高躅前修,杳不可复睹,伯振闻亦于近岁以病死。桃源山松梨故宅,近复展转以归他氏有。家山沦落,名士漂零,吾辈游人过其侧者,犹徘徊不忍去。而允之年来牢骚避世,执教鞭于碣阳成美学馆。课馀之暇,时或从荒凉云树间,追寻陈迹,故山函丈,形影依稀,纵有松风泉石,亦岂足以塞允之之悲也!”
  崔树宝碑文中所记晓山者,系韩文公第三十三世孙韩振先(参见昌黎《韩氏家谱》)也。在昌黎荒佃庄乡韩营村有一通于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所立的墓碑,碑阳之正文:“皇清显考敕授修职郎晋赠奉直大夫广宁县训导甲辰科举人奉祀正儒士韩府讳振先字晓山之墓。”
  民国《昌黎县志》卷二“地理志上”之“山阜”条下载:“西五峰山韩文公祠,庙门外东面石壁镌有“白云乡”三字大如斗,邑人崔树宝题。“
  “白云乡”三个大字,为崔树宝于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题镌,字写得敦厚、飘逸,颇有诗情画意。“白云乡”出于《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一语,喻五峰山一带如仙境一般。另,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所撰写的《潮州韩文公祠碑记》中有“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诗句。
  崔树宝与史梦兰(亦为赵玉丰好友)关系甚笃。史梦兰着《尔尔书屋文钞》卷下(载《续四库全书》第一五四一册)有《复崔子玉》一信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今别逾三秋,云树之思,更当何如也。前闻大挑后,即赴辽东,腊底尚壮游未还。顷接手札并赐读大作,知荣旋之后,即移居墓旁丙舍,朝夕拜扫,并课诸郎读。仁孝之思,清高之概,非世俗人所能索解。曾文正公以程朱之学,树韩范之绩。而文章奥衍,又不减欧曾诸家,洵为一代伟人。今大柱已倾,朝野无不痛悼。仆虽有知己之感,理宜哭以诗文。然描绘日月,殊难着笔。故至今欲作未果。蜀道蚕丛,古称险阻。然昔人已有翻蜀道难为蜀道易者,况文旌所指,尽成有脚阳春,化险为平,虽万里犹庭户也。仆今春小有土木工,且腮上偶患疮疖,不出屋者月馀,故花时未及入山。处暑前后,如滦涨不发,道途易行。尚拟小住止围,藉得聚谈也。”
  崔树宝去世后,史梦兰曾作《哭昌黎崔子玉孝廉六首》(载《尔尔书屋诗草》卷六,参见《续四库全书》第一五四一册),其一云:“珂乡文望重韩潮,后起何人品最超。愧我胸无五千卷,廿年前已识崔儦。”其二云:“世人谁解爱君狂,别具诗肠更侠肠。天上修文真有兆,精魂先到白云乡[五峰韩文公祠旁新筑一阁,君拟颜以‘白云乡’三字,嘱余跋其后,未果]。”其三云:“拟续云山梦友图[君有梦友图],梦中见友总模糊。年来屡下羊昙泪,哭到君亡泪欲枯。”其四云:“自号人间看梦生,一生双眼为谁青。无端得句成诗谶,未熟黄粱竟早醒[夏初,以近作示余,中有‘黄粱煮熟醒宜早’句,竟成诗谶]。”其五云:“书来曾说病支离,正似齐侯患疥时。不道诗人逢虐鬼,从今欲废杜陵诗。”其六云:“我辟荒园碣石根,当因君到启柴门。桃花山下春归日,谁遣东风为返魂[君坟庐在桃花山下]。”
  《庾伯先生传》又云:“庾伯签掣闽省,得分州,为路远,母老,辞不就。”
  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赵玉丰作《签掣得闽省,因路远亲衰,告假归里,戏作答友人》,其一云:“花种河阳指顾开,风尘■■(足敝足薛)走燕台。无端又作逃名计,不至由他笑骂来。”其二云:“鹤俸由来不疗贫,故乡况有白鸥嗔。粗官也似无名指,指与人看屈不伸。”其三云:“虮虱功名不易求,求来仍似水中沤。未沾五斗先归去,陶令还输我一筹。”其四云:“堂上亲衰路又遐,略尝宦味便回车。诳予屡把黄金散,颠倒真同画足蛇。”
  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赵玉丰作《春闱在迩,公车未上,兼以签分闽省,屡逾假限,作此答友人》,其一云:“驰逐文场未息肩,看人争着祖生鞭。鹄鸿有志游天外,樗栎无材老涧边。烧尾难陪三月宴,折腰愁上五溪船。那堪仆仆邯郸道,五十平头又五年。”其二云:“捧檄翻忧道路长,怜君痴似顾长康。宦游到处成花县,高卧何心恋睡乡。目满疮痍愁下药,身如傀儡懒登场。自知强项难为令,松菊休教再就荒。”
  此间,赵玉丰又作《柳梢青·签分闽省后假归》云:“京洛驱驰,忽搔双鬓,归去来兮。鸭子河东,鸡冠山北俱赤邑地名,歇我轮蹄。   何须远上蛮溪,况近日冬冬鼓鼙。卸却朝衫,换将草笠,未算狂痴。”
  《庾伯先生传》又云:“庾伯止一子,为二弟早逝,弟媳寡居,特带产继之。”
  《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载:“子光黻,业儒。”
  关于赵玉丰之子,《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一“世表”中有云:“光辅,玉丰子,两祧,同祧沛丰。”“光辅”即《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所记之“光黻”。
  《清咸丰九年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载:“胞弟沛丰,出嗣胞伯滋樟,早世,妻李氏节孝待旌。”
  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赵玉丰作《奇愁》诗云:“闭门非为出无车,腹内奇愁莫铲除。谁道三军可横扫[三度下第],空传五世有同居[家中析箸]。惠连梦断诗难续[二弟逝世],令伯恩深报又虚[时丁祖母艰]。几捻吟髭吟不得,北风吹泪满襟裾。”
  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赵玉丰作《嘉平月三日举一孙》,其一云:“一听呱呱泣,吾儿又有儿。他年借扶醉,今日且含饴。瓜瓞看新绪,书仓守旧遗。深惭祖德薄,也望汝绳其。”其二云:“一子继人后,家门太寂寥[予一子分祧两支]。但期孙并育,莫学父双祧。携抱娱吾老,呕哑喜尔娇。嘉平生日好,濡笔记诗瓢。”
  关于《庾伯先生传》的作者,《营陵赵氏族谱》卷四十五“志传”中有云:“族伯云岩先生传略。先生字云岩,讳滋峰,原名滋凤。本为(昌乐县)城西之西郝村人,生平好为诗文,有奇气。壮岁以贫故出塞,授徒为生。遂卜居口外赤峰之上大庙、河南、头分地。迨年近七旬,尚不远数千里归修亲墓,适值《族谱》八编之修,乃遄返赤峰采访族人之散处塞外者,凡阅年馀之久,经跋涉之劳,共得丁名四百馀人。呜呼!可谓老益壮而穷益坚矣!族侄鸿泰谨志。”
  作者工作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山东省昌乐县地方志办公室。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