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08 19:24
鄌郚总编

1961年—1970年

  
  1961年
  春,发放救济款76.29万元,救济34513户,166979人。
  春,棉花生产初次推广营养钵育苗新技术。
  6月,昌乐机耕队合并到昌乐县拖拉机站。
  6月,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地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农村形势有明显好转。
  是年,城关公社东山王村安装20KVA变压器一台,供照明和弹压棉花用,为县内第一个用电村。
  1962年
  1月11日至2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工作会议(即7000人大会),县委第一书记王永成、书记王杰三出席了会议。
  春,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土地、耕畜、工具、劳力固定为生产队使用,由生产队划分作业组,实行农业“四小”(小段计划、小组作业、小段包工定额、小段检查验收)管理,完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减少脱产人员,提倡干部参加集体劳动。
  4月,撤销昌乐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昌乐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4月,县委召开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党政机关干部人手一册,并发至大队、生产队,在全县范围内学习,调动了广大社员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各项工作开始出现了新局面。
  5月,城关人民公社分出尧沟、南郝两处人民公社。全县14处公社。
  6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将176名公办小学教师转为民办教师。
  8月12日至28日,连续降雨,雨量达143.7毫米,全县968个大队,38712亩作物受灾,倒塌房屋2501间,冲垮和人为扒开水库5座,刮倒树木850棵,砸死耕牛2头,死亡2人。
  8月,昌乐师范第二届学生毕业,学校撤销,同时撤销昌乐八中(北岩)、十中(五图),将九中(阿陀)改为八中,十一中(朱刘)合并于五中。
  冬,根据中央北戴河会议精神,大搞阶级教育,县、社、村举办阶级教育展览馆,组织群众开“忆苦会”,唱“亿苦歌”,吃“忆苦饭”,开展回忆对比活动。
  10月17日,山东省射击比赛大会在昌乐开幕,23日下午闭幕,历时7天,昌乐代表队以地区代表队级参加比赛,获总分第三名。
  1963年
  2月,县直机关党员组织整风学习,批判资产阶级思想。
  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县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立即响应,通过组织学习会、讨论会、讲故事、写墙报、编诗歌、演节目、组织报告团,把学雷锋的活动推向高潮,争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社会风尚明显好转,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不断涌现。雷锋精神在全县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持久的、良好的影响。
  5月,县文教局通知全县中小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实施中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
  5月,推广施用磷肥、窝地瓜下蛋、花生清棵蹲苗新技术。
  8月9日,昌乐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月25日,中共昌乐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4月14日,根据国务院指示,全县开始收兑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叁元、伍元、拾元三种票券。一个月内收兑完毕。
  5月,在铁路北侧设立潍坊市盐业公司昌乐盐业运销站。
  6月12日,全县普降冰雹,并伴有大风,总受害面积247384亩,小麦减产五成以上的3000余亩,棉花被打成光杆的1万余亩,民房被刮坏屋顶1.4万余间。雹后,尧沟公社张家埠头大队,积极采取棉田管理措施,使棉花复苏,获得丰收,县人委给该队立“人定胜天”石碑一座。
  7月,县人委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88948人,其中男196746人,女192202人,非农业人口11626人。
  7月8日,寿光县纪台公社25村食病牛肉中毒者238人,昌乐县卫生局组织医疗队迅速赶赴现场,配合寿光县医疗部门积极抢救,1人死亡,其余全部脱险。
  7月,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民武装部组织了步枪射击比武班和85炮射击比武班。步枪班12人,炮班由平原大队6名民兵组成。
  7月,在教育界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关门教学、忽视政治、忽视阶级路线和学生负担过重的倾向。
  8月,认真贯彻刘少奇主席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各公社办农业中学、耕读小学、职业学校。
  冬,县委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组织7000人上阵,在鄌郚公社郑家庄西山搞治山治岭石砌梯田样板。至1965年春,修筑梯田90亩,地堰25条,长3000多米,共完成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
