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21 15:31
鄌郚总编

昌乐四镇特刊:历史揭秘

  书上榜样,历史上他却被称之为"千年伪君子"
  每次大人们要求小孩子们懂事的时候,都会给小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小编还记得小时候背诵《三字经》的时候,就有说到"融四岁,能让梨"的这个典故。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典故一定都不陌生。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孔融又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孔融让梨的故事,说的是年仅四岁的孔融,在家中长辈分梨子的时候把大的梨子让给年纪大的人说是尊敬长辈,让给年纪小的人说是爱护幼小。因为这样的举动,所以他被认为是最懂事的孩子。一度成为了人们教育小孩子的榜样。
  这件事其实对小编影响挺深的,但是等长大之后看了历史上孔融的履历之后,小编真的是想说一句:"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融最后死在了一项名为"不孝之罪"的罪名之上。而他也被称为"千古伪君子。"
  建安九年,袁绍之子带兵攻打建安城。当时孔融也在场,但是他为了自保还假装淡定,兵临城下了还在吟诗作乐。等敌军真的打入了青州城的时候,他却在兵勇的护送之下,自己悄悄的离开了青州城。而他的妻子孩子却被留了下了,最后被敌军杀害。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21 15:35
鄌郚总编
  曹操生平野史:曹操袁绍竟钻进人家后院偷新娘
  曹操袁绍闹洞房时究竟偷走了谁家的新娘?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严格来说,闹洞房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里,对新婚夫妇巧妙进行婚前性启发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街坊邻里大人小孩的挑逗起哄喧闹,暗示一对新人洞房之中该干些什么,特别是重在打消女子对于男女性事的羞怯。
  说白了,就是新郎新娘首次肉体开展前的序曲。当然与此同时,客观上,对围观看热闹的少男少女,也起到了性启蒙的作用。曹操本来就早熟,加上经常喜欢闹洞房,早就明白待会儿吹灭蜡烛后,两人在新房里会干些啥。对于这时还是光棍后生的他来说,想想都会流口水。
  这会儿,曹操和袁绍挤在人堆里,曹操眼睛盯着粉脸丰胸的新娘子,浑身血脉喷张,下体躁动不安。袁绍也是口干舌燥上下紧绷绷。俩人一对眼,动了歪心思,出门来合计了一番,决定待会儿客走人散,把肥美的新娘偷走。
  时已至深夜,众人还在新房里闹得正欢。曹操带袁绍偷偷钻进人家后院,突然一声大喊:有贼!快抓贼!新郎和闹洞房的人们,丢下新娘纷纷前去抓贼。趁这工夫,曹操袁绍溜进新房,亮出刀子,威逼新娘跟他们走。新娘吓得频频点头。曹操肩扛上新娘,袁绍紧跟在屁股后面,撒丫子从后院跑了。
  天地一片漆黑,加上惊慌,也可能是拉着新娘的曹操太激动了,三个人跑着跑着,迷路了,跑进了一片荒草地。曹操正在找方向,袁绍慌不留神一脚踩空,整个人掉进一个长满枣刺的大土坑,疼得手脚不敢乱动。
  曹操这边牵着新娘纤细温乎的酥手,那边低头见袁绍在枣刺坑中缩做一团,急了。是放下新娘去救哥们呢,还是拉着新娘独自去先快活一把?曹操犹豫着。救袁绍,万一新娘趁机跑了咋办,岂不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自己带着新娘走开,丢下袁绍不管,那……好像太不够哥们意思了吧?
  左右为难之际,曹操灵机一动,捏住鼻子,换副嗓门,突然朝天大喊:偷新娘的贼在这儿!枣刺坑里袁绍闻声,吓得一个激灵,顾不得刺痛,一个蹦子跳出刺丛。忍痛随着曹操和新娘没头没脑继续死命地跑。
  终于来到一处安全的地方,袁绍揉揉被刺扎疼的手脸屁股,斜眼看看哼哧哼哧的曹操,问:阿蛮,抓咱们的人在哪?曹操诡秘地笑笑,说我不来那一嗓子,你小子能跳出坑吗?袁绍气不打一处来,气哼哼地说:你小子鬼点子就是多。
  曹操一把把新娘拉到怀里,得意地告诉袁绍:这算什么,下回哥们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望梅止渴".说着,给袁绍使了个眼色,拥着新娘进了里屋。袁绍傻眼隔门张望,焦渴难耐。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19-02-21 15:36
鄌郚总编
  道光皇帝:竟然是史上最抠门最搞笑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可是他在主观上,不能说没有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他也为了使国家更好而做出了许多努力。最有名的,除了禁烟,就是他的节俭与吝啬了。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他到底有多节俭?
