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聚宝盆的故事
马洪奎整理
聚宝盆,是传说中放入金银财宝就取之不尽的宝器。谁有了它,谁就会拥有无限的财富。因为神秘,所以世上难得一见,相传只在明朝显过形;因为珍贵,所以稀少,全国只有三个半:一个曾在浙江南浔的沈万三手中,另一个曾由辽阳潘家街的华良、梁花夫妇拥有,还有一个山东滕州羊庄的沈万山得到过。那半个呢?就出在山东省昌乐县的君祥沟,即现在的前、后君祥村。为什么别的地方是一个,而君祥沟的是半个呢?这是因为其他地方的聚宝盆,或陶土,或金属,其外形都是完整的盆子,而君祥沟这个是半拉石头槽子,所以只能称半个。
提起君祥沟这半个聚宝盆的事,话也得从明朝初年说起。
在离隋姑山以东十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偏僻小村,传说村边沟里出过金钱,就叫金钱沟。名字蛮好听,实际上可很穷。十几户人家,零落在沟边,矮小的土屋,东倒西歪,破败不堪,又经连年战乱,已是十室九空。
? 有一天,从外地过来一个叫王君祥的,见这里北依高埠顶,背风朝阳;南临猪河,碧水浩渺;东边一条小溪,水流潺潺;西有盐大路(官方调运食盐的交通要道),通南达北,真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象皆备,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又兼高埠顶后就是进京大路,四通八达。越看越觉得这里是个好地方,就搬家带口的在这里住了下来。起初,一家人开荒种地,起早晚眠,省吃俭用,小日子过的虽然紧巴,倒也舒坦。庄户人家离不开牲口,就买了一头小毛驴。自家人手少,又顾了个小孩,平时牵着放,忙时割草喂。这小孩倒也勤快,王君祥自然满意。
有一年大旱,快入伏了,老天还没下一场透犁雨,满坡光秃秃的,很难见到青东西。小孩割草放驴自然成了问题,常常起早贪黑,也割不了半篓子草,填不饱驴肚子。不用主人说,自己也着急。
这一天,他背着花篓,地边田坎,沟头崖岭,连坟地旮旯都转遍了,时到傍黑,几棵枯黄的干巴草也没盖过篓子底。正当他心急火燎地时候,忽然发现一个沟头小坝窝里,有一片青草,绿油油的,又鲜又嫩。他如获至宝,待割完,装了满满一花篓,高高兴兴回了家,小毛驴整整吃了一天。可第二天怎么办?驴还得喂,草还得割呀!出了门,只见满坡庄稼旱的耷拉着头,岭子上半死不活的枯草没有几棵,稀稀拉拉,根本割不上手。他无精打采地满坡转了半天,篓子里还是空的。急的哭了起来。心想,要是再有昨天那片青草该多好呀!但他知道,那片草再好,昨天刚割了,今天怎么也长不出来呀!可那片铮青稀嫩的青草实在太好,太馋人了,怎么也忘不掉,两条腿也象被人拽着,不由自主地又向那个坝窝走去。一到跟前,他惊奇的发现,那片草又长出来了,还是那么高,还是那么嫩,还是那么多!他一口气割完,又正好满满一篓。第三天他径直向那个坝窝走去,只见头一天刚割的茬上,又长出二指高的嫩芽,等到傍黑,又长高了,割完,还是一篓。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不多不少,一天一篓。这下他割草可轻松了,心里那个恣呀!恣归恣,小孩多了个心眼,没跟别人说,照样早出晚归,装出勤奋的样子。
王君祥见这么旱的天,这小孩能割回这么多鲜嫩的青草,心里高兴,直夸这孩子能干。可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就感到有些蹊跷。满坡的庄稼都快干死了,就连河边的树都旱的掉了叶,哪里还能长出这么鲜嫩的草?问他到哪里割的,他只说是满坡里找的。王君祥信不过,知道有窍,再三追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王君祥不死心。为弄个明白,第二天,等小孩一出门,便悄悄地跟在了后边。只见他出了门,并不急着割草,而是在一棵大树下睡起了觉。直到傍黑,才爬起来,伸伸懒腰,慢悠悠地向一个坝窝走去。那里有一片青草,他蹲下就割,正好满篓。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不禁使王君祥产生了兴趣。可他围着这个坝窝转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道道,只是这里比其他地方稍微潮湿些。但他认定,这底下肯定有宝贝,要不,这草不可能一天长一茬。事不宜迟。他急匆匆回家拿了锨镢,使劲挖了起来。但挖了半天,也没有什么,除了表面一层薄土,底下全是麻冈。他不死心,继续往下挖。当挖到近一人深时,一镢下去,砰地一声,挖到一块青石头。刨出来一看,是半个猪食槽子。刚搬出来,底下立刻涌出一股泉水,冲出地面,哗哗地向沟里流去。这股泉水甘甜可口,常年不败,数百年来,一直是后君祥村人们的饮用水源,这是后话。