  11月,根据省、地委指示,选派230名干部赴海阳县参加“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工作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1965年6月6日返回。同时,在县内开展面上的“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经济)运动”。
  是年,降雨量比常年648.9毫米多404毫米,属大涝之年,涝灾面积10万余亩,其中冲毁耕地1000余亩。
  原大于河至五图煤矿3.3千伏木杆线路9公里产权移交给昌乐。随即将部队营房处接线,改从昌乐一中经草山子接五图煤矿线。
  1965年
  1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
  春,开始引进繁育杂交高粱“三系”。
  4月,第二次成立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解体。
  5月,推广棉花“水种包包”新播种技术。
  9月,根据省、地委指示,抽调400名干部赴胶南县参加“四清运动”工作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1966年7月返回。
  秋,大于河至城里的3.3千伏线路改为10千伏线路,使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城区居民基本上实现了照明与生产的电气化。
  11月,县委发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深入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朱刘店瓦厂至昌乐10千伏线路年底开始筹建施工,于1966年通电运行。
  1966年
  2月,中央号召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焦裕禄学习的活动,争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6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下达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派工作组进驻一中、五中、县医院和京剧团,批判和误伤了一部分干部、群众。以后被斥责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撤出。
  8月中旬,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之后,一中、五中开始成立“红卫兵”组织,其他中小学也相继走向社会,进行串联,停课闹革命,掀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高潮,拔花草,封商店,焚烧戏装和古版书,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昌乐县“文化大革命”自此开始了。
  10月1日,县委组织第一批学校师生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0月中旬,县委组织第二批学校师生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从此,全县中小学师生成立许多组织并互相“大串联”,“文化大革命”形成高潮。
  10月,在昌乐县城建立昌潍地区精神病防治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0月,孟津河渡槽工程动工,年底竣工,全长98米,净跨60米,设计流量2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4立方米/秒,共完成工程量2.4万立方米,投工6.5万个,投资10万元。
  10月下旬,从县城到农村、机关、学校、厂矿及生产队的群众,普遍建立起“红卫兵”组织,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掀起批判领导干部的高潮。各级领导干部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斗、罢官、戴纸帽子游街,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状态。
  1967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驻学校和县、社党政机关,开始介入“文化大革命”运动,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学校陆续复课。
  3月9日,全县“红卫兵”群众组织联合起来,成立“昌乐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司令部”,在上海”一月风暴”和省“二·三夺权”的影响下,夺了中共昌乐县委和昌乐县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成立由军队代表、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共同参加的“三结合”的昌乐县革命委员会。从此,全县掀起层层夺权的浪潮。造反派群众组织主宰一切权力,各级党政机关相继陷入瘫痪状态,大批领导干部“靠边站”受审查或关进“牛棚”,随时受到批判揪斗。
  4月,学校停课,师生“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两大派,串联社会上派性群众组织,形成所谓“造反派”和“保守派”两大派激烈地争权斗争,进行“反逆流”、“反复旧”,批斗“当权派”,砸烂“革委会”。各级领导干部及所谓“黑老保”遭受的迫害日趋严重。全县处于极端混乱状态。6月,县革命委员会解体,其工作由解放军“三支”“两军”办公室和三大派性群众组织(职工指挥部、贫下中农指挥部、红卫兵指挥部)主持,全县再次陷入无政府状态。