  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里仔细盘算各项花费的用度,计算出最低的花费,然后交给内务府,让他们按这个标准去办。
  据记载,道光皇帝吝啬到大臣都难以接受的程度,别说很少有什么贵重的赏赐,就连偶尔的请客吃饭也是极力俭省。当时有清朝对回疆的战争,大学士长龄等人取得胜利回京复命,向道光帝献上战俘,道光于是宴请这些立下战功的将领们。可说是宴请,其实寒酸得要命,二十个人挤在两个桌子上,每一桌只有五六个菜,在座的大臣都不敢举箸,那么多人几口就会把这区区几样菜吃光,吃光了皇帝哪还有面子?大家面面相觑,一群大臣就这么饿着肚子退了席。给道光做大臣,还真得练成不怕饿的功夫啊。
  他还规定过,尽量减少节庆,皇帝生日、皇后生日、除夕、元旦、元宵节、冬至的庆祝活动一律取消,以防止浪费,节省开支。他的皇后十分贤淑达礼,有一年他终于想要给她过个生日,就摆宴席宴请群臣。好容易有这么一次庆祝活动,结果群臣等了半天,每个人却只给上了一碗打卤面,据说还是道光下了很大决心才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做的。节省到这种程度,可真是令人咂舌了。
  不过,他作为皇帝,这样极端地厉行节俭,也闹出了一些很奇特的事情。他要节省开支,限制宫内的各种吃穿用度,搞得他自己和嫔妃们都没有新的衣服穿,龙袍上甚至都带补丁,所有衣服都破旧不堪。他看到大臣们谁穿了崭新的衣服,都会十分不高兴,责骂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时间一长,大臣们发现衣服越破旧他就越高兴,也都不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服,即使做了新衣服也都用各种办法磨旧了再穿,或者直接去拿新衣服换旧衣服。一时间,京城里的各个裁缝铺的旧衣服全部脱销,他们发现了这个商机,就趁机抬高旧衣服的价格,旧衣服到最后比两套新衣服的价格还要昂贵,这真是道光时期特有的怪现象。
  从另一个方面讲,道光想要节约,实行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吃穿的花费,其实与外界相差得非常远。道光为了节省,就只吃素菜不吃荤菜,可每顿饭还是要花好几十两银子。一次他与一位大学士闲谈,问到他早上在家吃了什么。那个大臣直言道:"臣在家吃了4个鸡蛋出来的。"道光帝听了大吃一惊,在宫里一个鸡蛋要5两银子,他从来舍不得吃,怎么这个大臣能一早上吃4个?
  他不由得说:"真是太浪费了,你这4个鸡蛋下去岂不是20两银子都没了?朕都舍不得吃鸡蛋!"那个大学士听了,知道其中有问题,因为他吃的鸡蛋只要几钱一个,这肯定是内务府的人搞的鬼,他连忙对皇帝说道:"没有,臣吃的鸡蛋是自己家里养的母鸡下的,不是买来的,没有那么贵。"道光听说这个才怒火稍熄,随之马上盘算起宫里也可以养母鸡节省开支,就下令去买母鸡。最后,那个母鸡也是花了好几十两银子才买到。
  要知道,内务府一直是个肥衙门,他们就是靠这个差价吃饭的,宫内宫外东西的价格会相差十倍都不止。道光只知道每个东西的报价有多贵,就自己节省着不吃不用,却不知道那钱都给内务府的人中饱私囊了。可怜道光皇帝为了国家而节衣缩食,他自己却被手下耍得团团转。他只知自己节俭,却不知去根除浪费的源头问题,苦着自己也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空有治国之想却没有治国之才的皇帝,也就只能这样悲剧了。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3楼] 发表于:2019-02-21 15:38
鄌郚总编
  努尔哈赤为何杀死亲弟弟 揭秘清史第一疑案
  血溶于水的兄弟一般都是成功人士想要获得的协助力量,因为有着血缘关系所以有着天然的亲密感和一致性,能够有天然的信任和依赖。但是这个道理显然在努尔哈赤身上并不适用,因为随着一步步地离帝位越来越近的时候,他的手也沾染上了自己的亲弟弟的鲜血,在面对自己本家亲人的时候,他同样也是能下得了狠手的。
  努尔哈赤家从父亲在父亲那一代有六个兄弟,原本他们的关系都还比较融洽,但是很快,情感的天平就被利益动摇了,当他们知道了当时还很年轻的努尔哈赤得到了家族原本的官职和一些财产之后,亲兄弟之间、堂兄弟之间开始了争夺,开始了为利益所倾斜了。
  因此,获得了财富和光值的努尔哈赤就被放在了对立的一面,当他对外复仇的时候,这些亲戚们都站到了仇人的那一边,忘记了仇恨,忘记了彼此间的亲情。
  幸好此时,努尔哈赤还有几个兄弟的支持,也正是因为他们,努尔哈赤才能在统一女真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成功,也共同揭开了清帝国这段创业史的序幕。
  一般来说,女真社会中采用的一般是一种两头大的政治体制模式,也就是说一个部落联盟内会有两位酋长,一般来说会是亲兄弟分别担任,因此,在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国都建成的时候,他和舒尔哈齐两兄弟就曾形成了并肩作战、手足同心的良好局面。
  然而到了最后他们还是不得不因为利益等等的原因兄弟离心,甚至出现努尔哈赤手刃自己的亲弟弟的悲惨情景。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4楼] 发表于:2019-02-21 15:41
鄌郚总编
  坑你27年的冷历史!
