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6-21 17:30
鄌郚总编

臧协爱丨风云宝石村

  风云宝石村
  臧协爱
  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农历腊月初八,一骑铁蹄踏破了小村千百年的幽雅和宁静。驻扎在朱刘店总部的秋山部队把辛旺村也占领了。他们荷枪实弹,冷漠而狰狞。
  日本鬼子在村四周派重兵把守,并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以确保其控制区。他们平时四门紧闭,只定时开西门,让下地劳作的村民绕进绕出,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村民的一行一动都被控制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极其霸道和嚣张。另一方面,他们见鸡逮鸡,见羊牵羊,见了大闺女小媳妇还花姑娘花姑娘地死追活抢。面对他们的淫威,无枪无炮的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他们看中了村中心刘金环家的北台屋,将其改建成两层的炮楼,在楼下住宿,在楼上瞭望,还把三间东屋改成了澡堂,并拆除了炮楼四周十米内的一切障碍物,以防偷袭。鬼子一切布置妥当之后,只留七人驻守,其余撤回总部朱刘店。
  金刚火石蹭火镰,不是一蹭是两蹭。这是当年五图镇普遍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当时的辛旺村,人们取火就是金刚火石和火镰,一蹭、两蹭就可打着火,不熟练的就有点麻烦。日本鬼子看到了这一商机,妄想把他们的火柴销往这里。火柴比火链石、金刚石用起来方便的多,村民们却不买。
  日本人认为这里的人不买火柴,是因为存有金刚石、火链石,便想出了一计,大量收购火镰石、金刚石,待全部收净,村民没了取火工具,自然就买他们的火柴。一时间,辛旺村老人孩子满坡遍野捡石头换钱。但日本鬼子根本分不清哪是打火的石头,哪是不打火的石头。日本鬼子收得洋洋得意,村民们卖得不亦乐乎。两天时间,炮楼边的空地就堆起了一个小山。后来日本鬼子挑剔起来,大的不收,小的不要,还有一种黑不溜秋的挑出来扔在一边,并指使当年只有十二岁的臧三往外运,臧三嫌家里下雨有泥,就推到家里垫了天井。
  日本人收了三两天后,才明白过来,五图大地的金刚石、火链石是收不完的,无奈停收。
  日本鬼子的无理入侵和霸占无疑激怒了在这里休养生息的辛旺人,他们众志成城,伺机偷袭日军。
  一九三九年冬天的一个午后,三名日军去昌乐县城,其余四人留守,辛旺村人终于等到了可以下手的机会。村民们在刘耀文的策划带领下(关于带头人,有好几个说法,但现在已无从考证),突袭了日军据点,抢走了枪支弹药,打死了三名鬼子,一人因正在洗澡侥幸逃脱。待村民离去后,洗澡的鬼子吓地裤子都没顾得穿上,就抓起他的枪,哆里哆嗦地跑到炮楼顶部,向朱刘店方向一阵猛打,企图以此种方式与驻扎在朱刘店的总部取得联系,然后如丧家之犬向朱刘店狂奔。日军得知消息后大怒,立即派骑兵团赶赴辛旺村,那气势,大有把辛旺村夷为平地之势。
  骑兵从北门开进。住在北门西首的臧家,听到声音不对赶忙去关门,可淘气的儿子还是好奇地从家里窜了出来,刚窜出门口没几步,一颗子弹就穿进了他年幼的身体。孩子应声倒下,他娘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就软绵绵地晕倒在栅栏门口。他爹抱起儿子,儿子却已没了气息。那年,孩子还不满七岁。
  气势汹汹的日军把全村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地赶进三官庙院内,冰冷的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村民,随时准备枪杀。臧协文的父亲因不从,被他们强行绑在枯冷的树上示众,并牵来凶残的狼狗,让狼狗一口一口活活把他咬死。就在剑拔弩张之时,光腚逃跑的鬼子也许看事不妙,也许良心发现,说被杀的三个鬼子不是辛旺村人干的,是过路散兵打的,这才让辛旺人避免了一场劫难。
  事后,秋山部队把三名日本士兵尸体火化,大部分骨灰带回国内,少部分埋葬在辛旺村东南角的土地庙附近,他们还装模作样立了石碑。抗日战争胜利后,村民们将石碑推倒,后被逐渐埋于地下。
  一九七二年,中日建交。
  一九八七年,昌乐勘探发现,蓝宝石储量之大居世界之首,绝大多数集中在五图镇辛旺村,因此辛旺村被誉为世界宝石第一村。
  当年臧三推回家的黑石头,成了他的儿孙们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
  一个中秋的午后,太阳柔和而温暖。一辆轿车慢慢地行驶在通往辛旺村的柏油路上。村口“宝石村辛旺”五个金色大字在钢制弓形大门上熠熠生辉,傲人而醒目。此时,秋高气爽,天蓝云白。
  车开到村东南角停下,一位老者从车上走下来,嘴里喃喃着,两行清泪无声地流过他的脸颊。车一圈又一圈绕村行驶,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欣赏什么。他在搜寻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吗?后来车开到了村中心,老者再次下来,向着村子默默地鞠了一躬,然后双膝跪地,向着辛旺村磕起了头……
  这位老者就是当年因洗澡幸免一死的日本兵。而今,炮楼没了,四个大门也没有了一点迹象。看见的是村外美丽的小溪,潺潺东流,村前村后荷塘成片。村内红楼碧瓦,集市人头攒动,笑语欢声不断。最让他惊奇的是,当年所收的石头,是举世闻名的蓝宝石。
  后来,人们才知道,在死了的三个鬼子里面,其中有大他一岁的亲兄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