王君祥白费了半天劲,也没挖到宝贝,心里琢磨,这里的草长得快,可能是这股水脉的原因吧。就心灰意懒地扛着这半拉石头槽子回了家,随手扔到了墙边。
再说,他媳妇见这个石头槽子结实,牢靠,就用来喂鸡。说来也怪,以前拌的鸡食,一群鸡不一会儿就抢光了,而今天还是那么多,鸡嗉子都撑的歪歪着,食却没见少。怕男人说她浪费,就把剩的鸡食倒出来,把槽子刷洗干净了。第二天,怕再剩,故意少拌些,可鸡还是吃不完。第三天干脆不添了,可好几天鸡也没把这些食吃净。心里好生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王君祥。王君祥也没放在心里,还怪她拌食没有数,浪费。她只好用来喂狗,狗也吃不完。再用来喂猪,猪也吃不完。因怕男人责怪,再也没敢多说,还庆幸自己少了拌猪食的麻烦。直到有一天,她刷槽子时,不小心把戒指掉在槽子里,摸出来戴在手上,再一摸,里边还有一个,拿出来,再摸,还有,一直摸了一大把。她想把槽子倒出来看看,到底里边有多少,可一倒,里边却什么也没有了。她见事蹊跷,急着告诉了王君祥。王君祥见媳妇几次说起槽子的事,也将信将疑。为弄清真假,俩人挖了一瓢粮食倒在槽子里,再往外挖,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可他们惊喜的发现,只倒进了一瓢粮食,往外挖了一瓢又一瓢,槽子里却总不见少,直到搬起槽子一倒,槽子才空了。又换别的东西放进去试试,还是这样,反复多次,都一样。这才知道这个槽子是个宝贝,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俩人喜出望外,把槽子刷洗干净,藏在屋里,互相嘱咐,嘴要严实,并指天发誓,对外绝不能透露半点风声。
自打有了这个宝贝,王君祥家的日子自然很快富了起来。种地出身的他有了钱就一个劲的买地。他相信,地多了家业就大,家业大了就会更富。不出几年,就把周围几里地的土地都买了过来,少说也有上千百顷。有了地,就得雇人种,人多了,就得有地方住。于是建起了窑厂,烧砖烧瓦,大兴土木。先建了一个大四合院自己住,在附近建了粮仓和长工住房。又在离家三里多地的西边,建起了羊圈,这就是后来的羊栏子村,至今没改名;在进京大路与盐大路交会处,建起了豆腐房、粉坊和旅店,这就是现在的张家坊子村;又在高埠顶后建了牲口圈,雇了赵姓长工管着,取名赵家牛栏,后改为赵家庄。王君祥家出了名,破落的小金钱沟村,庄名也就叫成了君祥沟。再后来分成前后两个君祥沟,这就是现在的前君祥和后君祥村。
常言说,树大招风。王家短短几年爆发成大地主,引起了不少人的猜疑和妒忌,也与周边群众产生了不少矛盾。有的馋得两眼发红,有的恨得牙根痒痒,有的暗地里放风,说王家家大业大,光自家人吃饭用菜,就用十二把耩子耩黄瓜,三把铡刀铡葱花,只给生小子的吃,生闺女的捞不着。就连打场也用响场子。就是把场院底下挖空,再用木板封起来,木板底面挂满铃铛,当牲口拉着碌碡打场时,底下铃铛叮当响,牲口越跑越有劲。更有人恶意攻击,说他心存不轨,要密谋造反。这些风声传到了官府,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王君祥非王侯之家,少官宦背景,无商贾大业,怎会短时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于是,派人明察暗访。问王家,自然问不出个子午卯酉,只是用靠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等等一些平常治家之道搪塞;暗访时,因不是收获季节,没见响场子动弹,却也发现正在耩地的地头上,真有散落的黄瓜种,在几把铡刀上确有碎葱白葱叶(这自然是被人做了手脚的)。这更加引起了官府的怀疑。
为摸清底细,官府决定派人进入王家。首先告诉王君祥,要派一万官兵帮他家锄地。王君祥见官府来人,又是喜,又是疑,又是怕。喜的是,最近阴雨连绵,地里草荒一片,正愁找不到那么多人锄地,官府派一万官兵帮忙,自是解了燃眉之急;疑的是,平素里除按时缴纳皇粮国税外,与官府并没有来往,也没有熟人,又没去求助,何故突然派人帮忙?怕的是,一万官兵的到来,明里是帮忙锄地,但真实目的是什么?万一有什么动静,怎么招架的了?面对官府,又不敢推辞,只好连声答应下来。来人见答应了,又说:这些官兵,平时只是练武,用的是刀枪剑戟和弓箭,没有锄,这需要你家解决。王君祥自是心中有数,也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官府真的派来了一万官兵。领头的问:“锄都准备好了吗?”王君祥说,“准备好了,你们稍等,这就扛出来。”只见他回到院里,把十张一捆、十张一捆的锄头,扛出大门,交给官兵。不大一会儿功夫,一万官兵每人手中一张锄。
时近中午,领头的又说:“这次官兵帮你家锄地,不要工钱,晌饭总得管吧?”