  1.北宋清明上河图有人物1600+多人,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中出现的人物都多。
  清明上河图
  2.1952年当时以色列总统去世,爱因斯坦被当局推选为第二任总统,而他拒绝了。
  爱因斯坦
  3.茶叶刚到外国的时候,洋人煮好后把茶汁倒掉,然后用全调料将茶叶调伴起来吃。(老虎菜的来由)
  老虎菜
  4.秦桧所创"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文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有才人)
  秦桧
  5.明朝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并不是奸臣,而是一个非常痛恨奸臣的一个人。为了不与当时奸臣为伍,严嵩借丁忧之名回老家,直到10年后才返朝为官。
  严嵩
  6.历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战的是中国的慈禧太后。(惊不惊讶,意不意外)
  慈禧太后
  7.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兵和英兵的死亡比例为600:1
  8.张飞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画,其作品都均上品,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他的两个女儿后当了皇后,史称大小皇后,估计这两姑娘基因不错,要不刘禅也不会要。
  张飞
  9.三国后的南北朝时代有个皇帝的书童领8000兵,从现在的南京出发,一路打下长安,洛阳70多座城,击败当时北魏的50万大军,他叫陈庆之。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5楼] 发表于:2019-02-21 15:43
鄌郚总编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什么意思?汉人追求自由发起的战争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怎么回事?传说,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把全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和原来的西夏人、畏兀儿人,第三等是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第四等人是原来南宋的汉人。蒙古人在每个村子里派一个蒙古兵当里长,百姓叫他是家鞑子。家鞑子由汉人供养,吃喝拉撒睡都在汉人家。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有尊贵,好东西得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
  蒙古人怕汉人造反,每十家汉人才有一把菜刀和剪子,汉人用的时候就到蒙古人家里去借,用完再还回去。蒙古人对汉人实行人口管制,不准汉人夜晚外出,白天外出也要向鞑子报告,怕汉人聚集谋反。蒙古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督促汉人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在一处说悄悄话,你要惹着他,他诬赖你想谋反,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天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总之,这帮鞑子兵无恶不作,百般欺凌百姓,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
  汉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得和这个蒙古男人睡三天觉,俗称破瓜。汉人结婚后,就会把第一胎摔死,不要这个蒙古种。有的女人舍不得摔死孩子,就生下来了。
  汉人家里吃好吃的,还得给蒙古人送去。第到过年的时候,蒙古人要到县城里汇报村里汉人的情况。所以到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的汉人就把好吃的送给蒙古人,让蒙古人到县里说好话。我们现在的灶君爷穿的就是蒙古人的衣服。元朝末年,汉人实在忍不下去了,因为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湖北的陈友谅、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等纷纷揭竿而起,举义消息不胫而走。有一天,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说:"天下人都对家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就能把鞑子斩尽杀绝。"
  于是朱元璋下令,把杀鞑子的时间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以月饼里夹带纸条为信号。
  八月十五前几天,商店里卖月饼。有的人家买不起,便赠送。鞑子不懂,便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盘问了。
  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分而食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上面写道:"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嘴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 "
  子时一到,有的鞑子兵醉到了,有的鞑子兵睡着了,有的还在嘻闹。各家因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碰胳臂肘,全都心领神会了。几个人对付一个人还不容易,用手掐脖子,用砖头砸脑袋,人人一条心,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没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张牙舞爪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吗?""杀死了! ""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 ! "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
  杀鞑子为何选择八月十五这天呢?因为有以下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减轻蒙古兵对汉人百姓的猜疑,中秋节是古老节日,赏月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二是,中秋之夜有吃月饼的习俗,当时蒙古兵把汉人控制得十分严厉,百姓之间无法直接联络,举义纸条放进月饼之中,避免了蒙古兵的猜忌。三是,在八月十五这样的节日场合,有机会接近蒙古兵。
  从那时开始,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杀鞑子是汉人争自由、反压迫、反专制的一场利用月饼进行的战斗。多少年后,中国人又发起了反对满清专制皇权的辛亥革命,争民主、争自由、争平等,打倒皇帝,实现了民主共和国。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