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8-16 00:44
昌乐 刘文安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的故事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31 07:56
鄌郚总编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的故事
  作者:邓华 来源:潍坊晚报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正式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一个新阶段。在珍珠港事件中,由于一些日侨间谍向日本法西斯提供情报,美国政府决定限制六万多在美日侨的活动。为此,侵华日军也将西方同盟国在中国的侨民全部抓起来,分别关押到了潍县乐道院、上海龙华和香港三地。其中,在潍县乐道院关押的1500余名侨民在这里经历了三年多的艰苦生活。后有两名勇士在潍县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成功越狱并取得援助。1945年8月,被关押在乐道院集中营的侨民才重获自由,返回祖国。
  8月29日上午,在百大汽车园举行的老照片故事会上,主讲人邓华揭开这段尘封的记忆,为大家讲述了乐道院集中营的故事。
  集中营的建立
  1883年3月,美国基督教牧师狄乐播一行三人受北美长老会派遣,来到潍县城东郊,在虞河南岸购地建房,设立教堂、学校和医院,总称“乐道院”。1902年,美英教会共同协商在这里开办“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1904年到1917年在此设立“广文大学”,后来广文大学迁到济南与广智院等学校合并,扩建为“齐鲁大学”。四十年代的潍县乐道院内设广文中学、附属小学和女子圣经学校以及医院,院内遍布欧洲城堡式建筑。
  1938年1月,日军占领潍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乐道院,把医院和学校的所有人员全部赶走,将各部门的小套院墙拆除,利用拆墙的砖石和木料筑起许多碉堡,只留西南角原美籍人士的小院给日本看守居住。碉堡配备探照灯和机枪小炮等武器,四面的高围墙顶上都架设电网,将潍县乐道院改造成了一座集中营。
  集中营建成后,整个华北地区2000余名同盟国侨民被陆续押往这里。1943年8月16日,日本看守将440名天主教僧侣和修女转移到北京一处天主教堂关押。同年9月,又有390名侨民因交换战俘被运走。但是,原来关押在烟台庙宇山的370多名芝罘学校外籍师生很快又全部转到这里关押。(烟台芝罘学校是中国基督教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创办的,是一所专为在华教学、行医、传教和工商企业界侨民子女创办的英语学校,曾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语学校”)通过上述调动,设在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的盟国侨民,由2000余人变为1500余人。
  集中营内生活艰苦
  集中营里的盟国侨民们,民主选举出一个“九人自治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人是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和曾任蒋介石顾问的天主教神甫雷振远。在漫长的囚禁生活中,九人自治管理委员会带领1500多盟国侨民与日本法西斯斗智斗勇。
  集中营的生活像监狱一样,不仅看管严厉,作息时间也严格,还强迫人人必须劳动。集中营的粮食都实行配给。初期配给的面粉还比较多,1943年以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和粮食的紧缺,集中营里供应的食品只有发霉的高粱米。孩子们长期饥饿营养不良,芝罘学校的老师们便将以前丢弃的鸡蛋壳从泥里挖出来,经过反复淘洗,烤焦后磨成粉给学生吃。
  集中营里汇集了大批教育界精英,影响最大的是埃里克·利迪尔。他是苏格兰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是1924年的四百米短跑奥运冠军。1943年他被押到乐道院集中营,仍忘我工作,深受人们敬重。但由于生活艰难,工作劳累,不幸于1945年2月患脑瘤病死在集中营。
  两勇士获援助越狱
  随着集中营中侨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九人自治管理委员会想到通过几个能够进出集中营的潍县当地农民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进而派人越狱出去寻求帮助。当时,能经常出入集中营的中国人只有附近村里的几名村民,他们常年为乐道院清理粪便。在他们的帮助下,乐道院的德位思博士与当时广文中学校长黄乐德取得联系。
  黄乐德找到进过教会学校、懂英语的王绍文,派他冒充教会牧师到昌邑南乡,找到苏鲁豫战区四纵队司令王尚志。起初,王尚志对营救外国人不感兴趣,王绍文随机应变地骗他说:“准备越狱的这两个外国人是武器制造专家,会造机枪小炮。”王尚志很高兴,决定派人前去接应。
  德位思和雷振远等人周密策划,趁日军傍晚交接班时,选定通晓汉语的美国青年教师恒安石和英国退役海军上尉、时任大英烟草公司职员的狄兰执行越狱计划。另外委派身高两米的英国电气专家托米·魏德充当人梯,帮助他们越狱。
  出去后,恒安石和狄兰给美英驻华使馆写了密信,报告集中营里的情况和危急处境,请求支援。由于有效地自救和外援,在长达三年半的艰苦拘押中,集中营里只有16位难民死亡。
  得到营救重返祖国
  二战后期,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尽管他们严密封锁消息,难民们还是通过地下渠道,捕捉到一些令人振奋的讯息。1945年5月初的一天半夜,有人突然敲响了教学大楼塔顶上的巨钟,惊醒了熟睡的难民们,他们飞快汇集到操场上。日本看守大发雷霆,折腾了大半夜,大家终于明白他们在追查为传达德国法西斯投降消息而敲钟的人。这一夜,虽然困乏之极,但难民们却兴奋得再也无法入眠,必胜的信心倍加高涨。
  1945年8月17日星期五,教徒们正在大教堂里做祈祷。上午九点,美军援华总部派出的一架B-24飞机抵达集中营上空,降低了高度不断盘旋。难民们看清机上标志后,顿时沸腾起来,一齐跳跃呼喊。飞机上7名全副武装的美军战士纷纷跳伞。他们是肩负营救和联络任务的鸭子伞兵队。伞兵队队员们在玉米地和高粱地里集结后,立即整队向集中营冲去。这时,难民们也发狂似地向大门外奔涌,日本看守们无法阻拦这股汹涌的洪流。
  8月30日,以万伯格中校为首的SOS分队19人乘机来到集中营,代表美国在华驻军正式接管日军设在潍坊的盟国侨民集中营。战后的公路千疮百孔无法通行,胶济铁路也陷于瘫痪,集中营难民的撤离只好用飞机空运。起初用B-24型轰炸机试飞,不料机场跑道被压坏,只好改用小型飞机,但这种飞机每次只能运送几十人,直到1945年10月底,才全部运完。他们到青岛办理护照后分批乘美国军用船只前往香港。通过香港,他们分别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或移民定居地。
回复 引用 顶端