王君祥连忙点头答应:“当然,当然。官兵要吃什么饭,您尽管吩咐!”
“好吧。我看这么多人,不用太麻烦了,就吃水饺吧。”
王君祥知道,水饺是最费事的饭食,而且是一万人一块吃,更何况是临近中午才安排,这明摆着是难为人。可王君祥一来惧怕官府,不敢反嘴,二来心里有数,只好连连点头:“行,行。”
时至中午,一万官兵从坡里回来,站在村外,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饭准备好了吗?”
“这就好,这就好。”
只见王君祥回到院里,夫妻俩忙不迭地把一盆盆热腾腾的水饺往外端,功夫不大,一万官兵吃了个饱。
一万官兵,每人一张锄,中午都吃水饺,放到谁家,也万万做不到。这两道难题,就是要摸摸王家的底,较较王家的量。可王家竟然好不费事的做到了。这么多水饺,剁馅、和面、擀皮、包,需要多少人手,多少东西?要把这些水饺煮熟,需要多少口锅呀?一个小小的院落,他是怎样做到的?那一万张锄头的事还没弄明白,这水饺就更蹊跷了。不行,得进去看看。带头官兵不顾王君祥的阻拦,硬是闯进院里。但里里外外找了个遍,发现仅有一口八印锅,里边煮水饺的汤还在冒着热气,灶台边有一把烧剩的柴火,一块面板上还有少量面醭,一个盛馅的空盆还没有刷洗,其他什么也没有。这就怪了!问王君祥这些水饺是怎样包出来的,他说是“请人帮忙做的。”“人呢?”“干完活都走了。”其余什么也问不出来。这就更加深了领头官兵的怀疑。他知道王君祥肯定没说实话。这一万张锄,这些水饺,放在这狭小的院子里,盛也盛不下,他是怎样做到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地里冒出来的?还是他有什么法宝或者暗藏什么机关?不管怎么说,他家既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万一有什么举动,谁能对付的了!官兵不敢怠慢,立马上奏了朝廷。朝廷见奏,立即下旨对王家进行查抄。
这下王君祥可慌了手脚。连家人也不顾了,自己连夜扛起石头槽子跑了。心想,原来这些财产是顾不上了,但聚宝盆必须保住,只要聚宝盆在,就不愁再发家。害怕被人发现,他大路不走走小道,平地不走走沟底,没山没岭,过沟爬崖,一路向西,一个劲的猛跑。直到太阳落山,一天一夜,两腿没停,水米没粘牙。看看没有官兵追上来,心是放下了,这才觉得又累又饿,一下子瘫倒在山坡上。待定了定神,这才发现,跑的太急,只顾了聚宝盆,身上一文钱也没带,半块干粮也没拿。现在两手抱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没有半点用处,连吃饭也解决不了。怎么办?望着山下村里冒出的缕缕炊烟,肚子里更加饿的慌。不行,得先弄点吃的。可这聚宝盆怎么办?扛着?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弄不好会被人抢去。放在这里?地方生疏,又黑灯瞎火的,一旦忘了地方,回来找不着怎么办?再说,万一被过路人扛走了,我不是白忙活了?正在犯愁,忽然发现,在空旷的山坡上有一棵孤零零的小松树。对,就藏在这里!只要能找到这棵小松树,就错不了地方,也就跑不了聚宝盆。于是,在树下挖了一个坑,把聚宝盆埋在里面,表面又撒上一些碎草,反复看了几遍,见没有破绽,这才拖着酥麻的双腿往村里走去。
等讨到吃喝,返回来时,谁知那棵独立小松树却不见了,原来空旷的山坡成了一片黑压压的松树林。他挨棵找,疯狂的挖,手磨破了,人累瘫了,那聚宝盆再也没找着。从那时起,这里就有了这片松树林。这片松树有多少棵?一些好奇的人曾经数过,有的数着是九千九百九十几棵,有的数着是一万零几棵,从来也没数出个真数,大家都叫它万松林。
这才是:
天掉馅饼在眼前,
没福享受亦枉然。
劝君莫做黄粱梦,
双手刨食味才甜。
讲述者:马宗宾 农民 已故
整理者:马洪奎 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