  4月,在全县普遍建起“忠”字台、语录牌,每天在毛主席像前举行“早请示、晚汇报”,大搞所谓“献忠心”活动。
  5月24日,朱汉、阿陀、平原、高崖4处公社的100个大队,344个小队遭受雹灾,其中小麦减产二至三成的15830亩,四至五成的21449亩,六至七成的7483亩,八成以上的6583亩。
  11月,乔官公社赵家河南村陈佃奎烈士于1967年8月9日在江西赣江为抢救50余名落水青少年而献身。江西省支左爱民英雄事迹报告团来昌报告李文忠、陈佃奎等烈士事迹,并访问了陈佃奎烈士的家乡赵家河南大队。
  1968年
  2月,文化馆、电影队、职工俱乐部、剧团、职工业余学校合并为“工农兵文化服务站”。
  3月,公、检、法机关实行军管,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三家业务合并。
  4月,县成立“清队办公室”,大搞所谓清理阶级队伍,不少干部群众被划为清理对象,无辜遭到迫害。
  5月20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重新成立昌乐县革命委员会。
  5月,昌乐县在全国大气候影响下,搞起所谓“反复旧”和“斗、批、改”运动。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下放科室人员。一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被打成“走资派”、“叛徒”、“特务”而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6月,中小学陆续“复课闹革命”,搞斗、批、改。
  6月,学制改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
  9月,县革委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一中。农村中小学由贫下中农宣传队(贫管组)进驻,领导“斗、批、改”。
  10月,农村开始试办合作医疗,各大队建立卫生室,配备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
  10月,因修高崖水库,临朐县白塔公社窝铺村76户,380人迁居高崖公社,新立东升大队(现窝铺村)。
  12月,学校管理体制下放,公办小学下放到生产大队办。全县639名小学教师回原籍,部分中学教师也回原籍,教师的报酬实行工分加补贴,参加所在队的分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2月,县革委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从1969年12月开始至1976年,共安置县内知识青年928名,回乡知识青年121名,青岛知识青年1218名。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知识青年下乡结束,所有知识青年通过参军、招工、招生等渠道,作了适当安置。
  1969年
  2月12日至19日,全县出现雨淞,造成冰凌成灾,在路面、电线上,各种作物体的迎风面上,普遍形成3毫米的冰层,公路行车困难,电信发生倒杆断线,市话50%断话,农话全部断话。经检修,10天内全部通话。
  7月18日13时54分,渤海湾发生7.5级地震,波及昌乐,震感明显。
  8月,昌乐一中改为“五七红校”。昌乐五中解体,学生分散到城关、尧沟、朱刘、南郝中学。相继建立平柳中学、北岩中学、朱汉中学、城关中学,达到社社有高中,初中全部改为大队联办中学(简称联中)。
  8月,经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建立中共昌乐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2月,14处人民公社相继建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随后,全县开展了党外群众参加表决的整党建党运动,错误地开除了一部分党员的党籍,停止了一部分党员的组织生活,吸收了一部分不够条件的人入党,给党的组织带来严重不纯。
  秋,四图村西35千伏变电站建成,1970年春投运,主变压器为1000千伏安,1971年增容为1800千伏安,1981年增至3200千伏安。
  秋,成立“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办公室,开展“一打三反”运动。1975年7月结束。清出反革命集团2起,有各类政治问题的1332人,枪36支,子弹2094发,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1997人,贪污盗窃44549.25元,投机倒把牟利62118元。定案处理3206人。经过复查,纠正了一批错整的人,其中全错的2人,部分错的4人,从宽处理的7人。
  10月,组织部分人员去海南岛繁育玉米杂交种“新单一号”。
  10月,县战备领导小组成立,开展战备防空工作。1979年10月,移交县人民武装部。
  12月,设立昌乐县地震台。
  是年,全县中小学改为春季始业,1974年恢复秋季始业。
  济青公路西东方向,经县境中部42.42公里。当年完成黄村至歇头仓段路基。1970年完成昌安县道的路基改道,加宽桥涵及防护工程。1971年完成铺筑泥灰碎石路面及辅助工程,全线通车。
  1970年
  1月,全县14处公社相继建立拖拉机站。
  1月,县农机管理站试制成功第一台拖车,该站改为拖车制造厂。
  8月,将下放生产队管理的公办教师,陆续转回恢复工资制,恢复国家供应口粮。
  9月,朱刘煤矿建井。1976年9月投产,年产19万吨,属国营中型煤矿。
  秋,降雨量为784.2毫米,比正常年多126.9毫米。有暴雨3次,全县受灾面积10.98万亩,冲毁塘坝35座,河流决口18处,冲坏仓库30处,冲走粮食9万斤,霉烂粮食15万斤、黄烟3万斤,淹死猪30头、羊37只、牛3头,倒塌房屋4257间,栏棚2965间。
  10月,87022部队投资2400元,派出47名干部、战士,用4天时间,免费给谢家山安装自来水管道243米,彻底解决了该村吃水难的问题。
  12月,14处公社全部建立广播放大站。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