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30 18:18
鄌郚总编

崇山石祖林的传说

  崇山石祖林的传说
  崇山,又名丛山,海崇山石祖林的传说拔177米,据旧志载:“隋书原称从角山,金史误以为聚角山。今曰崇山,上有庙,貌巍然。”位于昌乐阿陀东北两公里许,孝妇河以南三公里,相隔古营丘遗址约10公里,西北与孝文化源头之一的王裒院相隔5公里,与西南朝阳山同脉,北与姑母山遥相对望。一条由营丘镇通往潍坊市的公路恰好从它身边通过。
  那天我们到达崇山时已近中午。伫立山下,放眼望去,崇山给人的第一印象,与其说是一座山,还不如称它为一道岭。因它实在没有山的嶙峋峭拔之状,无陡峭之坡,无崎岖之路,更无险峻之峰。愈走近愈觉它是那么平缓、舒展,像少女的身姿,呈现着一种曲线美。视野又十分开阔,满山野依稀的翠微,在蓝天祥云的衬托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从容和淡泊。整个山体植被极好,看不到裸露的山土,像铺了一层绿茸茸的地毯,如人工修剪般齐整。岭上几棵碗口粗细的刺槐,也疏密间隔有致,似人工栽植的。真没想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崇山,竟是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景致,甚至连林中的鸟啼,听来也轻声细语,为寂静的山林平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神韵。
  我们首先观瞻了崇山石祖。它拔地而起,屹立于西山坡中间一层平台的显要处。当我们站在它跟前,还是被它那造型独特的神态和魅力震住了。它高达4米,约两搂粗细,顶端龟头处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已有残缺和破损,看去却依然那样傲勃雄健,气度不凡,昂扬着一股阳刚之气。令人称绝的是,石祖西侧的背荫处崇山石祖林的传说,有道直上直下呈槽沟状的裂缝,形神逼真地酷似男性生殖器官那根勃起膨胀的筋脉。据专家考证,那是古人在当时还没有铁器的情况下,先用石斧将石柱凿上眼,后寨上木楔用水胀法经几道工序精雕细琢而成。据考,那道裂纹居然与45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上的纹理十分相似。
  崇山石祖在令我们为之感动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奥秘和疑窦,不禁令我心弛神往,浮想联翩。先是石祖的来历。既然它是先祖人工而为,那么是用崇山之石就地打磨加工的,还是用他山之石先雕琢而成后,再一一移立到崇山上来的呢?再说,当时还没有起重机,古人是怎么把重达数10吨的石雕竖立起来的,又是千年不倒?再石祖所用之石很是特别。随便拣块掂掂,都沉得压手,像一块铁矿石。仔细审视,又似不像,皆青质黑章,中间掺白,周身布满黑色颗粒,大者如炭渣,小者如芝麻,或方或圆。用指抠抠,皆坚硬无比,宛若镶在上面的粒粒宝石花。据说这种石头,只有崇山才有。究竟什么石?不得而知。
  由石祖形成的年代联想到昌乐的历史。上溯千年之前,昌乐还是宋代,两千年前,则是汉代,三千年前,才到西周初年,正是太公始封于齐的年代。专家考证石祖形成在4000年以上。那么4000多年前,是昌乐的哪个先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又是哪个先祖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建立了这处“石祖林”,为后人创造了这令人瞩目的人文奇观?是父系氏族东夷首领爽鸠氏?还是尧舜年代的季?R氏?或是夏禹时代的逢伯陵?我想,这是历史留给昌乐后人的一个待解之谜,还得请教于专家的破译和诠释。
  山上那位牧羊老人还朝南指着说,那里早年有座古神庙,很气派,庙前有牌坊大门,庙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等诸神灵。可惜民国时被鬼子一把火烧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九日为崇山香火会,虽历经兴衰,却至今香火不断,每到节日仍有不少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