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0 16:40
鄌郚总编

昌乐新闻

  昌乐新闻
  第四章   新闻
  第一节   报刊
  《昌乐县报》   创刊于1958年5月1日,由中共昌乐县委主办,系中共昌乐县委机关报。设《昌乐县报》编辑部,总编辑1名,编辑兼记者6名。该报为八开二版五日刊,同年9月1日改为三日刊。发行量2700份,后增加到5700份,最大发行量21000份。1959年9月10日停办,共出刊147期。
  《昌乐科技报》   是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创办的科技交流刊物。1979年2月创刊,开始为半月刊,1982年改为月刊,现改为季刊。每期发行3000份,除在县内发行外,还同省内外兄弟单位进行交流。至1986年4月,已出刊55期。
  《昌乐文艺》   是1979年由县文化馆创办的内部发行的文艺小报。主要刊载本县业余作者的作品,每年出刊4期。共出刊13期(其中报纸10期,专辑3期),共发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60余件。
  第二节   通讯
  1968年6月,昌乐县革命委员会通讯组成立,由2人组成。1971年2月,改称中共昌乐县委通讯报道组。县委重视通讯队伍的组织建设,在各公社、县直各部门建立了通讯组,形成了通讯报道网。1985年,县委报道组3人,全县基层通讯组81个,共有专职通讯员6人,兼职通讯员164人。为提高通讯队伍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1969~1988年县委先后举办通讯员学习班95期,培训通讯员448人。1969~1988年,全县年均发稿388篇,历年累计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稿件4390篇,年均采用219篇。县委通讯组先后9次被评为省“先进通讯报道组”。1980年始,评省以上“模范通讯员”活动开展以来,有67人荣获省级“模范通讯员”称号。有11篇新闻作品荣获省以上新闻单位优秀作品奖。
  表5—7   历年获奖(省以上)优秀新闻作品统计表
  第三节   广播
  1950年6月,据中央“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昌乐县建立收音站。设专职收音员1名,隶属县委宣传部领导。
  1956年4月,昌乐县广播站成立。县委宣传部长兼任站长,专职副局长主持工作,职工数人。架线7.5公里,安装0.5W的喇叭12只。从益都借来一台100W的扩音机,购置话筒1个,电唱机1部,录音机1部。城内部分单位安装了喇叭。同年5月30日起,每天中午、晚上两次播音,广播的内容:转播《中央新闻》、《对农村广播节目》、《联播》、省台《新闻》、《山东农村》、《天气预报》、自办《昌乐农村》,另外还有领导讲话、新闻、通讯、座谈会、典型介绍等。1959年改为一日三次播音。内容有转播中央台《报纸摘要》、《国际生活》、省台《社会主义大跃进》、《科学知识》及《昌乐新闻》、《科学知识》、《社会主义教育》等节目。1956年6月,安装了一台500W的扩音机。1958年县广播站又购置一台1000W的扩音机。同时,在鄌郚建起昌乐县第一个转播放大站。1959年1月,各公社广播站全部建立,在乔官设立转播放大站。农村利用线总长达1270公里,喇叭的入户率由原来的2.3%提高到48.2%。1965年,建立高崖、朱刘、五图转播放大站。1970年,全县公社级转播放大站全部建立,全县大队通播率达到99.9%,喇叭入户率达到72.4%。
  1975年11月,扩编为广播事业管理局,局长由县委宣传部部长兼任,专职付局长主持工作。1976年12月县广播局研制成功数控调频载波有线广播机,受到中央、省、地奖励。
  1980年9月设专职局长,工作隶属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双重领导。
  1984年4月改称广播电视局。现设有办公室,下设机务、电视录象、线路、编播等股,干部职工30人(其中干部7人)。
  -
  第四节   电视
  电视事业,自1984年4月由县广播电视局管理。
  1971年,县广播站购买了第一台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北京825—R”33厘米黑白电视机。19r77年朱汉公社购买了第一台广东广播设备厂生产的5CB3型48厘米彩色电视机。同年阿陀公社李洪志购买了一台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的404A—A型21厘米黑白电视机。自1971年以来,电视机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收看率迅速提高。1977年全县共有电视机34台,1978年达115台(其中集体111台,个人4台)。1985年电视机的数量增到10593台(其中彩色电视机1786台),集体电视机达1300台,个人电视机为9793台。
  1986年10月,在城南建成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处。1987年1月1日,正式差转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发射机功率为100W,覆盖有效半径15公里。县广播电视局设有电视差转台,专理此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