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14 13:13
鄌郚总编

我的农耕印记

    我的农耕印记
    原创: 秦省利  

    早些年,种地哪有拖拉机,耕、耙、耢、耩,哪一样也离不开牲口。
    大集体那会儿,生产队里一早就敲钟,吆喝上坡,先在大街上集合。队长提前把地里的活盘算好,然后安排下去。扶犁耕地,踩耢踩耙,扶耧耩地,这些不但是力气活,还都是些技术活,所以总是找那几个“老把式”,给这些人搭配帮头的都是一些老实无用的,他们一对对的都成了老搭档,憨蛋和桂山就是我们生产队出了名的一对老搭档。憨蛋是他爷爷给他起的名字,说是好养活,人一点也不憨,就是懒语(方言:不爱说话);桂山人送外号“山杠子”,这老汉心眼好,营生(方言:农活)好,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憨蛋到饲养院里牵着牛,山杠子老汉把犁装在小推车上,来到地里,憨蛋牵牛帮头,山杠子老汉扶犁耕地。因为地要深翻,犁子拉起来很沉,所以犁地一般得用两头牛。本是枯燥无味的营生,愣是让这“爷俩”把个地犁的是有滋有味……山杠子老汉腰里别着旱烟袋,肩上搭着皮鞭,一手扶犁,嘴里开始哼开小曲儿了——
    哎嗨吆……
    老百姓全靠这黑土地哎
    张口的都问这地里要粮食
    只要是呼嗒着一口气儿哎
    哪个不吃饭不穿衣
    谁敢说咱没本事
    咱就把他瞧不起
    啊咧咧,啊咧咧(喊牛声)
    哎嗨吆……
    蓝天,白云,好天气儿哎
    来到货郎林这牛梭头地
    憨蛋蛋那个帮头老汉扶犁哎
    我说牵牛帮头你莫使气
    谁让你不用功来学习
    好孩子都在学屋里
    啊咧咧,啊咧咧
    哎嗨吆……
    说你小黑(牛的名字)你还有脾气哎
    吃饱了拉套你不出力
    得空你还撂个蹄儿哎
    老汉我一鞭响三里
    这一鞭下起就去块皮
    看你有劲使不使
    啊啦啦,啊啦啦
    哎嗨吆……
    我说憨蛋小黑咱都出把力哎
    下午耕完这二亩地
    回家炒上一盘花生米哎
    一壶老酒我坐炕席
    抽袋烟,把酒咪
    活出个神仙恣不恣
    啊咧咧,啊啦啦
    ……
    牛不使劲有鞭子,憨蛋不听话,山杠子老汉便用媳妇馋他,这是山杠子老汉这个“老中医”给憨蛋配的“药”——
    哎嗨吆……
    憨蛋蛋那个帮头老汉扶犁哎
    你这孩子我知道好脾气
    相了几个婆姨都不如意哎
    俺老汉也跟着有点急
    改天俺再去找那媒婆子
    给俺憨蛋找个好婆姨
    ……
    这最后一段,山杠子老汉故意用山西腔哼的。把个憨蛋恣得整天咧着个大嘴傻笑,斜涎(方言:口水)比那牛斜涎还长,做梦都娶婆姨。
    这些都是山杠子老汉自编自唱,有大鼓的味道,又有民间小调的那点韵味。喊那么两嗓子,解乏又解闷。
    耙地,是为了把地里的大坷垃弄碎,更好的平整地块。拉耙不是很沉,一般不用驴,牛、马、骡都行。
    耙完地再用耢耢一遍,进一步平整地块,掩土保墒,也便于耩地。跟耙地一样,一头牲口即可。小的时候,放了秋假,跟着在地里砸坷垃,每当看到有拉着耢耢地的,总想也站到那耢上让那牲口拉着在地里过把瘾,就像那东北大雪地里,坐那狗拉的爬犁,很惬意!
    耧,也叫耩子,耩地,是最需要技术的,出的庄稼苗孬好全靠耩地的技术。因为牛走得太慢,出苗太厚,浪费种子,所以耩地很少用牛,多用驴。耧在各种农具中算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构造极其复杂,针线(方言:门道)都在盛种子的耧斗里,耧斗下方有一块木板用来调节种子均匀下播,叫耧仓板子;耧仓板子上有一个漏种子的小孔,叫耧仓眼,耩不同的作物,耧仓眼大小也不一样;耧仓眼中间还专门系了两个圆圆的小石头蛋子用来配重,俗称“耧蛋”,不住的摇晃,预防堵了下种子的耧仓眼。山杠子老汉便经常用一句老俚语数落憨蛋,“甭你憨蛋头摇得和耧蛋一样!”有个关于“耧”的谜语,老百姓更是赋予它形象的描述,“两只小脚往前抢(方言:快走),蛋子打得腚沟响”这个谜语是描述了最常用的两根腿耧,其实耧还有三根腿和单腿的。
    小时候娘给我讲的一个耩地的故事让我一直记忆犹新,说的是,从前,有个地主雇佣了两个短工耩地,一老一少,老的扶耧,少的帮头。中午吃饭时,地主给扶耧的上了饽饽,而给帮头的上了煎饼,不用说,扶耧的高兴,帮头的生气,下午耩地,扶耧的认真扶耧,帮头的则牵着牲口在地里画龙,扶耧的大声吆喝牵牛的“你是怎么帮的头?”帮头的回了一句,“你扶你那饽饽耧,我帮我那煎饼头,管你屁事?”扶耧的无语……以后地主再也没敢给帮头的煎饼吃了。
    耕、耙、耢、耩,耕的是地,耙耢那坎坎坷坷,耩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鄌郚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